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與實施路徑

2023-12-19 09:21張信群金本能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機械類產業鏈課程體系

疏 劍, 張信群, 金本能

(1.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2.揚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9)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1]。專業群已然成為高職特色化、高質量、內涵化發展的關鍵抓手,課程體系重構及課程資源的優化配置則是高職專業群聚集效應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2]。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付諸于實踐的橋梁[3]。要實現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人才培養與工業企業產業鏈的崗位需求有效對接,做到“專業群建在產業鏈上”、專業群建構與區域產業集群應保持動態耦合匹配[4],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有效實施,其實施主線如下。

1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主線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的主線,是指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具體步驟及解決關鍵性問題技術方法的內在途徑。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步驟如圖1所示。首先進行專業群的組群邏輯分析,以企業崗位能力需求調研為基礎,進行崗位群與專業群人才培養能力分析,形成組群邏輯圖。其次在組群過程基礎上進行專業群內各自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調整,形成課程體系。最后提出關于專業群各自專業的核心能力培養路徑、能力固化的具體方法。

圖1 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遞進圖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著眼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區域產業發展。以安徽省C市產業發展情況為例,該市有六大支柱產業:先進裝備、智能家電及電子信息、健康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新材料。該市在“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提到,要重點打造與建設包含上述六大主導產業以及光伏、醫療器械等八大產業鏈。作為該地域的一所市屬高職院校,C市職業技術學院機械類專業群建設,圍繞其“六大主導產業、八大產業鏈”進行了調研,就機械類專業相契合的先進裝備、智能家電產業進行了崗位群分析。其智能家電產業鏈生產全流程基本包括:產品(零部件)的設計、打樣;批量零件去材料加工、電鍍或利用模具進行產品的批量生產;零部件的半自動組裝或全自動組裝,上述三大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某地域家電產業鏈鏈節與機械專業群專業崗位能力匹配圖

2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組群邏輯分析[5-8]

在既定的資源環境條件下,實現高職院校內部專業發展路徑的合理劃分與差異化發展,可以更好地與區域產業相對接而實現不同專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共生性優勢。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服務于區域產業市場需求[9-10]。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機械類專業群組建,繪制該地域家電產業鏈的生產流程。圍繞地域家電產業鏈的主體鏈節,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進行組群發展,產業鏈鏈節的崗位核心能力與專業群各自專業相互匹配,產業鏈的基礎崗位能力與專業群各自專業的基礎能力培養相契合。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服務于區域產業發展,專業群與地域傳統的家電產業鏈相對接,體現了機械類專業群“服務區域”的培養目標,為地域裝備制造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作為專業群的牽頭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更為“基礎性、通用性”的工業人才,其具備了產業鏈上更多的基礎崗位能力。專業群內的其他專業如圖2所示,各自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均對標家電產業鏈各個鏈節的核心崗位能力需求。

考慮到家電產業鏈各自鏈節需求的崗位能力隨工業發展而不斷提高,例如產品裝配的產業鏈階段,部分企業還是半自動裝配甚至是純手工裝配,而有的企業則發展為智能制造生產線裝配、高度自動化生產與裝配。其他的產業鏈鏈節都存在類似的情況,這就要求在分析產業鏈鏈節崗位需求時,應將更加適合工業發展的崗位能力列為產業鏈鏈節的核心能力;而將需要更多人進行體力勞動的崗位列為產業鏈鏈節的基礎崗位能力。根據圖2所示,將企業崗位群的能力需求與專業群的人才培養進行對比分析,形成如表1所示的“崗位群與專業群人才培養崗位能力對標分析表”。

表1 崗位群與專業群人才培養崗位能力對標分析

表1內的對角線為專業群內各自專業培養的核心能力與產業鏈鏈節崗位核心能力需求的對應關系。除專業核心能力之外,專業群內各自專業培養的非專業核心能力滿足了產業鏈上各自鏈節的基礎崗位能力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就業渠道的“寬口徑、多渠道”。

3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形成

課程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課程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落腳點與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的出發點。產業鏈核心崗位能力、基礎崗位能力的培養,最終都要落實到課程體系建設上來,表1列出了圍繞崗位群核心能力需求相匹配的專業人才核心能力;崗位群基礎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的專業人才基礎能力。更進一步的,將專業群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基礎能力融入到專業群各自專業的課程體系將會得到如表2所示的專業群課程體系表。表內“特色與重點建設課程”所培養的能力與產業鏈崗位群的核心能力需求相對應;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與產業鏈崗位群的基礎能力需求相對應;而群內專業互通課程主要為學生在大三畢業時按照個人興趣選修群內其它的專業核心課程,這樣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也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個性發展需求。

表2 專業群課程體系表

在崗位群崗位能力與專業群能力培養分析基礎上形成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它體現了“底層共建、中層分立、頂層互通”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格局[11]。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專業群的“打底”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機械工程方面的基本技能,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各自專業對接產業鏈鏈節的核心崗位能力。

4 圍繞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實踐課程的建設

根據產業鏈崗位群對接專業群的人才培養分析進行組群,將專業群課程體系優化調整為專業核心能力、專業基礎能力與崗位核心能力、崗位基礎能力相匹配,最終形成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如何實施、群內專業建設成效的評價,特別是針對高職院?!案呒寄堋比瞬艑W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以課程為依托的實習實訓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如表3所示為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中實訓室建設規劃,專業群的“機械基礎技能實訓室”對標專業群的“專業基礎課程能力訓練”;“專業實訓室”對標專業群的“特色與重點建設課程”;“專業實訓室”與“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室”不僅承擔了專業群與之對應的課程教學,同時還承擔了與課程建設所呼應的“技能競賽”“1+X”技能培訓。

表3 以課程體系為導向的實訓室建設規劃

與專業群課程建設相呼應規劃實踐平臺,實現了“底層共享、中層融合、頂層實踐”的實驗室建設原則,“機械基礎技能實訓室”建設為群內各個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所“共享”;“專業實訓室”建設融合了群內各自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技能競賽項目和“1+X”技能證書的考核;而大三學生的畢業設計、頂崗實習落實到校企合作企業,實現了學生畢業實習的“頂層實踐”。實訓實驗室不僅要加強建設,同時要做好日常運行與維護。專業群統籌推進“課程+專業課實訓室+競賽與考證”合一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管理模式,即專業實訓室負責人既是該專業核心課程負責人,也是依托該實訓室進行技能競賽訓練、“1+X”技能證書考核負責人,實現了實訓教學資源使用與日常維護管理的“三合一”。

5 專業群課程體系實施路徑

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在構建過程中體現了“重基礎、穩發展、促融合”的教學資源整合優勢。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與之直接對接的技能競賽項目、課程實踐等項目相對較少,不容易立刻“出成績”,這就需要專業基礎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耐得住“寂寞”;而專業基礎課為專業課、專業核心課提供了必備的基礎技能訓練,如果基礎課沒有學扎實,后面專業課涉及到的知識技能還需要專業課教師來“補充”,這樣就降低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從開課時間上來說,專業基礎課往往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學生對該專業的理解程度、興趣愛好等都需要專業基礎課教師進行引導??偠灾?“專業基礎課程”建設要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工程基礎訓練達標的“底線”、穩得住學生的“專業熱情”。

專業群內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現了該專業對接產業鏈鏈節崗位的核心能力培養,而專業群內的新專業如何進行建設與評價,是專業群建設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以數控技術作為專業群的新建設專業為例,將該專業的特色課程“數控裝調技術”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來建設,課程與實驗室同步建設后,堅持將課程與“數控機床裝調與技術改造”國家級、省級賽項目對接起來,讓課程教學內容與競賽技能互相融通,隨著競賽成績的逐步提高,學生選擇該專業的主動性就越強,專業發展勢頭迅猛。以專業核心課程的技能競賽活動來帶動新專業的發展,可以迅速提高新專業的知名度,有利于群內新專業的良性發展。但專業競賽是一種競爭淘汰機制,對勝者是一種激勵,對敗者是一種打擊或者說是壓力。在技能競賽之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項目則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達到了一定的行業標準可以100%通過,達不到一定的標準,其通過率可能就是0%。

利用技能競賽活動來刺激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可以推動專業不斷向前發展,在動態中滿足崗位核心能力不斷升級的需求,利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項目可以衡量專業人才培養達到崗位能力需求的比率??傮w而言,可以用技能競賽來衡量專業特色課程、專業課程的深度拓展與延伸;以“1+X”課證融通來固化專業升級的核心能力、整體培養水平。雖然各地產業經濟布局不同,其產業鏈崗位群需求的專業群人才培養有所差異,但專業群的組群邏輯、對接地域企業的崗位需求是相通的,本文以“崗位群職業能力需求分析——機械類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崗位群能力匹配——形成可實施的專業群課程體系與實訓體系建設”這一主線闡述了某地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可以為高職專業群組群的建設及實施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機械類產業鏈課程體系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基于OBE理念的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產業鏈春之奏鳴
機械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報告定量分析計算若干問題探討
機械類“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研究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