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人假設、新分布主義與分布經濟學

2023-12-25 17:20保建云

摘要:中國崛起及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經濟學中國學派的創建提供了歷史機遇和實踐基礎。分布人假設和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能夠彌補理性人假設缺陷及最優化分析范式的局限性。分布人假設和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引入經濟學理論研究領域促進了分布經濟學的形成與演化,可以從不確定性和風險的概率分布角度對分布人假設進行補充解釋。分布經濟學不僅是經濟學新古典分析框架的拓展與創新,更是經濟學分布革命的理論成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與創新的階段性成果。分布人假設是理性人假設、道德人假設和能干人假設的一般化,新分布主義是最優化研究范式的一般化,對經驗和事實的理論解釋更具廣泛性和一般性。分布經濟學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與創新的階段性成果。

關鍵詞:分布人假設;新分布主義;分布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 F06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23)05-0045-012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要求[1],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和創建經濟學中國學派已經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重要課題和努力方向。分布經濟學(Distributional Economics,DE)的提出和理論體系構建便是經濟學中國學派和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嘗試和努力[2-3]。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分工不斷深化,人類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現代高速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微觀經濟行為與宏觀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傳統主流經濟學理論的解釋力面臨挑戰,典型表現便是以“經濟人假設”(Economic Man Hypothesis)或“理性人假設”(Rational Man Hypothesis)為基本假設構建的經濟學理論的局限性和解釋力不足的缺陷日益顯現出來。如何適應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技術發展的需要,突破傳統主流經濟學理論基本假設的缺陷和局限性,推動經濟學理論拓展和方法論創新,提高經濟學理論的解釋力,是學術界面臨的急迫課題。經濟人假設或理性人假設是當代主流經濟學理論特別是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的基本假設,據此構建的經濟學理論存在著系統性理論缺陷,根本原因在于人類個體或群體在進行決策和從事經濟活動時不可能完全不犯錯誤,即存在非理性行為,在特定情況下還可能存在反理性行為,理性選擇只是人類個體或群體不犯錯誤情況下的選擇。

當代經濟學的發展和創新,需要繼承和借鑒西方學術界主導的當代經濟學主流——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同時彌補其缺陷。對當代經濟學進行革新,需要學術界的共同參與及合作,以推動其發展?,F代主流經濟學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4],已有文獻關注現代經濟學的科學體系缺陷[5],也有文獻關注當代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缺陷[6],還有文獻對當代主流經濟學理論缺陷進行總結[7]?,F代經濟學的不同分支學科都存在缺陷和不足[8],有學者系統分析了當代主流微觀經濟理論存在的缺陷和不足[9],有學者關注西方經濟學效用范式的邏輯缺陷[10],也有學者關注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存在的缺陷問題[11],還有學者從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方法論的演變角度分析當代經濟學存在的諸多缺陷和不足[12]。雖然也有西方學者關注當代主流經濟學存在的缺陷和不足[13],但系統分析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的缺陷和不足的文獻不僅數量少,而且處于邊緣地位。

事實上,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缺陷和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其忽略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多元化、多樣化、可變性、動態演化性和概率分布特征,對人類個體與群體的理性、德性和能力的差異性、可變性、多樣性、動態演化性及概率分布特征缺乏全面的理解與認知,對人類個體與群體的理性、德性和能力的假設和認知表現出簡單化、片面化、教條化、靜態化和保守化傾向,更為嚴重的是缺乏對人類經濟行為的概率分布特征的系統認知,不能夠準確解釋人類經濟活動的多樣化和動態演化的內在規律,也難以解釋人類經濟現象及經濟問題的復雜性和動態博弈特征。文章從人類經濟行為的概率分布角度探討當代主流經濟學理論的假設缺陷,提出經濟學研究的分布人假設和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據此提出并構建分布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框架體系,試圖彌補當代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某些缺陷和不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與創新、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經濟學中國學派的創建。

二、人類行為的概率分布與經濟學研究范式創新從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規律角度分析并解釋社會現象。無論是人類個體還是群體,在從事各種社會經濟活動時,其行為方式不可能一成不變,在一定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影響下可能會發生變化,具有多樣化、多元化和可變性特征。人類社會活動特別是經濟活動的周期性變化和概率分布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人類個體壽命周期及其社會經濟活動表現出時間概率分布特征。人類個體存在著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人類個體的社會經濟活動內容和方式存在一定共性的同時也存在周期性差異,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和周期性動態演化規律,例如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的消費偏好、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方式必然存在差異,表現出周期性差異特征,但在生命周期的相同階段則往往表現出相似的特征??梢詮娜祟惤洕鷤€體經濟活動的時間概率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趨勢分析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內在規律和特征。

其二,人類個體心理與生理變化表現出時間概率分布及歷時動態演化特征。人類個體的社會活動特別是經濟活動受個體心理和生理影響,但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動表現出周期性變動特點,同時受外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外部自然環境表現出季節性、周期性變化特征,這種季節性、周期性變化必然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影響,影響表現出時間概率分布特征。因此,人類個體心理和生理變化的時間概率分布特征及其動態演化是導致個體社會經濟活動時間概率分布及其動態演化的重要因素。

其三,人類個體心理與生理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表現出空間概率分布及共時動態演化特征。人類個體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心理與生理活動表現出對自然環境的空間適應差異性。受心理與生理活動空間差異性影響,人類個體的社會經濟活動表現出空間概率分布特征及動態演化態勢??梢詮娜祟悅€體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概率分布及其動態演化中分析人類經濟活動的共時空間演化規律。

其四,由人類個體共同構成的各種社會行為體的社會經濟活動表現出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特征。無論國家還是社會,都是由人構成的,眾多人類個體共同構成各種社會行為體,包括國家、社會、企業、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NGO)等。當今國際社會,政府和企業是最為重要的社會行為體,政府行為特別是其制定和實施公共政策的行為不可能不受政府官員的影響,而政府官員的心理活動、生理活動及其影響下的社會經濟活動也同樣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使政府行為也表現出一定的概率分布特征。企業由企業家與員工共同構成,他們的行為邏輯與行為方式也必然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因此,人類社會群體及相關社會行為體參與社會活動特別是經濟活動,其行為內容和行為方式的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特性可以作為研究其行為規律及影響效應的重要參考和切入點。

其五,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演化及宏觀經濟活動共同構成一個動態演化的隨機過程,可以從相關變量的概率分布和動態演化角度分析其發展和演化規律。隨著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國的各種社會行為體之間形成復雜的分工合作體系,各種行為及相關變量之間形成歷時與共時演化的動態隨機過程。這個動態隨機過程具有三方面顯著特征:一是各種社會行為體之間的市場與非市場博弈活動及討價還價行為表現出大規模群體行為的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特征;二是大規模社會活動產生超大規模的大數據及超級博弈策略組合共同構成社會發展演化的數據及量化分析基礎,可以從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角度對其進行系統觀察和分析;三是人類社會中生產要素、產品、產業的空間集聚與空間布局表現出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特征,可以從概率分布角度進行觀察與分析。

可見,從人類社會行為特別是經濟行為的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角度系統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及其運行規律、解釋各種社會經濟現象、提出各種值得研究的社會經濟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意義重大。

據此,可以發展新的經濟學分析范式解釋人類經濟行為概率分布與動態演化規律。應用現代概率論、數據科學、心理學及行為科學、計算科學、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當代社會經濟問題?,F代概率論和數據科學特別是大數據科學的發展為分析人類經濟活動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規律提供了新的統計分析工具,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發展為分析人類個體與群體經濟活動的心理和生理過程及其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規律提供了新的學科視角,現代計算科學特別是超級計算、量子計算科學、高速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則為分析人類經濟活動概率分布、演化規律提供了跨時空的網絡化分布計算平臺與工具。具體而言,基于人類經濟行為概率分布構建新的經濟學分析范式的方法論基礎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其一,經驗、案例與數據基礎。人類經濟活動分布與演化規律的分析,需要大量的經驗、案例和數據作為支撐,才可能避免小樣本數據分析帶來的困境,也就是避免樣本數據不足導致的小樣本數據困境(The Dilemma of Small Sample Data)。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社會數據生產、搜集和分析技術的提高,更為豐富的經驗證據,更多的案例和更大規模數據的產生,為分析人類經濟活動概率分布及演化規律提供實證基礎。

其二,實證及計量分析工具基礎。隨著現代概率論和統計科學的發展,各種統計方法被開發出來,特別是大量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軟件的開發使用,一方面降低了實證分析的門檻和成本,另一方面則為分析人類經濟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解決方案,同時創造了新的研究領域。

其三,數理模型及計算分析工具基礎。數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當代經濟學研究。隨著數學工具特別是數學建模軟件的開發應用,經濟學的數理建模工具和技術日益完善。隨著計算技術特別是量子計算、超級計算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可以用于經濟學研究的計算技術及工具也日益成熟和完善,有利于從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角度分析人類經濟行為。

其四,心理學、認知科學及行為科學分析基礎。心理學方法引入經濟學研究,促進了行為經濟學特別是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心理學方法也推動了人類腦科學及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與行為科學的發展,為從心理學、認知科學和行為科學角度分析人類經濟行為奠定了基礎。人類社會行為特別是經濟行為受心理因素、認知因素的影響,如何從理論和經驗層面分析人類心理活動、認知行為的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的經濟影響效應是經濟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當代心理學、認知科學與行為科學研究成果可以提供方法論工具。

其五,經濟學前沿與分支學科發展提供的方法論工具。當代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中的重要門類,與其他學科共同形成眾多交叉學科,同時經濟學內部也分化出眾多的分支學科和前沿學科領域,為從概率分布角度分析人類經濟活動特征及規律提供了支持,最為典型的便是行為經濟學、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國際政治經濟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科學、博弈論與決策科學等交叉和前沿學科的發展,為人類經濟行為的概率分布研究提供了交叉與前沿學科理論及方法論工具。

概言之,從人類社會活動特別是經濟活動的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角度分析人類經濟活動規律及相關問題的新的經濟學分析范式,能夠為當代經濟學的革命性變革和理性創新提供研究范式基礎。本文將從人類經濟活動概率分布角度分析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規律的分析范式稱為新分布主義(New Distributionalism),它是經濟學的創新性研究范式,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的拓展和創新,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創新性和廣泛應用性。

三、經濟學新研究范式:分布人假設與新分布主義經濟學研究范式及其理論建構離不開對人類理性、道德和能力的認知及判斷,對理性、道德和能力的不同假設形成不同的分析范式及理論結構。理性、道德和能力是影響人類經濟行為的三個關鍵因素,也是經濟學分析人類經濟活動規律的三個維度,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理性、道德和能力也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完全理性(Complete Rationality)、完美道德(Perfect Morality)、完全能力(Complete Capability)只是人類理性、道德和能力的表現類型之一,還存在不完全理性、不完美道德和不完全能力,甚至反理性、完全道德敗壞和零能力的情況。本文將認為人類理性、道德和能力具有概率分布特征的觀點及理論稱為分布理性論(Theory of Distributional Rationality)、分布德性論(Theory of Distributional Morality)和分布能力論(Theory of Distributional Capability),將認為人的理性、道德和能力具有概率分布特征的假設稱為分布人假設(Hypothesis of Distributional Man),把分布人假設為前提的經濟學分析范式稱為新分布主義(New Distributionalism),所構建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統稱為分布經濟學。

當代主流經濟學理論以理性人或經濟人為基本假設前提,忽略了人類理性、道德和能力的概率分布特征,需要從放松基本假設角度進行拓展和創新,這是經濟學分析范式的重大變革。因此,需要從人類經濟活動的真實世界出發,從理論假設、基本概念、基本命題、基本定理、邏輯起點、邏輯推理與邏輯結構對經濟學進行理論重構與理論創新,推動經濟學變革。因為這場經濟學理論變革與創新的出發點是以人類個體與群體的理性、德性和能力的概率分布特征為邏輯起點,以對人類個體與群體經濟行為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規律的探析為理論切入點,這場經濟學變革就稱為經濟學的分布主義革命(Distributionalism Revolution of Economics),或者稱為經濟學的第四次革命(The Fourth? Revolution of Economics,Economics Revolution Ⅳ),簡稱經濟學的分布革命(Distributional Revolution of Economics)。分布人性論是現代經濟學分布革命的假設基礎和邏輯起點,新分布主義則是經濟學分布革命和新理論構建的新范式基礎。本文把分布理性論、分布德性論與分布能力論統稱為分布人性論(Theory of Distributional Human Nature, TDHN),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分布理性、分布德性與分布能力是分布人性在理性、道德和能力維度的表現形式,分布理性論、分布德性論和分布能力論則是分布人性論的理論內涵。分布人性論認為人類個體與群體的理性、德性和能力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表現出概率分布及動態演化特征。

分布人假設與不確定性(Uncertainty)和風險(Risks)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一般而言,當人類經濟行為存在多種可能結果,則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人類個體或群體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認知、推斷與評價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樣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正確認知、推斷和評價表現出概率波動性。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認知、推斷與評價的概率分布的時間、空間和狀態差異性,使人類個體或群體的經濟決策及行為選擇也必然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因此,完全理性人假設構建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并不能完全準確地解釋人類個體或群體在不確定性和風險條件下的經濟行為邏輯及經濟活動規律?;诜植既思僭O的分布經濟學對人類個體或群體在不確定性和風險條件下的經濟行為及相關經濟現象提供符合經濟行為邏輯及規律的理論解釋。分布經濟學能夠彌補傳統主流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導致的理論解釋力不足的缺陷,提高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力和人類經濟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效率。

本文的新分布主義又稱為概率分布主義(Probability Distributionalism),是對以分布人性論為理論假設,以人類行為的概率分布特征及變化規律為出發點分析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規律的分析范式的概稱。之所以稱新分布主義,一是為了與語言學研究中的分布主義學派相區別,二是其為新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社會科學研究新范式。自18世紀50年代英國出現第一次工業及技術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出現了四次工業及技術革命,前三次都是由西方國家主導,但現在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及技術革命則出現了以中國為代表的非西方國家進入主導國家行列的新情況。同時以中國崛起和中美貿易戰為背景出現了國際經濟、政治與科技權力由西方國家向非西方國家轉移的新現象,西方國家與非西方國家之間的產業、貿易、技術、軍事、文化及信仰體系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出現轉移,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相對衰落和以中國為代表的非西方國家持續崛起,這便是本文提出新分布主義的新時代背景。分布主義的名稱和概念最早由歐美語言學家提出,是歐美結構語言學派的三派之一——美國描寫語言學派(Descriptivisme),也稱為語言學的美國分布主義學派(Distributionalisme)。語言學家布龍節爾德 ( Leonad? Bloomfield )在1933年出版的《語言論》代表著語言學分布主義學派的誕生[14]。本文所使用的分布主義概念主要應用于經濟學、政治學及國際關系理論等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與語言學及人文學科中的分布主義是兩類不同的概念。為了顯示區別,本文把語言學及人文科學研究領域使用的分布主義稱為舊分布主義(Old? Distributionalism),所產生的學派稱為舊分布主義學派(Old Distributionalism School),把經濟學、政治學、國際關系理論等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分布主義稱為新分布主義(New Distributionalism)或概率分布主義(Probability Distributionalism),所產生的學派稱為新分布主義學派(New Distributionalism School)或概率分布學派(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chool),簡稱分布學派(Distributional School)。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新分布主義與語言學的分布主義分屬不同的學科領域,雖然都使用相同的名詞“分布主義”和“分布主義學派”,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完全不同,同一名詞表述的是不同的意涵和內容。新分布主義中的分布主義表示基于概率分布的研究范式,美國語言學分布主義學派中的分布主義主要指語言學中的描寫主義。新分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科學分析范式,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以分布人性論為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假設和邏輯起點,為當代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拓展和創新提供了新的、更具一般性的理論假設。新分布主義以分布人性論為基礎,把分布理性論、分布德性論、分布能力論納入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把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擴展到分布人假設,把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道德人假設(Moral Man Hypothesis)、能干人假設(Capable Man Hypothesis)作為分布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擴展了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政治學及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視野,為當代主流經濟學、政治學及國際關系理論的拓展提供了更具一般性的理論假設,有利于經濟學、政治學及國際關系理論的拓展與創新。事實上,可以用完美人假設(Perfect Person Hypothesis)概括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道德人假設和能干人假設,后者只是前者的表現類型,即完美人假設在經濟維度、理性維度、道德維度和能力維度表現為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道德人假設和能干人假設。完美人假設是假設人是具有完全經濟決策能力、完全理性、完全道德、完全能力的完美的人,完美人假設與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道德人假設和能干人假設的關系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完美人假設是假定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是無任何缺點和瑕疵的完美的人,不會犯任何錯誤,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做到最好。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完美人可能存在,但出現的概率非常低,或者說完美人的出現是小概率事件,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事實上,完美人的假設只是分布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同樣可以從理性、道德、能力維度把分布人假設區分為分布理性人假設(Distributional Rational Man Hypothesis)、分布道德人假設(Distributional Moral Man Hypothesis)、分布能干人假設(Distributional Capable Man Hypothesis)三種類型。分布經濟人假設與分布理性人假設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別。分布經濟人假設是指人類個體或群體從事經濟活動時擁有的信息和計算能力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認識并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也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分布理性人假設則是指人類個體或群體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理性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事實上,完美人假設只是分布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可以用圖3對二者進行比較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經濟人假設是分布經濟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理性人假設是分布理性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道德人假設是分布德性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能干人假設是分布能干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梢钥闯?,新分布主義的分布人假設從經濟決策、理性、德性和能力維度放寬了完美人假設的苛刻條件,與真實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更為接近,以此為理論假設和邏輯起點構建的理論體系解釋力更強。

四、經濟學新理論構建:分布經濟學

當代經濟學新理論體系的構建過程,也是傳統主流經濟學理論的拓展與創新過程。將分布人假設和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引入經濟學理論研究之中,由此形成的經濟學新理論統稱為分布經濟學,又稱新分布經濟學(New Distributional Economics)或新分布主義經濟學(New Distributionalism Economics),是在經濟學分布革命背景下,以分布人性論為假設,以新分布主義為分析范式,以概率分布和概率組合及動態演化為方法論基礎,新構建的經濟學理論結構及體系。分布經濟學是在繼承當代經濟學有益成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在借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特別是芝加哥學派)及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有益成分的基礎上構建的新的經濟學理論結構及體系,是當代經濟學分布革命的理論成果。新分布經濟學包括八個主要學術分支:新分布微觀經濟學、新分布宏觀經濟學、新分布政治經濟學、新分布國際經濟學、新分布世界經濟學、新分布公共經濟學、新分布金融經濟學、新分布制度經濟學。同時,新分布經濟學還可以成為應用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如可以成為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數字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組織和管理經濟學、規劃經濟學等應用經濟學分支的理論基礎。如表2所示:

表3只是新分布經濟學主要分支學科與主要應用領域的一種劃分方法,也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劃分。新分布經濟學的“新”,有六方面的意涵:

一是新分布經濟學是在經濟學發展面臨新的問題、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第四次工業及技術革命的新歷史背景下提出并建構的。

二是作為新分布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假設前提和邏輯基礎的分布人性論,是對傳統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假設或理性人假設的新拓展和新綜合,是在新的理論假設與邏輯基礎上構建的。

三是新分布經濟學以新分布主義為主要分析范式,新分布主義是在總結和比較馬克思主義、邊際主義、新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等分析范式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分析范式。

四是新分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是新的。新分布經濟學選擇數學、概率論及計算科學、統計學、數據科學(特別是大數據科學)、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科學的最新成果應用于經濟學研究領域,具有研究工具與方法論的創新性。

五是新分布經濟學的研究議題是新的。新分布經濟學關注人類社會經濟運行及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與新規律,特別關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經濟危機問題、貿易保護主義及貿易戰問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創新與產業升級及產業轉移問題等。

六是新分布經濟學突破了傳統經濟學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特別是芝加哥學派)的研究假設、研究范式和理論邏輯的局限性,是在繼承傳統經濟學理論有益成分的基礎上的創新,如圖4所示。

圖4從六個維度總結了新分布經濟學“新在何處”,強調新分布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繼承與發展關系,傳統經濟學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濟思想是新分布經濟學的重要思想源泉,本文把這些經濟學的重要思想和流派統稱為前分布經濟學(Pre-Distributional Economics),把前分布經濟學中具有概率分布思想及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萌芽的經濟理論和學術流派的思想稱為傳統分布經濟學思想(The Thoughts of Traditional Distributional Economics),簡稱舊分布經濟學思想(The Thoughts of Old Distributional Economics)。據此,可以把經濟學區分為前分布經濟學、舊分布經濟學與新分布經濟學三種比較類型。

把現代經濟學誕生(1776年)至筆者提出新分布經濟學(2019年)這段時間內出現的經濟學理論及各流派思想統稱為前分布經濟學,主要包括古典政治經濟學、邊際主義及數理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特別是芝加哥學派)等學術流派及思想。前分布經濟學中所包含的概率論思想、分布主義分析范式的經濟理論及學術思想統稱為舊分布經濟學,主要包括概率分析、確定性分析的期望效用理論、貝葉斯經濟博弈理論、區位與產業布局理論等??梢?,新分布經濟學是在對前分布經濟學有益成分繼承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前分布經濟學中的舊分布經濟學思想是新分布經濟學的萌芽,新分布經濟學則是舊分布經濟學演化的直接結果。但新分布經濟學與舊分布經濟學存在著根本性區別,主要表現為新分布經濟學以分布人性論為理論假設和邏輯起點,以新分布主義為分析范式與邏輯基礎,而舊分布經濟學的理論假設仍然是經濟人假設或理性人假設,也沒有發展出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與傳統經濟學特別是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相比,新分布經濟學具有以下七個顯著特點:

其一,研究假設的一般性、包容性與適應性。新分布經濟學以分布人假設及分布人性論為假設前提和邏輯起點,該理論假設具有顯著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傳統的經濟人假設、理性人假設、道德人假設、完美人假設、能干人假設都是分布人假設在特殊情境下的表現類型,分布人假設更具一般性,能夠從不同維度描述人的本質特征及其行為方式,克服了傳統經濟學假設的極端性、簡單性和非現實性。人作為復雜的高等動物,不僅具有生物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特征,還具有社會性特征。人的社會性特征表現出多維度性與動態演化性,如果使用簡單的理論假設則難以科學而準確地解釋人類社會活動特別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特征及規律。

其二,分析范式及方法論體系的綜合性、開放性與創新性。新分布主義范式綜合了傳統經濟學的研究范式,在比較綜合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同時能夠兼容其他分析范式。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與方法論,如何把最新的分析工具及方法論引入當代經濟學之中,是經濟學界共同面臨的任務。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能夠把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新分析工具按一定的概率分布進行集成化組合并形成新的更有效率的分析工具體系,從而推動當代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創新。

其三,理論結構的嚴密性和實踐性。任何成熟的經濟學理論都建立在嚴密的理論與邏輯結構之上,新分布經濟學從多維角度,綜合利用多種分析范式與研究方法為復雜的經濟現象及經濟問題提供更合理的解釋,克服了傳統經濟理論的教條化、簡單化甚至錯誤的解釋,追求理論及邏輯結構的嚴密性和完整性,最大可能減少錯誤的理論解釋及其導致的消極影響。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感覺受人的生物特性和心理機能影響,視角、聽覺、味覺、觸覺等功能的發揮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人的知覺也存在知覺容量問題,同時也可能存在“錯覺”,故人的知覺發揮正常功能也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人的記憶有“遺忘”現象,故人的記憶功能正常發揮也表現出概率分布特征。分布人性論所描述的人的理性、德性和能力與真實世界相契合,故新分布經濟學建構的理論結構來自人的真實實踐,具有邏輯的嚴密性和豐富的實踐內容。

其四,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與科學性。新分布經濟學是在繼承前分布經濟學及舊分布經濟學科學成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克服了前者已知的局限性,適應了新歷史背景下人類經濟活動的新特點,著力于回答人類經濟活動出現的新問題。相較而言,新分布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更為完善,更具合理性和科學性,其理論解釋力更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理論體系更全面,克服了傳統經濟學理論簡單化與教條化的局限性,更具實踐性和靈活性;二是把最新分析范式和方法論引入經濟學領域,方法更具先進性和科學性,分析經濟問題的工具組合更優;三是對人類經濟活動的最新經驗進行理論分析與總結,與時俱進,能夠為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的新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提供理論解釋。

其五,理論解釋的問題導向性與前瞻性。新分布經濟學提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彌補前分布經濟學特別是舊分布經濟學因為研究假設和分析范式的天然缺陷和歷史局限性,提高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力,解釋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經濟現象,回答傳統經濟學無法圓滿回答的經濟問題。新分布經濟學能夠回答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不能夠完全解釋的兩個典型問題:一是為什么西方主流經濟學不能準確預測金融危機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及其影響?二是中國的市場化改革為何會成功?同時,新分布經濟學還著眼于觀察和預測人類經濟活動的未來走向及面臨的問題,具有前瞻性。

其六,案例與事實解釋的廣泛性與一般性。傳統主流經濟學特別是西方新古典經濟學只能解釋完全理性及經濟人假設條件下的人類經濟行為邏輯及經濟活動規律,對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行為缺乏解釋力,所構建的理論體系雖然能部分解釋人類經濟行為的局部均衡現象,但對一般均衡現象則缺乏足夠的理論解釋力。真實世界的人類經濟行為、經濟活動及經濟現象具有復雜性、多維性、動態性和多重均衡性,分布經濟學能夠對此提供具有概率分布組合優化特征的理論解釋,具有案例與事實解釋的廣泛適應性、動態演化匹配性和綜合一般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出現和取得的成功,是當代國際社會的經典案例和典型事實,傳統的西方古典經濟學及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而分布經濟學則能夠對此提供合理且科學的解釋。

其七,新分布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與創新的階段性成果。新分布經濟學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傳統和學術原則,是在繼承和吸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既有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和構建的,同時借鑒了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成分,排除了各種經濟學理論流派中的教條性和不合理性,具有繼承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創新性。新分布經濟學以解釋真實世界中人類個體或群體的真實經濟行為、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為出發點,以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人本主義和勞動價值論為理論基礎,強調高能政府(High Capacity Government)和高效市場(High Efficiency Market)概率組合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是對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理論的拓展和創新。概言之,新分布經濟學是新的歷史背景下,以新理論假設為邏輯起點,以新的分析范式及方法論為理論建構的方法論基礎,以全球化世界經濟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為切入點,在借鑒傳統經濟學科學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構建的新的經濟學理論結構和解釋體系,是對前分布經濟學及舊分布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是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應用和經濟學分布革命的直接理論成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和創新的階段性成果。

五、評述性結論:經濟學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及學派構建中國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及經濟學中國學派創建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現實條件和實踐基礎。分布人假設和新分布主義分析范式能夠有效彌補當代經濟學理論的理性人假設缺陷及方法論的局限性,推動當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的革命性創新,分布經濟學便是經濟學分布革命的重要理論成果。傳統主流經濟學,無論是新古典微觀經濟學,還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都是以理性人假設為基本假設前提構建的理論體系,其基本理論假設缺陷和方法論的局限性限制了理論的解釋力,還可能導致各種理論教條乃至一些經濟思想和政策主張不僅不能夠合理解釋真實世界的經濟規律和經濟現象,甚至導致錯誤決策及政策的出現,損害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公平。理性人假設是分布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理性人假設是分布理性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道德人假設是分布德性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能干人假設是分布能干人假設的特殊表現類型。與真實世界的人類經濟行為特征契合度更高,據此構建的分布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力也必然更高。新分布經濟學作為經濟學分布主義革命的理論產物,也是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學理論拓展與創新的成果,能夠突破傳統主流經濟學的局限性,開拓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新領域。

事實上,新分布經濟學從經濟學新核心概念的提出及新概念體系的構建、新理論研究假設的提出、理論分析框架的提出及新理論體系的構建、新研究議題與研究內容的提出、方法論創新等方面推動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包括五方面內容:一是自主的經濟學核心概念的提出及概念體系的構建;二是經濟學研究假設的新擴展;三是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及理論體系的創新與發展;四是經濟學研究議題與研究內容的新拓展;五是經濟學方法論創新。當然,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并不是完全排除現有經濟學理論研究的科學成分而另起爐灶,而是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與創新,提供新的經濟學知識和方法論。分布經濟學把經濟學基礎理論分為具有邏輯一致性且彼此分工的三個子知識領域:分布主義微觀經濟學、分布主義宏觀經濟學和分布主義世界經濟學。分布主義微觀經濟學以分布人假設為基礎研究微觀經濟行為主體和單元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和經濟資源微觀配置及優化的內在機理和條件。分布主義宏觀經濟學研究某一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體系的總體運行規律、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的概率分布特征與概率組合規律及優化方向。分布主義世界經濟學是對全世界范圍內的人類經濟行為邏輯與經濟運行規律進行系統性、整體性、概率分布性研究的經濟學分支。分布經濟學從五個方面豐富了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內容:一是提出了分布理性、分布德性和分布能力的經濟學新概念并體系化;二是提出分布人假設,對理性人及經濟人假設進行了拓展和創新;三是從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的概率分布和概率組合優化角度構建新的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及理論體系;四是把德性和能力引入經濟學研究領域,拓展了經濟學研究思維和研究議題,重新定義世界經濟學并把其納入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體系,拓展了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內容;五是提出以高能政府與高效市場的概率分布與概率組合優化作為研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基礎,引入新的經濟學研究方法,推動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創新。

概言之,新分布經濟學是經濟學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和經濟學中國學派構建的努力和嘗試,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與創新的階段性成果。其借鑒了西方經濟學理論成果的合理成分,是在對當代經濟學各理論流派進行比較與綜合基礎上的拓展和創新,也是中國學者對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原創性貢獻。分布經濟學的提出及理論體系構建從三個方面推動著經濟學中國學派的形成和發展:一是通過經濟學理論的創新性研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推動中國經濟學知識創新共同體與學術共同體的形成;二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世界化,為世界經濟學理論和應用研究做出中國貢獻;三是講好經濟學研究的中國故事,提高中國學者在國際社會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話語權,促進經濟學研究的持續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

[2]保建云.中國式現代化、新歷史經濟學與歷史政治經濟學——歷史自信及中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構建[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23,(1):1-8.

[3]保建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新西部大開發與亞太自貿區建設——分布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及中國的戰略選擇[J].經濟體制改革,2021,(4):12-21.

[4]Sharon Helmer Poggenpohl.Blindspots in Economics and Design: A Review of John Hesketts Design and the Creation of Value[J].She Ji: The Journal of Design, Economics, and Innovation, 2017,3(4):251-261.

[5]朱舜.現代經濟學的學科體系缺陷[J].經濟學動態,2005,(7):25-28.

[6]朱富強.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硬核”缺陷:“經濟人”的基本含義、形成邏輯和內在缺陷[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9):40-50.

[7]陶永誼.主流經濟學理論的九大缺陷[J].經濟學動態,2012,(3):103-108.

[8]Rigo E. Melgar-Melgar, Charles A. S. Hall. Why ecological economics needs to return to its roots: The biophysical foundation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20,169 :106567.

[9]左大培.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缺陷——寫在《混亂的經濟學》之后[J].管理世界,2003,(3):147-151.

[10]葉航.西方經濟學效用范式的邏輯缺陷[J].經濟學家,2003,(1):93-97.

[11]邱海平.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缺陷與出路[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6):41-47.

[12]賈根良,何增平.經濟思想史中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多元傳統與流變——普利布拉姆《經濟推理史》的創見和缺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2):64-76.

[13]Richard B. Gunderman, Melissa Chen. The Limits of Economic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15,12(9):981-982.

[14]塞·勒克萊,郭寶棟.分布主義及其理論概要[J].外語與外語教學,1985,(2):72-77.

Hypothesis of Distributional Man, New Distributism and Distribution Economics:

Chines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BAO Jiany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0872, China)

Abstract: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entury and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ve provided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school of economics. The distributional man hypothesis and new distributionism paradigm can make up for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ational hypothesis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paradigm.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distributional economics are promo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al man hypothesis and new distributionism paradigm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f economic theory. Distributional economics is not only the expans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oclass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economics but also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distributional revolution of economics. The hypothesis of the distributional man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hypotheses of rational man, moral man, and capable man. The new distributionism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research paradigm. Distributional economics is also a phased achieve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Distributional Man Hypothesis;New Distributism;Distribution Economics

編輯:唐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