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鈍綴錦蛤在北海、防城港、欽州海區的中培與養成實驗

2023-12-25 00:59劉一鳴徐炳杰王超奇邢清淦韋朝民曾尚偉
南方水產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防城港海區欽州

楊 凌,劉一鳴,徐炳杰,王超奇,吳 韜,邢清淦,裴 琨,韋朝民,曾尚偉,潘 英

1.廣西大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2.廣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養殖與營養調控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04

3.防城港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防城港 538021

鈍綴錦蛤 (Tapesdorsatus) 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簾蛤目、簾蛤科、綴錦蛤屬,俗稱沙包螺,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區,常見于我國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峽[1]。其主要棲息于海區潮間帶中、低潮區至潮下帶及淺海3~15 cm 的泥沙底質中,營埋棲生活,在潮間帶下部珊瑚塊和碎石泥沙中亦有棲息[2-3]。鈍綴錦蛤為中大型經濟貝類,成體可達100 g 以上,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適應性強、品質優等特點,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目前鈍綴錦蛤養殖業主要興起于北部灣淺海區,以底播養殖為主[4]。

國內外有關鈍綴錦蛤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生態習性[2-6]、分類學[7-8]、繁殖生物學[9-12]、育苗[13-14]等方面。對鈍綴錦蛤的養殖實驗僅見于不同養殖方式和底質對澳大利亞鈍綴錦蛤生長與存活的影響[15]以及鈍綴錦蛤在防城港海區中培期筐式養殖防風浪模式實驗[16]。隨著鈍綴錦蛤養殖規模的逐漸擴大,傳統底播養殖方式出現養殖成活率低、采捕時貝殼破碎率高、勞動量大、回捕率低等問題。探索高效且便于管理的養殖模式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菲律賓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17]、扁平鉗蛤 (Isognomonephippium)[18]等筏式吊養模式比底播養殖模式具有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等優點。目前尚未見有關鈍綴錦蛤在廣西北部灣海域不同養殖密度及養殖模式的比較研究。本實驗采用筐式養殖開展鈍綴錦蛤中培期和養成期不同養殖密度的生長比較研究,并在防城港白龍珍珠灣首次進行網籠吊養,探索鈍綴錦蛤在廣西北部灣3 個海區更為高效且方便管理的養殖模式和各海區的適宜養殖密度,為其在廣西北部灣海域的規?;案咝юB殖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實驗所用的鈍綴錦蛤稚貝于2021 年3 月1 日購自廣東省雷州市覃斗苗場,平均殼長 (2.69±0.51)mm、平均殼高 (1.10±0.18) mm、平均殼寬 (2.21±0.45) mm、平均體質量 (2.17±0.17) mg,2021 年3 月1 日—5 月8 日在防城港市廣西富群海水種苗繁殖有限公司室內標粗68 d 后,取大小均一、殼形完整、體質健康無損傷、活力好的鈍綴錦蛤貝苗進行海區筐式中培實驗,中培實驗結束后繼續進行海區養成實驗。

海區中培和養成所用的實驗筐均為聚乙烯塑料筐 (長45 cm×寬35 cm×高15 cm),并搭配孔徑1 cm的塑料硬蓋 (長45 cm×寬35 cm) (圖1-a—1-b)。塑料筐四周的上部分有3 排透水口,筐下部分及底部密閉。實驗時為方便筐內外進行水流、物質交換,在筐底部鉆9~12 個孔徑為0.50 cm 的圓形透水口。

圖1 中培、養成階段筐具和吊養網籠Fig.1 Plastic baskets and hanging net cage used for nursery and adult culture stage

網籠吊養實驗使用聚乙烯膠絲編織而成的單層網籠 (底徑45 cm、高40 cm、網孔3 cm×3 cm),如圖1-c 所示。網籠內置養殖網袋 (底徑35 cm、高30 cm、網孔1 cm×1 cm),網袋內裝入1 kg 浮石顆?;| (火山石比重為0.45 g·cm-3、孔隙率75%~80%、基質粒徑1.50~2.50 cm)。

1.2 實驗方法

1.2.1 海區中培期實驗

鈍綴錦蛤海區中培實驗于2021 年5 月15 日開始,至2021 年7 月14 日結束,實驗周期為60 d。海區中培實驗前隨機取室內中培稚貝30 粒測量其初始規格:平均殼長 (6.01±0.56) mm、平均殼高(2.22±0.18) mm、平均殼寬 (4.61±0.37) mm、平均體質量 (0.04±0.01) g。中培實驗分別在廣西欽州市犀牛腳鎮漁港海區 (108.73°E,21.63°N)、北海市營盤鎮沙蟲坪海區 (109.28°E,21.26°N)、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區 (108.22°E,21.52°N) 潮間帶低潮區近潮下帶灘涂進行,大潮潮高約4~5 m。海區中培實驗設計5 個密度組:d1(1 000 ?!た?1)、d2(1 500 ?!た?1)、d3(2 000 ?!た?1)、d4(2 500 ?!た?1)、d5(3 000 ?!た?1),每個密度設置12 個平行組。養殖實驗場地見圖2。實驗過程中將塑料筐半埋入灘涂,筐上部的四周孔洞外露,并加蓋孔徑1 cm 的塑料硬蓋。

圖2 3 個海區鈍綴錦蛤養殖實驗場地Fig.2 Experimental mariculture site of T.dorsatus in three sea areas

海區中培實驗期間,每15 d 退潮時對每個密度的3 個平行組進行不重復取樣測量,每個平行組隨機取30 粒稚貝測量殼長、殼寬、殼高以及體質量 (精確到0.01 g),并計算成活率。測量當日實驗海區的水溫、灘溫、鹽度、pH、透明度和溶解氧(DO),分別用水銀溫度計、鹽度計、CT-6 023 高精度pH 計、塞氏盤、美國YSI ProPlus 便攜式水質分析儀測量。每次采樣測量提前進入養殖實驗場地,當海水還未完全退去時在實驗場地四周及中心5 個點使用1 L 的玻璃采水器采集灘涂底層水樣,混合均勻后裝于1.5 L 聚乙烯塑料瓶中,藻樣采集后用3%~5% (體積分數) 甲醛固定,經藻類沉降器沉降,尼康倒置顯微鏡 (TS100) 觀察藻屬種類及數量。待灘涂露出后將溫度計插入養殖實驗場地灘涂表層下5~10 cm 處測量灘溫。

此外,對實驗海區的灘涂底質粒徑組成進行調查,分別取3 個實驗海區灘涂表層下約10 cm 處的底質200 g,烘干機烘干,以標準檢驗篩 (GB/T 6003.1—2012) 篩分,參考趙東波等[19]和劉志剛等[20]的海砂粒級分類標準,按優勢粒組命名法分類:底質粒徑2.00~0.50 mm 為粗砂,0.50~0.25 mm為中砂,0.25~0.063 mm 為細砂,粒徑<0.063 mm為粉砂質黏土。

1.2.2 海區養成期實驗

鈍綴錦蛤海區養成實驗于2021 年7 月14 日開始,至2022 年7 月19 日結束,實驗周期為370 d。海區養成前隨機取30 粒中培幼貝測量初始規格:平均殼長 (17.42±1.63) mm、平均殼寬 (12.01±1.16)mm、平均殼高 (6.95±0.73) mm、平均體質量 (0.87±0.24) g。海區養成與中培實驗在相同地點,以筐式進行養殖。實驗過程中塑料筐半埋入灘涂,筐上部的四周孔洞外露,并加蓋孔徑1 cm 的塑料硬蓋。海區養成實驗設置4 個密度組:D1(20 ?!た?1)、D2(30 ?!た?1)、D3(40 ?!た?1)、D4(50 ?!た?1),每個密度設25 個平行組。實驗期間,每2 個月退大潮時對每個密度的3 個平行組進行不重復取樣測量,測量時將該平行組所有樣本全部篩出,隨機取30 粒樣本 (樣本數量不足30 粒時取該組的全部貝苗),測量殼長、殼寬、殼高和體質量,并計算成活率。每次取樣測量時對當日該實驗海區的環境因子進行調查,測量項目同海區中培期。

1.2.3 海區網籠吊養實驗

鈍綴錦蛤海區網籠吊養實驗于2022 年7 月26 日開始,至2023 年1 月20 日結束,實驗周期為178 d。海區網籠吊養前隨機取30 粒鈍綴錦蛤1.5 齡貝測量初始規格:平均殼長 (44.65±2.83) mm、平均殼寬 (18.27±1.25) mm、平均殼高 (30.06±1.82)mm、平均體質量 (14.48±2.84) g。海區網籠吊養實驗地點在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區,海區網籠吊養實驗設置3 個密度組:C1(30 ?!せ\-1)、C2(40?!せ\-1)、C3(50 ?!せ\-1),按密度梯度放入網籠內網袋基質中,每個密度設置12 個平行組。網籠通過吊繩垂掛在珍珠貝養殖浮排上進行垂下式養殖,保持養殖網籠吊養深度為距水面約1.5 m (水深1.5 m)、籠間距20 cm。實驗期間,每2 個月退大潮時對每個密度的3 個平行組進行不重復取樣測量,測量方法及項目同海區養成。每次取樣測量時對當日該實驗海區的環境因子進行調查,項目同海區中培期。

1.3 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9 軟件整理,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 ()”表示,使用SPSS 26.0 軟件對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通過Duncan's 多重比較法檢驗不同組間的差異顯著性 ,P<0.05 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鈍綴錦蛤中培期的生長與成活率比較

2.1.1 不同海區相同密度的生長和存活情況

鈍綴錦蛤海區中培實驗結束時在3 個不同海區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見圖3。北海海區d1組除殼寬外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均為最高,其中殼長為(16.51±1.07) mm、殼高為 (11.64±1.11) mm、體質量為 (0.72±0.18) g、成活率為 (78.23±0.92)%。北海海區各密度組的成活率顯著高于欽州和防城港海區(P<0.05),除北海海區d5組的生長指標 (殼長、殼寬及體質量) 小于防城港和欽州海區外,其他各密度組生長指標均大于防城港和欽州海區。北海海區d1—d4密度組的殼長、殼寬、殼高和體質量均高于欽州海區相應組,北海海區d3組各生長指標顯著高于欽州和防城港海區 (P<0.05)。

圖3 鈍綴錦蛤在廣西北部灣3 個海區中培期的生長和成活率注:同一密度、不同海區大寫字母不同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相同表示組間差異不顯著 (P>0.05);同一海區、不同密度,小寫字母不同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5),相同表示組間差異不顯著 (P>0.05)。圖4 同此。Fig.3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nursery culture T.dorsatus in three sea areas of Beibu Gulf,GuangxiNot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for the same density and different sea area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while the same capital letters repres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for the same sea area,different densitie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while the same lowercase letters repres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The same case in Fig.4.

2.1.2 同一海區不同密度的生長和存活情況

在海區水溫27.50~30.30 ℃、灘溫28.00~31.00 ℃、鹽度28‰~29‰ 的條件下,中培實驗結束時,北海海區d3組的成活率為 (76.30±1.01)%,與d1、d2組無顯著性差異 (P>0.05),顯著大于d4和d5組 (P<0.05)。d3組的殼長、體質量顯著大于d4和d5組 (P<0.05) (圖3)。結果表明,鈍綴錦蛤在北海海區的適宜中培密度為2 000 ?!た?1。

在海區水溫27.50~31.70 ℃、灘溫28.50~32.00 ℃、鹽度27‰~28‰ 的條件下,防城港海區鈍綴錦蛤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隨著中培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中培實驗結束時,d2組 (1 500 ?!た?1)成活率為 (69.31±2.63)%,與d1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其余各密度組 (P<0.05)。d2組殼長、體質量顯著高于d4和d5組 (P<0.05) (圖3)。結果表明,鈍綴錦蛤在防城港海區的適宜中培密度為1 500 ?!た?1。

在海區水溫29.50~30.00 ℃、灘溫30.00~30.50 ℃、鹽度23‰~27‰ 的條件下,中培實驗結束時,欽州海區d2組成活率為66.31%,與d1組無顯著性差異 (P>0.05),顯著大于d3、d4和d5組(P<0.05),且d2組殼長、體質量顯著大于d4和d5組(P<0.05) (圖3)。結果表明,鈍綴錦蛤在欽州海區的適宜中培密度為1 500 ?!た?1。

2.2 鈍綴錦蛤養成期的生長與成活率比較

3 個海區結束養成時鈍綴錦蛤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見圖4,養成期鈍綴錦蛤的體質量生長曲線見圖5。

圖4 北部灣海區鈍綴錦蛤養成期的生長和成活率Fig.4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in adult culture of T.dorsatus in Beibu Gulf sea area

圖5 海區養成期鈍綴錦蛤各密度組體質量生長曲線Fig.5 Body mass growth curves of each density group of adult culture of T.dorsatus in sea area

2.2.1 不同海區相同密度的生長和存活情況

北海D1組鈍綴錦蛤的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均最高,其中殼長為 (55.65±3.98) mm、殼寬為(22.09±1.55) mm、殼高為 (36.68±2.19) mm、體質量為 (27.98±4.98) g,成活率為 (95.00±5.00)%。Duncan's 法多重比較分析表明,北海和防城港海區D1組的成活率無顯著性差異 (P>0.05),但均顯著大于欽州海區 (P<0.05),其余3 個密度組的成活率在3 個海區間差異顯著 (P<0.05)。鈍綴錦蛤在3 個海區不同養殖密度下的殼長、殼寬、殼高、體質量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 (P<0.05),不同養殖密度下鈍綴錦蛤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為北海>防城港>欽州。

2.2.2 同一海區不同密度的生長和存活情況

在海區水溫19.50~27.90 ℃、灘溫20.80~29.80 ℃、鹽度27‰~31‰ 的條件下,北海海區養殖密度為D3時,產量最大 (平均861.03 g·筐-1)。D3組的殼長、體質量、成活率顯著高于D4組(P<0.05)。北海海區各密度組的體質量增長速度變化趨勢相同,第6—第10 個月水溫較低 (19.50~25.30 ℃),體質量增長率從0.09 g·d-1降至0.04 g·d-1,第10—第12 個月水溫回升 (25.30~27.20 ℃),體質量增長速度加快,由0.04 g·d-1上升至0.08 g·d-1。結果表明,北海海區適宜的養成密度為40?!た?1。

在海區水溫17.80~29.30 ℃、灘溫19.00~30.00 ℃、鹽度26‰~27‰ 的條件下,防城港海區養殖密度為D3(40 ?!た?1) 時,平均產量最大(390.15 g·筐-1),殼長為 (44.36±2.15) mm、體質量為 (14.45±2.55) g、成活率為 (67.50±6.61)%。Duncan's 法多重比較分析表明,D3組的成活率顯著大于D4組 (P<0.05)。防城港海區第8 個月水溫最低 (17.80 ℃),第8—第10 個月各密度組的體質量增長率降低,由0.05 g·d-1降為0.01 g·d-1,第10—第12 個月水溫升高,體質量增長速度加快,由0.01 g·d-1上升至0.04 g·d-1。結果表明,防城港海區適宜的養成密度為40 ?!た?1。

在海區水溫16.70~29.80 ℃、灘溫17.30~30.40 ℃、鹽度23‰~26‰ 的條件下,欽州海區D1組的產量最高,平均122.65 g·筐-1,且成活率顯著大于D2、D3和D4組 (P<0.05)。欽州海區第6—第10 個月水溫降低,4 個密度組的體質量增長速度由0.03 g·d-1下降至0.01 g·d-1,第10—第12 個月水溫回升,體質量增長率回升,從0.01 g·d-1上升至0.03 g·d-1。結果表明,欽州海區鈍綴錦蛤適宜的養成密度為20 ?!た?1。

2.3 海區鈍綴錦蛤網籠吊養

在水溫18.50~28.90 ℃、鹽度26‰~27‰條件下,鈍綴錦蛤在防城港白龍珍珠灣海區網籠吊養模式的各生長指標和成活率見表1。C1組各生長指標均最大,C3組成活率最高、產量最大;各個密度組的殼長、殼寬、殼高、體質量及成活率無顯著性差異 (P>0.05)。結果表明,網籠吊養鈍綴錦蛤成活率均在90% 以上,且產量隨著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表1 防城港海區鈍綴錦蛤網籠吊養模式的生長和成活率Table 1 Growth and survival rate of net cage culture of T.dorsatus in Fangchenggang sea area

2.4 實驗海區的環境條件

為進一步分析鈍綴錦蛤在廣西北部灣3 個養殖海區中培及養成期的生長存活差異,對3 個養殖海區的水溫、灘溫、鹽度、透明度、pH、溶解氧(DO)、灘涂底質以及浮游植物藻屬豐度進行周年取樣調查。3 個海區理化因子調查結果見圖6、圖7 和圖8。實驗期間北海海區水溫19.50~30.30℃ (平均26.10 ℃)、灘溫20.80~31.00 ℃ (平均27.40 ℃)、鹽度27‰~31‰ (平均28.9‰)、pH 7.88~8.41 (平均8.17)、透明度1.50~1.70 m (平均1.61 m)、DO 6.84~8.33 mg·L-1(平均7.55 mg·L-1);防城港海區水溫17.80~31.70 ℃ (平均25.50 ℃)、灘溫19.00~32.00 ℃ (平均26.30 ℃)、鹽度26‰~28‰ (平均26.7‰)、pH 7.81~8.34 (平均8.07)、透明度1.50~1.65 m (平均1.55 m)、DO 6.73~8.13 mg·L-1(平均7.33 mg·L-1);欽州海區水溫16.70~30.00 ℃(平均25.10 ℃)、灘溫17.30~30.50 ℃ (平均26.10 ℃)、鹽度23‰~27‰ (平均25‰)、pH 7.65~8.32 (平均7.97)、透明度1.35~1.50 m (平均 1.41 m)、DO 5.28~7.64 mg·L-1(平均7.08 mg·L-1)。北海海區的年平均水溫、灘溫、鹽度、透明度、pH、DO 略高于防城港和欽州海區。北海海區灘溫、水溫、pH 的變化最小。結果表明,北海海區水質環境變化較穩定,防城港次之,欽州較不穩定。

圖6 3 個海區水溫和灘溫的周年變化Fig.6 Annual change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beach temperature in three sea areas

圖7 3 個海區鹽度和溶解氧的周年變化Fig.7 Annual changes of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in three sea areas

圖8 3 個海區pH 和透明度的周年變化Fig.8 Annual changes of pH and transparency in three sea areas

3 個海區的灘涂底質調查結果見表2。欽州海區灘涂底質粒徑以細砂為優勢粒徑組 (77.33%);北海海區灘涂底質粒徑以粗砂 (49.00%) 和中砂(29.05%) 為優勢粒徑組;防城港海區灘涂底質粒徑以中砂 (59.28%) 和細砂 (36.17%) 為優勢粒徑組。

表2 不同海區灘涂底質粒徑組成比例Table 2 Composition of sand beach sediment particles size in different sea areas%

3 個海區浮游植物藻屬種類和生物量見圖9。在北海海區的藻屬種類共26 種,其中24 種屬于硅藻門、2 種屬于甲藻門;防城港海區藻屬種類23 種,其中20 種屬于硅藻門、1 種屬于甲藻門、2 種屬于藍藻門;欽州海區的藻屬種類22 種,其中20 種屬于硅藻門、1 種屬于甲藻門、1 種屬于藍藻門。北海、防城港、欽州海區的浮游藻類生物量分別為 (13 775±613.90)、(6 700±1 644.69) 和(4 825±601.56) 個·L—1。結果表明,海區浮游植物藻屬的種類和數量均為北海>防城港>欽州。

圖9 3 個不同養殖海區浮游植物藻屬的種類和數量Fig.9 Species of algal genus and quantity of phytoplankton in three different mariculture areas

3 討論

3.1 養殖密度對鈍綴錦蛤生長及存活的影響

已有研究表明,養殖密度是影響貝類生長和存活的重要因素。養殖密度越大,貝類排泄物越多,更容易造成養殖環境污染,影響貝類生存空間。高密度也會加大貝類對空間和餌料的競爭、降低成活率;此外高密度養殖還會降低貝類抵御環境變化及病原侵襲的能力,但養殖密度過小則會降低空間利用率,減少經濟效益。劉志剛等[20]研究表明皺肋文蛤 (Meretrixlyrate) 中培密度對種苗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存在顯著性影響 (P<0.05),即密度越低,生長速度越快,成活率越高。李永仁等[21]研究表明天津沿海菲律賓蛤仔 (Ruditapesphilippinarum) 幼貝殼長大于22 mm時,高密度組生長緩慢,差異顯著 (P<0.05),成貝養成期當殼長達到30 mm 以上時,4 000 ?!-2密度組生長速度顯著低于其他低密度組,死亡率高于50%,其他低密度組死亡率介于15%~22%。潘淵博等[22]對福建定海灣菲律賓蛤仔的研究表明,養殖密度影響菲律賓蛤仔的產量、形態構建和生長規律。于佐安等[23]研究表明蝦夷扇貝 (Pationopectenyessoensis) 低密度養殖組(10 和15 枚·層-1) 的平均殼高大于高密度養殖組(20、25 和30 枚·層-1),而累積死亡率則低于高密度養殖組。劉德經等[24]研究表明西施舌 (Coelomactraantiquata) 稚貝的生長與放養密度關系密切,最終平均體長、平均體質量均隨放養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何毛賢等[25]對馬氏珠母貝 (Pinctadamartensii) 的研究表明,在一定實驗范圍內養殖密度對體質量的增長有顯著影響 (P<0.05),高密度組 (200 只·籠-1) 的生長較低密度組慢。

本研究表明,北海、防城港和欽州海區養成密度為40、40、20 ?!た?1時產量達到峰值,北海和防城港海區產量隨著筐式養成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峰值變化趨勢。栗志民等[26]研究養成期墨西哥灣扇貝 (Argopectenirradiansconcentricus) 養殖密度對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大板籠養殖密度為60 個·層-1、小板籠養殖密度為50 個·層-1時兩種籠具單層產量最大,且隨著密度的升高產量呈先增后降的峰值變化趨勢。

本研究表明,當養殖密度超過筐式養殖最適密度時,鈍綴錦蛤的生長和成活率均顯著降低(P<0.05),且在適宜筐式養殖密度范圍內,養殖環境對鈍綴錦蛤的生長和存活均產生影響,當養殖密度大于適宜養殖密度時,養殖密度成為制約鈍綴錦蛤生長和存活的主要因素。廖銳等[27]研究了養殖密度對魚類福利的影響,表明降低成活率是為了避免未來更為劇烈的種間競爭而采取的自我保護性調節措施。

本實驗中培期北海海區適宜的中培密度為2 000 ?!た?1,欽州和防城港海區的為1 500 ?!た?1;養成期北海和防城港海區適宜的養成密度為40?!た?1,欽州海區為20 ?!た?1。結果表明,養殖密度對鈍綴錦蛤中培和養成期的生長和存活產生顯著影響 (P<0.05),即隨著密度的增加,其生長和成活率均呈下降趨勢。3 個實驗海區的適宜中培和養成密度有所不同,可能與其生長的環境因子不同有關。結合本實驗的海區環境調查結果表明,北海海區水溫、灘溫和pH 波動較小,水質環境更穩定,浮游植物藻屬種類及數量占比相對欽州、防城港海區更多,底質粒徑較大,更適宜鈍綴錦蛤的生長存活。

3.2 養殖模式對中培、養成期鈍綴錦蛤生長及存活的影響

目前廣西北部灣海域鈍綴錦蛤多以開放式底播養殖為主,養殖過程存在貝苗逃逸、敵害襲擾等問題,且采捕方式多為人工耙取,勞動強度大,采捕過程容易出現貝殼破碎等現象,采捕效率低、損耗大。為尋找便于管理且高效的養殖模式,本研究以筐式養殖模式開展中培、養成實驗,并首次采用網籠進行鈍綴錦蛤吊養實驗,探討了2 種養殖模式對其生長和存活的影響。

本實驗表明,筐式養殖鈍綴錦蛤在北海海區中培期成活率可達78.23%,海區養成成活率可達95.00%,并且筐式養殖采收方便。楊凌等[16]采用筐式中培鈍綴錦蛤+吊養馬氏珠母貝防風浪養殖模式在150 m2的灘涂上養殖60 d 獲經濟效益達3 260.93 元??鹗金B殖模式在其他底播貝類中已有研究報道,王超奇等[28]使用塑料筐 (長510 mm×寬350 mm×高170 mm) 和塑料箱 (長500 mm×寬350 mm×高230 mm) 進行施氏獺蛤 (Lutrariasieboldii) 海區中培實驗,使用塑料筐 (長580 mm×寬420 mm×高290 mm ) 進行海區養成實驗,結果表明,中培期北海和防城港海區箱式養殖表現更佳,欽州海區筐式養殖模式表現更佳。養成期適宜在北海進行,適宜養成密度為40 ?!た?1。蔡德建等[29]使用長方形塑料筐 (長50 cm×寬35 cm×高15 cm)進行大獺蛤 (Lutmriamaxima) 人工淺海沉筐式養殖,表明淺海沉筐中間培育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因此,筐式養殖模式可作為北部灣海域鈍綴錦蛤的高效海區中培和養成模式。

灘涂調查表明,北海海區大部分灘涂平緩,退大潮幾乎全部露空,北海網箱養殖一般都設在淺海區,不在灘涂低潮區;欽州竹筏式吊養牡蠣的海區為半咸淡水,鹽度偏低,不適合鈍綴錦蛤生長;防城港白龍珍珠灣灘涂低潮區常年浮排網籠吊養馬氏珠母貝,吊養水深合適且鹽度高,適宜鈍綴錦蛤生長。本研究表明,網籠吊養可降低風浪以及退潮露空時間對鈍綴錦蛤攝食及生長的影響,與筐式養殖相比,網籠吊養使貝類攝食、呼吸等不受退潮露空時間影響,可以縮短養殖時間,且其排泄物更容易擴散,避免了排泄物沉積對其生長環境的污染;同時采用輕便的浮石作為基質替代海沙,鈍綴錦蛤加工時不需要進行吐沙處理,提高了鈍綴錦蛤的品質。本研究結果表明,網籠吊養鈍綴錦蛤成活率均在90%之上,最高可達96%。田園等[17]研究表明筏式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成活率在90% 以上,秋、冬季的成活率顯著高于底播養殖 (P<0.05),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陳瑞芳等[30]使用定制PVC 養殖筐(長80 cm×寬60 cm×高40 cm) 進行織錦巴非蛤(Paphiatextile) 海區懸掛養殖,結果表明海區懸掛模式可提高織錦巴非蛤的成活率,由30%左右提升至50%以上。

3.3 養殖環境對鈍綴錦蛤生長及存活的影響

海水的理化性質對水生生物的生長分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1]。本實驗在廣西北部灣海域欽州犀牛腳、北海沙蟲坪、防城港白龍珍珠灣3 個海區同時開展鈍綴錦蛤的生長對比實驗,結果表明,海區中培和養成期相同密度條件下鈍綴錦蛤的生長和成活率均為北海>防城港>欽州。

1) 水質因子。實驗期間欽州海區周年水溫16.70~30.00 ℃、灘溫17.30~30.50 ℃、鹽度23‰~27‰;北海海區周年水溫19.50~30.30 ℃、灘溫20.80~31.00 ℃;鹽度27‰~31‰;防城港海區周年水溫17.80~31.70 ℃、灘溫19.00~32.00 ℃、鹽度26‰~28‰。已有研究表明鈍綴錦蛤生長的半致死低溫為 (9.20±0.15) ℃、高溫為 (34.25±0.09) ℃,適宜鹽度為23.58‰~45.15‰,最適鹽度為33.90‰[5]。本實驗3 個養殖海區的水溫、灘溫和鹽度均在其適宜的存活范圍。本研究表明,北海海區的水質環境相對較欽州和防城港海區更穩定,鈍綴錦蛤在水質較穩定的環境中生長更快,成活率更高。

2) 底質粒徑。底質粒徑會影響貝類的生長、存活及分布[20,32]。本實驗灘涂底質分析結果表明,北海灘涂底質以粗砂為主 (49.00%),防城港以中砂為主 (59.28%),欽州海區以細砂為主 (77.33%),中培期在北海和防城港實驗海區效果較好,養成期在北海海區效果較好。此外,海區網籠吊養使用比重為0.45 g·cm-3、孔隙率為75%~80%、顆粒粒徑為1.50~2.50 cm 的浮石作為基質,鈍綴錦蛤的成活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本實驗表明鈍綴錦蛤適宜在底質粒徑為0.20 mm 以上的灘涂進行海區中培,在底質粒徑為0.50 mm 以上的灘涂進行海區養成。劉亦涵等[33]研究表明綴錦蛤 (Tapesliteratus) 具有明顯的底質選擇性,大粒徑 (15~30 目)的基底對綴錦蛤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在致密的細砂粒徑 (80~100 目) 基質幾乎沒有生長。該研究結果與本實驗結果相似。

3) 藻類的種類和數量。本研究表明,海區浮游植物的數量對鈍綴錦蛤的生長具有顯著性影響(P<0.05)。3 個養殖海區的周年浮游植物藻屬種類和數量分布表明,北海養殖海區藻屬種類最為豐富,欽州與防城港養殖海區相近。在藻屬數量上北海海區占優勢,其次為防城港海區,欽州海區最少。這與黃亞楠等[34]研究墨西哥灣扇貝選育系F7在廣西北部灣海域的生長比較,對廣西北部灣海域的浮游植物數量調查結果相同。

4) 干露脅迫。邱清波等[35]研究了不同干露脅迫時間對綴錦蛤耗氧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綴錦蛤在干露72 h 后耗氧率低于正常水平。本實驗筐式養殖模式各實驗地點位于潮間帶低潮區,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退大潮后露空時間不同,北海沙蟲坪海區退潮后露空時間約6 h,防城港白龍珍珠灣海區約7 h,欽州犀牛腳漁港海區約8 h。采用網籠吊養模式在浮排上進行垂下養殖,吊籠距離水面1.50 m,不存在露空時間,但浮排吊養模式抗風浪能力相對較差。灘涂筐式養殖模式的抗風浪能力相對較強,但其成活率相對較低,可能與退大潮時間在白天時有關,太陽直曬導致水溫、灘溫較高,露空脅迫影響了其攝食、生長和呼吸。黃洋等[2]研究湛江雷州半島西部烏石及遂溪草潭海區的野生鈍綴錦蛤生態習性,表明耐干露能力與氣溫成反比,氣溫越高,耐干露能力越弱,這與本實驗結果相似。

4 結論

本研究表明,鈍綴錦蛤在廣西北部灣3 個海域低潮區適宜采用筐式進行海區中培和養成,其中北海海區適宜的中培密度為2 000 ?!た?1、養成密度為40 ?!た?1;防城港海區適宜的中培密度為1 500?!た?1、養成密度為40 ?!た?1;欽州海區適宜的中培密度為1 500 ?!た?1、養成密度為20 ?!た?1。北海中培和養成效果優于防城港和欽州,此外,在防城港白龍珍珠灣海區開展大規格鈍綴錦蛤網籠吊養是可行的,各個密度組生長指標及成活率無顯著性差異 (P>0.05) 且均在90%以上。本研究比較研究了筐式中培、養成和網籠吊養2 種模式及其養殖效果,可為鈍綴錦蛤在廣西北部灣海區大規模養殖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防城港海區欽州
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獲獎證書
防城港供電局:多措并舉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不正規半日潮海區高(低)潮選取的探討
西部陸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強欽州水上消防建設的思考
重型高架移動銅精礦石漏斗應用設計
欽州坭興陶藝造型設計初探
地鐵長大過海區間隧道人員疏散模擬分析
初遇防城港海味珍饈
“欽州大蠔”豪氣崛起
防城港玩海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