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改革的困境及實踐路徑研究

2024-01-03 05:01葛鑫偉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通識院校職業

葛鑫偉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黨委組織部,江蘇 蘇州 215009)

技能型社會建設、技術的創新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使人力資源的作用更加突出,這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將職業教育提升到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這表明高職院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不是僅僅具備高技能的專業人才,而是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實施通識教育極為迫切且必要。

1 通識教育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1.1 通識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

高職院校開展通識教育對培養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發展潛力的職業人,這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技術技能,還要會做人——具備高尚的道德素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較強的職業遷移能力。與普通高校著眼于培養學科基礎寬廣的通才教育不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致力于幫助學生獲取足夠的常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跨界能力,運用諸如系統思維、發散思維、雙創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成長為具有就業競爭力的人才。

1.2 通識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構建的職業能力冰山模型指出,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知識技能)只占冰山總體積的30%,隱蔽在水面下的冰山(職業遷移能力)占據70%。隱蔽的部分包括學習力、判斷力、說服力、理解力和性格特質、內驅力、價值觀等。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培養學生跨越行業、國界就業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通識教育課程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到不同的行業和專業知識,思考問題時具有開闊的思路和跨學科的視角。當所學的專業隨著時代的變遷被其他專業取代時,學生能夠具備應變能力,通過知識的遷移、自主學習來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才應該是高職院校開展通識教育要達到的理想效果。

1.3 通識教育有助于社會改變對高職教育的印象

長久以來,人們頭腦中對高職學生一直存在著“學習不好或學習不用功”的偏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高素質除了體現在專業技術技能方面,還體現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民族觀、道德觀和發展觀等方面,即培養有政治信仰、有理想信念、有文化底蘊、有家國情懷的合格公民。長期堅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才能徹底改變社會公眾對高職教育的認知偏見。注重學生的德技并修,將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平衡、和諧的發展,使其成長為家長期待的、社會需要的人才。達成此目的,社會必然會轉變對高職教育的偏見。

2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發展

2.1 通識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A·S·Parkard教授第一次把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拉開了大學通識教育的序幕?!巴ㄗR教育”一詞是伴隨著博雅教育的發展而出現的,在內容上不僅包括了博雅教育的“自由七藝”,還融入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內容。1945年,哈佛大學發布的《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是現代通識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其中強調哈佛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全人”,并將通識教育課程分為8大類別,橫跨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并開發了數以千計的課程供學生選擇,自此世界各國大學的通識教育開始蓬勃發展[1]61。我國通識教育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六藝”教育,它與古希臘的“自由七藝”相似。但是我國的大學教育并沒有將通識教育發揚光大,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關注人文素養,重視通識教育改革。當前,我國本科院校對通識教育的研究和實施已經日漸普及。

2.2 高職通識教育與本科通識教育的區別

通識教育誕生之初即被視為研究型大學的專屬、精英教育的必備,很長一段時間都與職業教育無緣。直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一些社區學院通過在專業或技能課程中融入通識內容來推動通識教育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與語言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審美能力、全球意識與公民意識,這與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的價值取向基本一致[2]。我國職教界對通識教育一直存在“該不該”與“能不能”的爭議。職業教育不是單純培養“灰領”“藍領”,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認為,要“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和樂趣,同時盡其對群之義務”[3]。我國學者普遍強調高職院校進行通識教育的必要性,認為高職教育要注重人文關懷、重視學生德行的養成。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及研究型大學實施通識教育的目的均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主要區別體現在教育觀念上。高職院校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目的在于學以致用,在對知識的選擇上職業與專業教育排在首位,勢必在觀念上重“有用”的專業而輕“無用”的通識。其次,在實施條件上,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學可以憑借其學科規模與師資實力順利開展通識教育,但高職院校的學科、師資相對有限,學生入學三年中至少有一年實習,學習時間較短,導致通識教育的開展阻礙重重。

2.3 高職通識教育要樹立通專融合的理念

通識教育的源頭“自由七藝”中的“藝”與技術技藝有著密切的關系。9世紀西歐著名的哲學家愛留根納仿照“自由七藝”將人類社會所必需的七門技藝總結為“機械七藝”,包括制衣、建筑、農藝、軍事技藝、商貿、烹調和冶金,這與高職教育的技術技能培養極為相似[1]62。在12世紀,圣維克多的雨果根據當時的社會發展,分別用航海、醫學、戲劇取代了商貿、農藝和烹調[1]63。所以,西方古代的通識教育并沒有完全拋棄專業和技術的教育,逐漸形成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互相穿插和成就的關系。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實施既要保持專業教育的特色,又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要突破“通專對立”的思維定式,樹立通專融合的理念。

3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實施現狀及困境

3.1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實施現狀

發達國家和地區對高職教育實施通識教育已有一定的歷史。美國社區學院通識課程具有“完整性和連貫性特點”,分為“通識必修課程、分類必修課程、主修課程中融入通識內容”[4]。英國高職院?!袄^承源于古希臘的自由教育傳統,把多種學科課程與專業課程合并”[5];臺灣地區的高職院?!俺闪iT的通識教育機構——博雅學院,根據學校自身的專業特點,確定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目標,系統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形成了各自的通識教育特色”[5]。

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思政教育、體藝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心理與社交、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一般以數學和外語的形式納入公共基礎課),與通識教育的理念一致。通識教育和思政教育是“水乳交融”的關系,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是“鹽水融合”的關系,他們共同實現一體化的育人。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在積極探索具有特色的通識教育,雖然沒有明確的“通識教育”的提法,但是踐行的教育內容大體接近。例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實施的博雅教育,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通識教育的公選課程,在提升學校的育人質量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上述實踐在對職業技能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引導了學生更加符合當代社會主義青年大學生積極、友善、向上的風貌。

3.2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2.1 高職院校重專業、輕通識的慣性思維模式

職業教育與“職業”緊密掛鉤,高職院校自身重專業技能、輕通識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競賽等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相比之下,通識教育卻鮮有亮點,高職院校推進通識教育的意識淡薄。即使是在公選課中設置通識教育的內容,學生也往往僅以獲得學分為目的,沒有深刻認識到通識教育對自身的積極意義,對通識教育學習的積極性不強。

3.2.2 高職院校通識課程設置不合理

近年來,部分高職院校進行了通識教育的探索,但在實踐過程中普遍出現了通識教育弱化、虛化、邊緣化的現象,甚至有個別的高職院校套用通識教育概念,僅將公共基礎課改名為通識教育課。部分高職院校窄化通識教育的內涵,僅將其視為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點綴,出現了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課時安排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例如,陜西某高職院校的通識課程中,英語、體育、計算機等公共必修課程作為通識教育課程,占據60%以上,而可供學生選擇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課程占比很小[6]。

3.2.3 未形成通識教育管理體系

當前,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專門的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管理處等專門的通識教育管理機構,導致通識教育的實施缺少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多數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一般是學校統管,由教務處、學生處、團委、二級教學單位具體實施。在具體管理過程中,通識教育呈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局面。高職院校難以統籌配置通識教育各類資源,難以形成科學高效順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7]。

4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實踐路徑

4.1 找準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定位

與本科院校及研究型大學的通識教育著眼于培養批判、獨立的人相區別,高職院校發展通識教育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專業教育,這是高職通識教育的出發點。高職院校通識教育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而是貫通的“通”,即能夠將不同的知識進行聯通、貫通、融通、觸類旁通。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實施思路,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人才培養由“崗位人”向“職業人”轉變的通識教育理念。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偏向“功能型”,具有明顯的就業導向、服務于學生就業,著眼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服務就業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不僅涵蓋知識、能力,還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隱性的素質和非認知性因素[2]。

4.2 在高職院校形成重視通識教育的氛圍

轉變傳統重技能、輕通識的教育觀念,是有效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前提。其一,高職院校要重視營造通識教育的氛圍,開展通識教育大講堂、通識教育研討會、博雅沙龍等系列活動。同時,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來校交流,加強全校師生對通識理念的學習。其二,增強受教育者接受通識教育的意識,培養學生尊重知識、重視學業的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綜合素養的提升離不開通識教育的熏陶和專業教育的訓練。

4.3 完善通識教育實施保障機制

完善的政策和標準是通識教育實施的依據和保障。如美國在《國家職業教育法案》中規定,職業教育必須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需要明確制定高職通識教育的政策和標準,讓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實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職院校設立專門的通識教育管理部門,負責課程的設置、日常管理及相關研究工作。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綜合素養培育平臺,不僅能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技能,也能讓企業文化走進校園,從企業的視角培養學生對職業的情感,切實明晰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自覺提高自身素養。

4.4 構建“一核心、兩融合、三抓手、四著力”的通識教育體系

4.4.1 一核心:把核心通識教育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通常把課程設置分為三大模塊: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通識課。公共選修課突出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程之外的興趣和愛好,是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突破口。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通識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如圖1所示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通識教育課程模塊設置框架。

圖1 通識教育課程模塊設置框架

通識課程的設置可以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三大類,自然科學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科學告訴學生怎樣讓自己與人類社會保持適當的關系,人文科學幫助學生領會人類的價值和意義。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別設置一門課程作為核心通識課,其余課程由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自由選修。

4.4.2 兩融入:通識教育的理念融入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必修課

通識教育并不是指空泛的教育,其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某種職業能力,此二者同為教育的兩個方面,是不能完全分離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人類教育的有機整體,“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區別并不在教學內容上,而在方法和觀點上”[8]。例如,從商品交易的角度闡述生產商與代理商之間的終端代理銷售談判,是專業教育的觀點和方法。事實上,談判的本質是化解沖突。人們為了尋求一致而一起磋商的過程都是談判,由此談判可以延伸到與周圍所有相關個體和群體的溝通。通過溝通化解沖突的技能被傳授給每一個學生,這是通識教育的觀點和方法。只有把通識教育的理念融入所有課程的教學中,才能把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成教育的有機統一體。

4.4.3 三個抓手:師資力量、教材設計和社團活動

師資力量、教材設計、社團活動是實施通識教育的三個抓手。數量充足、水平達標的通識教育授課教師是取得預期效果的基本前提。高職院??梢圆扇 皟扰嗤庖钡姆绞綕M足通識教育教學的師資要求。一方面,在高職院校內部加強對通識教育教師的選拔,在校內選擇條件適合的教師并進行針對性培養。另一方面,可以從實施通識教育比較成功的本科院校聘請優秀的導師來擔任部分通識課程的教學。

高職院校在積極倡導教師上好一門課程的同時,設計一本得心應手的活頁式教材。專業教師把通識教育元素寫入教材中,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實訓環節等方面充分體現通識教育的目標,有步驟、系統化地讓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合二為一。開展有意義的社團活動是實現通識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梢园褏⒓拥诙n堂活動取得的成績作為公共選修課的學分,以此激發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在各高職院校普遍開展的辯論社、舞蹈社、演講社、社區志愿社等社團的基礎上,適當增設戲劇社、校園法庭和模擬聯合國等社團組織。

4.4.4 把四種能力作為通識教育培養人才的著力點

一是啟發邏輯思考能力。案例分析和觀點辯論是啟發學生邏輯思考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對不同方案之間進行比較和辯論,在辯論中“明事理”。二是啟發想象力。未來職業發展的靈魂是創新、創意和創造,通過開設文學、藝術等課程,能夠豐富學生對生活的情感,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開設自然科學科普類課程,能夠使學生觀察在一件具體的事物時能想象到它與自然、社會的聯系,從而產生有創意的劇本。三是辨別和判斷的能力。廣博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未來在工作和生活中擁有識別真偽、判斷優劣的能力,從而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實現追尋真善美的目標。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把理論與生活緊密連接起來培養學生判斷的能力。四是溝通表達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離不開對傾聽、思考、寫作和演講等能力的訓練。通識教育培養學生不僅僅是讓學生成為動手實踐的主體,也是讓學生成為善于表達的主體。在學術交流的實踐中,學生學會仔細傾聽他人的提問和觀點,既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也能在傾聽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這樣才能進行邏輯思考,輸出有說服力的語言。

5 結語

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實施通識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實施面臨著諸多的困境,有理念上的偏差,對通識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體制機制不完善的現實難題,不能有效順利開展通識教育,這都表明了開展通識教育任重道遠。不斷完善、不斷實踐,在明確高職通識教育“功能型”定位的基礎上,讓通識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學將是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

猜你喜歡
通識院校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職業寫作
通識少年“種”石油
我愛的職業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