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創與奠基:蔡和森對黨史工作的探索及當代啟示

2023-12-20 04:28周玉文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蔡和森機會主義黨史

周玉文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婁底 417099)

凡為過往,皆為序章。黨史學習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學習黨史可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追根溯源,黨史研究與教育,蔡和森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他對黨史工作的貢獻具有開創和奠基意義。蔡和森作為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對黨的革命事業作出重要貢獻,而且善于從黨史中汲取經驗教訓,他在黨的艱難時刻或革命形勢轉折的關鍵時刻,以革命親歷者身份撰寫全黨首篇黨史著作《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隨后他又撰寫《黨的機會主義史》《論陳獨秀主義》等著作,力求以客觀公允的態度和立場總結分析大革命時期的黨史,以求得經驗與教訓,并開始黨史教育的初步實踐,生動詮釋了他的黨史觀。

一、蔡和森黨史工作價值論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歷代執政者、思想家都非常注重修史,而且尤其注重歷史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辭多勸誡,微言大義,有益于風化。蔡和森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深諳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歷史的重大價值,詮釋了黨史的育人功能、鏡鑒功能、推進黨的建設功能、抵制歪曲歷史的功能。

(一)為黨育人功能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積淀了浩瀚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自古以來文人騷客、當政者無不重視歷史,并用歷史教化人,真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古代社會有2 部歷史巨著,司馬遷的《史記》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歷代學者、史家及當政者奉為經典,從這些歷史巨著中感悟真理、參透歷史規律,從中受到啟迪探尋時代迫切需要的答案。蔡和森深知這一點,轟轟烈烈大革命時代,處于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面臨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必須在認清革命對象、革命同盟軍、革命策略等方面都要在摸索中前進,像處于惡浪滔天大海中艱難航行的一葉扁舟,蔡和森作為一個處于現實革命中的革命者和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自覺承擔研究和宣傳黨史,以黨史研究成果教育革命者,開創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先河。1925 年底至1926 年初,蔡和森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為中國班學員講授《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1929 年底在莫斯科步兵學校的中國學員講授《論陳獨秀主義》,與他們分享他的黨史研究成果,更加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正確的黨史觀,希望他們在今后的革命中為信仰矢志奮斗,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二)以史為鑒功能

黨史歸于歷史的范疇,蔡和森非常重視歷史的鏡鑒功能,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現今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讀書時就非常喜愛讀史,深深懂得歷史對現實的偉大作用,“他常對同學講,揣摩詩文不算學問,真正的學問是從歷史現象中找出能認識今天社會現象的真理”[1]31。1918 年夏,蔡和森從歷史研究中得出“不常變之理”,并賦詩一首來表達他的心得:“君不見,武王伐紂湯伐桀,革命功勞名赫赫。又不見,詹姆斯被民眾棄,查理士死民眾手。路易十四招民怨,路易十六終上斷頭臺。俄國沙皇尼古拉,偕同妻兒伴狗死。民氣伸張除暴君,古今中外率如此。能識時務為俊杰,莫學冬烘迂夫子?!盵1]431923 年9 月,蔡和森為了幫助國民黨認清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本質,利用在北京能夠找到的列寧著作和十月革命的相關資料撰寫成《俄國社會革命史》,由此可見,蔡和森以史為鑒的思想非常厚重而堅定。蔡和森創立中國的黨史學具備鮮明的鏡鑒功能,就是為了使中國革命汲取以往的經驗教訓,盡量少犯或不犯黨史上的各種機會主義錯誤,少走彎路,希冀黨史成為全黨同志的教科書和清醒劑。

(三)推進黨的建設功能

首先,以黨史錘煉黨性的功能。蔡和森作為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在領導革命過程中十分重視用黨的歷史錘煉黨性,建設一個偉大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政黨,養成黨員忠誠的政治品格,使黨員明白自己在革命中的責任和使命,自覺地、深刻地學習和明白黨史,他指出:“同志們都要做一個好黨員,忠實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所以第一必須明白自己的責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 那就必須親切的深刻的知道黨的歷史了?!盵2]786

其次,以黨史推進政治建設。蔡和森在《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中提及黨的政治路線問題,提醒全黨在民族民主革命時期中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他指出:“我們的政治路線是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聯合政策,是黨的中心政策,是黨的主要政治路線,這直到無產階級革命時還是如此,我們現在不過開始作這個政治路線工作?!盵2]856堅持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這一黨的中心政策不動搖,蔡和森實際上就提出了如何保持政治定力的問題,作為黨的指導者這點是合格的,有利于全黨在繼往開來的革命斗爭中提高堅持黨的正確政治路線的自覺性。當然還有聯合戰線與革命的階段性等諸多問題,這些都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蔡和森從黨史的基本經驗中加強理論探索,得出了重要的結論,明確反對陳獨秀為代表的黨內機會主義的二次革命論,他在《論陳獨秀主義》中清晰而準確地闡發了黨的革命階段論,他指出:“中國資產階級民權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雖然是長的過程,但有快的速度之可能,因為它具有很優越的轉變的條件—國際的和國內的?!盵2]1036

再次,以黨史推進黨的組織建設。蔡和森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指出了兩個方面的錯誤傾向,一種傾向是無政府主義傾向,不要組織權威不要集中制,蔡和森高度肯定了建黨初期與李漢俊等合法馬克思主義派、無政府主義派的斗爭,并闡明了把他們清除出黨的必要性與正當性,指出李漢俊等實際上是不要民主集中制原則,即旗幟鮮明地反對李漢俊等主張的“中國共產黨無集權制的必要,且目前亦無集中組織之必要”[2]812。另一種傾向是只強調集中忽視民主的傾向,蔡和森在系統梳理黨的機會主義史時,其中有一個深刻教訓就是黨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只有集中,沒有民主,對黨的事業危害甚大,認為黨內養成了一種不忠實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不良習慣,他指出:“因此養成的習慣是:只有上級機關的意見和是非、而沒有下級黨部及群眾的意見和是非?!盵2]913“這便形成了組織上的系統的機會主義”[2]914。蔡和森就如何克服這種組織上的機會主義提出了獨特見解,就是確立黨內民主的界限。既能充分發揮黨部及群眾的意見,又能充分發揮好領導機關及上級機關的意見,避免極端民主化和上級機關或領導機關家長制、一言堂作風,他明確指出:“以不妨害集中制和革命行動的需要為界限。超越此界限的極端民主的要求亦是不能容許的?!盵2]915

最后,推進黨的思想建設。幼年的黨存在許多弱點,表現出形形色色的非無產階級觀點,如何來解決同樣是蔡和森在黨史研究中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他指出:“擴大和鞏固工人階級的組織,同時應在思想上堅固工人階級爭斗的意識?!盵2]857

簡言之,蔡和森通過研究黨史得出結論,盡管中國共產黨處于幼年時期,存在方方面面的缺點、不足乃至犯下全局性的錯誤,但從黨的建設的總體情況來說仍有許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他認為:“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黨雖幼稚,在困難中發展和黨的爭斗中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多數主義的政策,所以中國共產黨已成為多數主義化的黨了?!盵2]857

(四)抵制歪曲黨史的功能

古人修史也覺察到了歪曲歷史、虛無歷史的嚴重危害,要求史學家在修史的時候不使氣、不恣情,若憑主觀認識超越歷史的客觀真實,必然造成對歷史的歪曲,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曾闡釋了歪曲、虛無歷史的極端危害性,即“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龔自珍·定庵續集》)。在黨的初期階段,黨員人數少,但黨的革命運動、革命影響日益擴大,越來越引起軍閥走狗、帝國主義者的恐慌和造謠污蔑以及黨內那些犯機會主義錯誤的人對黨的產生歷史的曲解。蔡和森認為必須研究黨史,通過黨史的學習與教育、宣傳,以正視聽,他指出:“一個政黨的發生,必有其階級的、政治的、經濟的背景的?!盵2]787蔡和森科學揭示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深刻背景,批駁了社會上說中共產生那日便是機會主義,論證了中共產生的必然性問題,蔡和森指出:“所以他不僅不是一個機會主義的產物,乃是世界革命運動與中國革命的初期勞動運動的產物?!盵2]876“現在機會主義派欲文飾其自己的罪惡,故不惜污蔑黨的產生的歷史?!盵2]876-877蔡和森旗幟鮮明地反對對黨的產生歷史的污蔑,這雖是個案,但折射了他運用黨史工作抵制歪曲黨的歷史、損害黨的聲譽的重要價值。

二、蔡和森黨史工作方法論

古人修史注重修史德,以直書為貴,不虛美,不隱惡,不詭辯,不抑抗,敢于真實記載歷史,不憑好惡、外來因素評價他人和寫史,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蔡和森在黨史工作中繼承了中華民族修史的優良傳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形成了黨史工作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即實事求是的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自我檢視方法與辯證分析方法,盡可能地保證黨史工作的客觀公允,達成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一)實事求是法

蔡和森作為黨的首任宣傳部部長、《向導》雜志主編特別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撰寫了大量指導全黨的理論文章,對推進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實事求是是貫穿蔡和森建黨思想的一條紅線。從蔡和森的幾篇黨史研究大作來看,處處體現了蔡和森實事求是的黨史工作方法,他對自己所秉持的研究態度也是比較滿意的,他在《黨的機會主義史》的篇末說“大體則自信極其客觀,極其忠實”[2]917,因而自信其得出的研究結論具有客觀真實性。蔡和森研究黨史所表現出的實事求是態度為抗戰時期研究和學習黨史樹立了典范,其研究成果為抗戰時期全黨集中學習黨史提供生動素材,也為1945 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做出正確結論打下堅實基礎。

(二)比較研究法

研究、教育與宣傳黨史,就是要善于運用比較法,即古今中外法,蔡和森在黨史研究中經常用到比較法,譬如在《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中多處用到比較法,他在中國共產黨由經濟斗爭到政治斗爭的演變歷程中就通過中外比較高度肯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進步,“拿西方革命運動的‘經驗’和工人運動發展史來看,至少經過二百余年的爭斗才走到政治爭斗,如英國工人運動,現在才由經濟爭斗走向政治的革命爭斗;中國共產黨成立只有六年,黨就能引導中國工人階級走到革命的政治爭斗,這些證明中國共產黨六年的工作已經超過西歐幾百年革命經驗了”[2]855。蔡和森在運用比較法時往往能夠體察入微,見微知著,對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習教育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啟迪作用,譬如:蔡和森在《論陳獨秀主義》中,深入研究陳獨秀主義、鮑羅廷主義、譚平山主義、彭述之主義的聯系與區別批判陳獨秀主義,希望全黨認識陳獨秀主義的本質和特征,以陳獨秀的錯誤路線為戒,回到正確的政治路線上來以推進中國革命。

(三)自我檢視法

蔡和森作為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在黨史研究中能夠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不居功自傲,不粉飾、掩蓋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是敢于在黨的歷史中做自我批評、自我檢視,這本身就體現了蔡和森的高尚情操和堅強黨性以及研究黨史的科學方法,蔡和森在《黨的機會主義史》中批評黨內機會主義的同時,對自己也進行深刻檢討,他說:“和森新從外國回來,事情又不熟悉,且終日常駐不能他走,故工作異常不周?!盵2]900在談及自己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分共前第三國際發布挽救時局的緊急訓令時,突出地體現了自己的自我檢視態度,他說:“和森違背指導團體的共同,獨自急進的主張承認一切機會主義的錯誤,改組中央,接受國際訓令,這在通常的道德和倫理上講是可鄙的;常委顧全指導團體的共同,不愿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愿接受國際新方針,這在非階級的道德和倫理上講是可欽佩的,然若在我們的政治上講, 則是非黑白的位置又是不同的?!盵2]907

(四)辯證分析法

蔡和森在黨史工作中能夠熟練使用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方法來研究和宣傳黨史,他指出:“我們黨雖然犯了以上種種嚴重的機會主義錯誤,然我黨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功績,是非常偉大而不可磨滅的?!盵2]910可見,蔡和森在黨史的研究與評價中不是采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極端化形式,而是根據唯物辯證法關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來看待黨史的主線、主流和本質。蔡和森對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前八年為什么產生機會主義的情況進行了客觀分析,“中國共產黨的年齡不過八歲,而其領導工人由組織工會、參加民族革命、以至建立蘇維埃政權的過程,超過西歐兩世紀以上的歷史,以這樣幼稚的黨領導這樣偉大的迅速的爭斗,錯誤是必然難免的”[2]911。蔡和森既充分肯定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偉大成績和重大進步,又不粉飾、回避黨在革命中的幼稚性及其錯誤,這種辯證的方法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嫻熟應用,蔡和森的黨史研究成果在世人面前表現了理論深度和強大的說服力。

三、蔡和森論黨史工作基本觀點

蔡和森基于正確的黨史研究動機,明晰黨史研究的功能,遵循科學的黨史研究方法,對黨的幼年時期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做出了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就是以現在的認識水平來看也是經得起檢驗或者具有獨到見解的,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從而深化對歷史發展的規律、黨的建設規律的認識,凸顯了黨史研究體系的完整性、科學性、實用性,為后面的黨史研究和學習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和教科書。

(一)對建黨早期重大事件的客觀分析與評價

蔡和森對黨史的重大事件的客觀分析與評價包括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社會背景、二七大罷工、國民黨改組、五卅運動、廣東政府成功、國民黨二大,夏斗寅湖北叛變、許克祥長沙叛變,等等。蔡和森特別強調和贊揚了五卅運動的偉大意義,是比五四運動意義更大、更深遠的運動,五四運動是小資產階級的學生反帝國主義運動,“五卅”運動是“全國各階級的反帝國主義的革命運動”[2]855。蔡和森詳述了中共中央應對湖北夏斗寅叛變和許克祥馬日事變的經過,中央政治局數次開會討論,意見不一致及其處置失措,但中央政治局永遠不能跳出退讓政策的厄運,試圖極力拉攏所謂的汪精衛國民黨左派,取締工農運動。

(二)對建黨早期重要會議的客觀分析與評價

蔡和森對黨的一次至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程、經過以及對黨的政策、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做出了基本客觀科學的分析和評價。蔡和森研究一大時表達了自己的獨特見解,認為中共在一大時,“只能說是宣傳機關,而說不上政黨,因為對政治問題沒有政策的決議”[2]818;蔡和森闡述了黨的二大的貢獻在于建立了民主革命的聯合戰線與提出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共西湖會議決議兩黨聯合,設法個人加入國民黨;黨的三大主要是爭論和作出決議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問題,圍繞聯合戰線、黨的地位與獨立工作、是否保持產業工人三個問題進行爭論,決議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黨的獨立性;蔡和森對黨的四大的評價很高,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問題,在政治革命化上前進了一大步,是革命的“新階段”“革命的起點”,“當四次大會時只能說黨的政治組織開始走向正確的道路,但現在黨已成為群眾的黨了,組織很堅固了,黨的努力較前增加了三倍”[2]853。黨的五大正值反革命叛變革命的嚴重局勢下召開,會議既沒有對經驗教訓進行正確總結,又沒有提出挽救時局的關鍵策略,會后試圖拉著國民黨左派,回避土地革命,“情形是向嚴重方向迅速發展?!M攻’的微波打落之后,中央政治局的精神愈益混亂不振,大家都沉悶得很,又象迷失路途似的”[2]897。1927 年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擴大會議,沒有起到任何挽救任何時局的作用,“不過是兩月以來(五次大會后)動搖、猶豫、回避土地革命,向所謂左派讓步政策之總結罷了”[2]904。終至“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發生,大革命遭受嚴重挫折。蔡和森認為,“八七”會議具有非常偉大的歷史意義,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土地革命的方針,盡管中央及全黨組織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然無論如何總是公然的正式的承認了自己機會主義的錯誤(不是國際不懂中國情形政策過左,以致中國革命失敗;也不是我們有錯誤,國際也有錯誤)”[2]908?!鞍似摺睍h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推進了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蔡和森總結道:“我們在新方針之下不僅重新團結了黨員群眾,而且領導廣大的工農群眾到新的革命高潮上來,這是值得我們自夸的?!盵2]910

(三)對于建黨早期重要人物的客觀分析與評價

蔡和森重點做好建黨初期黨史重要人物的評價,其中對黨的重要創黨人物,一大到五大黨的負責人陳獨秀的評價最多,也是最為深刻的,可以說入木三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黨的機會主義史》《論陳獨秀主義》三篇著作中對他的革命貢獻做了實事求是的肯定,特別是對他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及其危害性、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還對鮑羅廷、張國燾、瞿秋白、蔡和森、毛澤東、蘇兆征、魯易、彭述之、李漢俊、戴季陶等黨史重要人物進行系統、辯證地闡述和評價功過,描摹了一幅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畫卷,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部活生生的早期黨史。

四、蔡和森的黨史工作的當代啟示

蔡和森對黨史工作的探索是我黨黨史工作的良好開端,起到了開創與奠基的重要作用,通過黨的歷代領導人的傳承和創新,才形成了我們黨對黨史研究和黨史教育的高度重視。以史為鑒,開辟未來,蔡和森的黨史工作的價值論、黨史工作的方法論、黨史工作的內涵論對今天的黨史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為新時代黨史研究與學習教育立足現實政治樹立了榜樣

蔡和森開展黨史研究、宣傳與教育具有非常明確的初衷和動機,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資政育人,建設一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的、不斷克服各種機會主義錯誤的、引領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無產階級政黨,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將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史工作的一切都是圍著這一現實政治展開的,主張用鮮活的黨史照亮現實和未來。我們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于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的偉大征程,迫切需要我們立足這一現實,從博大精深的歷史中汲取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懷著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以及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珍視,他多次提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等令人醍醐灌頂的名言警句,激發人們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更好地為現實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2 月20 日全黨學習黨史動員大會上要求全黨學習黨史必須立足現實,把學習黨史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指出:“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3]11。2021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聚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全黨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定走好中國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4]??梢?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征程開局之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上升新高度,引領黨員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牢固樹立歷史主動擔當精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二)為新時代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提供基本經驗

蔡和森的黨史觀為新時代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提供了重要啟示,其核心要義就是如何把握黨史的主線、主流和本質,蔡和森作為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革命工作的重要領導者、參與者、親歷者,在黨史工作中力求保持辯證的、不偏不倚的、客觀公允的立場和態度,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了建黨初期從事革命斗爭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是我們當今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所最為珍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全體黨員同志和研究工作者、黨史宣傳與教育工作者珍視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并努力探尋樹立正確黨史觀的科學路徑:“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盵3]11

(三)為新時代黨史工作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盡管蔡和森處于黨史研究與黨史教育的起始階段,但其科學方法論的當代價值卻異常突出,實事求是的方法、唯物史觀的方法、比較研究法、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方法、自我檢視法,等等,這些都為我們今天的黨史工作樹立了非常寶貴的標桿,其不辭辛勞,在沒有更多素材的情況下憑自己的記憶撰寫了一部完整的、就現在標準看來也非??陀^公允的黨史,并且用之于教育黨的后備干部,同樣具有開創性意義,使這些留蘇的中國班學員不僅知道《蘇聯共產黨(聯共布)簡史》也知道了創黨不久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充實了他們的知識結構,特別是使他們了解我們黨奮斗的艱辛歷程、歷史使命、理論探索成果、黨的建設中的基本經驗與挫折、艱難,為構建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開了一個好頭。蔡和森的黨史工作科學方法論具有永久的生命力,通過歷代黨的領導人及黨史理論學者傳承和發揚,已經成為我黨開展黨史工作和教育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繼承和發揚我黨歷史上包括蔡和森等的馬克思主義黨史學的優良傳統及科學研究方法,為今天的黨史工作所用,他曾指出:“既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 堅持和發展黨史工作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方法, 也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還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創新黨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載體?!盵5]

(四)為新時代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提供重要啟示

蔡和森的黨史觀本身在那個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就有反對歪曲黨史的鮮明意蘊,在新時代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中更加凸顯了其特殊價值,要敬畏歷史,珍視歷史,樹立大歷史觀、正確的黨史觀來反對隨意歪曲歷史的行為,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歷史、黨史的重大作用。歷史虛無主義是思想輿論的“黑色地帶”,是一種歪曲和篡改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新中國史的政治思潮,試圖否認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必然性,湮滅人們心中對歷史的正確認知,試圖消解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根基,試圖使我國社會主義改變顏色,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巨大挑戰。黨史研究將有利于廓清對黨史的歪曲和篡改,黨史學習教育則用正確的黨史觀和黨史知識武裝黨員的頭腦,使廣大黨員同志形成正確的黨史認知,形成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崇信的良好局面,對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0 年時就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闡明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極端危害性,要求全黨牢記原蘇聯共產黨垮塌的深刻教訓,做好黨史工作,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還在2013 年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歷史虛無主義是蘇聯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全黨牢記原蘇聯解體的慘痛教訓,“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6]。隨后,習近平于2016 年5 月7 日在《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再次強調了歷史虛無主義對民族國家的極端危害性,“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7]。2021 年2 月20 日,習近平總書記將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作為全黨集中黨史學習的動機之一,他指出:“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11。黨史集中學習高潮過后歸于平常,接著習近平部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8],作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扶正固本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述都是歷史自覺、政治自覺的高度賡續和創新包括蔡和森、毛澤東以及歷屆重要領導人黨史觀的重要體現,并且賦予新時代的新特色和新內涵。

猜你喜歡
蔡和森機會主義黨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蔡和森建黨思想暨蔡和森誕辰126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隆重召開
黨史上的今天
論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員赴法勤工儉學之原因
近十年來國內蔡和森研究動向
專利默示許可研究——以機會主義行為規制為視角
陳浩:“機會主義”創業者
股權激勵中機會主義擇機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