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認證背景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一流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長江大學為例

2023-12-22 00:57黃向陽王依晴胡菲菲吳小剛
湖北理工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工學工程專業

黃向陽,王依晴,胡菲菲,吳小剛

(長江大學 城市建設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一流專業是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 而專業認證又是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1]。教育部要求高校貫徹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扎實開展一流專業建設,深入推進高等教育“質量革命”,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因此,各高校應根據自身定位以及專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在工程教育認證的引領作用下,建設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一流專業[2]。

長江大學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是我國石油院校中最早設立給排水專業的高校之一。該專業于 2009年獲批國家級土建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2年獲批市政工程碩士點,2021年首次通過住建部評估認證,2022年獲批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這些都為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和機遇。

1 以專業認證為抓手建設一流本科專業

1.1 專業定位

我國的高等教育應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新工科”人才,以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人才保障[3]。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依托學校的石油行業背景,以“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為特色,培養高素質給排水工程技術人才,服務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期望建成中部地區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及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服務湖北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和油田生產建設。

1.2 具有行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依托長江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結合石油、石化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構建了工程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社會責任感強、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特色人才培養體系。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專業培養目標要緊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緊密結合學校定位及行業背景[4]。根據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辦學定位和行業特色,在滿足主要課程教學內容和基本學時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與畢業要求的關聯矩陣,在課程教學大綱中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與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關系,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進考核評價形式,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到每門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

1.3 “專思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專思融合”是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以專業為載體,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能力和素質要求,提煉本專業所要求的核心價值理念,并將其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5]。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制定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思政核心價值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思政核心價值指標體系

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和“新工科”建設思想融入專業教育,構建層次分明、銜接配套、融合貫通的思政價值鏈縱向矩陣,將專業培養目標和思政教育目標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大綱等各環節,形成與專業教育高度適應且具有指導性的“專思融合”人才培養體系。

1.4 “工學交替”實踐教學模式

為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自2006年起開展了“工學交替”實踐教學模式,交替安排校內學習和社會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

“工學交替”第一期(2006—2012年)建立并優化了以“8個1”為基礎的實踐教學流程,即1套工學交替社會實踐流程、1批合作實習基地、1套工學交替教學大綱、1本工學交替實習手冊、1封實習聯系函、1份工學交替實踐報告、1份社會實踐單位鑒定書、1套社會實踐成績評定標準。第一期深入建筑和市政施工工地基層,安排在大二、大三暑假,學生主要擔任見習工人、見習工長、見習經理等角色。

“工學交替”第二期(2013—2018年)是體驗建造活動,即基于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跟蹤工程項目建造過程,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理解并構建知識體系、發展能力,從實踐中體驗工程建造的魅力。該活動是在專業教師和現場項目經理的指導下學生全程參與工程項目,深入了解建筑(水、暖、電)設計理念、施工技術、工程項目管理等。體驗過程采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記錄,形成一篇篇實踐報告,并匯編成冊,部分學生的感悟文章同時在“長大給排水體驗建造”微信公眾號上分享。參與該活動的主要是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活動團隊還定期舉辦“體驗建造”沙龍,分享實踐活動中的反思和感悟,并在全體土建類專業學生中起到示范作用[6],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該活動還促進教師更多地了解參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人特質、價值觀等,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做到因材施教?!绑w驗建造”工程實踐活動為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具有扎實基礎和實踐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工學交替”第三期(2019年以后)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即依托地方政府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深入鄉村、深入一線、服務社會”系列社會實踐基地,以“走出去、坐下來、沉下去”的教學思路,結合“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系列活動,組織社會實踐內容。例如,在大一的專業情懷實踐教育中,將“工學交替”的認識實習與荊州人民在長江幾千年的人水共處歷史結合起來,通過了解一代代工程師從避水、治水到興水的艱辛過程和不懈努力,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實踐有機結合。此外,在公安北閘、三峽大壩、洈水水庫、南水北調湖北襄陽段通過現場考察、嘉賓講解、互動答疑、查閱資料等形式,開展以“治水興水、人水和諧”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與思政教育活動。該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國防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自力更生與艱苦創業精神,同時也使學生認識了中國古代與近現代的建造技術,提高了理論水平。

1.5 產學融合協同育人

產學融合育人已經成為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工作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全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鼓勵各高校建立與相關企業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模式,鼓勵高校加強和市政、水務、環保企業的深入合作,加強產學研育人平臺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多年來,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充分發揮區域人才培養優勢,著力推進與市住建局、市政公司、水務集團、環保公司、建筑設計院、規劃設計院的戰略合作,以工程實習、創新創業和人才培養等形式,實施產學融合協同育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成立了校企合作教育指導委員會,邀請企業和行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課程體系建設,聘請了本地企業工程技術專家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如理論授課和實習、畢業設計指導等,每年選派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例如,與本地某市政工程公司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建立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參觀護城河等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參與市區道路雨污分流工程項目施工和技術管理工作。這些給排水工程項目實踐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實習期間,學生與學院其他專業(建工、道橋、造價等)學生組成團隊,由企業指派的技術人員帶領進行全程指導,了解施工流程及技術要點。學生能夠從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初步的決策能力,實時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有利于未來就業。而對企業來說,通過與學校合作共建實習基地,借助學校的育人機制,能夠提前選拔培養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優秀人才。此外,每年春季舉辦“畢業生就業招聘會暨暑期工學交替實習雙選會”,邀請合作企業單位來?;蚓€上招聘,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崗位,涵蓋了建筑工程施工、市政管網施工、給排水工程設計等領域。

1.6 師資隊伍建設

一流專業建設離不開高水平師資。作為地方工科院校,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重點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主要措施如下。

1)依托設計院平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長江大學很早就創辦了建筑設計研究院,盡管現在設計院已經獨立經營,但仍以學院教師為設計骨干。設計研究院具有建筑設計、勘察設計、市政設計等資質,承接了大量設計任務,成為學院“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平臺,也是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實習基地。青年教師大部分曾在設計院學習鍛煉。

2)積極引進人才,構建適應需求的師資隊伍。通過引進高水平年輕教師,為教師隊伍注入活力。通過校企合作,使青年教師快速向雙師型轉變,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通過外聘校內退休名師和知名企業專家定期實行面對面指導,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

3)激勵與考核相結合。實施教學考核與獎勵機制,把專任教師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成果作為教師年終考核、崗位聘任、教學獎勵的依據。

1.7 落實持續改進

1)完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建立能持續改進的機制和文化,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活力。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對教學活動實行全過程監控,完善教學各主要環節的質量標準,并做到持續改進。自2019年起,學院成立了教學督導小組,由分管教學副院長負責,每學年開展一次必修課程質量評價,評價對象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效果等,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任課教師進行持續改進,跟蹤檢查改進效果,實現“目標-實施-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不斷完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反饋機制。

2)建立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機制

學院發布本科生畢業要求達成評價機制文件,教研室成立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小組,由專業負責人牽頭,每年評價一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畢業要求的達成度情況。任課教師每學期進行課程目標達成評價,評價小組則根據所有課程目標達成結果,分析本年度畢業生畢業要求達成情況,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形成報告。評價結果及時反饋到課程組及任課教師,促進課程教學的持續改進。

3)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

學院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定期評價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對畢業5年以內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獲取就業狀態及能力水平的調查數據,作為培養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依據。通過問卷、座談等方式了解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的滿意度,以及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的意見和建議,作為下一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重要參考。

2 專業建設成效

1)學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近3年,畢業生出國及考研升學率約占25%,央企、國企就業率占60%左右;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技能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省部級以上獎勵20余項。

2)專業的社會聲譽不斷擴大。根據學院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結果,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在敬業精神、專業技能、忠誠度方面評價較高,團隊協作、實踐創新能力較強。國內人工智能公司IPN發布的2020年大學薪酬排名榜,本專業就業綜合競爭力和畢業5年的平均薪酬在學校所有專業中位居前列,就業行業分布在建筑/市政行業的占75%,就業對口程度高。中國青年網、荊州新聞網等媒體先后報道了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辦學特色?!肮W交替”實踐教學的育人模式還得到了20多位業內專家的肯定,在國內同類型高校中具有較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3 結語

長江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實踐表明,專業評估認證是加強一流專業建設、提升專業辦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地方高校應當以專業認證為契機,緊跟社會和行業發展新需求,秉持成果導向專業建設新理念,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工科一流專業,全面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輸送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助推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盡管我校給排水專業已經具備建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基礎條件,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仍需要創新和轉變。本專業將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繼續探索和實踐面向國家和行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猜你喜歡
工學工程專業
鹽工學人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鹽工學人
——沈 妉
鹽工學人
——李 琦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子午工程
工學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