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探索

2024-01-01 08:04譚燕肖衡林黃艷雁周金枝莊心善李揚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土木工程人才培養

譚燕 肖衡林 黃艷雁 周金枝 莊心善 李揚

摘要: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是湖北省省屬高校首個國際化示范學院,“一帶一路國際化示范班”(簡稱“國際班”)的創建是學院落實學校國際化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國際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建設的載體。以高等教育國際化為基礎,以“國際班”為例,探討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創新體系,從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內容實施、項目導師制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重構等方面提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具體途徑,為國內高校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一帶一路”;土木工程;國際化人才;項目導師制;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5-0001-04

基金項目:2021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材料力學二維碼案例庫的成長型思維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1302);2020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新時代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467)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由我國提出的倡議,是我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實現互利共贏的倡議。中國政府充分考慮到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現實困難,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實現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當前,“一帶一路”正逐步落實,需要高等院校源源不斷地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輸送具備海外土建工程、路橋工程建設能力的國際化創新人才。因此,我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國際化教育勢在必行,任重道遠。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建設世界“雙一流”大學的持續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亦是現代大學的重要特征,更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時代背景,而國際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關鍵[1][2]。在中國本土創造國際化高等教育環境,有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高級人才,服務社會并影響社會經濟發展[3]。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主要有聯合培養、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化專業三種教學模式[4],為我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

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已有35年辦學歷史,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有著良好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氛圍,分別與法國、德國、捷克、韓國等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2005年起,分別與法國馬恩河谷大學、德國伍珀塔爾大學和凱撒斯勞滕應用技術大學等開展合作,簽訂土木工程中法本碩國際合作項目和中德本科國際合作項目合同,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和學生赴海外研修、學習、交流,至今已培養近200名出國學生,有的在國外完成本科學習,有的攻讀碩士研究生,初步建立了適應專業發展水平和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的綜合體系。2013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與《華盛頓協議》框架下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實質等效[5][6]。2015年起學校開始招收土木工程專業來華留學生,不斷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優秀留學歸國人員,鼓勵更多優秀青年教師積極投入到雙語教學、全英文教學中,國際科研合作越來越多,儲備了充足的師資力量,孕育了良好的國際化教育環境,為加快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建設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8年,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獲批湖北省首個國際化示范學院。

本文從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開辦“一帶一路國際化示范班”實踐出發,有針對性地探討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內容實施、導師制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重構等方面的內容,旨在進一步優化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工程實踐與科研實踐能力和國際協調、交流能力的土木工程創新型人才。

1.“一帶一路國際化示范班”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帶一路國際化示范班”是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建設的載體,首期國際示范班包括2018級國際路橋班和2018級國際建工班。這兩個國際班的40名學生是經過專業和英語等綜合考核,并結合以往成績選拔產生的。國際班的開辦目的是按照國際標準開展教學環境建設,逐步實現教學、管理與國際接軌,理念、規則、文化與國際相通,面向國際前沿,培養具有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意識、多學科視野、扎實的科學和工程基礎知識、國際競爭力,能夠引領本領域未來和全球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2.體現國際化理念的課程體系設計

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的重點在于建立體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的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獲得與職業及執業要求相匹配的專業基礎知識,為后續實踐工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具體落實為相關課程的能力達成度指標[7]。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培養計劃按照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以及集中實踐、短學期實踐等類別進行課程劃分,全面參考《華盛頓協議》的要求[8],并進行細化,結合“一帶一路”海外建設環境和社會條件的發展變化,更新課程內容,選擇外國專家教學和英語教學。

(1)雙語或全英文課程設置的目的。目前,“國際班”的學科基礎課與專業課課程大綱要求與相應中文課程相比,除了結合合作國家的課程教學大綱拓展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外,不同的是“國際班”以中英雙語或全英文教學為主。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建設離不開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教學,推進雙語教學實踐對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教學質量,實現專業國際化認證至關重要。雙語教學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傳遞,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課程文獻閱讀和問題探索活動”,利用外語了解國外先進的專業知識體系、理論與實踐的工程前沿動態,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國際化創新性思維能力。

(2)雙語或全英文課程設置與教學實施。相應課程增加8至16學時,增加了“彈性力學”和“工程典范與危機現場”專業選修課。增加的學時主要用于相應課程國際領域相關前沿內容的介紹。以國際建工班為例,選擇“材料力學”“結構力學”“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及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等課程進行雙語或英文教學。針對建工方向和路橋方向的英文課程教學,組建專業的教師團隊,主要包括承擔過來華留學生教研任務的教師、國際化示范學院特邀外教和國外專家,他們能更好地發揮英語的作用。同時,按學科專業評估與《華盛頓協議》的具體要求,中外教共同落實課程建設目標,對應編寫英文教學大綱,盡可能選擇國際經典教材或自編教材。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針對兩個國際班開展小班教學,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雙語課程中的有些知識點用中英文對照介紹,有些知識點用中文介紹,有些知識點全部是英文。同一課程設置多位教師,中英文授課教師分工協作開展教學,如國內教師與國外專家對“荷載與結構設計”“橋梁工程”等課程進行合作授課,效果較好??紤]到雖然國際班在第三學期開展雙語教學,但全英文教學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有難度,因此主要以專題形式開展教學,并合理控制教學信息量,以激發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興趣。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主要采用短期授課形式進行教學,并安排在中文教學之后,以便學生對比中外差異,形成國際化視野。在課程內容上,優先選擇掌握外國先進核心技術的相關課程或我國對外技術輸出的相關課程,主要將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作為外教課程。另外,提前確定授課內容和方案,確保學生在充分掌握我國現有相關技術規范重點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再了解國外規范的做法,對比講授中外專業設計規范和工程實踐的差異,為學生今后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3)實踐教學設計。實踐環節是溝通專業教學與就業要求的紐帶[9],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研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能夠幫助學生順利銜接社會,提高國際競爭力。實踐教學設計,應根據國際建工和國際路橋專業方向的特點,以“夯實理論基礎、拓寬學科視野、提升工程和科研實踐能力、培養國際競爭力”為導向,以應用為核心,以實踐為重點,優化、深化、精化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將畢業實習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結合,構建以工程應用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分基礎層次、提高層次和綜合層次,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前后銜接、循序漸進,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梢酝ㄟ^課程實驗、上機等基礎實踐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課程設計、校內實習基地、校外基地在崗實習實訓,提高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從事管理和工程實踐的能力;通過短學期、寒暑假開展“專業文獻閱讀與寫作”“結構設計競賽”“學科競賽”“軟件培訓”“結構創新設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綜合實踐活動,實現對學生工程設計與創新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接受導師團隊的模塊式培養打下基礎。

3.“項目導師制”助推綜合創新能力的高階培養

為提高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實施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針對“國際班”施行“項目導師制”,一方面鼓勵有科研項目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報名參與導師項目。同時,制定《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一帶一路國際化示范班”項目導師制實施方案(試行)》,明確本科生導師的選聘、工作考核、管理與獎勵制度。原則上,項目導師必須是碩士研究生指導老師,有校級或以上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指導經驗的教師優先;必須在近兩年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成績中屬于優良,未出現過教學、科研方面的重大責任事故。導師和學生實行雙向選擇的原則。每位學生在碩士生導師中選擇1位導師,每位導師同一年選擇1至2名學生,學生從第三學期起進入導師科研或科技創新課題組。導師要對學生的學業和科研訓練進行全程指導,以項目帶動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模塊式訓練[10],如學科競賽類、考研類、論文指導類、出國深造類、赴涉外企業實習或工作類等,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模塊的導師。這樣做,能夠尊重個性培養,允許成果百花齊放,全面提高學生綜合創新的高階能力。

4.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重構

為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學院重新規劃“國際班”的教學管理架構。國際建工班和國際路橋班各遴選出一名優秀班導師,組建成專業的國際化土木工程專業教師團隊,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化示范班”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示范班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及培養管理等工作,管理委員會委員全覆蓋進“國際班”課堂聽課,相互指導提高雙語或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班導師則跟蹤學生“最近發展區”,總結階段性問題,及時交管理委員會討論,以動態調整培養過程。

1.注重教材選擇

對于部分較成熟的學科基礎課,應盡量采用國際經典教材,如Hibbeler R.C.編著的《材料力學》。對于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不能照搬國外教材,因為國外原版教材內容過多、難度偏大,不利于學生接受工程文化和創新思維的教育。應引入中外工程項目實例,體現基本原理的同時注重對比中外專業設計規范的差異,指導學生針對國內國外建設環境和社會條件的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現中國特色和中國工程創新成果。同時,可以鼓勵教師團隊編著與中文教材相應的有較強系統性、完備性和中國特色的英文教材,這樣教師講授起來既得心應手,又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如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教師所編著的《土木工程專業英語》與時俱進,涵蓋了土木工程專業國內國際領域最新工程進展與案例分析。教材的選擇對雙語或英語教學至關重要,今后應繼續鼓勵教師結合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需求自編雙語教材。

2.重視激勵措施

兩個國際班在教學管理體系架構中設立了層層分管、每級分管的學生工作、教學與科研工作機制,內容煩瑣,需做得更細,而且分管之間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這些工作對國際化人才培養起著重要的質量監督、管理和保障作用。特別是短學期實踐環節和項目導師制環節,教師指導難度大,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導教師都是立足本職工作無私奉獻,目的是真正使人才培養出“成果”,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因此,建議建立相應的教師激勵機制。

3.開設“工程倫理”課

工程倫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價值取向。應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土建、路橋工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影響,明確工程師的“倫理責任”,秉承全球利益共同體的宗旨和分享中國成果的精神,有效分析并協調各方利益訴求,這也是《華盛頓協議》對畢業生素質的明確要求[11]。因此,建議學院開設“工程倫理”課程,可以邀請企業總工程師進行教學,特別是邀請重大項目和涉外項目負責人進行“一帶一路”項目教學,還可以繼續選派教師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對工程建設環境和人才培養需求進行實地調研、分析。

總之,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建設是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舉措,應當穩步推進。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國際班”從其創建、課程體系建設、項目導師制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重構等方面探索出一條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建議以課程建設為中心,融入課程文獻閱讀和問題探索活動,強化多樣化的實踐教學環節,提升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水平,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引用“項目導師制”助推綜合創新能力的高階培養,希望能夠為國內交通土建類相關專業的國際化變革提供借鑒,為國內高校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林峰,顧祥林.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辦學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 2006(01):100-103.

[2]于黎明,殷傳濤,陳輝.等.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趨勢分析與國際化辦學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41-52.

[3]劉志勇,姜慧,牛鴻蕾.土木工程專業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徐州工程學院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1):55-58.

[4]李建勛,夏建中,梁偉.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6(02):144-148.

[5][8]王孫禺,孔鋼城,雷環.《華盛頓協議》及其對我國工程教育的借鑒意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10-15.

[6][7]肖巖,李智.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建設的思考———以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國際班”建設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8,41(04):88-92.

[9]金嶠,吳翔宇,孫麗.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國際化建設策略研究———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1):92-97.

[10]蒲武川,谷倩,馮仲仁.以創新思維訓練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6):20-25.

[11]楊成,富海鷹,蒲黔輝.“一帶一路”背景下交通土建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5):110-114.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Take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 Clas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an Yan, Xiao Henglin *, Huang Yanyan, Zhou Jinzhi, Zhuang Xinshan, Li Yang

(School of Civil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Abstract: The school of civil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 college of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 Clas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ollege to implement it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olidly promot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s the carrier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system for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Specific way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course system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tation, project mentor system, and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heBeltand Road";civi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projectmentorship system;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歡
國際化人才土木工程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新形勢下高職英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基于專業評估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微課翻轉課堂的職業院校遠程教育創新模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