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作和輪作大豆菌核病發生情況調查*

2023-12-28 08:03曲志鵬周新宇董守坤
大豆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菌核病輪作農藝

曲志鵬,周新宇,劉 寧,董守坤**

(1.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哈爾濱 150030;2.哈爾濱市賓縣鑫海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哈爾濱 150400)

大豆起源于我國并已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豆類之一,其種子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在某些大豆種植區,地理位置受積溫影響及農機作業單一性限制,多數地塊連年種植大豆,成為限制大豆產量提升的主要因素[1]。大豆連作易受病害、蟲害、草害影響,其中菌核病在大豆連作時發病率較高,導致大豆減產嚴重[2]。

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為土傳真菌病害,菌核通過存活土壤或混雜種子中安全越冬[3]。在大豆生長過程中易侵染衰老葉片與花瓣,種植密度過大、低洼、重茬時該病發生概率大[4]。大豆感病后,發病部位腐爛,結莢數減少,大豆產量降低,一般減產為30%~50%,病情嚴重時甚至絕收[5]。因此,加強菌核病發病情況調查對提高大豆病害防控水平,提升大豆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以喜海3 號[6]為試驗材料,對連作和輪作地塊大豆菌核病發生情況進行調查,以期為大豆連作及大豆菌核病病害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喜海3 號,由哈爾濱市賓縣鑫海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該品種出苗至成熟為120 d,中抗灰斑病,需≥10 ℃活動積溫2 400 ℃,屬普通大豆品種。

1.1.2 試驗地點

試驗地位于哈爾濱市賓縣賓州鎮新立村(東經127.47°,北緯45.75°),土壤類型為黑土。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2 個處理,大豆連作(前茬大豆)、玉米-大豆輪作(前茬玉米),其中輪作處理作為對照組。

2022 年5 月29 日進行免耕播種并施肥,施大豆專用肥300 kg/hm2,保苗密度為15 萬株/hm2,6 月2 日封閉除草,6 月15 日壟溝深松,6 月25 日中耕培土,10 月10 日收獲測產。

1.3 調查方法

于大豆成熟期采用隨機取樣法取樣,3 次重復,每個重復2 m2。參照《大豆對菌核病田間抗性鑒定技術規程》[7]對菌核病進行分級(見表1),記錄發病株數和總株數。

表1 菌核病分級標準

取樣后晾曬,風干考種,人工測量株高、莢數、節數節長、百粒重和產量。根據調查結果計算發病率[8]。

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1.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10 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豆菌核病發病率

如圖1 所示,連作大豆地塊感染菌核病后發病部位腐爛。經對連作大豆地塊隨機調查,大豆菌核病發病率分別為47.6%、45.0%和42.9%,平均發病率為45.2%(見表2)。前茬種植玉米的輪作大豆地塊植株生長正常,未感染大豆菌核病。結果表明,連作大豆地塊菌核病發病嚴重,輪作可減少該病發生幾率。

圖1 連作大豆地塊感染菌核病的植株

表2 連作大豆地塊菌核病發病情況

2.2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

2.2.1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生長的影響

由表3 可知,連作大豆地塊患有菌核病的植株與輪作大豆地塊正常生長植株相較,株高與節數分別下降12.5%和10.6%,第二節間長度均為8 cm,無明顯變化。結果表明,連作條件下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株高降低,節數減少,影響大豆正常生長。

表3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農藝性狀的影響

2.2.2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莢數的影響

由表3 可知,感染菌核病的連作大豆與輪作正常生長的大豆相較,其一粒莢數、二粒莢數、三粒莢數的數量分別減少52.6%、38.0%和19.5%。其中一粒莢數減少明顯,二粒莢數次之。感染菌核病的大豆其無效莢數高于輪作正常生長大豆的844.8%,有效莢數減少34.5%。結果表明,連作條件下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有效莢數減少,無效莢數增多。

2.3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由表4 可知,感染菌核病的連作大豆百粒重為23.0 g、產量為1 477.5 kg/hm2,輪作正常生長的大豆百粒重為25.5 g、產量為2 308.8 kg/hm2。與輪作大豆相較,連作大豆百粒重與產量分別降低9.8%和36.0%。

表4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產量的影響

結果表明,連作條件下大豆感染菌核病后產量降低。

2.4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農藝性狀影響的方差分析

由表5 可知,連作和輪作對大豆株高、無效莢數、百粒重均產生影響。因此大豆產量降低受百粒重減少及無效莢數增多共同影響。

表5 連作和輪作對大豆農藝性狀影響的方差分析

結果表明,輪作及連作條件下大豆感染菌核病后均會對大豆農藝性狀與產量產生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菌核病嚴重抑制大豆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本研究中,連作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株高、節數、有效莢數、百粒重和產量降低,無效莢數增多。第二節間長度在感染菌核病前已發育完全,因此,菌核病對生長完成的第二節間長度無顯著影響。袁謙[9]對棉花-油菜連作與水稻-油菜連作2 種不同耕作制度條件下菌核病發病率進行評估表明,連作條件下菌核病發病率最高可達49.5%,這與本研究在大豆連作后菌核病發病幾率結果相近。

菌核病可寄生于菜豆、馬鈴薯、白菜、向日葵等700 多種植物[10],因此前茬作物對大豆菌核病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在菌核病發生嚴重地塊應采取翻埋整地措施。氣候為影響菌核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降水多、氣候潮濕、低溫時大豆菌核病易發生[11]。此外,大豆菌核病的發生具有一定地域性,這與當地種植模式有關。如黑龍江省黑河市大豆面積占黑龍江省大豆面積的1/3,種植面積擴大導致連作發生,增加了菌核病的發生幾率[12]。

在生產過程中,應注重預防大豆菌核病,通過合理輪作、合理密植減少菌核病發生[13]。多年大豆連作地塊菌核病發病率較高,可通過采取合理耕作方式,如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將菌核病菌及其宿主深埋地下,也可通過化學防治于開花期噴施殺菌劑如苯甲基咪唑類、琥珀酸脫氫酶類、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二硝基苯胺類等進行防治[14]。本研究僅對哈爾濱地區進行了1 年菌核病調查,后續將在黑龍江省多地、多品種及不同種植制度基礎上進行調查,以期為黑龍江省大豆菌核病防治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菌核病輪作農藝
農民瓜菜“接茬輪作”增效益
桑葚菌核病綜合防治技術綜述
農機需要農藝“標準”,農藝需要農機“靈活”——2021國際農機展不容錯過的果蔬茶機械化論壇
水稻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性分析
輪作休耕,讓土地歇一會兒
耕地輪作效益調查報告
14份蔞蒿種質資源主要農藝性狀及營養成分評價
液態地膜+甲基硫菌靈對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試驗
90團舉辦初級農藝工培訓班
2012年津市地區油菜菌核病發生實況調查及原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