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2023-12-26 03:57叢心尉
科技風 2023年34期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高職教學模式

叢心尉

江蘇省南通開放大學 江蘇南通 226001

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職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直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高等職業學校教學的目的性和專業性極強,著重于培養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優秀人才。而數學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統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方面均有極大的優勢,因而,數學是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但是隨著高職學校招生更加多元化,學生們的數學基礎也出現了差異明顯的狀況,這時,我們就要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模式改革開展探索,同時“互聯網技術+教育”的發展又為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持。

一、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一)生源變化

當代高職學生都成長于國家經濟發展,高等教育壯大的階段,因為學生家長重視文化教育,而目前社會處在高新科技飛速發展的階段,學生大都從小就開始接觸網絡,對網絡的使用很游刃有余,因而當代學生極具個性化并且對網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同時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高職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差距較大且有些學生的數學基礎十分薄弱,而高職院校的數學內容過于抽象且理論性強,學生在學習高職數學內容時難度較大。這些變化也給高職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挑戰,高職數學教學模式急需改革創新。

(二)考核方式不完善

現階段,在完成高職數學的課堂教學工作之后,常見的考核機制是平日成績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加權和,平日成績的計算一般采用的都是到課情況、上課表現、課外作業等,主要是考評學生平日的數學學習情況,期末考試則主要是檢測學生數學原理知識的理解狀況,因此學生為了能通過考試,通常會采用考前突擊的學習方式,那樣學生學習到的僅僅是數學知識的表象,卻無法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因此并沒有完全實現高職數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這種考核方式的單一與主觀顯然是不科學的,同時也不利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需要對考核方式進行調整與完善。

(三)傳統教學模式單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高速發展,高職數學的教學模式比之前有所改善,但是絕大多數教師對新式教學方式的使用還不夠嫻熟,因此在高職數學的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還在進行傳統的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僅注重課程內容的進度,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少去探究前后知識點的關聯,教師依據教材的內容制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然后將相關內容進行板書,而學生則在下面邊聽邊記筆記,這種教學方式,教師自身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與“互聯網+教育”的理念相背離,而且學生在課堂中,是在教師有指向性的引導下,完成了數學知識的學習,并沒有通過自身的思考去解決問題,學生也就逐漸失去了探索和自主學習的意識。但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學生的開朗性格,如果不對這樣的教學方式加以改進,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熱情,使得學生慢慢對數學有抵觸情緒,不益于后面數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互聯網+教育”的影響

(一)對學習資源的影響

“互聯網+教育”主要是在學習資源的形態、平臺和配置三個方面影響了學習資源。

“互聯網+教育”促使學習資源的形態完成了優化與整合。多類型、跨時空等的學習資源可以整合成“在線-離線”“固定-移動”以及“文本-可視”等多種形態,這樣就可以滿足學習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也可以實現優質的學習資源的開放與共享。

“互聯網+教育”使得學習資源的平臺發生了變化。依托互聯網邏輯思維而搭建的教育資源平臺為學習資源開放與共享帶來了便利,PC端、移動端等多平臺一體化的學習資源平臺慢慢發展和完善,能夠滿足學習者在任意時間與空間開展主動學習的需求。

“互聯網+教育”優化了學習資源的配置,最大化地發揮了優質學習資源的作用與價值?;ヂ摼W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優質教學資源的流動與共享提供了技術支持,從而縮小了因師資力量、地域等的差異所導致的教育資源的差異,使得學習資源的配置逐步直線均衡化和最優化,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都能夠接觸到優質的學習資源,進一步促進了教育的公平。

(二)對學習方式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支持了學習方式的改變,大數據分析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相關數據開展全程的搜集與評估,從而推動學生開展有效學習;同時移動互聯網技術逐步發展與完善使得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夠由課內學習擴展到課外,實現了“跨時空的學習”。

互聯網技術和教育的結合,顛覆了傳統的學習理念,強調了學習者的主體性,學生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不會受到時間、場所的限定開展自主學習,與此同時課堂的教學環境也會更加開放與智能,不會再僅限于院校,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實現個性化學習。

(三)對教學環境的影響

“互聯網+教育”主要從教學空間以及教學平臺兩個方面影響了教學環境。

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教學空間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與技術支持。依托于互聯網思維與技術而建設的學習空間,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等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學習并且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科目與教師,教師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教學資源與設施可以實現共享、學校的組織也隨之更加人性化與智能化。

在“互聯網+教育”的大環境下,各種各樣應時而生的教學平臺也充分展現了它們的優點,促使課堂教學可以由枯燥乏味的線下課堂慢慢轉變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課堂,與此同時教學平臺也轉變成可以全方位追蹤學生們的學習行為、支持個性化設定、支持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更全面的網絡學習空間。這樣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習分析技術,完成對學習者的自動記錄、監管與實際效果專業測評。

(四)對師生關系的影響

師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發生了變化。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以及途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學生成長于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期,從小就熟悉網絡技術,因此他們可以快速且有效地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而且學生搜索信息的速度以及獲取知識的網絡途徑可能比教師更多。

師生角色關系發生了變化。因為教師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發生了轉變,教師由知識信息的權威、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向教學活動的引領者與服務者變化,與此同時學生們已不再是簡易被動地接收信息知識,而是向學習活動的積極參加者轉變,這樣就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趨于平等,也使得教學相長變為現實。

師生的職責發生了變化。師生的角色變化同時引發了師生職責的改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教學的不斷發展與融合,教師的關鍵職責是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其學習與創建完善的知識儲備體系,而學生的職責主要是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并處理問題。

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數學的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模式可以結合線上學習以及課堂教學這兩種學習過程。

(一)準備工作

教師層面:教師的責任心及其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在正式開展教學前,教師務必要精準掌握所授課程的知識內容、整理好與學生所學專業有關的數學知識點、搭建好線上教學課程、匯總并篩選有關的綠色網站與信息;先了解授課班集體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等,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線上教學課程內容。

學生層面:在開始學習以前,學生要了解所學的數學內容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進而了解到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那樣就能防止學生被動學習并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能動性,全身心投入數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分工協作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課前發布課程信息

上課前是學生預習新課內容、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而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差異很大且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高職數學內容更抽象化,造成學生難以高效、獨立自主地預習新課內容。為了解決此問題,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篩選整理或者自己拍攝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動畫、微課視頻等資料,通過線上課程進行發布,從而啟發學生思考,并設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并反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性地認識新知,為更深入的學習做好準備,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階段,要求教師能夠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并能將其應用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同時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十分熟悉、有廣泛的閱讀,這樣才能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復雜抽象的數學理論內容,進而為學生營造出更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三)課前學生預習與自學

雖然目前互聯網信息傳播覆蓋面廣、學習服務平臺多,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信息搜索能力也比較強,但學生的預習與自學并不是要讓學生隨意地通過互聯網信息搜索學習,而是要在教師依據課程內容合理確定課程目標、融合教育資源、推薦信息平臺等設計之下,學生有計劃地、條理清晰地開展開放性的預習與學習。學生依據教師網上公布的學習資源與學習任務,能夠利用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來探索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再將自己學習結論通過線上教學服務平臺發送給教師。上課前的預習與自學對優秀生而言比較簡單,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于數學的應用會有一些深入的思索,但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難題,此時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教學服務平臺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及其疑惑等反饋給教師。教師能通過線上的學習反饋,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具體指導教師調整教學計劃。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為教師教學計劃的制訂起到指導作用。

(四)課堂教學

課堂學習是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環節。課前教師要匯總學生的反饋,并根據反饋情況適當調整課堂講授的主要內容、教學方法,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

因為高職數學內容較為抽象與繁雜,所以一定要合理利用信息科技方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假如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太好,學生常會簡單機械地進行知識點的記憶,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很少,課堂教學效果差。所以在課堂講解時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復雜的數學知識點適當分解,合理利用微課短視頻的優勢,將抽象復雜的高職數學理論知識進行生動的講授,營造出積極的數學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講解“定積分的定義”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已學常規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后再播放定積分定義的動畫視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割、求和、取極限”的過程,理解定積分的定義更好地掌握定積分的幾何意義。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五)課后反饋與輔導

因為高職生知識基礎和自學能力的差異,就會導致同學們在課堂教學的學習狀況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可能會對隨堂課程內容都還沒有了解清楚,而有些學生不但把握好課堂具體內容,還會擁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研究,這些問題和思考都需要教師的及時答疑,因此課外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也很重要,而互聯網技術交流專用工具的多樣化與方便快捷也就為課外的教師學生交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學生可以利用線上教學交流平臺進行提問,如果多個學生有共同的疑問,教師可以在線上平臺進行公開答疑,如果只是個別學生的疑問,教師可以對學生本人進行答疑即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及時答疑,保證了學生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六)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但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了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及其師生的個人評價。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課程的評價體系也可以隨之改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會再簡單由期末成績、課堂表現等確定,也應當包括學生線上教學視頻內容的觀看、網上探討、課后作業、信息檢索、課堂表現及其期末成績等構成,力求做到考核機制的多樣化、考核方案的模塊化設計,全方位地點評學生對高職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基本的科學素養的培養成果等,突顯考核的一個過程性和動態性,做到以評促學,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學生可以對教師提供的線上課程、學習內容、課堂教學、課后答疑等做出真實評價,作為教師今后改進的參考。師生的自我評價是師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自我表現的一個評價,這個過程中,師生可以自己尋找缺陷與不足,在今后的教學與學習中加以改進。

結語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將互聯網這一輔助工具融合到日常的高職數學教學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學生通過線下課堂學習、線上知識拓展與查漏補缺,不僅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內容,還能讓學生增加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教育”有著更令人神往的發展前景,利用好網絡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和自學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意識,從而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猜你喜歡
互聯網+教育高職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在偏遠農村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設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聯網+教育”產業組織分析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