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深入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2023-12-26 06:45蔣茜
科學咨詢 2023年20期
關鍵詞:家園共育共育家園

蔣茜

(湖北省宜昌市童欣幼兒園,湖北宜昌 443000)

幼兒園教育階段是幼兒的人生中第一次接受校園教育,對幼兒來說是人生中第一次走向學校教育,同時又需要家庭對幼兒的照顧和教育,因此深入開展家園共育對幼兒園和家庭都有重大意義。

尤其是在當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幼兒園教育也隨之會迎來政策性入園高峰,但是我國當前實際幼兒教育實踐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和困難,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其中,“家園共育”工作如何有效開展,即家長和學校共同培育幼兒的理念如何深入貫穿幼兒園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仍然是幼兒園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一、幼兒園深入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意義

(一)有利于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

幼兒進入幼兒園開啟正式的校園教育,但這并不只是幼兒園和幼兒園教師的責任,家庭教育也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正如“父母是幼兒的啟蒙老師”,在幼兒一生的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行為的影響是直接且深遠的。對幼兒來說,其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對父母的依賴仍然較多,“家園共育”中家庭教育的責任相對于其他學習階段,如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父母需要對幼兒傾注的心血和時間更多。

因此,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深入開展“家園共育”的教育方式,使幼兒在進入學校教育后,還能接受家長的行為指導和幫助,對提升幼兒綜合素養、更好地促進幼兒成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健全機制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

在實施“家園共育”深度協同育兒模式中,需要家長和學校進行深度的配合,緊密協作。家長不僅僅是需要參與到幼兒教育實踐中實際承擔一部分教育任務以及密切配合幼兒園教師進行家庭教育,更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和特點,如針對幼兒的個性特征,把幼兒的情緒、習慣、在家日常表現等情況,積極與幼兒園教師進行交流,充分反饋信息。這樣可以有助于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夠更加精準地“因材施教”,把幼兒的特點和個性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體現在日常教育中。如針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家長可以跟幼兒園教師充分溝通幼兒相關情況,幼兒園教師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幼兒的特點,在開展相關活動時可以充分鼓勵幼兒,給幼兒更多的鍛煉機會,在校內開展活動時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保障教學計劃的高效開展,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展資源

在“家園共育”模式下,可以有效擴展資源,使幼兒園教育更加多元且豐富,幼兒園家長的職業可能有多種,如醫生、警察、教師、法官、公務員等??梢栽诔浞终{查了解家長職業背景下,結合家長的職業資源以及閑暇時間,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學中,能夠增長幼兒們的見聞,提升幼兒的興趣。如請醫生來給幼兒做衛生健康、防疫知識等宣傳講解;請警察來給幼兒做安全意識、防拐防騙等知識宣講;請農民來給幼兒做節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等方面的宣傳;請消防員來給幼兒做防火安全知識宣傳等??傊?,就是充分利用各行各業的優勢,提升幼兒的知識面,拓寬視野,有效促進教育資源整合。

“家園共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手段,有效促進家校溝通,如利用微信、釘釘、騰訊會議等信息化資源平臺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家園共育”模式常態化發展。如幼兒園教師可定期通過騰訊會議召開家長會;利用釘釘群進行日常打卡簽到、發布通知等活動;利用微信與家長進行語音或文字交流等。

二、幼兒園教育深入開展“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園共育”雙方重視程度不夠

“家園共育”作為教育部門常常提到的一個模式和理念,從幼兒園教育到學科教育,甚至到大學階段,都是大力推崇的。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家長和學校對“家園共育”的重視程度都不夠。

首先,作為幼兒園一方來說,“家園共育”是十分優質的理念,但是在踐行過程中任重道遠,很多幼兒園也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真實深度的“家園共育”活動開展不多。

其次,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幼兒家長越來越重視“家園共育”,但是往往家長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仍不夠,很多家長是“被動參與型”,即完成幼兒園布置的常規任務,而沒有充分思考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開拓性地提出意見建議。在“家園共育”相關活動安排方面,更是沒有任何參與感,只樂于被動接受教師的安排。

最后,由于“家園共育”雙方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幼兒園實施的“家園共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充分發揮“家園共育”模式的優越性。

(二)“家園共育”溝通有效及通達程度不夠

“家園共育”,使幼兒園和家長能夠為了幼兒成長的目標,彼此雙方精誠合作,緊密溝通。但是,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所指的溝通,不僅是指幼兒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雙向間的溝通,還包括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溝通。對溝通本身而言,需要達成良好的效果,需要進行有效溝通,即溝通雙方能夠明確彼此的真實含義,并達到交流目的。

在現實的“家園共育”教育實踐中,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往往不能產生較好的實效性,溝通的有效及通達程度不夠。例如,幼兒園教師在發現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存在一些反常的行為或現象時,往往會第一時間向家長反映,這時,鑒于教師的權威性,以及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絕對“服從”的心理。家長往往不會去認真思考幼兒園教師所反映問題的真正原因,或探索幼兒行為的驅動,而是思考自身或者幼兒有什么問題,這種單方面尋找問題的方式會影響幼兒對世界探索的渠道,以及誤解幼兒園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的真實本意。

另外,作為“家園共育”工作中另一種溝通方式,即家長和幼兒的溝通,往往也會產生較多問題,溝通的有效性不夠。例如,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是如何開展的,很多時候幼兒并不會與家長進行有效交流。而當家長主動詢問幼兒有關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很多幼兒受制于年齡尚小、表達能力有限,尤其是小班的幼兒,一般很難回答清楚。很多幼兒還會夸大事實,或者出現經常說“我不想去上幼兒園”之類的話語。從而導致家長與幼兒在幼兒教育方面的有效溝通不足。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實際表現如何,家長通過與幼兒的直接溝通并不能得知實情,甚至容易引發誤解,進而影響了家長參與“家園共育”工作的效果。

(三)“家園共育”開展形式創新不夠

“家園共育”模式能夠有效整合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兩種資源的優勢,形成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合力的有效途徑,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幼兒教育實踐中,“家園共育”開展及實施效果卻并不佳。原因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家園共育”開展形式創新不夠,開展的形式過于單一,是重要原因之一[1-3]。

在“家園共育”的背景下,要求幼兒園教師與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尤其是要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中來?,F實中,幼兒園也會開展一系列“家園共育”活動,雖然能讓家長參與,但是沒有充分發揮“家園共育”中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沒有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開展形式創新不夠。

(四)“家園共育”開展保障機制不夠

“家園共育”模式開展需要相應的保障機制,從而促進真正有效開展,落到實處,有效避免“形式主義”。

首先,由于“家園共育”必須是建立在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充分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師資上不能缺乏,否則幼兒園教師完成日常的管理和教學任務都很困難,“家園共育”就更無從談起。

其次,在制度保障上,目前幼兒園很少有相應的標準和規范,不能有效保障“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

最后,目前設置“家園共育”專項經費的不多。在幼兒園開展如親子運動會、家校聯席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除了周密組織,還需要一定的活動經費,作為專項資金,缺乏相關專項經費,活動開展難以有效保障。

三、幼兒園教育深入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建議

(一)提升“家園共育”雙方重視程度

作為“家園共育”的主體雙方,即幼兒園和家長來說,必須進一步提升思想重視程度,與幼兒園充分進行溝通,統一認識。尤其需要雙方在實踐中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因此,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家園共育”的基本前提,在雙方重視的基礎上,一定要讓家長信任幼兒園,讓幼兒園相信家長也能成為落實“家園共育”的重要責任主體。在統一思想的前提下,建立家長和幼兒園之間彼此信任、互相理解、合作共贏的良好關系。

幼兒園是幼兒進入學校開啟的人生第一課,也是正式學校教育的開始。很多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理念不夠了解,也對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存在疑慮。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并不了解,從而導致在開展“家園共育”相關活動時,容易導致家長參與目的變質,從而失去“家園共育”活動本身的意義。通過家長和幼兒園雙方努力,提升彼此的思想重視程度,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為“家園共育”工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礎[4-5]。

(二)促進“家園共育”雙方有效溝通

“家園共育”有賴于家長和幼兒園雙方共同努力?!凹覉@共育”的主體雙方需要有效及時地進行溝通交流。如果不建立雙方的有效溝通,對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來說,就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幼兒園和家長應該保持雙向的積極的有效溝通方式。

首先,幼兒園要創立多種溝通渠道。幼兒園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官方微信等,如創設“家園共育”專門的板塊或者欄目,創建家長發表觀點的陣地,暢通家長反饋渠道,鼓勵家長進行交流。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利用微信、釘釘、騰訊會議等多種信息化平臺,建立與家長溝通和交流的常態化機制,形成“家園共育”信息化溝通網,借用碎片化時間單獨溝通和固定化時間定期交流相結合的手段,把“家園共育”有效溝通落實落細。

再次,幼兒園要保持積極溝通態度。幼兒園要保持與家長積極溝通的良好態度,尤其是在幼兒出現突發狀況時,幼兒園教師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與家長一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幫助幼兒最快解決問題,回歸到正常教育教學中。

最后,通過促進“家園共育”雙方達成有效溝通,能夠保障幼兒園和家長作為“家園共育”主體地位,實現良好的互動模式,有利于溝通的暢達高效和工作的實際開展。

(三)創新“家園共育”活動開展形式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傳統“家園共育”的活動方式已經較為滯后,如何充分調動和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開展更加豐富的活動,需要幼兒園和家長集思廣益,在“家園共育”活動方式方法的創新上開展更多有力和積極探索。如積極開展家長進幼兒園上專題繪本課,或講授家長自身所擅長領域的科普類常識等。

(四)健全“家園共育”保障體制機制

第一,幼兒園必須具備充足的師資。以保障“家園共育”的基礎,即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充分溝通和交流,保障“家園共育”工作開展的師資前提。

第二,幼兒園必須建立和規范“家園共育”相應制度,從源頭上進行規范,強調重要性,從體制機制上加以完善,可以提升幼兒園對“家園共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可以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意義,更能夠更有效積極地參與和配合。同時,在制度上加以規范,可以促進幼兒園內部管理系統,保障“家園共育”工作切實有效開展,而不是受制于檢查或者是形式上應付。

第三,幼兒園必須具備專項資金保障。通過多渠道進行籌措,如財政專項、家委會籌集等方式,保障“家園共育”工作能夠長期開展。

總之,“家園共育”工作有效開展,需要幼兒園和家長雙方共同努力,形成家校合力,促使雙方形成“命運共同體”,達成更好的幼兒教育效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家園共育共育家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綠家園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論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