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工藝技術探索

2024-01-02 11:52陳藝婷
福建茶葉 2023年4期
關鍵詞:茶青青葉鐵觀音

陳藝婷

(安溪縣茶業發展中心,福建 泉州 362400)

安溪鐵觀音的傳統制作工藝十分獨特、靈活。茶葉品質的優劣跟天、地、人三者緊密相聯,不可缺一。安溪鐵觀音茶的制作技術很講究,采摘時的天氣也重要。應盡量選擇天氣晴朗采制,曬青會軟化,晝夜溫差較大,刮北風時,制作的茶葉品質最佳。土地也很關鍵,茶園土壤的PH值要適中,適應茶樹生長的良好土壤為紅黃凝土,茶園海拔在800m-1300m山坡上較優。安溪鐵觀音茶樹品種要純正,精心培育2-3年樹齡的茶樹才采下鮮葉,加上精湛的采制技術,制出的茶葉品質特佳。做青要靈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除天地人三者外,要有寬敞場所,青房要通風透氣,又可封閉,有足夠涼青架和竹篩,涼青架層級差15cm,竹篩規格直徑110cm比較適用。曬青的地方應平坦,陽光充足。機械設備要齊全,搖青機轉速在每分鐘28轉左右,殺青機最好是液化氣機,包揉機、速包機、松包機等都要充足,兼上四個及時:采摘、曬青、搖青、殺青,才具備制作出優異品質的鐵觀音茶的基本條件。

1 安溪鐵觀音初制工藝流程

安溪鐵觀音初制全過程為:采摘→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念→包揉→初烘→復包揉→復烘→定型→烘干[1]。主要分為五個階段:采摘是品質形成的基礎階段;曬青是品質形成的初始階段;搖青是“構色”“構香”“構味”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殺青是固定內質的重要階段;揉烘是外型制作塑型階段。

2 安溪鐵觀音加工過程主要技術要求和要點

2.1 采摘

采摘一年可分為四季,春、夏、暑、秋。采摘時間有條件的最佳在中午1:30-5:00,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方可開采。5月上旬開采春茶,春茶品質最好,產量也較高,約占年產量的40%;寒露前后開采秋茶,秋茶香氣最濃,俗稱“秋香”,產量約占30%。鮮葉采摘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后,頂葉剛展開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開采,采下二葉一芯、三葉一芯,做到不折斷葉片,不壓斷葉尖,不帶單葉,不帶魚葉和老梗,采摘超三葉以上,應去莖,把葉片摘下,留二葉一芯,以便制作上等外型,采下的鮮葉應注意保護,避免擠壓、曬太陽,收集后的鮮葉要及時運回,或放於陰涼處,以免在茶山悶傷,降低品質。

主要技術要求和要點:早、午、晚青及不同品種、不同地帶采摘的鮮葉要分開攤防、制作,不能混雜,否則品質就不相同,甚至糟透。

2.2 曬青

曬青有條件的用竹篩攤開,亦可選擇水泥板披上防水布隔熱,避免地面溫度太高,損傷鮮葉。晴天傍晚在太陽下山前20min-30min曬青最適宜,看茶青的數量,多者一般在茶山運回后稍攤涼即曬青,盡量撒放均勻,曬青應掌握適當軟化時收集,翻一次以70%軟化或用手抓一把輕捏不會折斷葉片時開始收青。此時經過曬青,鮮葉的水份蒸發后減重率在15%左右,曬青程度較合理。如20kg的鮮葉經曬青,重量減少了3.75kg,則減重率為18.75%,這個程度較佳。

陰天應盡量把茶青涼于通風處至稍軟化,或通過室內加溫使鮮葉適度萎凋后,方可開始搖青。

2.3 涼青

把茶青均勻地涼在竹篩上,竹篩上的茶青厚度不宜超過2cm,每個竹篩攤青量約0.5kg-0.75kg。

2.4 搖青

2.4.1 一搖。茶葉涼青后開始第一次搖青,“壯”茶葉多搖,“弱”茶葉少搖。把茶青裝入搖青機竹籠,裝6-7成滿,搖動竹籠,使茶青滾動、摩擦,葉細胞部分受損,引起葉子多酚類化合物局部酶促氧化,可搖50-150轉(機速28轉/分),目的是促進青葉走水均勻。這時以鮮葉為基準,因水份蒸發青葉重量減少了1.25kg,則減重率為6.25%,較適度。

2.4.2 二搖。茶青發出輕微清香味時進入第二次搖青,轉數比第一次增一倍,間隔時間約1.5-2h。目的是促進青葉轉化繼續走水。以鮮葉基準為依據,青葉重量又減少了1.5kg,減重率為7.5%,較適度。

2.4.3 三搖。青葉再次發出清香時進行第三次搖青,轉數約比第一次增2倍,時間隔離為2-3h。目的是去水留香。此時青葉水分減少了1.55斤kg,減重率為7.75%,較適度。

2.4.4 四搖。第四次搖青,一般在凌晨2:30=3:00時進行,通常須搖至青葉發出一種果酸味為宜,約搖450-600轉。待至青葉嗅不到青味且有稍微茶香時開始殺青,以鮮葉基準,水分減少了2.22kg,減重率11.12%。若去水不夠,則應補搖,且只能輕搖。

2.5 殺青

殺青時,每次放進的數量不宜太多,通常一滾筒2.25-5kg最佳,炒出的顏色最綠。通過殺青,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固定在做青階段形成的色、香、味茶葉內質,蒸發較多水分,便于揉烘操作。殺青時的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一般控制在250℃左右,炒出來的質量較為理想。滾筒溫度太高時(超過280℃以上),應先潑入適量的開水,讓其滾筒溫度降低并有水蒸氣溢出,才把茶青放入,避免有燒焦味。青葉炒至熟時或聽到沙沙聲明顯時即可出來,經揉捻機揉一次,或用包揉的茶巾布包起,摔4-5下,篩去紅角碎沫,這樣可提高湯色清澈度,并提高質量。炒好這個時候,以鮮葉基準,剩下的青葉重量為6.15kg,減重率18%。若火候炒至偏夠時,應及時噴灑少許溫水,用薄膜袋包起,讓其水份濕勻后方開始制作;若火候稍不夠時,應等茶葉沒有熱氣,才進行揉制,以免悶黃,降低質量。

2.6 包揉、烘干

2.6.1 包揉。第一次包揉,期間數次翻拌至外型稍軟潤時及時松開,均勻攤在竹篩上,每個竹篩0.75kg,然后放入烘干機,進行初烘,初烘至不粘手又不燥,拿出烘箱攤涼后復包揉,期間數次翻拌,達到外型圓潤緊結時松包,復烘暖,繼續包揉期間數次翻拌,至需要的外型定型,半小時后再松開,再包揉至條索緊結、圓潤、成豆粒形狀,方為成型。包揉中間的翻拌速度越快越好,這樣不會悶黃,外型烏潤油亮。

2.6.2 烘焙?!暗蜏芈妗?,可以促進茶葉香氣清純,韻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烘干至茶葉用手壓會碎成粉沫為足干,進行攤涼,茶葉涼至正常溫度時,即可收集裝袋銷售。此時成品茶葉重量3.075kg,相等于3.25kg茶青制作0.5kg成品毛茶。

以上為鐵觀音春季茶葉制作程序。

夏、暑茶制作程序與春茶相差不多,因夏暑天氣溫高,茶青應輕曬稍軟化,少搖青,分三次搖轉數計300-400轉即可,盡量早炒。

秋茶制作程序相似春茶,秋季氣溫較高,接近曬青時間之前,事先把茶葉攤涼均勻于竹篩上,每個竹篩攤0.5-0.75kg,一次性搬至陽光充足的曬青埕,增加曬青的效果,曬青相對要早半個小時,中間要翻一次或二次,不要壓傷茶青,以免降低質量。曬青程度待有50%軟化時收集為佳。秋季茶葉較肥壯,可加長搖青時間,適當增加搖青轉數,涼在架上的時間需要長些,一定要等到發輕微乳酸味方可殺青,這樣才有秋香茶的濃香味,才能達到上乘質量。

空調制作,程序與常規制作相似,室溫控制在18℃-20℃,茶山回來的茶青,可立即進入空調房,涼于架上,待時機曬青,曬青采用輕曬以50%軟化收集較適宜。一般分為三次搖青,第一次80轉,第二次150轉,第三次250轉,每次時間隔約2h左右。前二次涼青無條件的每個竹篩可暫攤1-1.5kg,第三次涼青適宜均勻至不相擠壓,約每個竹篩攤0.5kg茶青,待至青葉萎卷且有果酸味時炒青為佳??照{制作與常規制作技術差別不很大,但在架上涼青時間最短的也需超過30h。殺青應十分講究,不然會炒不夠熟,帶臭青味。多包揉,稍烘暖,包揉次數較多??照{制作的茶葉烘足干至關重要,以防茶葉質量降低或變質。

3 傳統鐵觀音與現代制法鐵觀音的品質比較

根據試驗表明,傳統制法的鐵觀音茶中的水浸出物、黃酮、酚氨比值、可溶性固形物明顯高于現代制法鐵觀音,香氣較為突出,茶湯較濃,口感較好。常溫下,貯存時間較長,品質相對不易下降。而現代制法的鐵觀音內氨基酸、多糖比傳統較高,香氣較為清香。滋味鮮爽口感比傳統較為清淡,新的消費群體和年輕人較為喜好。貯藏時間較短,清香物質較易揮發,通常應放在冰箱里冷藏,運輸較為不便[2]。

總之,除有精湛的制作技藝,還要有齊全的機械設備、場所,才能制作出品質優異的鐵觀音茶,就今日的茶葉市場而言,應以少勝出、以優取勝,才能真正提高鐵觀音品位,獨特的鐵觀音韻,使其他品種無可替代。

隨著商品社會大潮的掀起。飄香的安溪鐵觀音茶葉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使它成為禮品、商品走入干家萬戶,遞進大地的各個角落;茶葉文化節,茶業高峰會,更是弘揚了茶葉的飄香精神,展望未來,原本純樸的國語參進了“OK”的贊美聲,是它以茶葉之香贏得外國人的贊嘗回應,值得洋人的熱愛心聲。同樣,也給茶人臉上增添無比的光彩,鑄就茶葉之香輝煌的明天。

猜你喜歡
茶青青葉鐵觀音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術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術
有一種好茶叫“鐵觀音 秋茶”
倉山
多級機采茶青分選機的設計與試驗
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
倉山
倉山
訪鐵觀音博物館
福鼎:百位茶人同曬6萬斤茶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