?

生豬布魯氏菌病及其防控措施

2023-12-14 10:35羊菲
新農民 2023年33期
關鍵詞:防控措施臨床癥狀流行病學

羊菲

摘要:當前,我國豬布魯氏菌病呈現高發趨勢,分析原因主要是生豬及其產品貿易流通加快,該病不僅影響豬只的繁殖性能,而且會對生產管理技術人員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危害公共衛生安全,阻礙養豬業健康發展。為此,本文重點對生豬布魯氏菌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點、危害、診斷及防控措施一一介紹,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豬;布魯氏菌??;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防控措施

每年的春季3~4月份和產仔高峰期7~8月份是豬布魯氏菌病的高發期。該病為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會給豬只及人的健康造成威脅和影響。目前,我國暫將該病列為二類疫病,是法定通報傳染病之一,該病具有危害性大、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征,臨床上患病公豬會出現睪丸炎、附睪炎,母豬會出現流產,因此,行業管理、技術人員和飼養員要密切留意豬只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并診斷治療,減少經濟損失。

1 病原學

豬布魯氏菌病的病原為布魯氏桿菌,屬革蘭氏陰性菌,其形態各異,可呈球桿形、球形,無鞭毛,無法運動,在37℃溫度、pH為6.6~7.4的環境下生長最為迅速。布魯氏菌可分為多個血清型,豬種布魯氏菌病包括1~5型,其中,我國1型和3型最為常見,致病性最強。病菌不具備較強的環境抵抗力,在糞污、土壤中可生存1~4個月,在肉制品中可生存2個月,陽光暴曬4 h即可滅活。布魯氏菌對常見的消毒劑均非常敏感,如:高錳酸鉀、福爾馬林、來蘇兒溶液、氫氧化鈉、燒堿、新潔爾滅溶液等,短時間內均可將其快速殺滅。布魯氏菌不耐高溫,70℃只需5 min即可殺滅細菌。藥敏實驗表明,該病菌對四環素、鏈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呈高度敏感性[1]。

2 流行病學

生豬布魯氏菌病常見菌型為1型和3型,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豬及帶菌豬,健康豬直接接觸患病豬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后即可感染發病,或通過間接接觸被病豬及帶菌豬污染的飼料、飲水后亦可患病。豬場靠近羊場、牛場時,極易造成布魯氏菌病的交叉傳播。該病可由豬等動物傳染到人,但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豬布魯氏菌病感染不分品種、性別以及日齡,尤其是妊娠母豬、性成熟公豬的患病率更高。病菌主要經消化道、生殖道、皮膚黏膜等途徑傳播,新疫區以急性暴發為主,老疫區發病較輕。豬布魯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春季3~4月份和產仔高峰季7~8月份步入該病的高發期。病菌侵入機體后進入淋巴結,大量繁殖,然后隨血液流至肝、脾、骨髓、關節囊、腱鞘、睪丸、乳腺多個臟器、組織長期存活、繁殖,病豬長期帶菌,產生持續性危害。生豬養殖時,若沒有及時接種疫苗,遭遇冷熱運輸應激,環境狀況差,營養不良,衛生不潔,飼養密度過大,會極大地增加豬布魯氏菌病的發病率。

3 臨床癥狀

3.1 患豬臨床癥狀

母豬患病主要表現為流產,妊娠第3個月是流產高峰期,母豬流產之前其陰唇、乳房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現象,陰道流出的分泌物呈膿性黏液狀。流產的胎兒多為死胎,僵尸胎。母豬流產之后1周左右即可自愈,但陰道會持續排菌1個月。個別流產母豬會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進而誘發子宮內膜炎等,導致母豬后期發情異常,屢配不孕,即使受孕也極易流產。

公豬患病主要表現為睪丸炎、附睪炎,睪丸體積增大為正常的1~2倍,異常堅硬,局部有熱痛感,病豬性欲明顯下降,有的喪失性欲。久治不愈的病豬,睪丸逐漸萎縮,喪失種用價值。

此外,患布魯氏菌病的豬只極易出現皮下腫脹的現象,關節發炎,有疼痛感,影響正常行走,導致跛行,椎骨若出現病變,則后肢麻痹。

病理變化:剖檢母豬子宮、輸卵管等可見,子宮黏膜遍布2~3 mm的小結節,顏色為淡黃色,結節質地較硬,切開之后流出一些干酪樣的物質。小結節數量過多時,會逐漸融合成大斑塊,呈不規則狀,子宮壁增厚,子宮內腔狹窄。同時,母豬輸卵管亦可出現結節性病變和輸卵管堵塞等病變。檢查子宮闊韌帶,可發現有小肉芽腫,呈不規則狀,顏色為紅色。

公豬剖檢可發現睪丸、附睪出現壞死灶、化膿灶,呈豌豆般大小,病變部位沉積鈣鹽。個別豬精囊發炎。

此外,病死豬剖檢還可以發現關節出現病變,四肢腫脹,滑膜炎,腱鞘炎,后期發展為化膿性、纖維素性關節炎。

3.2 人獸共患的病人表現

布魯氏菌病給人帶來較大的危害,患豬是主要傳染源,在豬布魯氏菌病發病區內,人的感染率為10%~30%,人和人之間不會傳染。布魯氏菌對人的傳播途徑為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等,潛伏期長短不一,平均為2~3周。急性型患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包括發燒、流感、頭痛、關節酸痛、四肢乏力、神經疼痛等,個別患者出現寒戰、流虛汗、游走性關節疼痛等。還有的會出現泌尿系統炎癥,肝臟、脾臟以及淋巴結水腫等現象。慢性型患者大多是由急性型轉化而來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疲勞乏力,關節、肌肉反復疼痛,骨關節器質性損傷,個別患者會還可出現精神沉郁、失眠、注意力差等 [2]。

4 診斷

4.1 常規診斷

豬布魯氏菌病臨床診斷時,有經驗的獸醫人員結合該病的流行特點(春季3~4月份,產仔高峰季7~8月份高發)、臨床典型癥狀(母豬流產、公豬睪丸炎和附睪炎)、病理變化(子宮和輸卵管病變、精囊病變),即可做出相應的診斷,如需確診,要進行實驗室檢查。

4.2 實驗室診斷

目前,生豬布魯氏菌病實驗室診斷常用兩種方法:(1)血清學診斷法,該法是基于布魯氏菌特異性抗體的檢測,初次篩查時使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確診時使用試管凝集試驗,最終確診。(2)病原學診斷法,無菌取病死豬的肝臟、脾臟、淋巴結等病變組織、流產胎兒胃內容物、流產胎衣等,將其制作成抹片并用柯茲羅夫斯基染色法染色,最后,利用顯微鏡檢查,若發現有紅色、球桿狀的菌落即可確診。

此外,細菌分離培養實驗、PCR技術對豬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診斷亦有著重要價值。

5 防控措施

5.1 加大宣傳力度

豬布魯氏菌病高發背景下,畜牧防疫部門要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廣大養殖場(戶)的防控意識。要成立專門的宣傳部門及隊伍,創新宣傳方式方法,達到更加理想的宣傳效果。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傳統發放宣傳單頁、手冊等方式的作用,促使養殖人員意識到布魯氏菌病的巨大危害性,進而積極做好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視對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的應用,通過制作短視頻并推送給養殖人員,幫助其掌握生豬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防控技術要點,提高生豬布魯氏菌病防控效果,有效預防豬布魯氏菌病的發生。

5.2 加強日常管理

豬布魯氏菌病防控中,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無論是養殖場,還是散養戶,都要增強布魯氏菌病日常管理意識,制定科學的日常防控方案,提高精細化管理能力。要保持適宜的密度,結合豬的日齡、性別、品種等因素及時分群,避免密度過大。要保持豬舍有良好的通風和光照,保持豬舍干燥,及時排出豬舍內的氨氣等污染氣體,換入新鮮空氣。要做好防寒避暑,避免豬群遭遇冷熱應激。要妥善處理糞污,避免造成污染。做好防鼠驅蚊驅蠅等工作,防止傳播致病菌。

5.3 嚴格引種檢疫

生豬及其制品的頻繁調運是導致豬布魯氏菌病傳播擴散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引種檢疫工作非常重要。養殖人員要樹立自繁自養意識,組建優質健康繁殖群體,盡可能地降低引種頻率,防止引入患病豬及帶菌豬。必須引種時,應進行嚴格的引種檢疫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避免從疫區引入患病動物。引種豬應至少隔離飼養3~4周,隔離期滿并進行1~2次檢疫無異常的情況下再合群飼養,切記不可過早合群飼養,避免處于潛伏期的豬突然患病造成危害。隔離期間做好消毒、免疫等工作,有效降低豬布魯氏菌病的發病率。

5.4 定期檢疫凈化

生豬養殖時,要增強檢疫凈化意識,制定科學的檢疫凈化制度,明確檢疫凈化流程和要點,將檢疫凈化工作落到實處。建議所有豬只每季度至少進行1次血清學檢驗,直至連續得到2次陰性結果。斷奶仔豬4月齡時進行血清學檢驗。每次配種前也要進行檢疫,確保布魯氏菌病檢疫陰性方可配種。通過檢疫的方式,及時了解豬群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有陽性豬,一定及時上報疫情,嚴格按照防疫部門規范要求隔離淘汰處置陽性豬,切斷傳播途徑,實現對豬群的有效檢疫凈化,避免疫病傳播擴散。

5.5 定期清潔消毒

生豬養殖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非常關鍵,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重要舉措。養殖人員要增強清潔消毒意識,制定完善的清潔消毒計劃,每日及時清理豬舍內的糞便和污水,并用水沖刷地面,減少糞污殘留。要明確消毒的重要性,選用敏感性消毒劑進行消毒,如:來蘇兒溶液、燒堿、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百毒殺等等,最好輪換使用上述消毒劑,防止出現耐藥性現象,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時要對墻壁、地面、槽具、圍欄、道路、糞污、進出入人員和車輛展開全面徹底的消毒,殺滅環境中潛藏的致病菌,為豬只生長營造健康的環境。要控制好消毒頻率,夏季和疫病高發季建議每周消毒2~3次,發生疫病后建議每天消毒1次,其他時期每月消毒2~3次即可[3]。

5.6 科學配制日糧

生豬養殖過程中,保持均衡營養是提高抵抗力,降低各類疫病發生率的重要舉措。所以,養殖人員科學配制日糧,綜合考慮豬只的日齡、用途等因素靈活調配日糧,保持日糧營養均衡,具備良好的適口性。以妊娠前期的母豬為例,是布魯氏菌病高發群體,其日齡配制參考:玉米25%、麩皮12%、統糠51.22%、炒豆粕8.57%、磷酸氫鈣1.6%、食鹽0.33%、添加劑1.5%。針對使用成品料的養殖場(戶),要從正規廠家、途徑購買全價配合飼料,保證飼料質量達標,滿足豬只生長對多種營養元素的需求,提高抗病力。與此同時,要妥善保管飼料,將其放置于干燥、通風的位置,避免雨淋,防止飼料及原料發霉變質。要定期檢查飼料,若發現有霉變現象,則禁止喂食豬只,避免對其健康造成影響。

5.7 計劃免疫

目前,接種疫苗是防控豬布魯氏菌病最為簡單、有效、經濟的手段,因此,養殖場(戶)要充分意識到免疫接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當地、本場豬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特點,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計劃、確定免疫程序,嚴格按照程序落實免疫工作,實現對豬布魯氏菌病的有效防控?,F階段,我國豬布魯氏菌病常用疫苗為豬種布魯氏菌病活疫苗(S2株),要嚴格控制接種量和途徑,該疫苗可口服、可肌注,口服時每頭豬2頭份,間隔4周后再口服1次,后期每年口服1次即可。肌注時每頭豬2頭份,間隔4周后再肌注1次,后期每年肌注1次。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母豬免疫時可采用口服法,禁止肌注。開啟的疫苗要當日用完。接種疫苗前后3~5 d,禁止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類藥物。肌內注射免疫前,要做好局部消毒工作。接種疫苗后若出現重度不良反應,要及時注射腎上腺素予以救治。

5.8 重視人員防護

豬布魯氏菌病屬人畜共患病,為降低人患布魯氏菌病的概率,做好人員防護工作非常重要。感染布魯氏菌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飼養人員、屠宰人員、獸醫等等,尤其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消毒,皮膚有傷口時不可接觸患病豬。接產、飼養、屠宰時,應當佩戴乳膠手套、帽子、口罩,穿工作服或防護服。禁止人畜混居,經常做好環境消毒工作,殺滅致病菌。人員應當樹立良好的防護意識,禁止食用未煮熟的內臟、肉制品。禁止屠宰販賣陽性豬?;疾∝i及其排泄物、流產胎兒、胎衣、陰道分泌物,均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焚燒、深埋、化制等等,禁止隨意丟棄到荒野、河流中,避免疫病傳播擴散,減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減輕布魯氏菌病對人的危害。

5.9 及時撲滅疫情

養殖人員要密切留意豬群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有豬只出現異常,要及早隔離、診斷,確診為陽性的病豬,建議及早撲殺處理,防止疫病傳播擴散。流產母豬、胎兒胎衣,要進行消毒深埋處理,消毒時使用敏感消毒劑,如:來蘇兒溶液、生石灰等,殺滅致病菌。針對較貴重,癥狀較輕的病豬,可嘗試對癥治療,經藥敏實驗后選用敏感度較高的藥物,如:四環素、鏈霉素、大觀霉素、多西環素、利福平等等,建議聯合用藥,如:四環素+利福平、多西環素+鏈霉素等,提高治療效果?;疾∝i治愈后依然可以排毒帶菌,所以一般不建議治療,及早淘汰為宜。

6 結語

綜上所述,生豬布魯氏菌病高發背景下,要充分意識到該病的巨大危害性,分析該病的發病原因,明確流行特點,進而制定完善、有效的防控措施,重點做好科普宣傳、日常管理、引種檢疫、檢疫凈化、清潔消毒、日糧配制、免疫接種、人員防護、無害化處理等幾項工作,有效降低豬布魯氏菌病的發病率。針對已患病的豬,則要及早撲殺處理,防止疫情擴散。針對尚有治療意義的豬,可嘗試隔離對癥治療,結合病情癥狀,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科學用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經濟損失,提高養殖效益,推動養豬業良好發展,促進畜牧經濟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 張珊珊.人畜感染布魯氏菌病的調查報告[J].福建畜牧獸醫,2019(6):30-31.

[2] 豐華義.豬布魯氏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9(4):20.

[3] 李琳,苗俊彪,姜力.豬布魯氏菌病的診治[J].豬業科學,2021(8):81-82.

猜你喜歡
防控措施臨床癥狀流行病學
羊細菌性腹瀉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與防治措施
羊球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流行病學特征認識
一起疑似霉變蛋撻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問題研究
恙蟲病60例臨床分析
丙種球蛋白無反應性川崎病藥物治療臨床分析
預付賬款的管理及風險防控措施探究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