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疑激思,讓學生在疑問處愛上數學
——“設疑激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3-12-23 12:16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中區小學賴豐秋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教學活動情境思維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中區小學 賴豐秋

我國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讀書無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睌祵W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學習過程中,疑能促思,更能激趣,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意義,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革新與進步?;诖?,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設疑激思”這一教學模式,在真實情境中提出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或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合理的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其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一、設疑激思模式對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的重要影響

(一)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不少教師都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價值,將學生視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導致學生對教師言聽計從,很難進行自主思考與主動表達,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實提高。而設疑激思的教學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給了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深層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延伸,并以此構建適合學生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從被動回答問題轉變為主動回答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的公式與概念更是讓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同時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系統化數學教學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感受將會直接決定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態度,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不僅不可怕,反而很“可愛”。設疑激思模式的構建與應用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這一教學需求,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探索的空間,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對數學問題產生好奇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增強課堂交流互動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都習慣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手段,導致教學氛圍沉悶。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深學生的思考,設疑激思模式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設疑激思模式的帶動下,師生之間的溝通會得到進一步增強,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則發揮著主導作用,為學生搭建起“學習支架”,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會為學生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問與表達,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氛圍朝著和諧、輕松、民主的方向發展。不僅如此,設疑激思的教學模式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基于同樣的問題在合作中找到答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設疑激思模式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創新性原則

設疑激思的關鍵在于激思,重點在于設疑。只有基于具體教學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精心構思問題,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讓學生立足于具體的情境進行分析與思考。然而,在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過于程式化,既無法調動學生的回答熱情,又沒有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與探究空間,導致課堂設問只停留于表面,而無法產生深刻影響?;诖?,教師在課堂設問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創新性原則,保障問題設計“不同尋?!薄皠ψ咂h”,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展,讓學生愿意換個角度看問題,從多方位進行思考,能夠撥開問題多樣化的外衣,看到數學知識的本質,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落實所學知識。

(二)趣味性原則

要想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問題的思考與解答,教師就要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诖?,問題的設計應當體現出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問題設計中立足于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結合學生這一階段的興趣點,挖掘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具有探索興趣的要點展開問題設計。不僅如此,趣味性原則還要求教師打破傳統問題設置中刻板化、程式化的桎梏,豐富問題形式,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

(三)層次性原則

設疑激思,教師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保證這些問題讓學生有思路、有方法,如果問題設置難度過大,那么學生很可能產生畏難情緒,導致思維無法深入,而如果問題設置過于簡單,那么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只能停留于表面。要想激思,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問題設計的難度,遵循層次性原則。層次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既讓問題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起始點,又要成為學生思維深入的“腳手架”。層次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問題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設疑激思模式的實踐路徑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問題有了一定的難度,學生的思維就停滯了,難以進行深入拓展。這是因為,教師雖然為學生設置了疑問,但是沒有為學生提供可供攀爬的“學習支架”,學生不知道該從何處思考,更不知道該如何思考?;诖?,要想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教師應當在問題設置中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對數學問題進行進一步思考,提高教學效率。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教學為例,圓的定義對很多學生而言較為復雜和抽象,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诖?,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思考情境,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自行車的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如果用長方形或三角形做車輪會怎樣?”學生能夠輕松回答:“如果用這兩種圖形,那么車子無法正常行駛?!苯處熆梢赃M一步發問:“如果用橢圓形做車輪呢?”學生回答:“那樣的話,車子行駛過程中便會顛簸不堪?!苯處熆梢宰寣W生思考:“為什么車輪的形狀只能是圓形呢?”這時學生便能充分理解圓的定義: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作圓,也能夠將這一知識點靈活地應用于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

(二)設置比較問題,拓展思維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缺乏對設問的重視程度,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循規蹈矩,只重視對知識的吸收,卻沒有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的知識較為基礎,但是這些基礎知識不應當在學生的腦海中孤立存在,而應構建成為科學合理的思維網絡?;诖?,教師應當在設問過程中多設計一些比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區分,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知識點混淆的情況。學會區分和整理所學知識,既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能力,又是思維活動的關鍵路徑。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在完成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設置比較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問題準確比較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具體形狀,學會區分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并利用軸對稱來進行三角形的繪制。這樣的問題設計有利于讓學生梳理整合、分類對比與三角形有關的所有知識,把握三角形的性質,在拓展思維的同時,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為未來的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運用常見錯誤,進行糾錯設疑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在作業、考試或者課堂問答中出現錯誤都是正常的現象。然而,不少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往往將注意力放在糾錯環節,認為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改正錯誤就算完成了教學活動。但實際上,學生的錯誤往往反映出學生思維上的問題,教師糾正的不應當只是一道題的錯誤,而是學生思維的問題?;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學生的常見錯誤,并以此為立足點進行糾錯設疑,讓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最終在改正錯題的同時促進思維的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到了“閏年”相關的知識點。許多學生針對閏年相關的年齡計算都會出現錯誤,例如,小紅過了7 個生日,她的哥哥小明只過了3 個生日,請問小紅和哥哥相差幾歲?很多學生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差了4歲?!苯處熅涂梢宰プ∵@一典型錯誤,進行進一步的思維引導。先讓學生思考這一答案是否合理,學生很快便能意識到要將關注點放在哥哥只過了3 個生日上,并思考在哪種情況下哥哥只能過3 個生日,從而想到哥哥的生日應該在閏年的2月29日,所以哥哥的生日四年一次,今年12歲,與小紅相差5歲。這樣的問題設計,教師沒有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讓學生自己分析結論、進行討論、找到答案,既能幫助學生樹立每次做題之后都要反推檢查的思想意識,又能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打破僵化思維,對多種情況進行討論,在提高正確率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設置自由空間,激勵主動思考

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是課堂提問的設計者與發起人,學生作為問題的解答者,緊跟教師的步伐進行思考。然而,這種教學設計沒有給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機會,容易讓學生思維活動的自主性停滯不前。小學階段,教師尚可“大手拉小手”,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然而隨著年級的升高與教學難度的增大,教師所發揮的作用只會越來越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習質量?;诖?,在設疑激思的課堂模式中,教師既要會提問,用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自主提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想、大膽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擺脫定式思維的桎梏。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的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到了圓錐的體積。在講解這一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鼓勵學生主動提出疑問。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帶領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引導學生自主聯想。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對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猜測,于是不少學生聯想到錐體的體積可能是長方體體積的一半,這樣的思路有利于下一步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再如,講到單位換算時,針對1立方分米與1立方米的關系,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猜測,學生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平方米與平方分米的換算,大膽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將知識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實踐經驗,促進思維能力的切實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設疑激思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與科學性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興趣、增強課堂互動,受到教育教學者的重點關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遵循創新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以及層次性原則,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設置比較問題、運用常見錯誤以及設置自由空間等方式,讓這一教學模式真正發揮奇效,讓小學數學教學煥發光彩。

猜你喜歡
教學活動情境思維
不同情境中的水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護患情境會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