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拓展

2023-12-25 03:15李雪嬌薛卓妮
鄱陽湖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

李雪嬌 薛卓妮

[摘 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目標和重要特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從生命共同體的視角看待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運動發展,通過保護、改善、發展生產力,把綠水青山視為寶貴的社會財富和經濟財富,追求生態正義,推動綠色發展,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空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生產力理論、共同富裕理論以及人全面自由發展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關鍵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理論;共同富裕

[作者簡介]李雪嬌,博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講師;薛卓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陜西西安 710126)

[項目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創性貢獻研究”(21BKS005);陜西省社會科學項目“習近平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的科學邏輯研究”(2019D004);西安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生態向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23ZD22)

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生產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對象,《資本論》深入地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①而“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因此個體的全面發展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序言中就提出應該把“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③因此,研究不同經濟社會形態中人們改造自然、創造財富的生產能力以及經濟社會狀態是否推動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目標的實現,是促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重要途徑?!艾F代化是一種從不發達到發達的世界歷史現象,也是人類文明形態的演變過程”,④社會主義經濟形態下的現代化過程與西方資本主義有本質的不同。以追求剩余價值為核心目的的資本主義生產邏輯打破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財富生產服務于資本增殖,從而造成兩極分化和經濟社會的各種異化現象。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的中國式現代化辯證看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保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本文將從人與自然關系、生產力、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的新拓展。

一、對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新拓展

勞動是政治經濟學關注的重要問題,而勞動的過程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因此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是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研究范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系統觀念,提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斷,更加科學深入地把握了物質生產實踐中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把政治經濟學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上升到新的高度。

(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創造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人類通過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來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求?!皠趧幼鳛槭褂脙r值的創造者……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①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具有社會歷史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在生產力落后的時代,人類對自然的認知有限,改造自然的能力較低,使用價值是其生產的主要目的,人以敬畏的態度對待自然,兩者之間的互動保持平衡的狀態?!白匀唤缙鸪跏亲鳛橐环N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懾服于自然界”。②隨著機器大工業生產的興起,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生產的目的不再限于創造使用價值,價值增殖成為其動力源泉,人不再依靠自身的勞動直接作用于自然,而是以組織者的身份將自然作為物質資料納入生產之中,對自然的態度也由敬畏、依賴轉變為征服和占有。然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③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將人與自然視為生命共同體,合理調節物質生產實踐中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系。中國用70余年的時間完成了從落后的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經濟建設成績斐然的同時生態環境方面的欠賬也較多,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是哲學問題,還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關乎民族永續發展大計。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以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社會發展應以尊重客觀規律為準則,既要考慮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又要顧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從而科學地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人類對自然的開發與利用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摒棄盲目追求物質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的生產和消費行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以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人與自然的同一性,從生產的角度對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作出新的概括,把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融入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上升到新境界。

(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辯證地看待自然,認為自然界的地形條件、氣候環境以及生存其中的各生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共同發展的,生態環境的各組成要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方面,自然界中各種生態要素的聯系和發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各要素相互依存、有機關聯,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平衡,構成循環的自然鏈條,這個鏈條上下節點之間的關系不以人的主觀意愿為轉移。因此在勞動的過程中,“自然的富源”本身就是勞動的對象,未經加工的天然物和已被改造過的勞動產品被看作勞動的物質內容,“一切原料都是勞動對象,但并非任何勞動對象都是原料”。①另一方面,自然中各種生態要素的聯系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條件性。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提供不同的生產資料和生活條件,合理有效利用區域內有限的自然資源稟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因為“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這些自然條件都可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種等等)和人的周圍的自然”。②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系統的自然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具有先在性,有其內在的運動規律,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吧剿痔锖萆呈遣豢煞指畹纳鷳B系統”,③“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④若生態系統中的某一環節遭到破壞,整個自然鏈條的穩定性勢必會受到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就得不到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從本質上揭示了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基礎,是不同生態系統之間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的有機整體,是與人類唇齒相依、組成要素豐富、區域特征明顯的有機生命體。因此,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要堅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綜合統籌和整體施策,否則會顧此失彼,影響全局的穩定性。

二、對生產力理論的新拓展

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重要范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雹萑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問題導向,回答并指導了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困境中如何保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豐富了生產力的內涵,為保護和發展生產力提供了新思路,對政治經濟學中的生產力理論作出了新拓展。

(一)節約優先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保障

馬克思認為,資源節約為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可能性。一是通過對生產排泄物和消費排泄物再利用而實現資源節約?!八^的廢料,幾乎在每一種產業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⑥也就是說,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如果充分利用廢棄物的有用性,實現廢棄物資源化,人類不用過度剝削自然,就能創造新的生產要素,從而開辟獲取資源的新途徑,實現自然資源節約。二是依靠科學技術進步而實現資源節約。落后的勞動工具資源利用率低下,資源浪費不可避免,而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機器零件加工得越精確,拋光越好,機油、肥皂等物就越節省”,⑦不僅可提高利用效率、減少物的損耗,而且也會降低廢棄物的排放,減輕環境污染。三是通過生產集中而實現資源節約。與工廠手工業相比,生產集中表現為社會化大生產。社會化大生產以工人的聚集和協作為前提,從而高效配置資源,可以節省生產資料,減少資源浪費。四是依靠提高工人的勞動素質實現資源節約。工人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對生產資料具有行使的權利,“只有結合工人的經驗才能發現并且指出,在什么地方節約和怎樣節約”。①與此同時,馬克思也批判了靠犧牲工人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節約,這種節約是慘無人道的,不利于社會的長期發展。

自然資源具有稀缺性,而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有堅持節約優先,才能為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留下足夠的保障。中國的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10位,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節約優先是依據自然界客觀條件和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保障。但節約并不意味著完全限制自然資源的使用,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用較低的資源環境代價換取較大的社會效益。堅持節約優先在生產方面體現為節能降碳,通過全過程的節約集約管理,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改善廢棄物大面積污染的狀況。堅持節約優先不僅減輕了對自然的過度依賴,而且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倒逼生態科技的研發和推廣,拋棄高耗能、高污染的技術,從而實現生產力的綠色發展。堅持節約優先在生活方面體現為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簡約綠色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的消費,超越了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直接節約了資源,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間接帶動了綠色市場的加速形成,引導企業清潔生產,有助于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因而節約優先從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如何發展生產力的理論。

(二)保護生態環境是保護生產力的重要途徑

自然資源不僅是勞動資料組成部分,還是最基本的勞動對象,更是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生產得以展開的前提。首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優質生產資料的來源,自然條件與勞動生產率呈正相關。其次,勞動者的體力和腦力在生產力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然環境的優劣影響勞動者的健康狀況以及生存方式。改善勞動者的生存環境和工作條件,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最后,以勞動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是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自然資源的狀況影響著勞動工具的制造與使用,自然資源的匱乏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勞動資料的獲取困難,勞動工具的生產則會陷于中斷。而且勞動工具的創新離不開自然,無論是多么先進的勞動工具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自然,自然條件惡化也會嚴重阻礙勞動工具的迭代發展。因此,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保護勞動對象,還是對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和勞動工具的保護。

物質資料的生產不僅是人類改造自然的主要手段,還是保護自然的重要方式,只有保護自然才能從自然界中永續獲取生存和發展的資料。逐漸惡化的生態環境會給生產力的發展帶來沉重的負擔。生態環境是寶貴的財富,具有公共性和不可替代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②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豐富了生產力的科學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基本構成要素,保護優先并不是放棄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保護的目的是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容納空間。堅持保護優先就是從源頭上保護生產力,破解了在生態困境的背景下如何發展生產力的難題。因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論斷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生產力理論。

(三)自然恢復是生產力改善的重要手段

自然恢復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的如何依據客觀規律改善生產力的問題。人們最初將自然現象神化,對自然持畏懼、崇拜的態度,是因為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在機器大工業時代,自然資源被全方位納入生產過程,人類對自然的開發與利用更加徹底,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出現了裂縫。在馬克思生活的年代,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出現,馬克思和恩格斯認識到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但基于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對自然界本身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恢復的能力認識還不足。自然恢復并不意味著無所作為、放棄發展,而是在減少污染的情況下,不需要人類的過多介入,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和自我調節能力,恢復生態系統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改善生產力。自然恢復讓受損的生態環境回歸正常水平,真正發揮生態環境本身具有的價值,改善了受損的自然力,保護了正常水平的自然力,為其他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自然基礎。

堅持自然恢復,生產力才能生生不息,經久不衰。首先,自然恢復為主是要停止過度開發和破壞活動,減輕生態系統的壓力。目前生態環境已面臨嚴峻危機,不合乎自然規律的活動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本身具有的能力,遏制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的進程,還會促使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其次,只有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環境才能逐漸恢復生機。讓透支的資源環境休養生息,既考慮到中國資源環境現狀,又為改善生產力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最后,自然恢復為主并不是完全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恢復能力,對于一些難以靠自然手段就能消除的污染就得使用先進的技術,因為若完全依靠生態環境的自我恢復和自我調節能力,花費上百年的時間也不一定能見成效。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刻不容緩,在停止過度改造自然和堅持自我恢復為主的基礎上,應加大修復與治理力度,恢復生態系統的生機與活力,從而改善生產力。自然恢復創新性地提出了如何依據自然界中的客觀規律改善生產力,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生產力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三、對共同富裕理論的新拓展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其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之上,同時也離不開經濟制度尤其是分配制度的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為共同富裕提供了綠色的物質基礎,并以生態正義為自然維度,豐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保護和積累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綠色財富,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奠定了共同富裕的自然基礎,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品格,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共同富裕理論。

(一)生態正義是共同富裕的自然維度

共同富裕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特征,是社會歷史演進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使用價值是其物質內容,價值則是其社會關系的體現,并且將財富分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包括一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既包括肉,也包括書籍”。①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者不再占有自己的勞動產品和勞動,成為受另一方統治的客體,而“如果勞動產品不是屬于工人,而是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對立,那么這只能是由于產品屬于工人之外的他人”。②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而占有工人的勞動產品,長此以往只會讓資本家更加富有而工人越來越貧窮。因而,資本主義的富裕只是少數人的富裕,只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人的生產實踐不再受資本邏輯的控制,“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①勞動者平等地享有勞動產品,最基礎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共同富裕才能逐步成為現實。

生態正義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遵循,豐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一方面,生態正義表現為生態資源的分配由人民共享。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由全體人民共同創造、共同管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所有人平等地享有生態產品,滿足了不同群體之間的生態訴求,從而實現自然層面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生態正義表現為開發生態資源的過程中保護好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在開發生態資源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對環境的破壞,不能因為某一地區的發展而損害另一地區的利益,即威脅資源開發區居民的生態權益,而是要不斷提高開采技術,改善生態資源開發地的環境狀況。對因保護環境而資源開發受限制,導致經濟發展滯后的地區應給予適當生態補償,從根本上滿足不同群體生態正義的訴求。

(二)綠色財富的創造和共享是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借用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③表明了社會財富的兩種形態——不論是使用價值還是價值,都離不開人類勞動和自然條件的相結合。馬克思還提出“財富的本質就在于財富的主體存在”,④創造財富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財富觀,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⑤首先,優美的生態環境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使用價值,能夠創造出綜合效益,是寶貴的自然財富。其次,綠水青山是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人作為自然的產物,是財富的創造主體,其生命健康和安全是一筆無形的社會財富。再次,以綠水青山為依托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發展,而是能夠實現生態經濟化,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出物質財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推進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物質財富極大增長,已經能夠滿足人們對基本生活的需要;但生態環境保護相對滯后,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不再限于溫飽,而是產生了更高層次的環保需求。綠色財富的積累和共享協同推進共同富裕。一方面,在創造綠色財富的過程中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皳碛芯G水青山就是擁有諸多財富,保護好綠水青山是提升富裕程度及其可持續性的重要途徑”。⑥綠色財富的積累是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重要體現,從生產到分配都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重要原則。綠色財富的積累以清潔、低碳的技術為手段,以生態文明制度為保障,通過綠色發展引領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在共享綠色財富的過程中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品質。綠色財富集中表現為生態產品,是高質量的產品。不同于工業的黑色財富,生態產品堅持人的價值尺度和自然規律的真理尺度,對人的安全與健康會產生積極作用;而且生態產品極具觀賞性,給人帶來美的體驗,給予人極大的精神享受。因而,綠色財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財富理論,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共同富裕理論。

四、對人全面自由發展理論的新拓展

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又滿足其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要,為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提供生態支撐,從發展空間和發展路徑兩個層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實現條件。

(一)生態良好保障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的空間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基礎因素。人通過物質生產活動來實現自身的全面自由發展,而物質生產實踐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保障。首先,自在自然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首要前提。自在自然具有先在性和客觀實在性,人以此為基礎進行生產活動。脫離了自在自然,人類生存和物質生產的基礎條件就無從談起。其次,人化自然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基礎條件。人類根據自己的目的和需求,通過生產實踐對自在自然加以改造,在物質生產中逐步形成了人化自然,從而使自然更能服務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最后,歷史自然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現實支撐。歷史自然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形成,“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是歷史的產物”。①歷史自然是人類不斷超越自身、超越當下的現實支撐。人類在歷史自然中通過改造自然的生產活動逐步彰顯其本質力量。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承載基礎,保障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的自然條件。一是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和清潔生態產品的需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自然前提。新時代人民的需求結構不斷升級,從求生存到求生態,人民群眾享受優質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產品,滿足了對產品消費的需求,生活質量大幅提升,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自然前提。二是應對全球生態環境挑戰,為各國人民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生態安全的發展空間。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保護自然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生態環境問題跨國蔓延,危及全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在攜手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環境問題時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全面自由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三是促進代際的生態正義,為子孫后代的全面自由發展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促進人類整體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種追求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永續發展的現代化,是一種美而久的美麗永續的現代化”,②兼顧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注重生態環境的代際傳遞,讓世世代代的人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全面自由發展。

(二)綠色發展開辟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新路徑

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以勞動為基礎,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支撐。人從支配自身的異己力量中解放出來,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從而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歷史。勞動是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基礎,“自由見之于活動恰恰就是勞動”。③正是勞動將人和自然聯結起來,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勞動能力不斷提升,意識不斷成長,全面自由發展才能進一步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進步是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叭姘l展的個人……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歷史的產物”,①是在社會歷史的演變中不斷生成,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發展的客觀狀態。若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定量定性,則是以靜態的眼光看待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就偏離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因此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不能“蓋棺定論、以偏論全”,而是要從社會生產實踐的進程中去考察。

綠色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開辟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新路徑。綠色發展以綠色生產為起點,構建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新模式。綠色生產不同于粗放型的生產模式,人和生態環境不再是價值增殖的犧牲品。建立在綠色生產基礎上的其他實踐活動也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的特征,拓展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范圍。綠色發展以綠色勞動為脈絡,促進了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綠色勞動不僅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勞動方式,還構建了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雙向和諧。從自然層面來看,綠色勞動保護了生態環境,為勞動者的永續發展營造了美好家園。從社會層面來看,綠色勞動協調不同經濟主體的利益,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生態利益。綠色發展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從而挖掘出人的無限潛能。綠色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人類生產實踐的高級形態,在發展綠色科技的過程中人的勞動能力不斷增強,認知水平極大提升。綠色科技的成果又不斷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優質的物質保障,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在生產力的進步中不斷生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發展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結 語

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系統退化是后發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必須破解的重大現實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實踐探索成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生態治理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問題導向,從生命共同體的角度看待人與自然以及自然內部之間的互動關系,豐富了政治經濟學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新認識;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上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豐富了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探索出在生態環境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中如何發展生產力;以綠色財富的創造和共享為物質保障,提升了共同富裕的理論品格;通過綠色發展,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從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發展生產力、如何創造優質的物質基礎,以及如何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四個方面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立在人類發展新階段和新格局的基礎上,是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實踐作出的偉大理論創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開拓了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中國化。

責任編輯:王俊暐

責任校對:徐 敏

①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序言”第8頁。

②李雪嬌、何愛平:《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從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到共享發展》,《經濟學家》2016年第12期。

③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序言”第10頁。

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課題組:《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認識、經濟前景與戰略任務》,《經濟研究》2022年第8期。

①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6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4頁。

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3頁。

①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9頁。

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6頁。

③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275頁。

④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55頁。

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3頁。

⑥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6頁。

⑦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7頁。

①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8頁。

②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23頁。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 159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5頁。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頁。

②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4頁。

③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6—57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1頁。

⑤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23頁。

⑥白暴力、程艷敏、白瑞雪:《發展生態經濟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研究——基于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上海經濟研究》2022年第12期。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5頁。

②方世南:《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真善美意蘊》,《學術探索》2023年第3期。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12頁。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頁。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