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社會主義婚戀觀的歷史路經

2024-01-01 16:05高碧葉
北方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婦女婚姻愛情

高碧葉

2017年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和國家計生委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指出,青年婚戀是青年發展的重要領域,要“加強青年婚戀觀、家庭觀的教育和引導”,“開展青年性教育和優生優育宣傳教育”,“不斷優化完善青年婚戀生育相關政策”,“推動青年婚戀觀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由此可見,引領青年樹立良好的婚戀觀是我國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建構社會主義婚戀觀更是學者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就社會主義學者內部出現的不同的婚戀觀進行探討,并指出政府部門該如何平衡不同的婚戀觀,更好的引領我國青年樹立健康良好的婚戀觀。

愛情是人類所共同希冀和追求的,不同的社會主義學者都曾經探討何謂“社會主義”的愛情和婚姻。我國1950年的《婚姻法》保障了人民的戀愛和婚姻自由,但是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也曾經存在著嚴重的愛情和婚姻政治化傾向。在社會主義婚戀觀中長期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推崇極度自由和純粹的愛情,并且對婚姻持懷疑態度;一種是主張取消自由愛情,并且把愛情和性完全束縛在婚姻關系中。本文將以倍倍爾、柯倫泰、列寧和波伏娃的理論為基礎,探索社會主義思想中所存在的四種不同的婚戀觀。如果說倍倍爾和柯倫泰是愛情自由的代表者,那么列寧則代表了取消愛情自由的一方,而波伏娃更是將婚戀觀推向了存在主義的范疇。

一、倍倍爾論戀愛、性欲與婚姻

倍倍爾(1840—1913)是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和創始人之一,他在1878年出版的《社會主義和女性》一書,成為馬克思主義女性問題研究的經典之作。在這本書里,倍倍爾從諸多層面探索了男女不平等產生的來源、表現,以及如何廢除這種不平等。該書分為四編,第一編主要探索歷史上婦女地位和權利的變遷。從原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談起,到母權制與父權制之爭,再到基督教時期以及中世紀時期婦女的地位和發展狀況,乃至于宗教改革中以及之后的18世紀的婦女生活,由此體現出女性地位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起起落落。第二編呈現的是現代婦女的狀況,該編以分析婦女與性欲為開端,論述了如性欲、婚姻、離婚、賣淫、工人勞動、婦女的教育、婦女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論題。第三編講國家與社會,談到階級國家與近代無產階級的產生、資本主義工業的集中、大工業中的互相惡性競爭以及工業革命。該編表面看來脫離了婦女的話題,而開始講述整個工業社會的發展,但是細看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都傾向于將婦女問題和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談,所以實際上也是在為接下來談婦女如何實現解放做鋪墊。第四編社會的社會化則是全書升華的部分。該編實際上是對未來的設想,里面繼承了馬克思的人道精神,探討了如何才能實現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同時又對于未來婦女的生活和地位進行了探討,倍倍爾還談到了人口問題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這也影響了之后社會主義國家對于人口控制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

與傳統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同的是,倍倍爾認為,無產階級婦女不僅被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工資體系所壓迫,她們還被“與現代財產和產業制度結合最深的性的奴隸制度”所壓迫[1]5。倍倍爾以欲望的滿足作為出發點來談論現代社會的女性,他所致力實現的不僅僅是男女在公共領域政治制度上的平等,而是更為徹底地在社會一切領域,尤其包括私人領域的平等。在戀愛上問題上,倍倍爾提倡戀愛自由。倍倍爾非常強調性欲的滿足。他指出,“人類所有的一切欲望之內,生存欲和食欲之外,性欲最為強烈,要繁殖種族的欲望是‘生存意志’最強烈的表現。這種運動在正常發達的人類人人都有,到了成熟之后,滿足這種運動是生理和精神健康的根本條件?!盵1]96他認為,如果性欲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在“獨身生活與自殺的頻繁”這一節里,他通過例舉無數獨身的案例,從而說明性欲不滿、戀愛苦悶、秘密妊娠以及受男子欺騙是如何容易導致婦女自殺的。在這里,他并不認為性欲的主體僅僅是男人,而女人是性欲的客體,相反,他正面的承認女性也有著同樣的性欲,而現代社會最大的缺陷是無法滿足婦女的性欲,讓婦女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甚至絕望的境地。

當然,性欲只是初級的欲望,倍倍爾認為更高的欲望是精神的契合,在戀愛中,肉體和精神的契合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精神交流,婚姻不過成為機械性交的場所,如果沒有肉體交流,人類的繁衍無法進行下去,人類的欲望也無法得到滿足。他指出婚姻最純粹的目的便是“自然沖動的滿足及由種族的生殖而延長的自己的存在”[1]105,除此目的之外,不能有其他任何的功利目的。如果能夠實現精神交流——當然這需要進一步對女性進行教育和啟蒙,那么就更能實現婚姻的本質了??上У氖?,在資本主義社會,當前的婚姻很多都是以物質或者身份為基礎的婚姻,而這種功利化的婚姻在資產階級那里更加的普遍,由此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金錢交易的場所。倍倍爾認為這種物質化的婚姻的產生是很自然的,因為家庭的組成勢必要為自身以及子女的生活起居發愁,受生活必需品的制約是我們每個存在在社會上的人都無可避免的命運。此外,在資本主義社會,表面上看來,無產階級的婚姻是不以物質作為基礎的,似乎是自由的解放的婚姻,但是無產階級家庭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遭受著貧困,不管是丈夫還是妻子,有時甚至包括還未成年的孩子,都去工廠打工,而得來的往往只是極少的工資。不僅如此,工廠里過度的工作量、過長的工作時間使無產階級婦女和丈夫每天都無精打采,性欲被壓制到了最低點,同時由于工作環境惡劣,小產和死產的情況在育齡產婦身上時有發生。嬰兒無法得到正常的照顧,缺乏基本的生存資料也是屢見不鮮。[1]129-133因此,倍倍爾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不管使資產階級的婚姻還是無產階級的婚姻都是無法真正回歸自然,實現人的本質的復歸的。

倍倍爾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里家庭和婚姻的異化,并且提倡實現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統一。從這點上,倍倍爾的理論努力是值得高度贊揚的。不僅如此,他還從人道主義立場,指出墮胎和虐殺嬰兒的罪行。倍倍爾極度的反對墮胎和對于嬰兒的傷害,可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他很痛心地看到了無數因為貧窮或者羞恥而選擇避孕、墮胎甚至弒殺嬰兒的例子,他認為這都是違反自然的例子[1]140-143。倍倍爾的關于避孕、墮胎和虐殺嬰兒的態度與其說是站在社會主義的立場上,不如說是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而這種對于胎兒出生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又與他后面對于人口過剩理論的批判相呼應。倍倍爾批判了馬爾薩斯關于人口過剩的理論,他認為,人口過剩觀念的產生實際上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相適應的。大工業的出現使得勞動人口所需的數量驟減,由此造成了嚴重的勞動人口過剩。但是如果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歸公有就使分配不均現象不可能存在。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勞動并不受工廠生產的束縛,而且會有更多的人從事智力勞動,再加上生產力不斷地發展,人口過剩的現象實際上并不會出現。他認為,“在將來,一定可以發現一種關于人口問題的有決定意義的要素,就是我們的婦女占有更高尚而自由的地位,從事智力活動的婦女,通常不愿因‘神賜’而生的很多子女,以致把她生涯中最可貴的部分分為妊娠、哺乳及育兒所耗費”[1]497-498。也就是說,在他設想的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里,并不會像大家所擔心的因為對于性欲沒有控制,整個社會的人口就會極度膨脹,并產生為基本的生活資料而競爭的場面。相反,由于婦女更多的從事智力活動和生產活動,從而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僅限于私人的生育的領域。這樣對于人口的控制并不是反人類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然會導致的結果,這一結果是符合自然的,也是和人的欲望發展的進程一致的。

但是,賣淫——這一似乎作為滿足人的欲望而產生的社會現象,倍倍爾則給予了堅決的批判。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一樣,倍倍爾指出,賣淫這一現象是資本主義社會獨有的。但是,倍倍爾通過實地調查發現,賣淫的并不僅僅是無產階級,也就是說婦女并不只是因為貧困才出賣自己的身體,實際上在資產階級或者說上層階級的婦女中,也有賣淫的,而她們賣淫的原因則不是貧窮,而是“愛好奢華和喜歡放蕩”。[1]205此外,比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更近一步的是,倍倍爾還批判了同性之欲望和對于兒童的猥褻的欲望。他認為,不管是同性愛,還是對于兒童的猥褻,都是不正常的反自然的行為。而過度的欲望則會很容易導致性病比如淋病、梅毒的感染和傳播。因此,倍倍爾指出,為了逃避這種不自然的欲望,對于婦女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獨立,能夠享有參與各種自由職業的機會。

那么,如何從根本上解放婦女呢?當然通過社會主義革命推翻私有制,消滅資本家對工人的統治是最基本的前提。更為重要的是,倍倍爾將落腳點放在了勞動上。他并不否認,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使女工數目增加了,而且婦女所能從事的職業范圍也拓寬了。但是他也同時警示,這對于婦女并不是真正的解放。因為無處不見的是對于女工勞動力的壓榨,對其勞動時間的無限延長,并對其哺乳和生育缺乏特殊的照顧,反而生育本身構成了對女工勞動機會的威脅,因此一旦女工生了小孩,就會盡快地回到自己的崗位以免被別的女工代替或者被資本家開除。[1]237-249而女工在勞動過程中感受不到自由,反而是無盡的壓抑,摧殘和絕望。相反,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雖然勞動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法則,但是男女的勞動是沒有分別的。每個人都有勞動的義務,而人們在勞動中并不是感到壓抑和束縛,反倒是感到自由,因為每個人都在平等的條件下生活并且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嗜好發展自己的能力,每個人的個性和個體能力都能得到最好最自由的發展和提升。[1]381“婦女可選擇與自己希望和天性及能力相適應的職業,和男子在統一條件之下活動,以一個實際的勞動婦女,從事于某種產業活動,她還可以利用一日的其余時間做教育者、教師和保姆,其次研究科學藝術,再次盡力于行政的職務。她們只要自己要求,在有機會的時候也可進修學問、從事勞動,與其他男女交際和休息”。[1]468-469在這里,倍倍爾將勞動本身變成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而不是維持自我生存的手段,勞動不再具有功利性的目的。

倍倍爾關注社會現實,通過對于各國經驗資料的搜集、總結和概括,對于戀愛、婚姻、生育、離婚、避孕、墮胎、虐殺嬰兒、賣淫、婦女的買賣、私生子、以至于同性戀和戀童癖都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論述。倍倍爾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對于后來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在當前中國的學術界,盡管有少數幾篇研究倍倍爾婦女解放的文章,但是都沒有對于倍倍爾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思想的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進行準確的評判。就倍倍爾的戀愛觀來說,他從人的欲望的滿足出發進行探討,對男性和女性的欲望都進行了肯定,批判了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理論,批判了同性戀和戀童癖等“不正當”的感情欲望,極大地豐富了社會主義婚戀觀。

二、柯倫泰:杯水主義

柯倫泰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革命實踐家,因此她的女權主義思想不僅體現在她的著作中,也體現在她的生活實踐中。她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為大使的女外交家,她一生信奉戀愛自由,其思想受倍倍爾的影響很深,對于性欲滿足的強調使她成為俄國“杯水主義”思想興起的推動者。她像倍倍尓一樣寫了關于女性解放的書籍——《新婦女論》《戀愛與新道德》《戀愛之路》等。不僅如此,她還用另外一種文體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小說。其中《偉大的戀愛》中的三篇短篇小說“偉大的戀愛”“姊妹”以及“三代人的愛”集中體現了柯倫泰的女權主義的思想。實際上,第一波女權主義運動中很重要的自由主義女權主義者——弗吉尼亞·伍爾夫也主要是用小說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女權思想。這種用小說題材來表達自己女權思想的做法,更有助于刻畫女性的心理掙扎和想法,對于女權主義思想表達媒介的擴大,以及女權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柯倫泰在《新婦女論》中對私有制以及勞動分工所導致的男女不平等進行了歷史的社會的深入剖析,她指出,婦女的隸屬和無權利地位,并不是由私有制導致,而是由勞動分工所導致,私有制只不過是加深了婦女的隸屬和無權利地位而已。[2]與此同時,柯倫泰突出強調了私人領域中的欲望、母性以及愛情??聜愄┎粌H僅關注公共領域的生產勞動,同時還關注私人領域的種種感情、欲望、勞動和其他活動,并討論其中新的道德該如何重建,新的婦女形象該如何樹立,新的母性該如何得到尊重和保護。

戀愛問題是柯倫泰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在她的《戀愛與新道德》《戀愛之路》以及《偉大的戀愛》中都用很大的篇幅探討了她對于戀愛問題的看法??傮w說來她并不認為性欲是丑陋的是需要壓制的,也并不認為婚姻是女性必然的最終的歸宿,相反,她十分提倡性自由、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她從人們的性需求出發,指出這是所有成年人都有的像吃飯、睡覺一樣的人的基本需求——男性和女性都一樣。人們都追求自由戀愛,享受性行為帶來的歡樂和愉悅,這是人最本能的體現。不過她認為,“偉大的戀愛”是很難達到的。所謂“偉大的戀愛”就是以戀愛雙方相互的深深的融合以及他們精神和肉體的調和為基礎的和合。[3]97這在當前社會,很難實現。

柯倫泰積極提倡“杯水主義”,也即認為性欲就像喝水一樣需要得到滿足,但是對于人們來說,更為重要的不是個人私欲的滿足而是追求社會主義事業。她在《戀愛與新道德》中贊揚這樣的女性,她們以全身的精神傾注于黨內工作,“當情熱的高潮來襲的時候,她也并不拒絕光輝的生活微笑”,“她曾經和她所選定的男子,暫時離開了工作的范圍,而陶醉于戀愛的美酒。但是當她知道了這種戀愛的酒杯的深淺之后,她便毫不躊躇毫無苦惱地將他拋棄,而復歸于黨務”[3]15。對于這些女性來說,“所謂戀愛,像許多男同志一般的,只是人生行路中的一種短期的休息。她自己生活的目的,卻不是這種戀愛而是黨務,而是理想,而是煽動,而是工作”[3]15。

柯倫泰指出當前資本主義社會有三種結婚的形態:合法的結婚、自由戀愛和賣淫。她對結婚和賣淫都持批判態度。首先合法結婚的基礎是建立在兩個虛偽的原理基礎之上的,即“不解消性”以及“財產的所屬”上的。具體說來,不解消性指的是“現在的道德,是人們無論如何地犧牲,也有應在結婚中‘找出他底幸福來’的這滑稽的要求壓迫著”[3]86,也就是說婚姻對于女人來說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論有什么痛苦、需要什么犧牲,都要自欺欺人的從中找到幸福和歡樂。而財產的所屬關系,即女性對于男性在經濟上的依附從根本上導致了女性的從屬地位,由此使得結婚的基礎表面上看來合理的,實際上卻存在著更深層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其次,至于賣淫,更是一種異化了的性關系??聜愄┲赋鲑u淫更大的危害是“使心頭的戀愛,悶死了”,“除了給與不滿足及精神的饑渴之外,便什么都沒有了。兩性底無理解,只是增大”[3]92。也就是說,賣淫帶來的不是人們更自由的戀愛,反而使戀愛中核心的精神契合逐漸淡化,甚至消解。當把這種不健全的道德觀貫徹到所謂的自由的戀愛里時,自由戀愛本身也發生了變異。戀愛不是真正的自由,反而是走向了死胡同。

如何從這種死胡同中走出?柯倫泰指出,“只有以精神底根本的改造,即以人們底觀念道德的內容為條件的一切社會的基礎底變革為前提的精神底改造,才屬可能”[3]96。這就是柯倫泰極力推崇的道德革命或者說精神革命。而這種革命的最終目的是使所有的結婚都以偉大的戀愛作為基礎。不過,柯倫泰也意識到偉大的戀愛,作為革命的最終目標,在當前的社會里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她提出了“戀愛游戲”這一概念,作為通往偉大的戀愛的通道。戀愛游戲的特點是:它不以“不可分的”所有為原則,并不去束縛人們的戀愛對象,由此人們在戀愛游戲中更加追求的是共通感和快樂感。通過戀愛游戲,新婦女的形象便逐漸浮出水面了。

“新婦女”或者說“新婦人”是柯倫泰特別提倡和推崇的,而這種婦女的典型特征往往是獨身。她們不追求婚姻,因此也沒有離婚的痛苦,不悲嘆青春,也不因不幸的生活條件犧牲自己?!八齻兪且笊瞠毩⒌腍eroine,是主張自身人格的Heroine,是反對婦人在國家家庭社會奴化,是代表著女性而斗爭的Heroine,漸次地表示出這種型式的女性全部,差不多都是獨身婦人,是的,她們都是獨身婦人”[3]5。這個獨身的婦女,孤獨的母性,同時也擁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

柯倫泰在戀愛問題上的見解在她的三篇短篇小說中都有所體現,《偉大的戀愛》中的納他霞,就是一個典型的新婦女的代表。騰加司克雖然是已婚的男人,但是納他霞不可救藥的愛上了他,小說里細致的描寫了納他霞對于騰加司克的愛戀,以及她自己所具有的獨立性?!度膽賽邸防锩娓峭癸@了愛情本身的可貴——甚至遠遠高于婚姻本身。小說里面的故事主要是以女主人公給我寫的信中鋪展開來,女主人公的母親就是在這樣的信仰之下而和她丈夫之外的情人舍革生下了她。母親并不覺得“應當壓抑她的這種戀愛,或是將這件事與于她的丈夫以及世間都守秘密,因為她素來都是相信而且主張戀愛的權利是超過于結婚的權利的?!薄拔业哪赣H相信在舍革身上,已經尋著了她的心、精神與靈魂所找尋之理想的人格化——即是她所熱烈愛戀的男子,她所尊敬的人,她能與之手握手地為民眾教育而工作的朋友”[4]187。而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同母親一樣也愛上了丈夫之外的另一個男人M。但是與母親不愛丈夫不同,女主人公卻是既愛丈夫,又愛M。對于丈夫的愛是習慣和親密,而對于M的愛,卻是一種我寧愿獻出我的生命而不愿讓他受傷害的愛。

總之,柯倫泰認為人類兩性關系最重要的是愛欲,這種愛欲不一定全是性欲,還包含了對于對方心靈、精神以及靈魂的欣賞。這種愛欲可以超越婚姻,不受婚姻的束縛。要真正得到這種自由的愛欲,對于女性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獨身,而獨身也是新婦人的最重要的性質。只有獨身才能保證自己的獨立人格,也只有獨身才能擺脫婚姻的束縛而去真正追求愛的自由。實現愛戀的自由不僅僅需要女性個體的堅持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道德觀念的更新,也即不把女性束縛在一段永恒的男女關系中,而要更多地給與女性追求偉大戀愛的勇氣、信心和社會包容度。

三、列寧:戀愛和婚姻的政治化

社會主義陣營里也存在著極力批判和反對戀愛和性自由的思想和行為,認為這些做法屬于資產階級的戀愛觀。這種對愛情和婚姻冠以階級頭銜的首先來自列寧。在“給印涅薩·阿爾曼德”的兩封信中,列寧就是否應該把戀愛自由納入到女性的權力范圍之內,是否該寫入宣傳冊進行了探討。他堅持:要取消男女戀愛自由這一權利規定,因為人們一般可能會把戀愛自由理解成資產階級試圖擺脫愛情上的嚴肅態度、擺脫生育子女的義務、以及實現通奸自由的行為,而不會是無產階級愛情中所強調的擺脫物質要求和物質上的操心的嘗試。[5]230如果要表達無產階級的戀愛觀,比如擺脫物質的束縛,宗教偏見,父母之命,社會的偏見,農民、小市民或者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小天地,法律、法院和警察的束縛的話,應該用其他的語言來表達,而不是“戀愛自由”。

在和蔡特金的談話中,列寧對于那種過分關注性和婚姻問題的做法強烈反對?;诋敃r社會上出現的兩種現象:一種是女共產黨員試圖出版一種供妓女閱讀的報紙;一種是女同志晚間主要談論的話題是性和婚姻問題大加批評。他批判道,娼妓只能算是無產階級婦女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不值得重視的一部分,因此,不應該特別的對待。其次,過度的談論性問題是十分有害的:“青年人的、有時是老年人的所謂‘新的性生活’,據我看來,卻往往是純粹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的妓院的擴充?!盵6]69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杯水主義,也就是將做愛看成像喝水一樣的觀點,列寧批判到:這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而是反社會的,因為這完全將性愛降低到了動物一級的低等需求,并不屬于無產階級應有的戀愛觀。

此外,列寧將性自由與資產階級聯系起來,認為那種不把生育子女當作目的的性行為都是值得批判的,那種在婚姻之外的通奸行為同樣是值得否定的。他將愛情看作一項嚴肅的事情,將性與婚姻、生育子女的義務緊緊相連。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對于阿爾曼德在給他的回信中所說的,他對“甚至片刻的情欲和曖昧關系都比庸俗不堪的夫婦間沒有愛情的接吻還富有詩意些,還純潔些”[5]234的想法大加撻伐,他認為婚姻中的沒有愛情的接吻,和片刻的曖昧關系和情欲是極為偶然的情況,更為普遍的情況是資產階級中的婚外戀、通奸、以及無產階級的被迫賣淫。和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列寧也尖銳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賣淫現象。比如在“反對賣淫第五次國際代表的大會”上,列寧就堅決支持反對賣淫的行為。但是,他對于資產階級假惺惺的試圖通過宗教和警察來制約婦女的賣淫行為表示十分的憤慨,因為賣淫并不是一個個人行為,而更多的是產生于畸形的社會關系。不管是警察監督,還是宗教約束,都只是表面防范賣淫行為的方式,而并未觸及問題的根本。真正要消除賣淫行為,就必須要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消滅社會的階級的關系。由此,在列寧看來,不管愛情、婚姻還是性行為都是有階級的、是分高尚和庸俗的。資產階級的愛情和婚姻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性欲泛濫,婚外戀和通奸屢屢發生,而無產階級的愛情和婚姻不受物質的束縛,享有真正的愛情,性行為往往在婚姻之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列寧這種提倡無產階級愛情和婚姻,使愛情和婚姻擺脫物質的束縛的努力是值得褒揚的,但是實際上這又使愛情和婚姻最終陷入到了階級和生育的制約中。

盡管列寧認為只有在婚姻中的性關系才算合法,為了使那些對婚姻不滿的女性實現自由,列寧提倡簡化離婚手續。而這也與他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息息相關。他指出在資本主義國家,女性和男性離婚在法律上的程序過于繁雜,給離婚設置了層層障礙,因此他主張要真正廢除那些“限制離婚、規定可惡的離婚手續”,給予婦女以真正的離婚權利[5]288。另外,還有一條似乎是與反對婚姻外性關系不一致的舉措是,列寧主張給與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和社會照顧。這也是針對資本主義國家對于非婚生子女過于歧視甚至不承認的法律而采取的政策,其目的也是為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里,將對婚生子和非婚生子一視同仁,同時女方有要求子女的生父承擔子女撫養費的權利[5]294。

列寧對于愛情和性自由的極端否定與前面倍倍爾和柯倫泰推崇愛情和性自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列寧強調婚戀的嚴肅性和生兒育女的功能性,而批判柯倫泰提倡的杯水主義,批判過于自由和爛漫的性行為。列寧推動了社會主義婚戀觀的階級化,使社會主義愛情的嚴肅性和政治性得以大大加強。值得肯定的是,列寧對于離婚手續簡化的推崇,以及主張非婚子女和婚生子女同等對待都是具有一定先進性的,對于保障公民的離婚權利,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權利都有積極意義,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四、波伏娃:存在主義轉向

除了上面所說的兩種對立的愛情和婚姻觀,當代社會主義陣營里還出現了存在主義的轉向,其中以波伏娃的為代表。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分析了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原因和使女性擺脫他者地位的道路。她明確指出了女性他者地位的形成是造就的,女性從小到大所處的生存處境造就了她的他者地位的形成。波伏娃將社會主義戀愛觀進行了存在主義的改造就在于她不僅僅看到了經濟的重要作用,更從“存在”“處境”本身來看待女性的地位,“存在主義的根本原則不但是全部個人戲劇的基礎,也是人類經濟史的基礎,唯有靠它,我們才可以從整體上去認識我們所謂的人的生命的那種特殊的存在(being)形式”[7]66。

波伏娃認為女性處于他者地位是由她的生存處境造成的。這里的生存處境首先就包括家庭環境尤其是家庭教育。三四歲前,男孩和女孩都是沒有區別的,他們都經常沖到父母懷里,尋求溫暖和撫愛,而且通過父母的親吻和撫愛得到自我的確認。但是,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女孩繼續擁有獲得寵愛的特權,而男孩則沒有撒嬌的權力了。父母會要求男孩子獨立,摔倒了不許哭,要有男子漢的氣概,并使他們相信,他們之所以受到嚴格的要求是因為他們是優越的。男孩子被教導要自由的挑戰外部世界,于是他爬樹、打架、玩粗野的游戲,并學會了堅強、獨立、蔑視痛苦、有淚不輕彈,而在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鼓勵。女孩子則被教導要有女性氣質,于是她學習烹飪、縫紉和持家、做各種家務勞動、怎樣保持魅力、怎樣顯得端莊、怎樣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從而吸引男人的目光,對于她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女性美德而不是增加知識實現自我的發展。于是,男性努力實現著自我的超越,而女性則被禁錮在自己的內在性和被動性中無法得到解脫。

不僅僅是家庭環境,女性的生存處境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社會生存環境。男人總是在社會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即使是在母權制時期。母權制社會里,“大地、母親、女神——在男人心目中她根本不是他的同類,她的力量被認定是超出人類范圍的,所以她在人類的范圍之外。社會始終是男性的,政權始終掌握在男人的手中?!盵7]80男人的主導地位首先體現在經濟上,私有制的確立同時也使男人在家庭里的主導經濟地位確立起來,男人在外面勞作掙錢養家是天經地義的,而女人在家里照顧小孩做家務同樣也是天經地義的;其次在政治上,雖說現代民主社會里,男人和女人都有機會參與政治,但是女人真正能掌握政權的并不多,在世界范圍內當上過國家領導人的男性數不勝數,可是女性則屈指可數,絕大多數的政治領導職位還是被男人所控制著。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這里的人實際上也就是指男人,因為在雅典時期,女人是根本不算城邦公民的,只有男人才有資格成為城邦的公民,參與城邦公共事務的討論;最后在文化上,許多的宗教神話實際都在宣揚男性的主導地位,比如上帝,耶穌,真主安拉都是男性,他們能創造萬物,是世界的本源,此外,男人還塑造了偉大的形象如普羅米斯修,帕西法爾等,而在這些英雄的命運中,女人往往只扮演次要的角色。另外,不僅僅是神話宗教,許多民族尤其是東方民族傳統還在給女性灌輸順從的美德,教導女性要三從四德,賢惠溫順等。正是來自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因素導致女性無可避免地陷入了他者的境地,她被禁錮在自己的內在性中,無法超越自我。于是,在愛情中,她們中的大多數也無可避免地走向了依附者的地位。

可是,當女人成為他者的時候,愛情中的男女都被異化了。男人得為將來的家庭生活未雨綢繆,他們要努力賺錢買房買車,為自己的另一半和未來的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于是他們執著于物,選擇工作不在乎自己是否合適是否喜歡,而在乎這份工作的工資有多高,能否解決戶口,能否提供住房。至于偉大的夢想,已經離他們越來越遠了。他們也很累,可是他們沒有時間停住自己的腳步反思自己的生存意義,就這樣,被物質的洪流裹挾著走入了婚姻。而女人為了取悅男人,她要將大量的時間花在逛街買衣服、買飾品、化妝品身上,同時每天還要想著如何搭配自己的衣鞋帽,如何化妝才能把自己修飾得更美;她要學會做一手好飯菜,這樣就可以抓住男人的心;她要學會做各種家務活,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從而得到男人的贊美。男人就是她的一切,她的生活,工作都在以男人為中心,于是她們花在學習和工作上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她們的理想不是向外指向這個世界,而是向內指向家庭,所以工作對于她們來說更不是為了實現自己,而只是一種無聊的消遣。其實她們不知道,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是多么的危險,總有一天她會老去,不再漂亮光鮮,當男人不再愛她了的時候,她的整個世界也會隨之崩塌,她就像處在洪荒時代的茫茫大海之中不知何去何從。在這樣的愛情里,女人依附于男人,男人依附于物,兩個人都失去了自由,喪失了自我。

那么,最好的愛情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只有當女人走出他者地位時愛情才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回歸自由??墒窃趺床拍茏叱鏊叩匚荒??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同樣給我們提供了答案。改變女性他者地位,首先是她必須努力地去發現自我了解自我。通過對自我的認識為自己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并適合自己的工作,同時還需忘掉自我,把自己看作和男人平等的人,毅然決然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并和男人一起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她需要把她的生活放置在客觀存在中,而不是通過客觀存在指向主觀成功。通過發現自己忘掉自我,女性才能找到自己喜歡并合適的事業,這時,她將成為生產性的主動的人,也就意味著她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爱斔蔀樯a性的、主動的人時,她會重新獲得超越性;她會通過設計具體地去肯定她的主體地位;她會去嘗試認識與她所追求的目標、與她所擁有的金錢和權利相關的責任?!盵7]771-772當女人經濟上實現了自主,男人的壓力就不會那么大了,男人會獲得精神上的解放,而女人也不會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放在男人身上,她們會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要實現的目標,會努力奮斗實現自己作為一個純粹的“人”的價值,而不再是一個被動的等待者。

但是事實上,對于女人來說,做一個主動者比男人更為困難。男人在做人與做男性的使命之間是沒有矛盾的,通過獨立和自由方面的自我表現,他獲得了社會價值,同時獲得了男性威望。女性在保持自己的獨立自主與做女人之間卻有很難調和的矛盾,她必須運用智慧協調自己努力去獲得的主動者地位與生存環境帶給她的被動者地位的關系:她要承認自己的女性角色,但不能只承認自己的女性角色。一方面要掌握穿著打扮和家務勞動的藝術,標新立異往往會使她陷入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境地,另一方面又要堅持自己獨立的主體性地位,通過自我表現,努力創造一個自己存在的世界,也就是說要綜合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很好的將這兩種元素融合到自己的性格里并不至于產生矛盾。愛情不是女人的全部,同時工作也不是女人的全部,女人要保持自己獨立性的同時經營感情,一旦當她喪失自我,愛情也將會窒息而亡?!八^婦女解放,就是讓她不再局限于她同男人的關系,而不是不讓她有這種關系。即使她有自己的獨立生存,她也仍然會不折不扣地為他生存:盡管相互承認對方是主體,但每一方對于對方仍舊是他者?!盵7]827在這樣一種共謀和同志的關系里,男女雙方才能真正地實現平等和自由,追逐自己作為獨立的人的價值。由此看來,最好的愛情不是某一方的全心全意的付出,而是雙方在維持自己的主體性的前提下,互為對方的他者?!罢嬲膼矍閼斀⒃趦蓚€自由人相互承認的基礎上;這樣情人們才能夠感受到自己既是自我又是他者:既不會放棄超越,也不會被弄得不健全;他們將在世界上共同證明價值與目標。對這一方和那一方,愛情都會由于贈送自我而揭示自我,都會豐富這個世界?!盵7]754波伏娃的女權主義不僅認識到了女性成為他者的經濟基礎,還看到了心理、文化、角度等其他因素,很好地吸收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女權主義理論。

五、總結

本文對倍倍爾、柯倫泰、列寧以及波伏娃的戀愛和婚姻觀進行了梳理。倍倍爾強調欲望的滿足,并對戀愛、婚姻、生育、離婚、避孕、墮胎、虐殺嬰兒、賣淫、婦女的買賣、私生子、以至于同性戀和戀童癖都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論述,由此可以看出倍倍爾議題的豐富和其所具有的人道主義色彩??聜愄┨岢髁x,對愛情、性欲和婚姻分別進行了論述,贊美新時代的獨身女人,強調社會主義事業高于愛情。列寧則給社會主義戀愛觀蒙上了階級色彩,他反對性自由,主張將性和戀愛局限在婚姻范圍之內,提倡婚戀的嚴肅性和政治性。波伏娃主張從處境的角度看待女性的地位,并提出女性實現自由和走向自我主體性的重要意義,將戀愛觀推向了存在主義境域。這四位學者實際上代表了社會主義戀愛和婚姻觀中的四種路徑,是社會主義戀愛和婚姻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理論探索。

戀愛和婚姻自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婚姻法》中就得到了保障,不過到20世紀60年代,婚姻逐漸被貼上不同的階級標簽,而且人們的婚姻選擇變得越來越政治化?!拔幕蟾锩睍r期,婚姻尤其是干部和黨員的婚姻有些是組織上包辦的:由領導安排,組織派人對其三代家人政治身份進行調查,由黨組織審查和批準,方能成婚。愛情被視為資產階級的特有,作為無產階級,愛情在婚姻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的階級出身,以及婚姻中是否具有堅定的革命性。1963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的規定(草案)》,其中要求對于同資產階級,比如地主、富農子女結婚的,不管是黨員、團員、還是貧下中農或是基層干部,都要加強對其階級立場的教育,劃清政治界限,警惕其落入資產階級敵人的圈套中?;橐龅碾A級化傾向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中也曾經非常明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以及世界全球化的進展,婚姻自主和戀愛自由在我國早已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婚戀觀也必將與時俱進。

猜你喜歡
婦女婚姻愛情
婚姻是一門溝通課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婚姻中要“看見”彼此
當代婦女的工作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那場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強奸罪立法和執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愛情來了
解讀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