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加強作戰訓練安全工作的對策

2024-01-02 14:30陳思
消防界 2023年8期
關鍵詞:安全消防

陳思

摘要:消防改革轉制后,隨著“全災種、大應急”職能任務的拓展,隊伍接處警數量明顯增多,救援處置工作的復雜性、危險性、不確定性也在不斷增加。通過對近幾年作戰傷亡事故案例的總結分析,原因主要集中在煙火圍困窒息、爆燃爆炸沖擊、建筑坍塌埋壓、坑道井下救助、水域救援淹亡等方面,也暴露出隊伍安全意識不強、專業能力不足、偵察研判弱化、應變能力不夠等問題。本文從突出“平時管”和“戰時控”兩個方面,提出加強作戰安全工作的對策建議,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消防;作戰訓練;安全

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過程中,隨時面臨血與火、生與死的嚴峻考驗。據不完全統計,與改革前(2013至2017年)對比,轉隸五年來隊伍作戰訓練傷亡事故起數上升11%;犧牲人數下降8%。身邊戰友的傷亡,鮮活生命的逝去,家庭飽受的痛苦,作為消防戰線上的一員,我們感同身受,心情無比沉痛。這些事故也不斷警示著我們,必須深入研究作戰安全工作對策,不斷提升隊伍識險避險處險能力[1]。

一、當前作戰安全工作的主要問題

(一)安全意識不強

1.防護意識不夠。在所謂的“小現場”,指揮員不佩戴空氣呼吸器、戰斗員不按規定著裝、現場警戒不規范等現象時有發生,處置初期有防護、處置后期無防護、擅自降低防護等級等情況也頻頻出現,這已經成為指戰員傷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2.知識儲備不足。在日常學習中,指戰員對不同類型災害事故的安全風險理解不深、掌握不夠,致使對災害現場安全風險的識別、評估、控制能力不足,造成觸電、墜落、砸傷、淹亡等事故發生。

3.規范意識缺位。部分救援現場存在力量編組不科學、人員分工不明確、處置流程不合理等現象,導致戰斗秩序混亂,毫無規程可言[2]。

(二)專業能力不足

一方面,政府專職消防力量雖然對國家隊發揮著補充作用,但尚不能達到替代效果,從傷亡事故案例看,政府專職消防員的傷亡數量占比達一半。另一方面,新補充的國家隊消防員,從思想狀態、心理素質、身體技能、實戰經驗等方面尚處于“初生牛犢”階段,隊伍里的“老人”占比不高,隊伍專業化水平短期內難以快速提升。

(三)現場偵察弱化

1.偵察要素的全面性不夠。有的指戰員現場偵察如“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對風險情況掌握不足,存在嚴重的“重戰斗部署、輕偵察研判”問題。

2.偵察過程的連續性不夠。部分指戰員往往將偵察執行的“一蹴而就、有頭無尾”,意識不到隨著時間推移、災害延續,現場隨時可能發生突變并引發新的危險。

3.偵察裝備的應用性不夠?,F在雖然廣泛配備了無人機、熱成像儀、氣體檢測儀等偵察裝備,偵檢機器人等高精尖裝備逐步投用,但在實戰中,這些裝備往往處于“替補席”,裝備效能沒有充分發揮[3]。

(四)應變能力不夠

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指戰員存在“教條主義”,照本宣科去套用救援規程,沒有根據現場調整力量部署和指揮方案,忽視了災害現場變化帶來的新風險[4]。

二、突出“平時管”,筑牢作戰安全根基

(一)強化安全思想教育

1.以常態化的紀律約束確?!傲钚薪埂?。應強化日常管理養成,規范隊伍戰備、訓練秩序,明確戰斗作風行為規范,在紀律約束、行為管束中培樹令行禁止的作風。

2.以常態化的警示教育催生“敬畏之心”。堅持“以案為鑒”,用真實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將安全知識和規章制度予以常態化宣貫,注重安全意識滲透,提高指戰員在滅火救援作戰行動中的自主防范能力。

3.以常態化的實景專訓形成“條件反射”[5]。把真煙真火和緊急避險訓練作為長期性、基礎性、經常性的訓練內容,納入比武考核項目,開展針對不同建筑類型真煙真火仿真訓練,通過聲、光、熱、煙等訓練形式,設置情況不明、時間緊迫和各類危險因素等,營造逼真實戰場景,增強指戰員對嚴峻戰斗情況刺激的適應性[6]。

(二)強化戰備制度落實

1.上好預案制作的“基礎課”。一個好的預案能夠發揮“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即使未到滅火救援現場,也能對現場基本信息了如指掌,并成為戰斗預部署的重要信息渠道。

2.建好水源管理的“彈藥庫”。深化市政消火栓和取水碼頭等水源經?;煜?、測試,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數據平臺,最大限度熟悉好、使用好現有水源,實現水源數據指揮終端的平時熟悉和戰時共享。

3.辦好熟悉演練“訓練營”。對轄區常見災害類型的事故特點、處置要點、安全風險點有充分認識,定期組織開展“臨機設情、隨機拉動”等形式的無預案實戰演練,有效提升指戰員“找準現場焦點、捕捉救援重點、選擇技術要點”的能力[7]。

(三)強化滅火救援準備

1.攻防轉換,游刃有余。應重點開展指揮員、站長助理、攻堅組、安全員等崗位的人員選拔、集中培訓和能力考評,打牢指戰員滅火救援現場適崗履職能力基本功。

2.災害處置,專業對口。在高層、水域、地震、山岳等方面,堅持科學施救、安全處置的救援思路,精準調度救援力量,專業隊應著眼打大仗、打惡仗、打險仗,發揮專業編隊優勢;特勤站應著眼專業分工涉及的“急、難、險、重”任務,發揮人員、裝備優勢;普通站的搶險救援分隊應立足“小而精”,力求初戰制勝,發揮“點多面廣”優勢,真正實現災害處置專業對口。

3.戰中學戰,去偽存真。牢固樹立“以戰養戰”理念,嚴格落實每戰必評制度。特別是在有指戰員傷亡的戰評復盤過程中,堅決摒棄“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錯誤思想,突出案例全過程的“真”,讓指戰員流血犧牲換來的教訓變成改進工作的具體措施,從而遏制同類傷亡事故再次發生[8]。

(四)強化戰備秩序養成

1.指揮崗位,千錘百煉。建立科學的指揮能力考評體系,將實戰經歷、應變能力等作為重要考評指標,經考評不合格的應及時進行調整。分層級細化完善考評機制,尤其是針對想定作業、桌面推演、現場答辯、實地操作、臨機應變等考評內容,統一標準,逐人逐項考核過關,合格者上、不合格者下。

2.戰斗班組,能攻善守。把安全職責融入每名班組成員的意識中,面對任何一個參戰基數大、時間跨度長、任務要求多的戰斗行動,每名班組成員都應樹立“整體思維”“動態思維”和“立體思維”,最大限度消除盲區死角,確?!叭^程”“全方位”“立體化”安全可控。

3.安全管控,發揮作用。注重安全員隊伍建設,建立“權責相當”的問責機制,將安全管控人員列為問責對象,因履職不到位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同現場指揮員一起嚴肅追究責任。注重發揮安全管控隊伍在日常狀態下的作用,摒棄“平時不用戰時才用”的錯誤觀念,賦予其在交接班、戰備檢查、演練、戰評、車場日、風險提示、預案制作等日常滅火救援作戰秩序中的話語權,切實發揮安全管控隊伍作用。

三、突出“戰時控”,守住作戰安全底線

“戰時控”即加強對作戰現場的掌控,滅火救援現場發展態勢瞬息萬變,而發生安全事故的節點往往都在“變”的瞬間,只有對現場態勢的持續關注、救援力量的有效排布、人員狀態的深度掌控,才能真正達到控“變”的目的。

(一)突出科學高效指揮

一方面,指揮員要善于動腦。面對復雜多變的災害現場,指揮員要提升臨機處置能力,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做出準確判斷,部署作戰方案,全面控制火情發展方向。要做到“眼中有風險、腦中有安全、口中有提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穩扎穩打,保證現場指揮工作的全面性、精準性、高效性。另一方面,指揮體系要高效運轉。建立和完善組織指揮機構與職責,規范組織程序和方法,明確各級、各崗位職責,整個指揮體系的運轉才能暢通無阻,要充分發揮指揮中心牽頭抓總作用,對指揮長命令的下達、執行、完成情況,分層級跟蹤問效,構建處警準確高效、橫向對接有序、縱向指揮順暢、前后協同有力的調度指揮機制,實時推送要點、全程跟蹤行動、提醒安全風險。

(二)強化初期災害應對

1.面對情況復雜的“大現場”,要突出“控”。首戰力量到場后,要堅決避免“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把優勢兵力部署在受火勢威脅最重且最具有保護價值的部位,同時做好接應準備,為后續大規模力量到場展開留足余地。

2.面對簡單明了的“小現場”,要突出“慎”。要突出專業素養,不急不躁、謹小慎微,要把排除險情放在首位,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按程序做好偵察、警戒、防護、內攻、清理、交接等環節,不能“求快圖省事”,造成“小河溝里翻大船”。

3.面對特殊災害事故現場,要突出“穩”。抵達現場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手段開展事故信息查詢、災害風險模擬分析、處置力量估算,堅持按等級防護、按規定實施、按流程展開、按要則處置、按要點指揮。在各個環節,要充分利用無人機、機器人等現代化裝備開展偵察、進攻等活動,最大限度減少人與火的直接接觸,為作戰安全提供保障。

(三)時刻關注態勢發展

1.識別風險要全面準確。在日常備戰時,要針對傳統類型災害事故,分類別建立風險提示單。針對特殊類型和新領域滅火救援事故、特殊建筑結構、極端天氣影響等情況存在的安全風險,在戰斗展開前,要開展全面偵察和風險預判,對處置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高溫、濃煙、墜落、砸傷、電擊、中毒、窒息、溺水等風險,要“應防盡防”。

2.現場態勢要時時掌控。在處置過程中,要突出偵察的連續性,根據現場態勢發展、規模擴大、參戰力量增加等情況,增設安全員、觀察哨,加強對動態風險的實時監控,合理排兵布陣,針對沸溢、噴濺、爆炸、倒塌、墜落等突發性強的風險,要有“見微知著”的敏銳性和警惕性。

3.應對措施要當機立斷。要對緊急避險信號和緊急避險紀律進行重申、強調、統一,各參戰崗位要確定各自的緊急避險措施、緊急避險路線等,必要時要進行局部演練,對通信裝備、逃生裝具等開展有效性測試,確保緊急避險措施能夠順暢展開。

(四)實時掌控到場力量

1.對現場力量要科學排布。面對較大規模的滅火救援現場,要根據目的地周邊線路和環境容納能力,利用信息化、大數據手段解決準確調集力量、選擇行進路線、把握到場時間,途中推送信息,定點進行集結。

2.對參戰力量要時時掌控。受建設方向、實戰經驗、受訓程度等因素影響,不同個體、班組、隊站的綜合實戰能力存在差異,現場指揮員要用其所長,科學安排部署,確保受領任務對象完全具備相應的能力素質。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實時掌握每名指戰員的血壓、血氧、血糖、心率的重要生命指標和具體位置,并進行必要的力量輪換,在提升作戰效能時更能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3.對個人防護要時刻關注。每名參戰人員都要樹立“人人都是安全員”的責任意識,自己對自己負責,科學運用個人防護裝備和常見偵檢器材,加強個人防護措施,做到人裝合一。在提高自身的應急避險意識的同時,強化風險信息共享和互助互救意識,形成安全管控合力。

結語

綜上所述,要從安全教育、制度落實、備戰準備、秩序養成等方面著手抓好“平時管”,從對現場態勢的持續關注、救援力量的有效排布、人員狀態的深度掌控做好“戰時控”,不斷提升隊伍安全意識和預防各種突發情況,將作戰訓練安全危險因素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劉瑋瑋.淺談如何加強消防部隊作戰訓練安全工作[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26):1795.

[2]李瑩瀅.新形勢下消防裝備建設的保障措施探討[J].今日消防,2022,7(09):22-24.

[3]曹向輝.對當前消防基層中隊日常訓練安全管理工作的幾點看法[C].2016消防科技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2016:791-792.

[4]劉子琳.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如何加強作戰訓練安全工作[J].中國市場,2023(19):128-131.

[5]黃建斌.消防救援隊伍作戰訓練安全問題及對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3,8(05):136-138.

[6]顧靜怡.消防救援隊伍作戰訓練安全傷亡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C].2022年度滅火與應急救援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2:365-368.

[7]陳斌.當前消防救援隊伍作戰訓練安全工作的難點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05):39-41.

[8]高龍.新形勢下消防救援隊伍作戰訓練安全工作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8):114-116.

猜你喜歡
安全消防
《消防界》征稿啟事
“消防體檢”保安全
全國消防日11月9日
一架MQ-9收割者正在執行消防任務
漫畫說消防
消防也幽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