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

2023-12-29 06:48許瑩瑩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促進作用產權國有企業

許瑩瑩,徐 峰,周 燕,張 順

(國營蕪湖機械廠,安徽 蕪湖 241007)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從企業層面來說,主要體現在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上。因此,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的研究符合國家政策的要求和企業發展的需要。然而,現有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一致結論。

大多數學者認為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正相關。Anagnostopoulou 等以英國企業為樣本,研究發現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具有促進作用[1]。陳收等研究發現,在成長及成熟期,研發活動可以顯著改善企業績效[2]。朱乃平等認為創新對產品的優化改進能夠提升市場份額,對企業長短期績效均有推動作用[3]。此外,還有部分學者認為調節變量會影響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推動作用。沈弋等認為在民營企業中,研發收益較為明顯,而在國有企業中該效應未能顯著體現出來[4]。舒謙等也發現研發活動的經濟效益會受到產權性質的影響,國有產權會降低研發效益[5]。

但也有部分學者對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持有不同看法。Cazavan 等認為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對公司股票價格和收益均產生消極影響[6]。郭斌發現在軟件產業中,研發投入增加費用支出,對企業利潤率具有負向影響[7]。董明放等認為研發對績效的影響呈“N”形[8]。張儉等則認為創新績效具有滯后性,研發投入與當期績效負相關[9]。而陳建麗等通過研究也發現,研發活動是一個長期過程,當期研發支出會降低企業績效[10]。

根據波特競爭理論,競爭位置決定著企業的獲利能力,而通過研發活動得到的異質性資源能夠讓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利潤高地。但由資源配置理論可知,只有將有限的資源最優配置才能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而研發投入不僅會占據其他優質投資的資源,而且其不穩定性特征還可能使企業面臨創新失敗的風險,造成資源浪費,與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相悖。那么,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產權性質在其中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2011—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展開進一步探索。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認為,企業利潤是因為實現了創新而獲得的合理報酬。從獲利路徑來看,創新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擴張市場,二是增收降本。第一,新工藝、新產品研發成功可以為企業帶來異質性資源,而研發成果順利轉化投入生產后將增加企業的生產線,豐富企業的產品品種,滿足客戶更多需求,進而開辟新的獲利渠道,為企業帶來擴張型績效。第二,對已有產品的技術改進可以增加企業收益。一方面對產品品質的改進有利于產品在激烈的銷售市場中獲取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進而搶占利潤高地;另一方面,產品生產技術的改進將會優化生產工序,節約生產成本,進而降低產品銷售成本,從而增加利潤。從競爭戰略來看,研發成功可使企業通過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形成競爭優勢,搶占市場份額,獲取超額利潤。首先,通過投入研發使企業產品在外觀、性能方面與同類型產品產生差異化,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促進銷售,增加盈利[11]。其次,研發成功使得工藝改進,一方面降低產品成本,使得企業產品價格相對競爭對手有了更大的下降空間,另一方面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量,使得薄利多銷成為可能。此外,創新成功后形成的無形資產不論是出售還是讓渡資產使用權都能為企業帶來收益。由上述分析可知,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研發活動具有高風險性和高成本性的特點[12]。研發活動一旦開始,則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供應,而企業的資金總量是一定的,當研發活動投入資金增加時,則意味著其他方面的資金投入減少,甚至會影響其他優質項目的資金投入。同時,研發活動的固有特性使得企業常常面臨研發失敗的風險,尤其當研發資金后續供應不足時,研發失敗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大,而我國現有的金融體制又使得企業常常面臨研發活動融資約束問題。因此,研發投入有較大的機會成本。此外,研發投入將大大增加企業資源配置、項目投資的管理成本,當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為保證投資收益最大化,企業的管理成本也將持續增加。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業研發投入帶來的異質性資源將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促進作用,但是研發活動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又會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抑制作用。因此,在一定范圍內,企業研發活動對企業經營績效具有正向效應。當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邊際貢獻率將不斷減小,當研發活動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超過其帶來的收益時,研發投入將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負向效應。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呈倒“U”形,即在一定強度內,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具有促進作用,超過一定強度后,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產生阻礙作用。

(二)產權性質的調節效應

研發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可分為兩類:一是擴張型績效,二是收益型績效。前者主要是開發新產品產生的績效,后者主要指改進現有技術產生的績效[4]。由于激勵機制的不同,在研發項目的選擇上,國有企業管理層傾向選擇容易被外部識別的新產品開發項目,而非國有企業管理層更傾向于改進現有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獲得高收益。同時,研發活動的風險性較大,國有企業基于政治考慮,承擔更多的基礎性研發工作,研發投入較多,研發周期較長,收益滯后期更久,而非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壓力下,基于利潤目標,常選擇研發周期短、成本回收快的創新項目,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更明顯[13]。

此外,由于國有企業資源豐富,且現有的金融體制使得國有企業在面對資金問題時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故國有企業的研發資金壓力較小,研發成本控制程度較弱,而非國有企業資源相對缺乏,且更容易面對融資約束問題,研發資金緊張[14]。因此,相比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對研發資金的使用方向更加慎重,單位資金的使用效率更高,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大。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產權性質在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積極影響中發揮著負向調節作用,即研發投入對非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促進作用比對國有企業更為顯著。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為研究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以及產權性質的調節作用,本文以2011—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并進行了如下處理:(1)對金融業樣本進行剔除;(2)對數據缺失樣本進行剔除;(3)對在2011—2016 年被ST 以及財務數據異常的樣本進行剔除;(4)對樣本連續變量在1%和99%的水平上進行了極值調整。最終,獲得7 860 個有效樣本。本文通過stata12.0 軟件分析樣本數據,其中研發投入數據來自萬德數據庫,其他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

企業經營績效(ROA)。本文借鑒唐文秀等[13]的研究,用資產回報率(ROA)作為企業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其值為凈利潤/資產總額。

2.解釋變量

研發投入強度(RDI)。為使各樣本間的研發投入橫向可比,同時考慮到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影響的滯后性,本文以研發投入強度來衡量研發投入大小,并取值為上年研發投入/上年年末總資產。

3.調節變量

產權性質(SOE)。若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國有產權主體,則為國有企業,取值為1;否則,為非國有企業,取值為0。

4.控制變量

為了控制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本文以決策權配置(DRA)、股權集中度(Cent)、企業年齡(Age)、高管薪酬(Pay)、企業成長性(Growth)、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年度(Year)、行業(Ind)作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定義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三)模型構建

為了驗證研發投入對企業經驗績效的影響,本文借鑒張儉等的研究[9],并在模型中引入研發投入強度的平方項(RDI2),建立了模型(1):

為了驗證產權性質在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中的調節效應,本文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研發投入和產權性質的交叉項(RDI×SOE),建立了模型(2):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由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可知,資產回報率(ROA)的最小值為-0.126 5,最大值為0.228 0,說明樣本公司之間經營績效水平差距較大,且有部分公司處于虧損狀態。研發投入強度(RDI)的最小值為0.000 1,最大值為0.079 5,說明樣本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也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較低,有上漲空間。產權性質(SOE)的均值為0.356 5,說明約有35.65%的樣本為國有企業。決策權配置(DRA)的均值為0.275 8,股權集中度(Cent)的均值為0.345 4,說明約有27.58%的樣本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樣本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值約為34.54%,說明股權較為集中。

表2 描述性統計

(二)相關性分析

由表3 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知,除企業規模(Size)外,其余變量均與企業經營績效(ROA)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其中,研發投入強度(RDI)與企業經營績效的相關系數為0.23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企業上期研發投入對當期經營績效存在促進作用。產權性質(SOE)與企業經營績效的相關系數為-0.17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相比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更好,這可能是因為非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面對較大的生存壓力,以利潤為經營目標,而國有企業生存壓力較小,且承擔較重的社會負擔,經營過程中不僅僅只以利潤為目標,還需考慮政治因素、社會責任等。

表3 相關性分析

(三)回歸結果分析

由表4 回歸(1)的結果可知,研發投入強度(RDI)與企業經營績效(ROA)的回歸系數為0.502 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上年研發投入對當年經營績效具有正向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研發活動的成果轉化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對現有技術的改進提高了企業產品質量或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獲利空間。從其余變量的回歸系數可以看出,產權性質(SOE)與企業經營績效顯著負相關,即非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更好;高管薪酬(Pay)與企業經營績效顯著正相關,說明薪酬激勵有利于刺激企業高管提高企業盈利水平;企業成長性(Growth)也與企業經營績效顯著正相關,說明成長能力較強的企業,經營績效越好。

表4 回歸結果分析

為檢驗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本文在回歸(1)的基礎上加入研發投入強度的平方項(RDI2)。由回歸(2)的結果可知,研發投入強度平方項的回歸系數為-4.376 2,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呈倒“U”形,當超過一定強度后,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反而會產生負向影響。這是因為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隨研發投入的增加而增加,而研發投入的邊際貢獻率遞減,當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超過研發投入帶來的收益時,就會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阻礙作用。根據簡單的數學運算可知,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最優值約為0.086 2。由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可知,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最大值為0.079 5,低于最優值,所以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主要產生促進作用,研發投入強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為檢驗產權性質的調節效應,本文在回歸(2)的基礎上加上研發投入強度與產權性質的交叉項(RDI×SOE)。由回歸(3)的結果可知,RDI×SOE的回歸系數為-0.155 1,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研發投入對非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比對國有企業更為顯著。這是因為激勵機制、資源擁有量的不同,使得非國有企業在研發資金的使用上監管更嚴,使用效率更高,且在研發項目的選擇上更傾向于符合市場需要、收益性好的投資項目,而國有企業對研發成本管控相對較弱,且常常承擔著一些基礎性研發工作,政治因素對其影響較大。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文章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文替換主要變量衡量指標后重新運行模型。借鑒陳建麗等的研究[10],以營業凈利率作為企業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其值為凈利潤/營業收入。Edwrads 等認為營業收入比總資產更能體現企業的整體情況[15]。因此,本文以上年研發投入與上年營業收入的比值衡量研發投入強度,并以營業收入的對數衡量企業規模。重新運行實證模型,結果如表5 所示,與前文無實質性差異。

表5 穩健性檢驗

四、結束語

本文以2011—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以及產權性質的調節效應。研究發現:(1)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呈倒“U”形,即在一定研發強度內,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具有促進作用,超過一定強度后,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阻礙作用,該最優研發投入強度為0.086 2。(2)產權性質在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的作用中有著負向調節作用,即研發投入對非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促進作用比對國有企業更為顯著。

根據上述研究,總體來看,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遠未達到最優水平,故而目前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主要起促進作用,因此應不斷加大企業研發力度,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與創新水平。從政府層面來說,政府部門應加強對有創新潛力的上市公司的研發補貼力度,給予其相關政策優惠,激勵企業積極開展研發項目。同時,由于非國有企業的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所以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優惠時應著重偏向非國有企業,緩解其研發資金壓力,充分發揮研發投入的積極效應。對企業自身而言,企業應樹立長遠目標,積極創新,但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考最優研發強度0.086 2,警惕過度研發對企業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

猜你喜歡
促進作用產權國有企業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論工商管理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工程財務管理中會計審計的促進作用探討
第三方支付平臺對我國金融業的促進作用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對“小產權”房的認識與思考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