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問啟思 以思促學
——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023-12-23 12:16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二中學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學法探究思維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二中學 鄒 玲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指導作用。初中階段,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更是其他理科的關鍵基礎,在學生的未來學習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問題導學法是教育改革后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教師需要采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思考與探究中學習相關知識,以促進學生思考為手段,實現有效學習的目的。問題導學法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當前數學課堂存在的難點與不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這一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诖?,本文詳細論述了當前問題導學法在實踐方面的問題、具體應用原則以及實踐路徑,以實現教學質量與效率不斷優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一、當前問題導學法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問題難度設計不合理,學生思考積極性較低

問題設計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問題導學法的實踐成果,然而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不難發現,不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并沒有立足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與思維水平,也沒有對問題進行差異化處理,無論學生的學習水平如何,都要回答相同的問題,長此以往,導致學優生因為“學有余力”而不深入思考,學困生因為能力有限而喪失學習熱情,降低了問題導學法的效果。無論難度設置過高還是過低,都會讓問題設計失去原本的探究意義,導致學生思考積極性降低,課堂參與度不高。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為了創新和拔高,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過難的問題,導致班級學生反饋效果不佳,問題導學法徒有其表,本質卻淪為教師的“自問自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始終落實“以生為本”的思想,讓問題導學法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對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起到堅實的輔助作用。

(二)教師忽視方法指導,學生思考探究流于表面

在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實踐中,教師需要始終強調以問題為核心,將探究作為主線。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出現“為了提問而提問”的情況,認為提出問題就算“完成任務”,既沒有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指導與幫助,又沒有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技巧與方法,導致學生的思考探究較為被動,難以深入。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自學能力還有待提升,很難就教師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無法挖掘數學知識的本質,當學生問題探究過程與結果相對淺顯時,這一教學手段便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學資源可能被浪費。

(三)教師提問時間不恰當,提問方式不科學

問題設計只是問題導學法的第一步,提問的時機和方式都能夠對這一教育方式的成果產生關鍵性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師并未重視提問的時機與方式,在教學中存在“想什么時候問就什么時候問”“想怎么問就怎么問”的現象。過于頻繁、瑣碎、簡單的設問不僅無法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還有可能打斷教學進程,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降低教學效率與質量。除此以外,一些教師喜歡用“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這樣的語言發問,這樣的提問方式其實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探究行為,導致問題導學法難以起到真正理想的作用。

二、問題導學法在實踐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起點,應用問題導學法時,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問題設置,確保問題設計能夠涵蓋教學要點,成為學生思考與探究的有效支點,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與回答問題正確把握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目標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問題設計中充分體現問題的針對性與目的性,為學生梳理重點,降低思考與學習難度。以“二元一次方程”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加強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在問題設計中聚焦這一要點,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高效完成。

(二)恰當性原則

在問題導學法實踐過程中,問題提出的時機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遵循恰當性原則。恰當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合適的契機提出問題,把握提問時機。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時、課中探究時以及課后總結時提出問題,幫助學生系統化地感知所學知識,構建數學思維網絡,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如此,恰當性原則還要求教師秉持傳統課堂提問的羅列方式,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難點進行層層遞進的設問,讓問題成為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的“支架”,還可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就學生的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切實提高。

(三)啟發性原則

在問題導學法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問題的設計不應是循規蹈矩的,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啟發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能力出發,結合學生關心的話題,對傳統問題進行優化與改進。不僅如此,啟發性原則還要求教師關注問題的趣味性特征,既要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策略指導,又要重視問題的內在啟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結合實際生活,加強問題與實踐的聯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在實際生活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關聯,意圖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相關事例降低學生對晦澀知識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在傳統的課堂提問中,有些較為復雜與抽象的知識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設計數學問題,既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讓知識點變得通俗易懂,又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積極主動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知識點的特性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并保障所創設的生活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在思考和體悟中學以致用。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圓》的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到了圓的性質,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開展問題導學:“同學們,車輪為什么是圓的?如果是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坐車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一問題成功調動了學生的思考熱情,讓他們利用所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解答:“圓形的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因此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地面的距離始終保持不變,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車輛行駛的穩定性?!蓖ㄟ^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靈活應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熱情

在問題導學法的實踐應用中,教師要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引導學生以問題為立足點,在思考中研讀教材,開展學習活動,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他們不應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主動探究者”。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問題導入增加一些創新性。初中生對新鮮事物具有濃厚的熱情與興趣,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教學要點相關的視頻或圖文資料,讓學生在觀看中認識,在認識中思考,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學資源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學生當前的興趣要點且立足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只有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成為后續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方》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相關動畫作品,在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為教學內容拉開序幕——從前,有一位聰明的大臣發明了國際象棋,并獻給國王,國王喜愛萬分,答應滿足大臣一個要求。大臣說:“那就請您在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個格子放1粒米,第二個格子放2粒米,第三個格子放4粒米,第四個格子放16粒米,以此類推,一直放到第64個格子?!笨赐赀@個小短篇,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大臣提出來的這個愿望國王能滿足嗎?”針對這一問題,有的學生拿起筆開始循規蹈矩地計算,有的學生則試圖尋找具有創新性的計算方法,這無疑調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書寫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設計靈活問題,拓展學生思維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將數學概念、公式與解題方法比作數學學習的“骨架”,那么數學思維就是數學學習的“靈魂”。當前,如何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成為教育教學者關注的重點話題,而問題導學法的科學運用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诖?,在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拓展學生思路為目標,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來審視數學問題,并在探究過程中提煉數學思維,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學生學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很多學生雖然將這一概念牢記于心,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思維定式,面對數學問題時出現考慮不周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具有靈活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中的一個角為70°,請問其他兩個角各為多少度呢?”面對這一問題,很多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其余兩個角的角度分別為70°和40°?!边@一答案說明學生在慣性思維的引導下將已知條件中的70°角認定為底角。這時,教師就可以聚焦學生的錯誤,繼續發問:“70°角為什么一定是底角呢?當角的大小在哪一范圍內時,才可以認定這個角一定是底角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不僅能夠糾正自己所犯的錯誤,還能認識到:“在等腰三角形中,當一個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180°時,一定為頂角?!睆膯栴}出發展開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散學生的思維,突破思維定式,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秉持嚴謹認真的態度。

(四)立足教學難點,增強探究意識

數學概念與定理都是初中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學習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學生對概念定理記憶生硬、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層出不窮,死記硬背更是成為學生學習的常態。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存在的理解難點,善用問題導學法,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平方根”的教學為例,很多學生都會在這一部分混淆“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相關概念。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一條斜邊與一條直角邊的長度分別為5厘米和4厘米,請問另一條直角邊的長度是多少?”“當前戶外溫度的平方為49℃,那么戶外溫度的具體數值應該是多少?”在這兩個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不難發現,直角邊長度一定是正數,所以應該舍去負數結果,而戶外溫度正負都有可能,所以應當取結果的平方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問題導學法作為一種拓展學生數學思維、優化課堂教學成效的方法,在初中數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保證這一教學法真正在實踐過程中發揮理想的作用,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正確應對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遵循目標性原則、恰當性原則與啟發性原則,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利用信息技術、靈活設計提問以及立足教學難點等策略,真正做到“設問啟思,以思促學”。

猜你喜歡
學法探究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摭談初一數學學法指導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二元一次方程組”學法指導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