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協同發展研究

2024-01-02 18:38蔣桂芳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思政職業

蔣桂芳

(昆明城市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就業是民生工程,關乎著高校畢業生的穩定,也與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密不可分[1]。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步入社會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大,在此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合理科學的就業指導可以使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和參與工作時更加適應。并且,在就業指導中涉及的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觀念和人生價值觀等,在就業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就業壓力。同時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進行有效培養,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進而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內在聯系

(一)思政教育指引就業指導的方向

高校思政教育與高校就業指導協同發展,使就業指導教師緊緊圍繞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就業指導,促進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擇業觀念、就業觀念,而學生在了解就業信息時可以有明確的方向。同時,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有針對性地融入一些人生價值觀教育,可促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以此為基礎形成良好的擇業標準,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更好的指引。并且,思政教育還可以指引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成為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大學生,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就業環境,在就業中能夠講誠信、有道德,成為德才兼備的職業人[2]。

(二)思政教育保障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思政教育是利用科學的教育內容引導大學生的內心更加堅定,通過科學的教育形式使學生能夠有清晰的目標。而在就業指導時發現很多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內心不夠堅定、左右搖擺、就業意識模糊。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遵照自己的內心,更加堅定地選擇擇業方向。同時思政教育有著非常強的社會化教育功能,在教學中會傳遞一些社會上對人才的觀念和思想,也會傳遞一些人才就業的信息,可以使學生對提高自我素質有全面的認識,了解自身的價值,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樹立服務社會意識,進而思政教育為就業指導順利開展提供了非常堅固的思想基礎。

(三)思政教育實現服務與育人的功能

現在的就業環境要求大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德育是目前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觀念。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分析大學生的思想規律,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認知社會,了解社會的就業環境、就業政策。并且,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服務于就業指導,使學生能夠從自身出發,將就業壓力轉化為提升自身的動力。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以此為基礎,可以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育人相融合的育人方向

(一)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肩上承擔著社會發展的重任,夯實綜合能力,爭做新時代新人,將紅色基因、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學生的言行舉止中,發揮出就業指導的育人作用,厚植愛黨愛國情懷。而在就業指導工作開展時,應在各方面、各環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紅色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大學生以優秀的業績、愛崗敬業精神、創新創業精神來回報社會。并且,要讓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發揮出就業育人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去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上,拓展自身事業、明確自身目標,使學生能夠投身到國家建設、鄉村振興建設、國家改革建設,在緊缺領域中以實際行動去付出、去奉獻,促進學生發揮自己的愛國情懷,展現多彩的人生。

(二)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隨著國際交流合作越來越多,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有良好的使命擔當、信仰信念,在思政教育和就業教育中應不斷滲透相應的思想,使學生能夠自我完善,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擁有“百行德為首”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社會公德、個人素養等,可以使學生帶著較強的職業技能去面向社會。并且,愛崗敬業精神、誠實守信思想、合作精神、契約精神等可以使學生在職場上發光發熱,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推動社會整體發展。

(三)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就業有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在就業指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客觀的態度評判各領域各行業的發展,同時能夠用客觀的眼光看待用人需求和自身的能力素養之間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以正確的態度應對各種就業壓力,遵循就業市場客觀規律,客觀評判自我,強化社會認知和行業認知。并且,要有良好的思想狀態去做好就業準備、抓住就業機會。目前在我國高等教育過程中,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很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發揮就業育人價值,樹立良好的就業創業意識,能夠穩扎穩打地夯實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立足當下、分析未來。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社會工作有一定的辨識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三、高校思政與就業指導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思想引領,構建就業指導體系

高校思政與就業協同發展,需要高校將思想引領貫穿到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全過程中,就業思想主題鮮明、就業價值指向明確,進而構建就業指導體系。同時,組織開展就業思想指導活動,關于職場、關于招聘、關于就業等活動,其中重視培養學生思想價值觀、職業素養、就業觀念,引導學生自覺服務國家,進入基層就業。而就業指導實際是一項教育活動,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從思想政治教育出發,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講座、交流使學生能夠形成科學的就業觀和價值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二者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科學地分析就業市場情況,用理性的態度應對困難。隨著社會發展,就業環境越來越復雜,大學生的思想也多樣化,其中一部分學生存在著就業觀念消極的問題,利己主義、物質主義、利益驅使等問題不利于學生就業,也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這就要將就業指導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系統的教育和全方位的引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導向,通過正確的道德規范,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的心態面對就業環境[3]。

(二)課堂教學,構建就業課程體系

構建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以此為基礎將就業指導貫穿到學生基礎知識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全程中,落實就業與學生的發展相結合,向低年級學生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能夠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4],時刻準備著,以此激發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為后續就業擇業奠定良好基礎。并且,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讓學生能夠了解就業環境、就業政策,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職業素養,鍛煉學生的求職技巧,激發學生的求職自信心。而就業指導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結合,就業課程由專業教師同思政教育教師共同組成師資團隊,以面向職業發展方向來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可提高就業課程的實用性和精準性。同時,就業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應更具有專業性特點,有理論知識、實踐知識、思政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而情景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特定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中感知相關的就業知識,應用相應的就業知識。

例如,模擬崗位面試,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設置崗位,學生扮演招聘者、面試者,針對不同的面試問題,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相應的知識,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面試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觀察情境中學生的表現,然后再做針對性的指導。此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提高對職業的認知。除此以外,就業課程體系還可以安排學生去人才市場做調研,了解市場就業環境,分析求職者與招聘者存在的內在聯系。并且還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邀請校企合作單位管理人員在就業課程教學中來做交流,使學生了解就業方向,充分認識到自身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為就業建立更全方位的認識。

(三)理念創新,構建日常指導體系

隨著社會發展,學生將要面臨的就業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高校要不斷更新就業指導工作理念,就業指導應是動態的、綜合的、全方位的、系統性的,構建日常指導體系可以更好地完成就業指導工作。同時,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就業指導工作中,通過線上線下全方位地開展就業指導活動,開展線上宣講活動,有針對性地面對不同的學生,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到就業知識,并且在相應的活動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到相關知識。而對于線上就業服務平臺而言,學生能夠從中了解到本專業的市場招聘情況,精準地了解市場環境,能夠突破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了解市場發展,形成良好的日常指導體系。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微課短視頻等方式,將創新創業方法傳輸給學生,將就業政策、職業規劃、求職技巧等課程資源挖掘出來促進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高效地學習相關知識[5]。

各高??梢越Y合本高校的實際情況搭建一個就業指導互動平臺,不受空間限制,接受日常指導,其中有專業教師、輔導員、思想政治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共同組成師資團隊在平臺上接受學生的咨詢,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服務。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針對性地開設日常就業指導活動,如簡歷制作大賽,組織學生參與國家就業創業大賽等,全方位地提高畢業生求職能力。同時,高校思政與就業指導協同發展在日常指導體系中,一方面要滲透思政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就業知識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能夠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思想政治觀念引導,使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如志愿者服務、暑假實習、勤工助學等,使就業指導發揮出教育作用,進而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在日常指導體系中也應該滲透正向的思政案例,發揮出榜樣作用,使學生能夠去學習其他人的長處,有正確的就業方向。在此過程中可將網上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線上線下教學,在日常就業指導中融入思政元素,深挖就業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在日常指導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政元素,可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規劃理念,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類型識別,構建就業幫扶體系

大學生就業不僅會受到個人綜合素質、專業能力的影響,還會受到社會經濟、市場環境的影響。市場經濟環境良好的時候,經濟快速增長可以有效促進就業,而市場環境復雜的時候,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會更加突出。因此,在就業指導工作開展時要建立就業幫扶體系,強化對困難學生的幫扶。首先是對就業困難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識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科學的識別模型,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身體殘疾等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對其有效地識別出來后,采取合理科學的方式進行幫扶。其次是針對性的幫扶,在幫扶階段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實際需求,進行就業政策輸送、就業指導輸送、就業信息輸送。就業困難學生是由于就業觀念原因要去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和提高就業能力[6]。針對一些特殊群體,可以選擇資金幫扶方式,有針對性地發放相應的就業補助,使學生能夠從學校到就業平穩過渡。除此以外,各高校還應與當地的企業合作,尋找到更多的專業對口企業,學校為企業輸送高素質專業型人才,企業也能夠接納學生,實現雙向合作,使相應地區的產業能夠促進就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改善學生的就業環境,為學生就業提供良好服務。

在校企合作期間,高校還可以引導企業為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滿足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經濟問題,也可以鍛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5],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就業,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幫扶工作。而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建立良好的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機制,同時應邀請企業也參與到就業指導中,滲透一些職場上的思想價值觀念,實現產教融合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到一些就業技能。另外各高校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專業情況和畢業生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校園雙選會,尋找到更多的優質企業參與到校園招聘中,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面試機會,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去尋找到理想中的職業。

四、結語

高校思政與就業指導協同發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深度融合,從學生的思想出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使學生能夠樹立服務社會、為祖國做貢獻的良好精神,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上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思政職業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