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開拓和延伸放大文學的價值

2023-12-21 19:46李敬澤
科學導報 2023年86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文學時代

李敬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眰ゴ蟮奈拿骱蛡ゴ竺褡?,必有偉大的文學。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從悠久且不斷發展的歷史深處走來,從偉大的文學傳統中走來?!拔摹本褪俏覀儌鹘y中的根。

文學是高揚的旌旗、嘹亮的號角。長篇小說是人民的藝術,是最能體現一個時代文學成就的文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兼顧思想性與藝術性,是茅盾文學獎評選一以貫之的宗旨。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集中體現了新時代長篇小說在書寫革命歷史,謳歌新時代新征程,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離不開文學的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含著文學能力的發展。文學一定程度上就是以全面的眼光,以人的理智、情感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去領會世界和人生。文學不是一種謀生的技能,而是人之為人、行走在世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文學給予現代人表達與塑造自我的能力、感受與認知世界的能力,以及面對復雜的人生和情感問題梳理與觀照的能力。

新時代文學呈現出“破圈”與“跨界”的整體趨勢。酒香也怕巷子深?,F代傳播格局對參與文學創作、生產、傳播的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捌迫Α迸c“跨界”絕不是迎合媒介的變化,也不是與短視頻、影視、游戲等搶奪注意力。我們希望促進文學精品的生產、傳播、轉化、譯介,盡己所能,讓好作品在各個環節充分發揮能量,以開拓和延伸放大文學的價值,讓文學的生命力與活力更好迸發。由此,更多人能夠意識到,文學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中,始終存在文學的維度。

今天的文化生活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文學的傳播方式可以運用技術革新創新,但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無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或許有大腦,卻永遠不會有身體、心臟與皮囊。而人類的情感與想象,恰恰不完全是大腦運作的結果,而是根植于身心,來自生命的有限性中產生的獨特性。今后的文學藝術創作,我們不妨將更多目光放在人工智能無法觸及的領域——那里寄托著人類真正的尊嚴和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上的中國文學,又一次迎來了收獲與榮耀的盛典。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肩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神圣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營造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態,離不開澎湃的文藝創造力。寬闊的河道才能讓水流澎湃。新時代文學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文學河道四通八達,文學活力奔流激涌,文學生態氣象萬千。中國文學,向著高處攀登,向著遠方前行。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文學時代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下一幕,人工智能!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