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文化資本對大學生生命意義的影響:自我接納的中介作用
——以麗水學院為例

2023-12-30 13:00王園園余德華吳蓉妍
麗水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資本量表心理健康

王園園,余德華,吳蓉妍

(1.麗水學院學生處,浙江麗水 323000;2.麗水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麗水 323000;3.麗水學院醫學院,浙江麗水 323000)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央視網2020年10月報道,抑郁癥已成為僅次于癌癥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與此同時,各項研究數據均表明抑郁癥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青少年群體抑郁癥患病率逐年增加。2022 年6 月發布的《2022 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抑郁癥發病群體呈年輕化,社會亟須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尋求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抓手顯得尤為重要。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維克多·埃米爾·弗蘭克爾(Viktor Emil Frankl,1905—1997)認為,人們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與其生命意義的缺失密切相關[1]。不僅如此,抑郁癥的主要表現及臨床診斷標準之一,即為個體的生活無意義感、無價值感。

生命意義感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目的和價值的理解,由追求自由的意志、體現生活態度的生命目的以及創造性工作生活和面對苦難所采取的辦法等維度構成[2]。生命意義感是人生的重要體驗,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以往研究發現:個體的生命意義感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反之,生命意義感的缺失會引發各種消極行為,如學習拖延、自殺、反社會行為等[3-6]。不僅如此,還有研究發現生命意義作為一種積極的資源可以緩沖創傷性生活事件對抑郁的消極影響[7],促進創傷后的心理成長[8]?;诖?,浙江省教育廳多次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中提到,高校要重視生命意義教育,提高學生的生命意義感和人生價值感。

《2021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 430 萬人,比上年增加247萬人。從1999 年起,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實施擴招計劃,高等教育快速駛入大眾化階段,基本解決了“有書讀”問題,但高等教育生源質量下降等突出問題也隨之出現。近年來,浙江省新生心理普測數據顯示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逐年升高,然而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配比嚴重不足,且其專業性還有待提高,這將進一步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播不及時、傳播手段落后等,甚至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未能及時有效地幫其疏導。有研究發現,部分“00 后”大學生存在漠視生命的現象,他們對生活迷茫,對生命無感,整體生命質量不高[9]。許多學生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思考不足,缺乏生命動力,同時缺乏基本的危機處理技能[10]。若不加以干涉,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變成“空心人”,沉迷于網絡游戲,荒廢學業?;诖?,研究以麗水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旨在厘清生命意義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幫助學生在“拔節孕穗期”健康成長。

生命意義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因素不可忽視??v觀以往研究,家庭文化資本被認為可能是影響生命意義感的一個主要因素。有研究發現,受教育水平較高的老年人有更高的生命意義感[11]。家庭文化資本是指家庭成員通過家庭生產生活實踐活動,相互交流所積累起來的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源,包括父母學歷、文化商品以及實踐中所表現出的文化修養、技能等[12],其潛移默化地促進抑或阻礙子女的成長。子女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承繼父母所擁有的文化資本,從而影響其生命意義的形成。因此,家庭文化資本對生命意義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自我接納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對現實自我的認知和評價,并最終表現為對自我無條件悅納的程度,包括了自我評價與自我接納兩個維度[13]。自我接納是個體自我客觀化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家庭文化資本通過影響個體的自我接納水平,從而進一步影響其生命意義。首先,根據生物生態學理論,個體的發展受自身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文化資本作為外層系統,影響著自我接納與生命意義的形成。其次,積極青少年理論認為,自我接納是個體所擁有的積極資源,有利于增強個體發展的社會和心理優勢。以往研究證明,高自我評價的個體,其生命意義感也高[14]。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家庭文化資本對生命意義感的影響,并著重探討自我接納在二者間的中介效應。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以麗水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3 658 份,剔除無效問卷58 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 600 份,有效回收率為98.41%。研究對象的年齡范圍為18~21 歲。其中:男生1 168 人(占32.4%),女生2 432 人(占67.6%),女生整體較男生多;學生生源地為省會城市389 人(占10.8%),非省會城市1 128 人(占31.3%),鄉鎮1 083 人(占30.1%),農村1 000 人(占27.8%),省會城市學生人數較少;學生家庭結構中完整家庭3 172人(占88.1%),單親家庭135 人(占3.8%),重組家庭289人(占8.0%),孤兒4人(占0.1%),完整家庭人數占比較高;家庭經濟狀況中富裕家庭18 人(占0.5%),較好家庭530 人(占14.7%),一般家庭2 664 人(占74.0%),困難家庭388 人(占10.8%),一般家庭經濟條件人數占比較高。

(二)研究工具

1.家庭文化資本量表

根據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及劉瑩(2022年)使用的家庭文化資本量表,本研究家庭文化資本量表采用父親的學歷、母親的學歷、家中藏書量、父母對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父母對文化作品的了解程度作為衡量家庭文化資本的指標。其中父親的學歷、母親的學歷衡量家庭制度文化,家中藏書量衡量家庭客體文化,父母對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父母對文化作品的了解程度衡量家庭具體文化。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量表的結構效度,獲得了特征值大于1 的一個公因子,可以解釋56.421%的變異,5 個項目的負荷量依次為0.721、0.718、0.753、0.736、0.823。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03。

2.生命意義量表

研究采用Steger(2006)編制的生命意義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該量表共10 個項目,采用李克特7 點計分。量表包括擁有生命意義感(MLQ-P)和尋求意義感(MLQ-S)兩個維度。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數為0.841。

3.自我接納量表

研究采用叢中和高文鳳(1999)共同編制的自我接納量表(SAQ),該量表共16個項目,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量表包括自我接納和自我評價兩個維度。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數為0.872。

(三)統計方法

問卷整理編碼后,采用IBM SPSS22.0 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三、實證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為減少自陳問卷帶來的共同方法偏差:首先,采用周浩和龍立榮(2004)的建議,本研究在問卷收集過程中強調了匿名性和保密性,并設置部分題目為反向計分,以此來控制程序偏差;其次,使用Harman 單因素檢驗法對變量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5 個,且首個因子的解釋率為24.841%,小于40%的臨界值,說明本研究的數據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家庭文化資本、自我接納和生命意義的相關分析

對家庭文化資本、自我接納和生命意義進行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詳見表1),結果發現,生命意義與家庭文化資本、自我接納顯著正相關。

表1 研究變量的相關系數及均值、標準差

(三)自我接納的中介效應檢驗

采用SPSS 宏程序PROCESS(3.0)中的模型4運行自我接納的中介效應,通過Bootstrap 法,重復取樣設置為5 000次,估計95%置信區間。中介效應結果見表2,中介效應路徑圖如圖1所示。

圖1 自我接納的中介效應路徑圖

表2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自我接納在家庭文化資本與生命意義的中介效應的95%置信區間[0.215 4,0.298 6],不包括0,說明間接效應顯著,自我接納的間接效應量為0.255 6。家庭文化資本對生命意義的直接效應量為0.320 8,其95%置信區間[0.243 0,0.398 6],不包括0,直接效應顯著。結果說明:自我接納在家庭文化資本對生命意義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四、對策與建議

(一)態度性價值: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接納感

大學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與自我同一性確立的關鍵時期,要面臨許多重大問題,比如專業知識的廣泛學習、社會化的實踐教育、人際交往范圍的日益擴大和深化。尤其是當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尊重和自我實現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產生自卑、抑郁、厭學、悲觀等情緒體驗,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觀照大學生的生命境遇,提升悅納自我的水平,豐富生命意義教育的內涵和形式:一是依托心理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實體課程開展生命意義教育。在這些實體教育課程中增加或滲透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下流行的內容要素、技術手段與身邊的故事,引導學生對自我價值進行挖掘并產生認同,學會無條件地悅納自我,構建并理解生命意義。二是通過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形成自我對生命意義的認知、認同,并逐漸實現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統一,進而構建一種充實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開展團體輔導活動,結合學生成長困惑,選擇相應主題,通過體驗活動、行為訓練或記錄書寫等形式,啟發學生的積極體驗,明確自身優點,從而達到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最終提升學生生命意義。

(二)經驗性價值:創建良好的支持系統

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文化資本可以預測學生生命意義。同樣,胡尚峰研究發現家庭文化資本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15]。然而家庭文化資本為相對穩定的勢態,不易通過干預進行改變,但父母及高校要充分關注家庭文化資本產生影響的內在機制。一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能夠給子女提供更多的家庭文化資源,建立對子女合理的教育期待及高質量的親子互動,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習慣等。父母要充分意識到家庭文化資本對子女成長的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習慣和合理的家庭文化期待。另一方面,高??蛇M一步關注家庭文化資本這一要素,首先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如提供常態化的物質或服務幫扶體系、提供情緒性支持,特別關注負性生活事件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己,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從而確定自我存在的重要性和價值感。其次,幫助學生強化同伴關系的支持。張榮偉等對1 087 名大學生進行為期1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16]。因此,高??梢砸詫嬍覟閱挝?,進行和諧寢室關系教育,避免寢室出現敵對、疏離的氛圍。同時,借助多方資源,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和理解人際交往,糾正學生對人際關系的不合理認知。第三,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高??山⑿畔⒒ネC制,增加家校溝通頻率,形成“家校共同育人”體系。

(三)創造性價值:培育大學生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責任感

從生命意義感的概念源起和實踐運用來看,個體積極的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有助于個體幸福感的提高,進而提高生命意義感的獲取程度[17]。而積極品質與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離不開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從社會環境來看,要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提供多樣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學校教育來看,要把學生的日常學習內容融入社會實踐,讓學生認識真實的社會和中國真正的國情。一方面要避免學生受互聯網上良莠不齊信息的影響,形成抱怨現實和不滿社會的認知;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通過志愿服務、社區探訪、社會問題調研、支教義教等活動深入基層、接觸社會,掌握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的方法。家庭教育則要立足于修身立德、治家教子、愛國報國、敬業勤業、誠信友善等內容的家風家訓的傳承,形成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幫助學生客觀認知自我,提升生命意義感。

猜你喜歡
資本量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資本策局變
第一資本觀
VR 資本之路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零資本”下的資本維持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