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3-12-25 09:34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仲惟超天津市北辰區辛侯莊小學馬文婷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家校心理健康交流

■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 仲惟超■天津市北辰區辛侯莊小學 馬文婷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農村學校,受成長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其獨有的特點。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深入探究,積極研究培養學生積極健康人格的策略,幫助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順暢與他人交流,使其順利地融入集體,引導學生采取一系列方法,不斷完善自我,建構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和心態,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農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概況

(一)深入了解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

農村學校所處地理位置決定了學校生源的特點。學生多來自于村、鎮。近年來,隨著城鎮的發展,大部分農村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而他們的子女中的一部分就成為了農村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會跟隨留在村里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活,有的一周與父母團聚一次,有的一個月甚至更久才能見到父母。此外,還有一些學生或因父母離異,或因父母一方長年外出打工,導致他們跟隨爸爸或媽媽一方生活。當然,還有一些學生的家庭為重組家庭。這些情況都在農村校學生家庭中真實存在。

(二)深入調查農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在關于農村學校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征:

1.在農村學校學生家庭中,最多的情況是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常年與爺爺奶奶輩的老人一起生活。由于長期不與父母生活,導致親子關系比較淡漠。他們與父母日常交流極少,少言寡語,不愿與人交流,封閉自己的思想。

2.在心理表現上,農村學校學生存在缺乏積極向上進取意識和責任感的問題,表現在對待學業、對待親人和他人、對待集體事件等方面。有的學生會比較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缺乏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等。在當今社會發展背景下,這種心理狀況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學生構建健康積極人格的必要性

(一)培養擁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競爭也日趨激烈。社會要不斷向前發展就需要頭腦靈活、心理健康的人才。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艱苦奮斗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要善于合作、適應能力強、積極開朗、團結友善,要擁有優秀心理素質和完善的品格。而培養這樣的人,必然要從基礎教育開始,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培養擁有健康心理的青少年,有利于其終身發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強則國強。一個擁有完善人格和積極健康心理的人,才能正確認識自我,面對挑戰,融入社會;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A教育階段,要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正確引導,不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途徑

(一)打造學校有溫度的“三微”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結合學校學生特點,學校從貫穿一日教學時間軸的視角,做實“三微”系列心理健康教育:

1.課前“微心育”開啟一日生活,讓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溫度。

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五育并舉,堅持德育為先,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課前“微心育”工作。各班級每天第一節課前,要安排5分鐘的“微心育”內容。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在一天學習生活開始之際,激發學生熱情,引導學生調節心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一天生活。在這幾分鐘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班級心理健康操。每個班級在學期初會自行編排一套心理健康操,簡單易行。學生們跟隨歡快、有節奏感的音樂一起進行肢體活動,喚醒身體和心靈,用最佳狀態迎接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操過后,教師還會與學生進行課前放松小活動,或是與學生進行一些小話題的互動對話,讓學生們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建立積極與人交往的態度。課前短短幾分鐘,卻能夠在每天開始的時候給學生們以溫暖,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面對一天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課后“微心語”促進心靈溝通,讓心理健康教育透露溫情。

每天下午放學前的5分鐘,各班主任會安排“吐露心聲”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學生可以與教師交流這一天在學習上的疑惑,也可以與教師交流思想上、生活上的困惑。教師利用這段時間與學生交流一天學習、生活的心得體會,也可以說說知心話,就班級發生的某個特殊事件或活動等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細心觀察傾聽,會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成為教師工作的重點和抓手。對于適合集體交流的問題,教師會安排進行集體交流;對于一些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會在課后及時進行了解、交流、疏導;對于涉及學生家庭的問題,教師則積極與家長溝通,采取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和家長,使其學會調節與放松,消除焦慮情緒,紓解心理壓力,培養良好心態。

3.云端“微家訪”同步家校共育,讓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成效。

家校協作一直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除入戶家訪外,為了更加有效、緊密地與家長交流協作,學校積極開展由班主任組織協調任課教師進行教師包干負責制,全覆蓋學生和家庭,落實云端“微家訪”工作。教師在課余時間,采用電話、微信等形式,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居家學習、生活情況。針對家長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技巧和方法的情況,向家長傳授有效的方法,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幫助他們提高科學養育孩子的能力。班主任加強關注班內學習有困難、不積極的學生,在課上課下隨時關注學生動態,傾聽家長和學生的心聲。教師與家長換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云端“微家訪”有效提升了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暢通家校溝通渠道,提升家校合作育人效果,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密切了家校聯系,同時達到了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的目的。

(二)打造每周“心理減壓日”,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將每周三設為“心理減壓日”。在這一天,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小游戲或小活動。比如:開展“分享我的快樂”交流分享活動,“情緒涂鴉”心理繪畫活動,組織“過河搭橋”“抓鴨子小能手”“搶凳子”等小游戲,以及開展“放空一分鐘”“舒緩音樂欣賞”等心靈放松活動。班主任根據學生的情緒表現、心理狀況實施活動安排,利用這些小活動、小游戲,讓學生放松心情,敞開心扉,讓學生在集體中學會與人交流,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注重開展家校親子活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在學校工作中,讓家長走進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家?;顒?、親子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有效途徑。比如:開展“書香家庭親子閱讀”交流展示活動;開展親子心理運動會,讓學生和家長一齊上場參與比賽;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參與社團活動,與學生共同學習等。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班級各項活動和工作,從而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的做法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機會,從而有效改善親子關系,增進親子感情。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構建起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擁有積極、健康、陽光的心理是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石。作為教育工作者,不斷引導、幫助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正視自我、正確認識世界,能夠順暢地與人交往,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是我們的責任。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育人理念,努力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家校心理健康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家訪是家校聯系的"潤滑劑"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