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責任”到“尊嚴”:康德目的王國的實現路徑

2023-12-20 21:48唐亞萍
唐都學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王國康德意志

唐亞萍

(上海師范大學 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 200234)

康德構建的道德哲學體系是純粹的,且不摻雜任何經驗。在康德的道德哲學體系和目的王國的構建中,康德首先提出了責任概念,認為“責任就是由于尊重規律而產生的行為必要性”[1]6,進而闡述了責任原則到意志原則的邏輯演進,責任最終指向的尊嚴。在目的王國中,一切存在者都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但目的王國中人有理性不是目的,目的是讓人成為一個按理性做事的人,因此理性是人被尊重從而過有尊嚴生活的條件。也就是人通過理性并按理性去做才能具備德性,最終獲得尊嚴。在追求自由的問題上,康德從責任出發,責任是人實現自由的起點,而實現自由在于人要擺脫感性經驗的束縛,自覺服從道德規律,即由責任的“他律”轉化為“意志自律”。人作為主體在經過責任這種外在的約束過渡到意志自律,從而進入目的王國。在目的王國中,有理性者自覺履行責任,自己為自己立法,且所立之法也是每一個有理性者所要服從的法,人基于理性并運用理性去贏得尊重,進而獲得凌駕于一切價值之上的尊嚴與人格,最終實現人的自由,這一論證為康德目的王國的實現提供了依據。從“責任”到“尊嚴”這一過程實際就是從準則到道德自律的過程,雖在這一過程的構建中存在不現實之處,甚至最終陷入悖論,但在康德道德哲學體系中,這一邏輯關系的嚴密論證在其成功構建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責任作為一種行為必要性

康德指出:“責任就是由于尊重規律而產生的行為必要性”[1]6,那么何為行為必要性?行為必要性又何以可能?

(一)何為行為必要性

康德道德哲學的邏輯起點在于善良意志,其責任概念由善良意志推導出來??档碌纳屏家庵臼亲栽诘纳?是所有品質中真正決定行為是否具有道德價值的原始力量。而善良意志僅僅是針對行動本身,是作為動機存在的??档滤非蟮纳剖侨巳绾伟凑掌毡榉▌t經常去做好事,去做該做之事,而不是根據做好事所帶來的結果,導致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而使做好事成為不必然??档略谌齻€命題中對責任下了定義,即“責任就是由于尊重規律而產生的行為必要性”[1]6。其行為必要性是指人基于何種要素經常去做好事,康德認為這個根本要素便是善良意志。而善良意志只是人做好事的起點,是一種行為的動機,但行動僅僅只有動機則遠遠不夠,故而康德由善良意志推導出了責任概念。責任概念屬于關系范疇,能夠引出可傳達的命令,要求人必須去做一件事,這種必然的要求將行動上升到規范的意義上來,上升到命令的陳述上來,因而善良意志向責任概念的過渡是由行動的質料上升到命令的抽象上來,一個人如此行為才能使你的行為具有有效性。由善良意志推導出責任概念實際上是由實體性的行動概念上升到可傳達的普遍法則的表述問題上來。因此,責任概念是連接法則和行動的中間概念,是一種行為必要性。對于人來說,責任同義務一樣,都是必須做的事情,那么責任對于人就有一種必要性,被稱為“自我強制性”或“約束性”??梢钥闯?康德的責任概念不是經驗世界的東西,其對于人的約束性主要體現為人心中的自我約束,“責任的戒律越是崇高,內在的尊嚴越是昭著,主觀原則的作用也就越少”[1]6。因而不能將責任簡單地歸結于經驗世界,更不能將其與愛好、任意相提并論,否則便等同于摧毀了責任的基礎,更會損壞責任的尊嚴。

康德從行動問題引出了責任,通過行動而引起的行為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出于責任的行為,即我該做之事,必須做的事,如作為子女必須要孝敬父母,作為學生要尊敬老師。事實上,康德所強調的出于責任的行為并非是做一件事只有一個目的,而是做一件事當利己的目的與利他的目的并存之時,能將利他的目的放在其他目的之前,并非是將利他目的作為唯一目的確立下來,這便是康德所說的出于責任的行為。第二種是合于責任的行為,即我既對尊重法則有興趣,又對尊重法則之后果感興趣。第三種則是反乎責任,即為了自身利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档抡J為在這三種情況中,出于責任的行為具有道德價值,僅合乎責任的行為不具道德價值。同時,出于責任的行為的道德價值并非由其所要實現的意圖來決定,而是由所規定的準則來決定,進而得出“責任就是由于尊重規律而產生的行為必要性”[1]6。責任適用于一切有理性的東西,因此責任是一切行為的實踐必然性,它要求每一個有理性者都從內心去尊崇責任,以責任為動機去行動。若行為僅合于責任,僅與責任的誡律相契合,其動機完全不同于出于責任的動機,并與愛好、任意無甚區別。如保存自己的生命是合乎責任的,這種行為或許出于某種情感,不具有道德價值。街頭小店掛著“童叟無欺”的牌子,對于一切顧客都以同樣的價格出售,無論是白發老人還是黃口小兒,這樣的行為并非是由于誠實,而是由于個人對利益的愛好,便不具道德價值。若一個處于逆境仍然意志堅定且不失活下去信心的人,體現出了其對生命價值的尊重,這便具有道德價值。故而,“行動的一切道德性建立在其出于義務和出于對法則的敬重的必然性上,而不是建立在出于對這些行動會產生的東西的喜愛和好感的那種必然性上?!盵2]責任作為一種行為必要性就體現在有理性的人怎樣去遵從它,行為是出于責任還是合乎責任或是反乎責任是康德評判行為是否具有道德價值的標準。

(二)行為必要性何以可能

責任是基于尊重而產生的,要搞清楚責任作為一種行為必要性何以可能,就需要弄清康德“尊重”的意涵??档轮赋?“尊重是一種情感,只不過是一種因外來作用而感到的情感,而是一種通過理性概念自己產生出來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與前一種愛好和恐懼有區別的情感。我直接認作對我是規律的東西,我都懷著尊重。這種尊重只是一種使我的意志服從于規律的意識,而不須通過任何其他東西對我的感覺的作用”[1]51,“所以,尊重是規律作用于主體的結果,而不能看作是規律的原因。更確切一點說,尊重是使利己之心無地自容的價值覺察”[1]51。規律作為尊重的對象,是行為主體自身必須要尊崇的東西。同時,我們必須服從于規律,但這與恐懼的情感相類似而尊崇規律,其作為主體意志的后果,又與愛好的情感相類似??档抡J為尊重一個誠實的人,可能是由于這個人在誠實方面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但這實際上是我們對誠實的尊重。能夠看出康德所指的“尊重”的情感并非純粹的,它偏向于愛好,但又出自于規律,因此康德又說道:“直到現在,我還說不清尊重的根據是什么,這可由哲學家去探討,不過我至少可以懂得,這是對那種比愛好所中意更重要得多的價值的敬仰?!盵1]53但責任是來自對實踐規律的純粹尊重,在責任面前一切其他動機都黯然失色,責任是善良意志的條件,責任也是“尊重”的基礎?!澳愕男袆?應該把行為準則通過你的意志變為普遍的自然規律?!盵1]73在這里只有定言命令能夠應用于責任,責任便成為對人一直有效的規律。尊重是行為主體加之于自身的,尊重即是作為一種紐帶,致力于讓有理性的東西超越責任的束縛而自覺遵守道德規律,從而實現道德規律與責任相統一。

責任是一種必要性,這種必要性就是讓人們基于某種因素去做好事,并且持續做好事。在尊重的情感下,人們出于責任而尊重規律,便能使得“責任”這種行為必要性成為可能??档绿岢鋈嘶谪熑巫龊檬碌母词巧屏家庵?善良意志是自在的善,所以康德將其定性為人按照普遍法則做好事的出發點。從康德對責任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尊重的重要性,尊重是作為人能遵守道德規律并能持續做好事的紐帶而存在的,它在人履行責任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履行責任是以善良意志為基點,以尊重為紐帶,以目的王國為實現介質,以德性為手段,以實現人的尊嚴并最終使人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為目標的。

二、從責任原則到意志自律原則

責任雖是一種行為必要性,但卻不夠純粹,不能使人達到純粹理性的狀態??档掠啥ㄑ悦钔茖С隽素熑卧瓌t、目的原則和意志自律原則。在責任原則階段,責任只是作為連接法則和行動的中間概念,存于“此岸”世界中。從責任原則過渡到目的原則最終上升到意志自律原則,就是將準則上升到合乎道德的層面,將準則上升到了普遍的法則,將一般的道德理性知識上升到了道德形而上學,最終使人獲得普遍的意志自律。

(一)“此岸”世界的責任原則

康德指出:“這樣一種全然獨立的道德形而上學……它不僅是責任的、全部確定可靠理論知識的根基,并且是責任諸規范付諸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條件。這種純粹的、清除了出自經驗外來要求的責任觀念,一般地說,也是道德規律的觀念,僅通過理性的途徑,對人心產生了比人們從經驗所得到的,全部其他動機都要強而有力的影響?!盵1]61這種純粹的責任觀念鄙視那些來自經驗的動機,并逐漸成為它們的主宰??档峦ㄟ^實際的案例將責任分為“對自己的完全責任、對自己的不完全責任、對他人的完全責任以及對他人的不完全責任”[1]9,可以得出責任并非是在行為的對象上服從同一原則,而是在約束力的類型上服從同一原則。責任的制定不依從外在的條件,而在于其主體意志之中。在違背責任原則時會發現,我們不愿意自己的準則成為一個普遍的規律,我們自己的準則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如果從理性角度去思考,會發現在我們的意志中存在著矛盾。責任原則對個人的行為具有立法的作用,并通過定言命令表示出來。因此,責任是一切行為的必要性,它適合于一切有理性的東西,對一切人類意志都有效。與此相反的是,從人性的情感和嗜好中,或者從一種特殊只為人類理性所具有的經驗主義的傾向中無法引申出規律,相反只能引申出準則和主觀原則,責任的誡命愈發嚴苛,其內在尊嚴便愈發崇高,人的主觀意志也就越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責任誡命的規律性也不會因此減弱,其有效性也不會因之受到影響。

在責任原則階段,哲學面臨一個危機,它需要一個固定的立足點,然而卻在此找不到一個固定的立足點。道德規律的實現在于有理性東西的自覺遵從,它存在于“彼岸”,而責任作為一種行為必要性卻存在于“此岸”。在這一階段有理性者還無法出于內心的自覺而擺脫責任的束縛進而達到“彼岸世界”的道德規律。因此,責任只是實現人類尊嚴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二)“彼岸”世界的意志自律原則

一切實踐立法都能夠按照責任原則而成為規律,并以目的為根據。在目的原則中,人是一切目的的主體,因而從此處引申出實踐意志的最高條件的意志自律原則,“行動所依從的準則必定是以自身成為普遍規律為目標的準則”[1]101。意志自律原則是道德的至上原則,它由絕對命令推導出來。絕對命令要求有理性者主觀所立之法能夠成為普遍的客觀的法則,這便強調的主觀準則與普遍法則具有一致性。即是要求以行動者主觀方面的原則在特定情況中對主體有效,并對所有的有理性存在者都有效。在意志自律原則中,每個有理性者都作為普遍立法者,并在其觀念中排除了一切無關理性的經驗因素。人通過責任被規則所約束,所服從的是他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其所受到的約束就是按其自身所固有的意志去行動。如果人們由于一種關切或興趣去服從某種規則,正是因為這種規律不是從其自身的意志產生出來的,而是被迫服從某種規則而行動。在這樣的行動中,人們沒有依據責任而行動,其行為僅是出于某種關切而產生的,這種關切可能是直接關切,也可能是間接關切。但歸根究底,命令總是不足以成為道德誡命的,因此意志自律就是有理性者排除了經驗,對自己的意志提出命令,自己成就自己的命令,無關責任,自己為自己立法。

康德認為,自由概念是闡明意志自律的關鍵,認為意志不受外力約束而獨自起作用,這是對自由的消極闡述。而自由的積極概念是指通過因果性而呈現出來的穩定的規律,是具有不變規律的因果性。它不同于自然規律,康德論證了人何以自律,這便在于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作為因存在的,它是不同于自然規律的因,它產生的果是按照其自身所具有的規律,就是說“意志所固有的性質就是它自身的規律”[1]101??档聫淖杂伤逃械膶傩灾幸瓿隽说赖?自由被設定為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所固有的屬性,作為有理性的人能夠享受自由,但這不足以實現意志自由,而道德作為規律適用于一切有理性者,因而自由是一切有理性者所固有的屬性。因為有理性者在目的王國中自己為自己立法,所立之法為所有成員共同適用,這正是通過道德自律來實現的??档抡J為,道德觀念就是自由觀念,康德道德哲學所追求的就是有理性的人要獲得德性,有德性的人才能在目的王國中為自己立法,成為自己的主人。

(三)從“此岸”世界的責任原則到“彼岸”世界的意志自律原則

有理性者將自己的意志作為普遍立法,并以這樣的標準來評判自身,這樣就出現了“目的王國”??档抡J為,在目的王國中,有理性者作為普遍立法者而存在,規律只能出自于其自身的意志,其行動也服從于這些意志和規律。正如伍德所說:“康德認為目的王國是理性存在者處于共同法律規則下的聯合?!盵3]在康德那里,意志自律原則就不僅是理性存在者為自己制定的行為準則,并且應該成為所有有理性存在者都應該遵循的準則,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準則才能上升到合乎道德的層面,只有有理性存在者的準則上升為普遍的法則形式,我們才能獲得普遍的意志自律。在目的王國中:“每個有理性的東西都必須服從這樣一個規律,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把自己和他人僅僅當作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盵1]24康德認為,意志自律是一個先天的道德命題,任何一個有理性的存在者都受其約束,并自覺服從規律。馬克思也充分肯定康德的道德自律,他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礎則是人類精神的他律?!盵4]如果意志自律受到感性經驗的影響,就會產生出他律性。他律性并不具有道德價值,因為其玷污了善良意志的純潔性。不絕對的善良意志的行為不是出于對責任的純粹尊重,是由于責任的約束性;相反,絕對的善良意志的行為是出于對責任的尊重,是基于人自身的本性、理性本身作為目的去行為。

在責任原則中,人只是出于責任去服從規律,這一階段中的規律在“彼岸”,人在“此岸”。人無法擺脫經驗世界的束縛,因此對于規律人無法達到主觀目的與客觀目的相統一。在目的原則中,康德強調無論在任何時候,人只能是目的,而不是達到目的的工具,進一步將人從責任的束縛中解救出來。人要走向自由,必須擺脫經驗世界的束縛。在這一階段,人的主觀目的與客觀目的達到了統一,但規律還未從經驗世界走向人的心中。因而,意志自律原則就是二者的高度提升。在意志自律階段,規律完全被植入人的內心,在目的王國中,每個有理性的存在者同時通過準則而普遍立法。每個有理性的存在者既是首腦又是成員,人在這一階段是完全出于意志,而不是將道德規律看成是外在的約束去服從規律,進而達到主觀目的與客觀目的統一。在康德那里,目的王國是理想中的王國,而意志自律卻是唯一的道德原則。意志自律是有理性的存在者的自我約束,從理性出發,不依賴于外物,不基于責任的束縛,而形成的一種從普遍立法的觀念出發,不以任何關切為根據,并在一切命令式中無條件地向目的王國過渡。因此,意志自律是使人能夠真正達到自由的“手段”,也是最接近可能的目的王國的“手段”。

三、責任是人實現其尊嚴的基點

責任是一種外在約束力,是道德價值的根源,它是屬于經驗世界的行為,所以無法使人達到自由。責任最終指向的是尊嚴,尊嚴超越于一切價值之上,只有當責任上升到意志自律的階段,人才可能實現其尊嚴。

(一)尊嚴與道德價值

“目的王國中一切,或者有價值,或者有尊嚴。一個有價值的東西能被其他東西所代替,這是等價;與此相反,超越于一切價值之上,沒有等價物可代替,才是尊嚴?!盵1]87可見,尊嚴在目的王國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尊嚴是目的王國中每一個有理性者所要追求的最終價值?!爸挥械赖乱约芭c道德相適應的人性,才是具有尊嚴的東西?!盵1]88這里的“人性”就是指理性,明確表達出康德所說的有理性的東西通過理性并按理性去做便具備了德性這一條件,人便獲得了尊嚴。在目的王國中,康德將價值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市場價值,與人的愛好與需要相關,可用于交換,既非是自足的,又非終極目的,故而不具有尊嚴;第二種是欣賞價值,取決于他人的興趣與品位,這也不是人的最高價值;第三種是內在價值即尊嚴,尊嚴無法用價格來衡量,并且是自足的,因而是最高價值?;诖?無論是可交換、可替代的市場價值還是超越功利的欣賞價值都不是尊嚴,尊嚴是以內在價值作為行為動機的思想方式,它高于一切感性的物質東西,與權力、地位、欲望等一切的愛好都無關,是一種獨立于一切感性價值之上的絕對理性。道德價值并非人所要追求的全部,尊嚴才是道德價值所要實現的終極目的,尊嚴來自規律,規律正是作為責任的基礎。正因為責任以先天的道德規律為基礎,并對一切有理性的東西都有效,其毫無利己之心且完全普遍,所以責任才具有強制性和必要性,才能成為道德價值的源泉。

康德強調,在目的王國中尊嚴是有理性的存在者自覺去服從道德規律獲得的,而責任是人將道德規律看成是外在的約束,非發自內心地服從道德規律。責任是一種實踐必然性,要遵從“任何時候都要按照與普遍規律相一致的準則行動,所以只能是他的意志同時通過準則而普遍立法”[1]87這樣的原則來行動。在目的王國中對首腦并不施加責任,責任只以相同的尺度適合于每一個有理性的成員。目的王國中的每一成員都是自己為自己立法,責任必須基于理性,而經驗世界中的責任由欲望、愛好以及情感所“掌控”,其中的人是“不道德”的人,不是理性的人。因此在康德那里,責任是基于尊重的理性的一種行為必要性,有理性的人最終追求的是擁有至高無上的尊嚴。我們在目的王國中追求尊嚴,尊嚴超越于一切價值之上,而康德指出“唯有立法自身才具有尊嚴,具有無條件、不可比擬的價值,只有它才配得上有理性東西在稱頌它時所用的尊重這個詞,所以自律性就是人和任何理性本性的尊嚴的根據”[1]89。自律是行為主體自身遵從理性而為自己立法,并且每一個立法者所立之法對一切有理性的東西都具有效力,只有人達到自律的狀態,達到出于本性去尊重規律,才能贏得尊嚴。

(二)從經驗世界的道德價值到目的王國的尊嚴

康德構想的目的王國只是一個可能的王國,“在這個理性王國中,實踐理性對經驗世界施加自己的影響,使經驗世界合乎實踐理性的要求,使這個經驗世界成為理想的道德世界”[5]。但康德也提出:“目的論把自然當作一個目的王國,道德學則把一個可能的目的王國當作自然王國。在前一種情況下,目的王國是用來說明現存事物的理論觀念。在后一種情況下,自然王國則是一個實踐觀念,要通過我們的行動,把尚未存在的東西變成現實,也就是與實踐觀念相符合?!盵1]26并在這個理想的目的王國中,每個有理性的東西都應該將自己當作目的,而非工具。目的王國對于人只是可能的存在,人把希望寄于這個理想王國,對現實世界進行了批判,也力求超越現實世界。在康德那里,目的王國也就是一個在人類進程中可能出現的以道德律為根本律的人類的理想王國。人在現實世界、經驗世界中生存,我們僅僅只能依據它是否符合規律的要求來對人作出評價,并且我們至多只能從責任這一層面進行分析。在動機意志層面,康德承認我們無法確定一個有理性的東西到底是出于對責任的純粹尊重還是出于對尊嚴的追求。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承認人的行為具有道德價值就在于其行為是否出于責任。因此,責任和尊嚴是不同的兩個層面,出于責任的行為我們認為其具有道德價值,但出于尊嚴的行為,以尊嚴為目的,人的行為就不僅僅是出于責任,而是出于純粹的自律。

目的王國中以尊嚴為最高價值,在康德看來,一切有理性的東西最終追求的應該是至高無上的尊嚴,尊嚴是行為主體自身能夠擺脫責任,擺脫經驗的束縛,最終達到完全自律而去追求的東西。同時,在目的王國中,我們所要探尋的基點不只是出于責任或合乎責任的行為,我們要追求的是更深層次的東西。對于責任,只是一種對規律的服從,但那些盡到了自己責任的人,依然是崇高的、有尊嚴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尊嚴是從責任中體現出來的,是由人的內心對規律的敬重而延伸出來的??档乱恢睆娬{尊嚴是至高無上的,但他并不否定責任在目的王國中的作用。責任是一種內在的自我約束,是作為人以外的彼岸的道德規律,是一種“他律”。只有當人完全出于責任的時候,他的行為在康德看來才是有道德價值的。但也有打著責任的幌子,其本心并非真正出于責任,這種行為就是不道德的,當然更談不上贏得尊嚴。

責任作為一種外在約束力,作為道德價值的根源,這是屬于經驗世界的行為,所以不可能使人達到自由。責任指向道德價值,道德價值最終則指向尊嚴,而只有當責任上升到意志自律的階段,人才可能實現其尊嚴,“作為自在目的,有理性東西的本性就規定它為目的王國的立法者。對一切自然規律來說,它都是自由的,它只服從自己所指定的規律”[1]88。自由是意志所固有的屬性,意志所固有的屬性就是其自身的規律,即自由就是道德自律性。一切與自由密不可分的規律都被認作是自由的,在目的王國中,有理性的東西就是自由的意志,并且“自由就是按照我們給予自己的法律而行動”[6],有理性的東西達到了意志自律,也就具有了尊嚴,最終能夠實現自由。

四、結語

康德由善良意志推導出責任概念,這是康德提出的從一般人具有的道德理性知識過渡到哲學的道德理性知識??档绿岢隽四康耐鯂?目的王國的提出為責任找到了根據和倫理的基礎。在目的王國中,每個人都是有理性的存在者,其本身就是目的,這就是人必須履行責任的根據??档绿岢鰧嵺`理性問題來解決責任的來源和人如何履行責任的問題,他從生活實踐進行論證,回到人如何才能履行道德責任的問題上,即絕對命令如何可能。因此,康德解決了責任的行為必要性問題,履行責任需要實踐理性,這便將善良意志、實踐法則、實踐理性三個要素綜合起來,提出理性世界和經驗世界??档抡J為,人的存在有兩個世界——理性世界、經驗世界,理性世界是原型世界,經驗世界是模型世界,人的理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此,康德便從道德哲學的意義上解決了責任概念的問題??档伦罱K提出了道德自律即意志自由,從人的內在做論證,主要以德性的、自律的方式來解決人的行為如何遵守法則的問題。

康德道德哲學最大的缺點是不能現實化,不能將形而上的法則轉變為形而下的行為規定??档峦耆珜⒔涷炇澜缰糜诶碇鞘澜绲闹渲?得出“人是自由的”這樣的結論,同時否定人在面對情感、經驗世界與道德法則發生沖突時,個體呈現出的難以抉擇的狀況。其處理理性世界與經驗世界的方法過于簡單,為了達到意志自由的目的,犧牲了經驗世界與理性世界之間異常復雜的糾結與沖突,犧牲了生活世界的底色與快樂和幸福對普通人的重要性,這是人所不能接受的??档碌膶嵺`理性實際上是對人追求快樂、幸福和欲望的限制,或是說人在經驗世界或感性世界應該過一種有限制的生活??档碌牡赖抡軐W給予人一種指向:人應該過一種基于物質生活但超越物質生活而達于至善的有尊嚴的、有人格的、自由的生活,即無限制的精神生活。因而,康德的道德哲學不僅僅是一種形而上的理論體系,也反映了康德的人生觀。

猜你喜歡
王國康德意志
時代新人與意志砥礪
地下王國
逃離鼠王國
純接受性的被給予?——康德論自我刺激、內感覺和注意
建立新王國
藝術百家
《西廂記》中的理性意志與自由意志
康德是相容論者嗎?
對康德空間觀的誤解及詰難的澄清與辯護
自由意志的神經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