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構建探究

2024-01-02 18:38陸瀟瀟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學段思政課思政

陸瀟瀟 金 晨

1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南通 226000;2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江蘇南通 2260010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2019 年3 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大中小學的一體化建設成為明確的方向。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1]。

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內涵

“一體化”一詞是政治經濟領域的一個常用概念,其主要目的是將各階段進行有效銜接,綜合各方面的優勢,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達到某種效果。當在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運用“一體化”的時候,有著鮮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就是將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四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學習階段當作一個整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依據其內在規律和現實發展境遇,通過有效方式方法,將不同學段思政課的領導管理、資源平臺、教師隊伍、科學研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考核方式等關鍵要素有機協同起來,在加強聯系與合作中,將各階段思政課化為有機融合、互相配合的整體。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

在大中小學構建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是新時代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模式,這就要求不同學習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要不斷適應國家人才發展的需求,授課內容要根據各學段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及教育教學規律來進行,各學習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水平與質量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一)國家人才培養的需要

思想政治課是社會規范個人的思想與行為以達到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是一門最能體現國家發展性質的課程?,F階段,國家進入了新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在判斷人才優劣時,個人的政治立場選擇與思想道德水平顯得至關重要,青少年拔節孕穗期是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成為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構,不僅要能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也要適應新時代國家發展人才的需求。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就是培養有本領、有擔當、有理想是時代接班人。實現中國夢的法寶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保障是責任擔當教育,思政課為培養專業性人才和學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發展遵循一定的規律,思政課程作為大中小學開設的一門課程,在授課過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發展規律,因此,提升各學段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要將學科發展規律與教育教學規律相結合。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又是一個整體性質的概念,所以處理好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是提升思政課教學成果的關鍵所在,不同學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發展需求與認知水平,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學要在整體的角度上協調不同學段的發展需求,讓各學段思政課的效果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不管是哪個階段的教師,都要不斷優化課程的銜接方式,不斷加強溝通,深入了解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實際及發展規律,利用思政課教學的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2]

(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教育者要依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合適的教育環節。實現教育目標,要求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學生的全過程來看,階段性、順序性、連續性是學生的身心成長所具備的特點,這些內在的規律為大中小學思政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與方向引領。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從低級向高級連續發展,具備遞進式階段發展順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會發生不斷變化,這就要求各學段思政課的教授順序應該按照由低級向高級、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來進行,不同學段的學生都能夠理解思政課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缺乏整體性

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前提條件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整體化,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是各學段緊密銜接的主線。在小學階段,比較重視語數外課程的學習,而思政課《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不是考試課,所以教育者對于教學目標設定的重視程度,要低于大學和中學的思政課教師。在中學階段思政課是考試科目之一,理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實際情況,教師更側重于應付考試要求,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偏離教學目標。不少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死記硬背的觀念上,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大學階段,思政課是公共基礎必修課,一般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及《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四門課程,由于學生的專業背景差異性較大,思政課程的理論性又較強,所以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思政課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各學段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存在缺乏整體性、教學目標不聚焦,所以各學段思政課之間的緊密銜接與相互配合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缺乏總領性、整體性的教學目標,各學段思政課程在發揮協同作用時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始終無法發揮思政課一體化的優勢。

(二)教學內容銜接性有待加強

教師在教授學生方法論和認識論的同時,學生也應該從中對思政課不斷產生新的理解與認知,不斷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目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整體銜接性較強,但是從各學段的具體來看,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大中小學各個階段被升學考試割裂,銜接性逐步下降,應試教育是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道路上的主要障礙,致使教師在傳授知識時過于機械化,而學生在掌握知識時過于碎片化,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降低,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反感、對課堂教學厭倦,不利于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三)教學評價系統性不足

教學的風向標是教學評價,育人實效性的發揮取決于健全的評價機制和完善的教學評價系統。但是,現階段大中小學對思政課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這三個方面進行,更偏向于當前學段的教學效果,影響了不同教學階段的連接。目前的評價體系銜接性較弱,評價方式比較單一,評價標準缺少量化統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目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的思政課在教學評價機制方面還有待優化。綜上所述,當前的評價方式體現不出學生真實水平,無法展示學生的道德素養情況。對于教師來說,缺乏科學性,不能體現其教學水平,以及真正的科研實力。因此,在思政課一體化的構建中,需要重視教學評價體系的問題,使其適應新形勢的變化,發揮出評價的真正價值。[3]

(四)師資隊伍專業性有待提高

黨中央歷來重視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所以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思政教師隊伍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調查發現,不同地區與不同學校之間的思政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同一性和層次性相結合應該是一支優良的思政教師隊伍所具備的條件。但是,由于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差異性,教師隊伍的專業性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異性在思政課這門課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在小學階段,思政課不是考試課程,思政課老師時常請其他任課老師兼任,思政課也時常被其他考試課程占用,在大學階段,一些思政老師對專業知識缺乏系統的學習,專業背景也比較復雜。師資隊伍地區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緊缺,部分思政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對于思政課的管理不夠規范。這種思政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學段學生思想政治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差距,對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產生了阻礙作用。

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構建的現實路徑

(一)優化大中小學思政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包含了課程目標,在課程目標一體化的前提下,必然包含著對一體化設定課程目標的要求。各學段學生的實際需求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目標設定的依據所在。所以,大中小學思政課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需要注重層次性、可操作性與關聯性。一方面,平臺對接聯系,構建一體化的教學目標,保持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連續性。專家學者及思政課教師,在不同的階段,可以打破各學段的隔閡,利用平臺共享教學目標,提供參考性,促進其有效銜接,避免各個階段的割裂。思政課教師由此,能夠熟悉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本學段進行聯系,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課程目標進行細化和分解。[4]另一方面,思政課程的階段目標要根據各個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統籌設計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學習需求。然而這些不同階段的分目標并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必須要堅持思政課程總目標,與課程總目標的前進方向保持一致。除此之外,確立各學段思政課程目標要循序漸進,掌握各個學段學生的理解與認知水平,在自然的過渡中讓學生的理解力得到逐步的提升,并在內化于心的基礎上逐步向外化于行進行過渡,思維方式由直觀具體思想向邏輯抽象思維逐步轉化。

(二)統籌規劃大中小學思政課程內容

人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小學、中學、大學作為不同的學習階段,其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在協調社會需要與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確定了思政課教材的整體內容,明確了教材內容一體化建設的范圍,在嚴格遵循各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前提下,準確把握大中小學各學段學生基本情況、發展特點,思政課教材內容的編寫應該盡可能減少重復部分。一方面,要堅持政治導向,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因此必須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政課教材內容的根本,確保教材內容建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在確保銜接性的基礎上,有效避免教學內容重復。調查發現,在大中小學各學段的課程教學內容里面,還是有不少主題一樣、內容相近的地方。比如在各個不同學段甚至同一學段的不同年級都提及到的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等主題,如果對這些主題、內容重復的問題處理不得當,就會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按照育人模塊統籌規劃課程內容、凝練教學主題是構建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工作。

(三)健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同時涉及到教與學這兩個過程,關系到老師與學生兩個主體。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端點,也是教學活動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離不開教學評價這一環節,發揮教學評價的引導作用,充分激發教評價和學的聯動效用。一方面,大中小學思政課的考核評價方式要打破常規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分別考核的機制,有些教師注重依據學生平時表現和積極性確定成績,但這種方式忽視了學習成果的總結歸納,有些教師注重依據最終試卷考核的分數確定成績,但這種方式忽視了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和體驗性。因此,教師應該將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階段性成果作為重要衡量指標,并在期末進行必要的開放式或固定性的考核總結,依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實際情況,分配合理分數的占比,以實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綜合考核。另一方面,要細化教學評價的各項細則,在考察指標中要納入相鄰學段之間的銜接問題。低學段的思政教師對于各學段思政課的走向問題要整體把握,要能知曉高學段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內容,并且能夠根據相鄰學段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適當進行拓展。高學段的教師則應在充分了解低學段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對當前學段的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高學段教師應該注意區分學段學生實然與應然的狀況,對學生的實際思想政治水平進行有效的掌握,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做好各學段之間的銜接,把能否促進思政課各學段之間循序漸進地發展作為衡量思政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

(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思政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先鋒軍,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無可替代。一方面,教育部及相關部門要給予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更多學習、深造、培訓的機會,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外繼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自身學歷學科水平的教師予以獎勵何表彰。各學校要轉變固有的思想觀念,重視思政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從理念到實際行動中徹底貫徹,引進更多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生留在、穩在、安在大中小學校中。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深度探索,在不同的階段,思政課的共性思想與同源核心[5],強化思政課程的銜接意識,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制定本學段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做好與上一學段課程目標的銜接工作,并且為下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好承上啟下工作,實現課程學習的轉化與銜接,順利提升各學段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猜你喜歡
學段思政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學導課堂”的教學范式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家庭作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