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4-01-01 02:49李惠萍
關鍵詞:洱海流域子女

李惠萍,李 皎

(云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9 064 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相較于2010 年,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1]。在我國,養老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2]。近年來,已有學者對農村老年人養老方式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舒奮認為,社會的養老方式由家庭及社會上對老年人提供的贍養形式、內容及過程構成[3]。趙庚等認為,進入新時代,面對難以解決的養老供需結構性矛盾,智慧養老和傳統養老服務相比成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種新的戰略選擇[4]。樂媛媛認為社會化養老既是解決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現實手段,也是社會時代發展趨勢[5]。這些研究大多基于社會人口學角度,將可能發生的影響因素直接進行研究,較少運用理論框架,這會造成研究結果的分散性[6-7]。

洱海流域作為著名的旅游網紅打卡地,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傳統民居等資源可以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養老環境,想要進一步對當地的養老服務問題進行探究和了解,對當地小農戶的養老方式選擇偏好進行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研究以安德森行為模型為理論基礎,以洱海流域小農戶為研究對象,對農戶家庭中40 歲以上人員的養老方式選擇偏好進行調查,旨在通過40 歲以上人員對養老相關問題的看法分析當地小農戶的養老需求和偏好,為探討適合洱海流域的養老服務體系提供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洱海流域農戶家庭中40 歲以上的人員為調查對象,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洱海流域海東片區、海西片區和洱源片區290 位村民,由調查員對所調查地區的農戶相關成員采用入戶、面對面訪談形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養老觀念、經濟狀況、居住情況、代際支持、社會養老服務供給、健康狀況及養老需求等[8]。

(二)理論框架

本研究以陳娜等學者使用的美國學者安德森提出的行為模型為基礎,探索構建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影響因素的理論框架[9]。安德森行為模型由安德森于1968 年創建,最初被作為分析家庭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因素,后經多次糾正和完善,成為醫學社會學和衛生服務研究領域分析個人醫療行為影響因素及可及性的主流模型[10]。本研究在安德森行為模型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構建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影響因素模型,探究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對洱海流域小農戶不同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影響。具體變量及賦值見表1。

表1 變量賦值說明

(三)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卡方檢驗和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方法分析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及影響因素。將卡方檢驗P<0.05 的特征因素設為自變量,將養老應該依靠子女設為因變量,為0~1 型因變量。若農戶對養老應該依靠子女表示“非常不贊同”“比較不贊同”或“一般”,則視為不贊同,即養老方式為家庭養老以外的養老方式,如:社區或機構養老,定義為“y=0”;若農戶對養老應該依靠子女表示“比較贊同”或“非常贊同”,則視為贊同,即養老方式為家庭養老,定義為“y=1”。以養老應該依靠子女為因變量,將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逐步納入回歸模型,構建3 組二元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而分析三類因素的影響力。

模型Ⅰ:Logit(Yi)=傾向性因素

模型Ⅱ:Logit(Yi)=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

模型Ⅲ:Logit(Yi)=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11]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調查共完成問卷290 份,有效問卷286份,問卷有效率為98.62%。其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0%;70~79 歲的人員和其他年齡段人員相比比率最大,為32.87%;87.76%的人員屬于已婚人員;一年中子女在家時長超過6 個月的占62.24%,在日常生活中與子女/孫子女同住情況的占79.02%;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占56.99%;89.86%的人員屬于未失能人員;64.69%的人員表示身體很健康,生活完全能夠自理;80.42%的人員退休前職業以務農為主;47.20%的人員表示目前養老的生活錢糧主要來源于自身簡單有償勞動所得;49.65%的人員目前個人平均實際月收入為0~500 元;69.58%的人員每月最主要的開支以生活開銷為主;55.59%的農戶家庭經濟情況為收入大致夠用。

(二)養老方式分布情況

286 家農戶中,贊同養老應該依靠子女的數量最多,占67.14%,即67.14%的農戶選擇家庭養老,32.86%的農戶選擇家庭養老以外(社區或機構養老)的養老方式。根據不同特征人員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分布情況顯示,性別、婚姻狀況、退休前職業、養老應該靠自己/老伴、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居住情況、如果你生病了子女就會照顧您、只要你需要子女就會盡力給您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您的子女不會給您增加任何負擔、您的子女跟您的聯系密切、您所在村(社區)能夠提供一些生活照顧及休閑娛樂活動等養老服務、您對當前所在村(社區)所提供養老服務項目的評價、您的身體狀況、您覺得自己做許多事力不從心、您覺得自己精神十足、您覺得現在是自己最快樂的時光、是否失能、您能夠經常到處走動、您需要子女(其他親人)多關心和陪伴您、您需要經濟或生活或醫療上的幫助與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文化程度、目前個人平均實際月收入、家庭經濟情況與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人員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單因素分析(卡方檢驗)

(三)影響養老方式選擇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養老應該依靠子女設為因變量,將表2 中P<0.05 的因素納入自變量,在安德森模型的理論基礎上構建二元Logistic 回歸模型,見表3。

表3 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的Logistic 分析

模型Ⅰ中,主要考察傾向性因素對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影響。結果顯示,婚姻狀況、退休前職業、覺得養老應該靠自己/老伴、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都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是否贊同養老應依靠子女,即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產生影響。40 歲以上的調查對象中,再婚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僅為單身人員的0.155倍;退休前職業為務農和非務農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分別為無職業人員的50.329 倍和33.592倍;認為養老應該依靠自己/老伴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為不贊同該養老觀念人員的2.373倍;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為不贊同該養老觀念人員的5.738 倍。

模型Ⅱ中,加入了使能因素。結果顯示,婚姻狀況、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是否贊同養老應依靠子女,即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產生影響;退休前職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是否贊同養老應依靠子女,即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產生影響;40 歲以上的調查對象中,已婚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為單身人員的0.157倍;退休前職業為務農和非務農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分別為退休前無職業人員的25.971 倍和17.326 倍;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是不贊同該養老觀念人員的3.676 倍。和模型Ⅰ相比,退休前職業對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的影響力呈減弱趨勢,覺得養老應該靠自己/老伴對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的影響則由顯著變得不顯著。

模型Ⅲ中,在模型Ⅱ的基礎上加入了需求性因素。結果顯示,性別、婚姻狀況、退休前職業、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需要子女(其他親人)多關心和陪伴、需要經濟或生活或醫療上的幫助都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是否贊同養老應依靠子女,即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產生影響;40 歲以上的調查對象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傾向于選擇家庭養老,其選擇意愿為男性的2.181倍;已婚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為單身人員的0.196 倍;退休前職業為務農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為退休前無職業人員的23.473 倍;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是不贊同該養老觀念人員的3.286 倍;需要子女(其他親人)多關心和陪伴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是不需要該需求人員的2.997 倍;需要經濟或生活或醫療上的幫助的人員選擇家庭養老的意愿是不需要該需求人員的2.73 倍。和模型Ⅱ相比,性別因素對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的影響由不顯著變得顯著,婚姻狀況及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對是否選擇家庭養老的影響力則呈現減弱趨勢。

三、結論

(一)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

調查中,洱海流域小農戶贊同養老應該依靠子女的占67.14%,不贊同達到32.86%,即農戶對于養老方式的選擇更偏向于家庭養老。首先,可能是受到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據調查發現,當地40 歲以上的人員大多皆已成婚并擁有子女,農戶希望并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和子女之間有著很強的羈絆,生活中需要子女的關心和陪伴,對親情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其次,可能同當地農戶的生活環境有關,調查數據表明,調查對象中,80.42%的農戶家庭成員退休前的職業為務農,大多人員達到低齡(60~69 歲)年齡階段仍然持有勞作的能力,能通過自身簡單有償勞動獲得生活錢糧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且62.24%農戶家的子女一年中在家時長超過6 個月,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較長,子女能給予老人所需要的照顧和陪伴,老人和子女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和社會養老和機構養老相比,家庭養老更貼近當地農戶的生活習慣。另外,洱海流域屬于著名的旅游景區,農戶居所位于洱海周邊,宜人的風景和生活氣息很適合老年人養老,和機構養老等養老方式相比,當地的農戶居所對于老年人而言就是天然的養老居所,因而大多數農戶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家庭養老。

(二)不同因素對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影響

1.安德森行為模型在養老方式選擇偏好影響因素分析中的應用

國內對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研究中,大多將可能發生的影響因素直接進行研究,未進行分類比較或較少運用理論框架,研究結果存在著分散性的特點[12-13]。本研究以安德森行為模型為理論框架,對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進行研究,能更好地分析影響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的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對洱海流域的養老問題提供對策建議。從結果可看出,在洱海流域,傾向性因素對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影響最大,需求性因素次之,據此可為當地今后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2.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主要影響因素

(1)傾向性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婚姻狀況、退休前職業、覺得養老應該靠自己/老伴及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是影響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因素。究其原因,40 歲以上的農戶成員大多擁有家庭和子女,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子女關系較為密切,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對親情有著很強的依賴性;當地40 歲及以上的農戶家庭成員大多數以務農為主,常年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使人們有著很強的戀鄉、戀土、戀家情結;退休前職業為非務農的人員和務農人員相比,其在家的時長少于務農人員,可是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非務農人員有著家庭養老的傾向,這和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有關;養老應該靠自己/老伴表明洱海流域40 歲以上的農戶成員具有較強的生活獨立性,自力更生能力較強,基于這一原因和機構養老等養老方式相比,農戶更向往于家庭養老。因此,婚姻狀況、退休前職業、覺得養老應該靠自己/老伴及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會對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產生影響。

(2)使能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使能因素中的自變量和傾向性因素及需求性因素中的自變量相比,沒有對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產生影響。究其原因,當地各村鎮都有老年活動中心,農戶所在村(社區)能夠為當地老年群體提供一些生活照顧、休閑娛樂活動等養老服務,這些服務雖存在有待完善的空間,但可以讓老年群體在家附近就進行娛樂和得到照顧。居住環境、代際支持及社會養老服務供給等這些外部性因素相較于養老觀念等內部性因素而言,很難成為人們在進行養老方式選擇時首先會考慮的因素。因此,在進行養老方式選擇時,這些外部性的使能因素和具有養老觀念等內部性的傾向性因素和需求性因素相比,沒有產生顯著的影響。

(3)需求性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您需要子女(其他親人)多關心和陪伴您、您需要經濟或生活或醫療上的幫助是影響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的因素。究其原因,大多人員對于選擇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有著抵觸心理,且這種行為會讓子女背負不同程度的不孝的心理負擔[14],受傳統的“養兒防老”的養老觀念影響較深,相較于選擇非家庭養老而言,農戶渴望得到家人的陪伴和照料,對于親情有著很強的依賴性,重新接觸新的生活方式的意愿不強烈;40 歲以上的家庭成員多數以務農為主,大多成員雖能通過自身簡單有償勞動獲得生活錢糧,但平時開支主要集中于生活開銷,醫療開支、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開支較少,這表明當前洱海流域小農戶的經濟水平不足以支撐家庭開展經濟開支較大的活動,在養老問題上,人們對于經濟、生活及醫療方面還擁有需要幫助的需求。因此,需要子女(其他親人)多關心和陪伴、需要經濟或生活或醫療上的幫助會對洱海流域小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產生影響。

四、建議

(一)引導農戶轉變傳統的養老觀念

洱海流域小農戶目前的養老觀念屬于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對于社會化養老方式的接受度不高。首先,應充分利用村莊里的板報、廣播等信息傳播方式對當地農戶進行社會化養老宣傳,加強農戶對社會化養老的了解。其次,在原有養老方式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符合當地農戶需求的多元化的養老方式,增加當地人員對養老方式的選擇范圍,讓農戶能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意愿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二)結合當地特色探索新型養老方式

洱海流域屬于著名的網紅旅游打卡地,旅游業的發展較為迅速且樂觀,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傳統民居等資源不僅可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還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養老環境,當地的農戶居所對于人們而言就是天然的養老居所。在探尋多元化的養老方式時,除了結合當地農戶養老方式選擇偏好,還可以結合當地宜人的養老環境,依托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民居,探尋自家養老和外來人員在自家居所養老相結合的庭院養老發展路徑,在滿足當地農戶選擇家庭養老意愿的同時,讓傳統民居發揮經濟價值,拓寬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來源,進而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三)加大養老工作資金投入力度

洱海流域小農戶的養老方式以家庭養老為主,而大多農戶家庭經濟情況為收入大致夠用,平時開支主要集中于生活開銷,對于娛樂、養老等方面的投入較少。當地要加強對養老工作的重視。一方面,要投入充足資金完善社區(村)的養老服務設施、機構及醫療服務水平,讓當地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滿意的養老服務,增加其生活幸福感;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經濟困難的老年群體在養老方面的資金支持力度,緩解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提高老年群體的養老水平。

猜你喜歡
洱海流域子女
壓油溝小流域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堡子溝流域綜合治理
羅堰小流域
洱海月下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洱海,好美
洱海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構想——以討賴河流域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