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經營主體研究的發展脈絡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4-01-02 02:39趙守飛云濤趙思偉
關鍵詞:圖譜聚類領域

趙守飛,云濤,趙思偉

(1.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安徽蚌埠,233030;2.湖北文理學院政法學院,湖北襄陽,441053)

農業經營主體不僅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也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內農業領域受到激烈的國際競爭,以家戶為單位單打獨斗的傳統小農難以有效應對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外部力量沖擊。當前,國外新冠疫情仍在不斷蔓延,國內也未得到徹底清除,世界局勢動蕩百年未有,保障糧袋子、守住菜籃子、充實錢袋子任務更加艱巨。在這樣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發揮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既凸顯出傳統農業經營主體一家一戶精耕細作、綠色生態的獨特優勢,又展現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規?;N植、品牌化打造、市場化運作等方面的有利優勢。同時,加強多元經營主體之間多種形式的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要大膽探索規模經營的多種實現方式,更要不斷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注入新鮮血液。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中的新生力量,對于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意義重大。如何激發規模龐大、數量驚人的農業經營主體潛力,使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煥發活力、發揮作用,是一個無法回避也不容回避的棘手問題。

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實踐發展,引起了相應的學術研究,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等多學科對這一領域均有涉獵。王曉紅(2006)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龍頭企業,在解決“三農”問題上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1]。吳超和鐘輝(2013)認為農村金融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2]。汪艷濤、高強等(2014)為研究農村金融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使用理論模型對山東省膠州市農戶的調查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得出不同的金融支持作用于不同的農業經營主體所產生的效果不同這一結論。作者認為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要充分考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差異,實行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支持政策[3]。魏志甫(2015)認為總體來說,我國與農業領域相關的法律體系已相對完善,但是仍存在效力不高和執行力不夠等情況,為營造有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環境,必須堅持立法與執法并重[4]。張琛和高強(2017)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源于農村,立足于農業,靠近于農民,與“三農”存在著特定的地緣、血緣和利益關聯,是當前開展鄉村產業扶貧的有力抓手,也是打贏脫貧攻堅的有效依靠,應重視其在鄉村產業扶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并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5]。韓國明和郭鵬鵬(2017)通過對1982—2016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進行文本分析,指出多元化發展是當前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一種趨勢,由于我國地大物博,農業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加之不同形式的農業經營主體各有其優缺點,所以各地區要實事求是,以農業所處的具體情境為出發點,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農業經營主體[6]。唐軍(2018)認為在市場經濟中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要的參與者,應賦予其明確的法律主體地位,但遺憾的是在這方面仍存在著不足之處,致使農業經營主體身份模糊、定位不明確、利益受損。為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使其能夠真正以法律主體身份參與市場競爭,需要革新觀念,使政策導向性監管模式向法律規范模式轉變成為共識[7]。黃增付(2020)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有著經濟追求,還有強烈的自身政治訴求[8]。

雖然學術界對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相關研究不斷深入和豐富,但是對該領域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性梳理的綜述性文章并不多見。因此,本文基于中國知網(CNKI),運用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軟件,從文獻時間分布、關鍵詞聚類、突現詞探測等方面對21 世紀以來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核心議題、研究熱點和演進脈絡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可能出現的演變趨勢作出推斷,以期為推進農業經營主體研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一、農業經營主體研究概況

(一)研究工具

本文運用CiteSpace 軟件對21 世紀以來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的文獻數據進行處理,通過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分析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通過關鍵詞突現分析研究趨勢,通過作者合作、機構合作來分析研究主體的作者發文數量、機構發文數量以及合作情況。利用軟件實現相關圖譜的可視化,在此基礎上對所得到的圖譜進行逐一解析。CiteSpace圖譜量化工具是由美籍華人科學家陳超美基于Java 程序設計開發的可視化計量分析軟件,一經引入國內學術界,就迅速得到了大量關注[9]。運用該軟件的圖譜繪制功能,可以幫助研究者直觀和科學地展現某一研究領域的重要信息,在整理研究歷程、捕捉研究熱點、研判發展走勢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因此借助CiteSpace 可視化圖譜分析,可以使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主題直觀且科學地顯現出來,便于洞察農業經營主體研究的走向,同時為該領域的拓展研究提供指引。

(二)數據來源

為保證樣本文獻的精確性、高水平和代表性,本文從中國知網中搜索所需文獻,通過高級檢索按鈕檢索北大核心和CSSCI(含擴展版)期刊文獻,同時把主題設置為“農業經營主體”,選取200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這一時間段的文獻,最終獲得1 124 篇期刊論文。在此基礎上通過人工篩選剔除報紙文章和會議綜述等與文章主題不相關的文獻后,共獲得1 101 篇有效樣本文獻。

(三)文獻時間分布分析

文獻時間分布圖能夠直觀反映某一學科領域研究成果的總體情況、發展過程、增長速度和重要時間節點。在獲取樣本文獻信息后,對文獻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并繪制成折線圖。根據圖1可知,21世紀以來,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的知網核心發文量累計已達到1 100 多篇,文獻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圖1 農業經營主體研究發表年度分布

結合圖1 中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發文量情況,可將該領域21 世紀以來的發展情況大體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2012 年的“萌芽期”,該時間段內發文量最多的2002 年也僅有10 篇,其余年份發文量均在個位數,不僅相關研究文獻較少,而且專門研究這一領域的學者數量也不多,說明該概念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學術界顯著關注。究其原因可能是這段時期國家的工作重心不在農業經營主體這一領域,所以該領域引起的學界關注也就相應較少。

第二階段是2013—2017 年的“快速發展期”,該時間段內發文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該領域的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含擴展版)新文獻收錄始終在50 篇/年以上,五年內有三年發文量在110 篇以上,2017 年最高峰時發文量達到了148 篇,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學術研究出現了第一個熱點高峰。原因可能是,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后,城市對農村產生了巨大的虹吸效應,導致諸如土地、資金和勞動力等大量農村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加速外流,尤其是農村青壯年大量涌入城市,將使未來農業發展面臨無人種地的局面。為有效解決這一現實問題,積極應對農業發展的新變化,以期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對農業經營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2012 年11 月,黨中央強調“為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大力支持形式多樣的經營主體,必須牢牢堅持并不斷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10]。2013 年11 月,國家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指出“以家庭經營為前提,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進一步打造新型農業經營體系”[11]。2016 年“三農”領域的“一號文件”中指出“積極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成為推動農業轉型發展的主力,創新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方式,用好涉農專項財政資金,為新型經營主體創建良好的政策與法律環境”[12]。2017 年,黨中央和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指出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助于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13]。在當時,此類時政熱點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并對此迅速做出了回應。因此,這一階段與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相關的發文數量顯著增多,陡然上升。不難發現,學術界對于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深受國家政策的影響,緊跟國家大政方針。

第三階段是2018—2021 年的“成熟穩定期”,該時間段內發文量雖有小幅度波動,但文獻數量總體上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區間,發文量沒有低于110 篇/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黨中央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加上“三農”領域中農業經營主體問題得到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持續關注,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關于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講話精神,均有力推動了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的穩步前進,體現了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相關研究與國家政策導向的高度相關性。

(四)科研合作分析

CiteSpace 軟件具有合作網絡分析的功能,利用此功能可分析農業經營主體領域作者間以及機構間的合作狀況。在CiteSpace 軟件中導入有效文獻數據,同時將Node type(節點類型)設置為“Author”和“Institution”,時間跨度為2000—2021 年,時間切片單位為1,不改變該軟件其他的數據格式設置,設定好需要的參數后,通過運行最后生成了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的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和機構合作網絡圖譜(見圖3)。

圖2 農業經營主體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圖3 農業經營主體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在合作網絡圖譜中,節點大小和發文數量有關,節點大可以顯示文章發表數量多。連接線代表合作程度,網絡密度表示合作緊密度。由上面兩個圖可知,農業經營主體領域作者合作網絡圖譜顯示節點412 個,連線189 條,網絡密度為0.002 2。機構合作網絡圖譜中共有節點276 個,連線106 條,網絡密度為0.002 8。由于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中作者間合作網絡的密度值和機構間合作網絡的密度值均低于0.1,表明這一領域內的研究聚集化程度低,合作程度較淺,科研力量比較分散,還未形成密切聯系的學術共同體。不過從圖2 中可以看到該領域作者之間形成了一些明顯的小網格,圖3 中機構之間存在一些連線,從側面反映出該領域作者之間以及機構之間存在一定的合作關系。這些作者和機構對推動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發展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農業經營主體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

研究熱點是指在某個時期內,由數量相對較多且存在內部關聯的一組文獻共同研討的話題。明確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便于推測學科發展趨勢,細化研究方向。而關鍵詞是對一篇文章要點的高度凝練,對于掌握文章主旨和前沿熱點至關重要[14]。綜合關鍵詞詞頻、關鍵詞中心度、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等可以反映研究領域的熱點。將有效文獻數據導入CiteSpace 軟件,網絡節點設置為keyword(關鍵字),其他參數設置不變,與此同時為過濾掉不需要的節點,特添加設置三種網絡裁剪方法:尋徑網絡、修剪切片網和修建合并網,最后得到三個重要的知識圖譜: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和突現詞探測圖譜。

(一)關鍵詞共現圖譜

運用CiteSpace5.8.R2 軟件對關鍵詞進行共現網絡分析,意在探尋某一領域中研究熱點間的內在聯系。在操作過程中有意用年輪形式展現關鍵詞節點,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直觀、清晰、有效地反映相關信息。其中節點大小表示關鍵詞出現的次數,節點越大意味著出現的次數越多,節點越小意味著出現的次數越少;年輪顏色與時間軸一一對應,且寬窄不同發文量亦不同,越寬表示當年發文量越多,反之則表示發文量越少;在CiteSpace 軟件中,若關鍵詞中心性≥0.1,則節點最外環會出現紫色圈,代表該關鍵詞節點具有高連接性;兩個關鍵詞間的連線表示其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現過,線的顏色說明節點第一次共同出現的時間,連線顏色深淺的變化表示共現時間的變化,顏色越冷表示首次共現的年份越早,連線越粗表示兩關鍵詞間共現關系越強,反之則表示共現關系越弱(見圖4)。

圖4 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由圖4 可知,該關鍵詞共現圖譜中節點數量為411 個,連線數量為421 條,網絡密度為0.005。另外從圖中可直觀地看到家庭農場、經營主體、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節點較大。為更加詳細地了解該圖譜,分別從頻數(Count)和中心性(Centrality)兩個角度對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的共現關鍵詞進行排序,發現該領域國內前10 位的高頻關鍵詞依次為:家庭農場、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農業保險、土地流轉、影響因素、“三權”分置、專業大戶。前10 位高中心性關鍵詞分別是:經營主體、家庭農場、農業發展、農業保險、新型農業、農地流轉、企業、經營體系、專業大戶、現代農業(見表1)。

表1 前10 位高頻關鍵詞和前10 位高中心性關鍵詞

(二)關鍵詞聚類圖譜

關鍵詞聚類圖譜通過CiteSpace 軟件自動提取詞匯,生成聚類標簽,不僅可以客觀地反映某一研究領域的核心議題,還有利于了解該領域所形成的核心研究類團有哪些。本次聚類使用LLR(對數似然率算法)對聚類標簽進行提取,設置keyword(關鍵詞)為提取對象,最后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5)。

由圖5 可知,聚類平均輪廓值(S)=0.980 9,聚類模塊值(Q)=0.898。通常我們認為,Q>0.3 表明聚類結構明顯,S>0.5 聚類適宜,S>0.7 聚類使人滿意。因此該聚類主題明確、合理有效。另外,從圖譜中也可以看出該領域內類團間具有相互交錯的情況,表明類團間既相互獨立,也有一定的合作。為更好地體現出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關鍵詞聚類情況,對聚類信息進行統計得出下表(見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的前10 位類團分別是產業化、家庭農場、土地流轉、經營主體、現代農業、農地流轉、鄉村振興、農戶、農業保險、家庭經營。表中10 個類團的密切值都大于0.9,類成員數量都大于12,表示類團相對穩定、成熟,聚類效果良好。類團#1“家庭農場”、#2“土地流轉”、#9“家庭經營”三者的聚類緊密程度值均是1,說明該類團研究主題極其相似、緊密程度最高。另外,2014—2016 年誕生了較多類團,表明在這一時期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范圍開始集中、研究成果逐步豐富,研究模式逐漸定型,與此同時也間接帶動了別的類團的發展。

(三)突現詞探測圖譜

突現詞探測是指某一關鍵詞在短期內變化迅速且增長顯著,因而被捕獲到成為研究熱點。突現詞在時間上具有可持續性的特點,用某一時間段突然出現的關鍵詞可以預判相關研究領域可能出現的研究熱點。在上面關鍵詞共現運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Burstdetection 進行突現詞探測,將參數γ設置為0.7,Minimum Duration 調整為2 年,得到如下圖譜(見圖6)。圖譜中Strength 代表突現強度,Begin 表示2000 到2021 年間關鍵詞開始出現的年份,End 表示在這一時間段內關鍵詞突現結束的年份。

圖6 農業經營主體研究突現詞探測圖

由圖6 可知,農業經營主體研究領域中突現詞強度最高的17 個關鍵詞依次是對策、現代農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培育、金融支持、新型農業、影響因素、農民增收、經營主體、合作社、“三權”分置、生產效率、鄉村振興、普惠金融、小農戶、農地整治。其中突顯強度位于前三的詞依次是家庭農場、鄉村振興和小農戶,家庭農場開始突現的時間是2013 年,強度是11.36,鄉村振興開始突現的時間是2018 年,強度是21.97,小農戶開始突現的時間是2019 年,強度為10.87。另外,2018 年以來鄉村振興、普惠金融、小農戶和農地整治逐漸突現且熱度較高,主要是由于當時政策風向標的指揮和引領作用,引發了學界對此類熱度詞的廣泛關注、討論與研究。另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通過對圖6 的觀察分析發現大多數突現詞的時間跨度較短,表明其影響力的可持續性不高。

三、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本文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運用圖譜量化工具CiteSpace 軟件,對所運行出的農業經營主體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結論如下:第一,21世紀以來,我國學術界對于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呈現出低開高走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成果在實現量的飛躍的同時也達到了質的飛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第二,家庭農場、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農業保險是農業經營主體領域中研究基礎最好、熱度最高、持續性最久的主題。土地流轉、影響因素、“三權”分置、專業大戶、農村金融等主題也有一定的基礎、熱度和研究價值。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主要圍繞土地改革、金融幫扶、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等展開。未來鄉村振興、普惠金融、農地整治、小農戶、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將成為熱門議題和發展前沿。第三,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對農業經營主體領域均有涉獵,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均取得了不俗碩果。不過各學科之間交叉研究不多,有待進一步提升。另外,其他學科對于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關注度亦有待提升。第四,農業經營主體領域出現了宋先信、鄧楚雄、王田月等核心作者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長江大學管理學院等知名研究團隊。上述作者和機構發揮自身優勢,對農業經營主體領域作出了各自的貢獻,豐富了理論成果。但仍需指出的是,學者間的交流與合作相對較少,研究團隊之間的合作范圍較小,尚未出現全國性的合作團隊。第五,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學術界對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思路不斷清晰,研究理論逐漸完善,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仍需進一步挖掘具有影響力的、符合實踐發展和政策導向的新熱點。

(二)展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依舊道阻且長,展望未來,在農業經營主體領域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農業經營主體與村集體之間的統一與聯合,使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其自身優勢和能力,更好地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同時,村集體也要為農業經營主體保駕護航。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利益共享,共同構成一個互助互利的有機聯合體,以破解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分散經營的不足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活力等問題。更好地實現群眾致富與集體增收相統一,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用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一組織平臺和實用工具。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的農民是有組織優勢的,但市場能力嚴重不足。改革開放后,我們的市場意識和市場能力不斷提高,不過組織優勢卻丟失了,名義上我們一直在提統分結合,而現實中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是只有分沒有統。如何處理好“統”和“分”的關系,即如何在發揮“統”的優勢的前提下又不能因為統的過死傷害了個體的積極性以及在釋放“分”的活力前提下又不至于分得過于徹底導致出現集體窮、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目前來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可能是個答案。其通過把分散的個體重新組織起來,把閑置、低效或無效使用的碎片化資源要素重新整合起來,在黨支部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之下,利用合作社的市場優勢,共同抱團發展闖市場,有利于解決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現實難題。

第三,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利用其自身優勢和實力,可以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程化、系統化、一條龍式服務,具體包括產前的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生產資料供應、產中的耕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性支持和產后的銷售、運輸、加工等各種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打破未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窘境,助力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第四,農業經營主體領域的研究要突破單一學科、單一思維、單一方法的禁錮,廣泛吸收和借鑒多學科知識、經驗、方法,推動不同學科間的交叉研究,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作者、機構之間要強強聯手、強強合作,共同致力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架構和知識體系;要推動農業經營主體研究與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在此基礎上,貢獻出更多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導實踐發展。

猜你喜歡
圖譜聚類領域
繪一張成長圖譜
領域·對峙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補腎強身片UPLC指紋圖譜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主動對接你思維的知識圖譜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一種層次初始的聚類個數自適應的聚類方法研究
自適應確定K-means算法的聚類數:以遙感圖像聚類為例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