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遷移理論視域下英語對三語習得的遷移作用

2023-12-29 04:50熊光源
校園英語·中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語言遷移英語

摘 要:三語(Third Language)指學生在母語和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之后掌握或正在學習的其他語言。隨著對語言遷移理論研究的深入,基于二語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產生了三語習得(TLA)研究。本文通過對比英德兩種語言在語音、構詞和語法層面上的異同,探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對學生在三語(德語)習得時產生的正負遷移影響,以幫助師生有意識地發揮英語在德語學習中的正遷移影響,降低負遷移影響,提高三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語言遷移;英語;三語習得;遷移作用

作者簡介:熊光源(1988-),女,重慶移通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能夠掌握多種語言對國際合作與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為提升學生的多語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我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開設了二外德語課程。語言遷移理論表明,當目標語與已習得語言有相似性時,已習得語言會對目標語產生正遷移,反之,則產生負遷移。學生在學習德語時,已習得的英語知識或思維方式會對德語學習產生正遷移或負遷移影響。正遷移會促進學生學習德語,負遷移則會阻礙學生的學習。通過研究英語對德語習得的正負遷移影響,師生可以有效發揮英語在德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規避不利學習因素,提高三語習得效率,達到雙語學習相輔相成的效果。

一、語言遷移的概念

遷移這一概念源于心理學,它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即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知識、技能或態度對另一種情境中知識、技能的掌握或態度的形成而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以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被稱為正遷移,也可以產生消極的阻礙作用,即負遷移。20世紀50年代,這一概念被逐漸應用到語言學領域,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成為語言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美國教授奧德林(Odlin)認為,語言遷移是由目的語和任何一種已經習得的語言(也許還未完全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所造成的影響。遷移不僅指傳統母語對二語習得的影響,還指學習者已經學習過的任何其他語言知識對新語言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由于英語與德語擁有相同或相似的形式和特征而產生的積極影響,即正遷移,能夠促進學生對德語的理解和掌握;反之,由于英語與德語在某些方面的差異而對德語學習產生的消極影響,即負遷移,往往會導致語言使用錯誤等問題。

二、英語和德語的歷史淵源

英語和德語雖然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但它們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它們同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中的西日耳曼語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兩種語言相互影響,相互借鑒。20世紀以來,大量的英語詞匯涌入德語,對德語的語音、構詞以及語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豐富了德語語言,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語言上的混亂,給德語學習者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由于這兩種語言的相似性,學過英語的學生會在學習德語時,常常將在英語學習中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習慣性地帶入到德語學習中,從而產生語言遷移現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英德語言的相似之處,將在語言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如果學生將英語的語言習慣全盤用在德語學習上,由于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勢必產生混亂的局面,導致德語學習事倍功半。下文將著重對比研究英語對德語語音、詞匯和語法學習產生的正負遷移影響,以幫助師生更好地認識兩種語言,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英語對德語學習的遷移作用

(一)語音層面

正遷移: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德語中有30個字母,其中德語的26個字母與英語字母的大小寫和排列順序完全相同,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英語專業學生在初學德語時的壓力,學生只需要記住與英語不同的4個字母(?、?、ü、?)即可,這種相似性能夠極大程度地幫助學生消除對德語的陌生感,提高學生學習德語的信心。

基于相同的字母構成,英德語在元音和輔音的發音規則方面存在相似之處:英語和德語都有元音和輔音,都有a、e、i、o、u這幾個元音字母,同時都有長短音之分;英德語的輔音也區分清輔音和濁輔音。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借鑒英語的發音規律快速地掌握部分德語語音規則。

負遷移:雖然有相同的字母,但德語大部分字母發音與英語的字母發音完全不同,學生在初學德語時,往往將德語字母與英語字母讀音混淆,如字母r在德語中發顫音,它通過顫動發音器官而發音,這對英語專業學生來說,需要反復練習才能正確發音,有些學生練習多次仍無法掌握該字母的發音技巧,加之受到第二語言英語的影響,容易用英語字母r的發音替代,導致語音不準,產生交流障礙。

在拼讀規則方面,英語和德語有很大的區別。不同于英語音標,德語的字母或字母組合發音規則比較單一,在語音階段學習之后,學生就能夠輕松地讀出德語單詞。但是,學生在具備英語語音知識的情況下,容易用英語的拼讀規則來拼讀德語單詞,從而出現語音錯誤。例如,英語中的name,開音節詞尾e要略讀,但在德語中詞尾e不能略讀,而要弱化發/?/音,這一點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德語時容易混淆。

在單詞拼寫時,有些與英語詞義相同的德語單詞也會根據自身語言的發音規則,在拼寫上進行相應的變化。比如,/k/的發音,在德語中常常用字母k代替英語中的c,如charakter—character(性格)、alkohol—alcohol(酒精)。再如,/?/在德語中對應的字母組合為sch,在英語中對應的字母組合是sh,如Englisch—English(英語)。同樣的發音卻對應不同的字母組合,這一點學生在書寫時需要格外注意,否則容易出現拼寫錯誤。

(二)詞匯層面

正遷移:由于英語和德語字母的相似性,這兩種語言在詞匯構成方面也有很多相近之處。據統計,在使用頻率較高的5000多個德語單詞中,有大約7%的詞匯與英語完全相同。根據兩種語言詞匯構成的相似性以及詞義的相似性,可將其劃分為拼寫和詞義完全相同型、拼寫相似詞義相同型。以下所列例詞德語在前,英語在后:

拼寫和詞義完全相同型:hobby—hobby(興趣)、talkshow—talkshow(脫口秀)、interview—interview(訪談,面試)、partner—partner(伙伴)、name—name(姓名)等。這些德語單詞在拼寫及語義方面與英語沒有任何區別,學生只需要掌握這些詞匯的詞性以及復數詞尾,便能正確地拼寫它們,這樣可減輕學生記憶單詞的負擔。

拼寫相似詞義相同型:tee—tea(茶),kultur—culture(文化),adresse—address(地址)、beginn—begin(開始)等。這類詞匯的拼寫與英語極為相似,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英語詞匯知識,推斷德語單詞的含義,降低了單詞學習難度。

負遷移:雖然在英語中存在一些與德語拼寫詞義完全相同或相近的單詞,但是還存在一些拼寫相同,詞義卻完全不同的單詞,可將其劃分為拼寫完全相同詞義不完全相同型、拼寫完全相同詞義完全不同型。

拼寫完全相同詞義不完全相同型:will(愿意)—will(將要)、super(棒極了)—super(超級的)、student(大學生)、student(學生)。

拼寫完全相同詞義完全不同型:gift (毒藥)—gift(禮物)、handy(手機)—handy(方便的)、fast(幾乎)—fast(快速的)、taste(按鍵)—taste(味道)、hell(明亮的)—hell(地獄)。由于這些詞匯的拼寫完全相同,學生常受到已有英語知識的干擾,會誤解德語單詞的詞義,從而對德語詞匯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即負遷移。

另外,德語的名詞首字母不僅要大寫,還有陽性、中性、陰性之分,這給很多英語專業學生帶來了困擾,因為英語的名詞不分詞性,不需要額外記憶單詞的詞性,德語名詞的不同詞性加重了學生的記憶任務。德語中名詞的復數形式并不像英語一樣,以-s或-es構成復數詞尾,而是有不同的復數詞尾,如-er、-en、-n、-s等,往往還伴隨著單詞中元音字母的變音,對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生來說,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記憶德語名詞的復數形式。英語的定冠詞只有the,不定冠詞只需要根據名詞首字母是輔音還是元音分為a和an。相比之下,德語的冠詞要復雜得多。德語的冠詞根據名詞的詞性以及單復數分為der、das、die、die, 這些冠詞在不同格的情況下,又有dem、des、den等數十種詞形變化。對于有英語知識的德語學習者來說,克服英語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和時間。

(三)語法層面

正遷移:英語有16種時態,而德語只有6種時態(現在時、現在完成時、過去時、過去完成時、第一將來時、第二將來時),這6種時態的意義和結構與英語基本相似。如果學生很好地掌握了英語時態,那么在學習德語時態時也會輕松且高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強調英語的正遷移作用,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德語語法中的時態規則。

負遷移:英語和德語在語序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英語中,關于謂語動詞的位置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動詞并無固定的占位。在德語中,謂語動詞的位置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正語序,也就是要把主語放在句首,謂語動詞放在句子的第二位,即主語之后;一種是反語序,句子中除主語之外的其他成分放在句首,謂語動詞依然位于第二位,這時主語則緊跟在謂語動詞之后;第三種情況是尾語序,多出現于從句中,謂語動詞置于從句句末。雖然德語的語序比較自由,但總的來說,動詞的占位有著嚴格的規則:在陳述句中,謂語動詞位于第二位;在從句中,謂語動詞位于句末。學生在口語或書面表達中,受英語句子表達習慣的影響,容易忽視動詞占位規則,而產生語序錯誤的現象。

另外,英語中只有有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以及名詞所有格,但是在德語中有四種格,不同的格有不同的形式,例如人稱代詞“他”在英語中主格為he,賓格為him,在德語中的形式為er(主格),ihm(三格),ihn(四格),對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弄清楚不同人稱代詞、不同格的形式。

在動詞方面,德語也要比英語復雜得多。在現在時中,英語的動詞只有兩種形式,而德語的動詞需要根據不同的人稱代詞進行5種詞形變化,這也加重了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任務量,下表以“說”這個動詞為例,對比德語(sprechen)和英語(speak)在不同人稱時的詞形變化。

漢語 德語 英語

我說英語 ich spreche Englisch I speak English

你說英語 du sprichst Englisch you speak English

他/她/它說英語 er/sie/es spricht Englisch he/she/it speaks English

我們說英語 wir sprechen Englisch we speak English

你們說英語 ihr sprecht Englisch you speak English

他們說英語 sie sprechen Englisch they speak English

您/您們說英語 Sie sprechen Englisch you speak English

學生一旦適應了之前學習的英語動詞的變化規律,在學習德語動詞時,則會產生德語很復雜的錯覺,從而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語言學習的進步。

四、結語

語言遷移現象在外語學習中不可避免,通過對比英語和德語在語音、構詞及語法方面的差異可以看出,英語對德語學習既有正遷移也有負遷移作用。正遷移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負遷移會讓學生受到第二語言固有形式的影響,降低學習效率。教師應當關注這兩種語言的異同,幫助學生總結兩種語言的共同點,促進正遷移的發生。針對負遷移現象,教師應有意識地對比兩種語言的差異,增加英德語對比練習,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英德語的差異,從而促進學生對德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學生也要端正學習態度,自覺探索兩種語言的異同,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努力成長為多語人才,為社會發展進步作貢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外語專項項目“課程思政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外語教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WYZX2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蓋飛虹.語言遷移研究30年變遷[J].當代外語研究,2022(3):113-121.

[2]殷曦瑋.英語對德語的語言遷移情況研究[J].才智,2021(4):146-148.

[3]李林聰.英語知識在德語學習中的正遷移[J].現代交際,2021(8):173-175.

[4]李繼烈,劉冰,陳芙.淺析英語對德語學習的正負遷移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5):149,160.

[5]趙薇.語言遷移理論視閾下的大學生三語習得狀況[J].科技視界,2019(18):118-119.

猜你喜歡
語言遷移英語
基于語言遷移理論探索二外日語教學改革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