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語課程思政如何有效:從“漫灌”到“浸潤”

2023-12-17 16:29阮玉鳳倪楊
科學導報 2023年84期
關鍵詞:意大利語涵義外語

阮玉鳳 倪楊

關鍵詞:課程思政;涵義;外語;非通用語;意大利語;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思政”的概念,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于2014年提出,其目的是解決高校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非思政課程之間存在的“兩張皮”現象。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p>

2017年5月,教育部黨組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2018年9月,教育部頒布《新時代高教40條》,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要“在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2019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p>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上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習總書記的一系列指示以及教育部的各項文件表明,高校必須重視“課程思政”。然而在各種會議的交流中,筆者發現,仍有一些教師對“課程思政”困惑不解,因此,本文首先從“課程思政”的涵義談起。

關于“課程思政”的涵義,相關研究汗牛充棟,張敬源和王娜歸納出四類觀點:理念觀、課程觀、體系觀以及方法觀,并指出這些觀點是從不同視角詮釋了“課程思政”,是融合互補的觀點。筆者發現,趙繼偉教授基于課程的不同類型定義了“課程思政”,鑒于目前高校的學科課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和通識課,因此“課程思政”是“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通識課等課程而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又考慮到高校思政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思政課與其他非思政類型的課程沒有形成育人合力,因此,從狹義上講,他把“課程思政”最終定義為:“依托、借助于專業課、通識課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或者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專業課、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庇捎诒疚奶接懙氖峭庹Z類的課程思政,因此筆者認為采納上述定義比較合適。

基于前人的研究與實踐,筆者認為,總體上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混淆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使專業課、通識課“思政味”濃烈,甚至把這些課上成了“思政課”;二是思政教育顯性、生硬地插入這些課程中,甚至成為尷尬的植入硬廣。

下面筆者將以意大利語以及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這6個語種為例,展開論述:

宏觀上看,首先,意語課程思政起步較晚?;?022年11月12日全國意大利語研討會上的業界交流,全國較早開始意語課程思政的高校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始于2019年;另外,目前尚未形成全國性的意語課程思政交流機制,也未形成普遍的意語系內部課程思政集體備課機制。

微觀上看,通過對一些高校外院共6個語種專業教師的個人或小組訪談,以及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筆者發現,外語課程思政在實踐層面存在以下4個問題:1.課程思政概念模糊;2.課程思政教材單一;3.課程思政輸出方式單一;4.思政教育與外語教學融入生硬。其中第1個和第4個問題與課程思政的總體問題是相符的。

前人研究一般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采用顯性的思政教育,而其他非思政類型的課程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采用隱性的思政教育。因此,筆者認為,外語作為非思政類型的課程,應采用隱性思政教育。另外,在隱性思政的過程中,須結合外語課程自身的特點,從而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盡可能大的系統合力,達到盡可能好的育人效果。

筆者認為,無論是基于課程思政理論層面達成的共識,還是鑒于外語課程思政實踐層面出現的問題(見二(二)),有效的課程思政應堅持如下原則——實行隱性“浸潤”,避免顯性“漫灌”。只有這樣,才能讓思政內容真正走進學生心里!

針對外語課程思政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根據“浸潤式”的有效課程思政原則,并結合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意大利語系的課程思政經驗,筆者從教師、教材、授課方式這三個維度提出如下優化課程思政的建議:

1.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最起碼要明晰課程思政的涵義;2.提高教師的語種專業的文化素養;3.了解大學生們的狀態、思維、表達方式以及疑問困惑(如社會之惑、時代之惑)等;4.用青年人的思維、言語方式講思政內容;5.教師的身教勝于言傳。

教材類型多樣化:文字、圖片、視頻、社會新聞等。

1.優化傳統方法:翻譯法、敘述法;2.互動法: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話題做分享展示;3.具體化:通過社會新聞、個人留學經歷、真人真事等談思政;4.對比法:通過留學經歷視角,進行國家之間的細節對比講思政;5.轉換視角法:通過外國人自身傳遞思政內容,比如外國名人、名言。

綜合上面的三點具體優化建議,筆者初步歸納出一條讓課程思政變有效的普遍規律:把“灌輸式思政”變成“潤物式思政”的關鍵在于——1.用“理”思政:在客觀事實、常識或規律的基礎上,分享式地輸出相關的思政內容;2.用“情”思政:基于學生喜歡、熱愛或感興趣的事物,補充式地輸出相關的思政內容。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意大利語涵義外語
我的仙人掌
學唱意大利語作品的基本環節
意大利語在美聲演唱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探究《說文》省形的真實涵義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意大利語語言歌曲演唱的語音問題分析
我對國防教育的涵義的理解
財務失敗涵義、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