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企業財務公司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建議

2024-01-03 09:29周新媛何秀文陳宇韓為劉俊峰杜建穎
油氣與新能源 2023年6期
關鍵詞:資金財務

周新媛,何秀文,陳宇,韓為,劉俊峰,杜建穎

1.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2.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3.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4.中國華油集團有限公司;5.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0 引言

全球宏觀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給中央企業帶來了短期經營壓力和中長期機制改革壓力。中央企業辦金融是推動國企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發揮金融業務的政策傳導和風險管理功能,從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產業和金融高度互補、依托與支撐,可促進中央企業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升級。當前,中國不斷出臺相關政策來鼓勵和支持實體經濟與金融業務的協同發展[1]?,F階段中央企業辦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為設立財務公司。中央企業設立的財務公司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解決集團成員資金短缺問題、降低融資成本等為目的[2],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有吸收集團成員存款、辦理貸款、資金結算、票據貼現等業務。通過發揮財務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功能和多渠道低成本融資功能,實現成本收益的內部流轉,提高企業協同效應,在加強中央企業資金集約化管理和提高中央企業資金使用效率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3]。

但在當前宏觀經濟壓力猶存、產業處于關鍵轉型期、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監管政策更加嚴格、市場準入門檻將更高的背景下,部分集團財務公司功能定位依然存在偏差,財務公司服務效能還未充分釋放[4],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的財務公司背后蘊藏的隱性風險日益浮現,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思考財務公司的發展定位,創新探索產融結合方式,對服務實體經濟、實現以融促產的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1 中央企業財務公司發展現狀

1987年,央行批準設立中國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東風汽車工業財務公司,1996年發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暫行辦法》,就財務公司的機構設立、業務開展、監督管理等多方面進行了規定,2000年發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正式明確了財務公司的定位。根據中國財務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報告》,自2016年至2021年,財務公司數量從236 家增長至255 家。近年來,財務公司在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減費降本、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1 金融高風險性與國企重穩健性的矛盾

從圖1 的財務公司風險指標可以看出,財務公司風險系數穩中有憂:不良資產率由2015年的0.05%顯著上升至2021年的0.79%;資本充足率略有下降,從2015年的21.2% 下降至2021年的18.1%;流動性比例穩中有降。財務公司本質上屬于金融行業,具有金融行業的天然風險;而實體經濟更重穩健,中央企業辦金融的目的在于利用多種金融手段,優化資金資產配置、降低籌融資成本,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促進主業與金融業良性互動并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中央企業除了要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在關鍵領域發揮國有經濟的影響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同時還肩負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使命,這就決定了中央企業對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的容忍度或承受力是有限的。

圖1 財務公司風險指標[5]

1.2 監管政策趨嚴與原有創效模式的矛盾

財務公司資產由2015年的4.76×1012元逐年增長至2021年的8.59×1012元,增長率由2015年的28.5%下降至9.8%;盈利空間逐漸壓縮,凈利潤從2015年的584×108元增長至2020年的844×108元,但增長率由2015年的8.9% 降至2020年的3.3%,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等風險事件影響,2021年財務公司行業凈利潤下降了45.6%,資產回報率(Return on Assets,簡稱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也有所回落。財務公司經營指標具體見圖2。

圖2 財務公司經營指標

中央企業財務公司受其企業性質影響,通常需要在集團層面的統一指導和規劃部署下開展金融業務,且當前關于財務公司的監管政策也越發嚴格,對業務范圍、信貸規模、準入資格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政策規定具體見表1。2022年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6],在市場準入、業務范圍、監管指標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調整,在業務方面的調整主要為:一是優化財務公司業務范圍,更加回歸主責主業。將財務公司信貸、結算、票據貼現、委托貸款、債券承銷、非融資性保函、財務顧問、信用鑒證及咨詢代理業務作為基礎業務,將同業拆借、票據承兌、投資固定收益類有價證券、套期保值類衍生品交易等需具備一定條件才能開展的作為財務公司的專項業務。二是調整業務范圍。取消股權投資、委托投資、發行公司債券、信貸資產證券化、衍生品交易、保險代理、融資租賃等業務,禁止投資混合基金和FOF(Fund of Funds,即基金中的基金),并將證券投資范圍由“有價證券投資”調整為“固定收益類有價證券投資”。

表1 財務公司產融結合的政策規定

由表1 可以看出,國家政策更偏向財務公司應避免過度金融化、回歸主業的導向,嚴格限制財務公司集團外融資和非核心功能業務,使財務公司更傾向于滿足監管政策要求和提供資金歸集、資金結算等基礎業務,通過控制信貸投放、降低貸款利率和結算費率的傳統方式向成員單位讓利,以此提供金融服務。但會導致財務公司的發展高度依托于集團。隨著宏觀經濟從高速增長過渡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集團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加之市場利率的持續下行,財務公司基礎業務效益空間將會收窄,原有創效模式難以維系,業務重點將從拓展創新到固守本源防范風險轉變。同時,由于財務公司服務對象特定的特征,在為成員單位提供服務時大多會受到集團戰略方向的影響,導致客戶同質化程度較高、分散度相對有限,部分財務公司對少數客戶的依賴性較高、貸款集中度較高,進一步加大了流動性風險。

1.3 金融服務高效與信息支撐不足的矛盾

2020年財務公司行業共有信息系統升級項目1 112 個,平均每家財務公司的升級項目數約為4個,而僅有72 家財務公司應用了至少一種新技術,占當年所有財務公司的28%。相比于平均每家公司均在信息系統建設升級項目而言,新技術的應用在財務公司中的覆蓋面明顯不足。同時,財務公司對于新技術的應用深度也有待考量。

產業需要金融服務提供支持,以滿足其發展和創新的需求,而高效率的金融服務可以幫助實體經濟更快、更好地獲取資金支持,提升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并控制風險。目前,財務公司從頂層設計到業務系統、基礎設施、底層數據等方面與其高質量發展要求都存在較大差距,雖然財務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向數字化轉型發展[7],但其數字化建設側重于對目前已有信息系統的升級,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推進產融深度融合,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存在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財務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在財務公司金融服務逐步實現從線下轉向線上,開啟數字化、智慧化金融服務的新模式時,相關的管控工作也變得更富挑戰性[8]。作為金融服務提供者,財務公司需要保持信息透明,讓公眾了解其經營情況、風險狀況和運作方式,同時作為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央企業的服務者,財務公司需要保守商業機密,如客戶資料、產品創新、業務模式等信息。中央企業需要思考如何在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和保守商業機密之間取得平衡,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措施保護商業機密,防止信息泄露,同時也要做好信息披露,保持透明度,建立客戶信任和市場聲譽。

2 大型中央企業財務公司的典型做法

在能源領域中央企業產融結合的實踐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的金融控股公司業務覆蓋財務公司、銀行、信托、金融租賃、保險、保險經紀、證券等多個領域,是持有金融牌照較全、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中央企業金融控股上市公司,產融結合之路歷經多年,其財務公司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和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與主營業務的結合模式也相對成熟,其典型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夠透視出新形勢下中央企業財務公司的改革路徑方向。截至2022年底,控制5 種以上金融機構類型的能源領域中央企業統計情況見表2。

表2 控制5 種以上金融機構類型的能源領域中央企業

2.1 通過資金監控、授信管控、制度建設等方式強化風險管理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積極融入主業資金管理鏈條,堅守資金安全備付最低限額政策,建立存款成本常態化管理機制,發揮資金監控職能,嵌入資金支付事中監控規則,攔截預警支付指令,確保資金支付安全[9]。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堅持金融財務風險底線,及時優化和調整資金投向,調整風險容忍度監測指標。一是構建由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兩類業務審查委員會、管理層和風險管理部組成的“1+2+1+1”風險管理決策體系,突出重大風險防范,健全重大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二是通過授信體系管控、嚴格執行盡職調查、強化貸后投后跟蹤、控制交易對手范圍等方式管控信用風險;三是通過控制投資比例、投資標的、優化產品利率期限結構設計、嚴格執行限額制度、加強風險監控等方式管控市場風險;四是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流程建設和授權管理來管控操作風險[10]。

2.2 通過下沉服務、滿足特色化融資需求、提供綠色金融服務等方式創效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堅持主責主業并積極創新業務,一是積極配合國家電網全面建成一套公司級集團賬戶、兩個結算池(收款結算池、付款結算池)、融通三大市場(內部資金市場、境內資本市場、境外資本市場)、構筑三維立體安全防線(三個主體、三種工具、三類風險)的“1233”新型資金管理體系,提高資金歸集率和資金使用效率,為國家電網節約了大量的融資成本;二是為國家電網低碳業務提供普惠性融資支持,做好對特高壓、智能電網、抽水蓄能、充電樁等新基建、新能源領域的融資保障,通過貸款、承兌、貼現、保函等方式辦理服務“雙碳”信貸業務,持續完善信貸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部信貸業務線上辦理,實現產品與新能源行業融資需求的精準對接;三是加強與國家電網新興產業單位、集團內外金融機構的業務協作,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新型金融需求,豐富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方式,為客戶量身定制綠色金融服務。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創效方式:一是主動下沉服務,提供成員單位利率和費率優惠,最大限度降低成員單位財務費用,并加大對公司重點項目和急需資金單位的資金支持力度,簡化成員單位資金使用程序;二是為豐富結算支付方式,積極推廣財務票據業務,全面打通與司庫平臺、共享中心和上海票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連接通道,企業線上承兌、貼現等票據業務功能全部得到實現,與其他多家石油公司下屬財務公司簽訂票據互認協議,極大地提高了財票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市場認可度;三是利用國際高信用評級優勢,在國際資本市場率先發行境外債券,建成多渠道、多幣種、離岸在岸聯動的低成本籌融資平臺,開展多元化籌融資渠道和期限組合,實現了資金精細化管理和創效能力雙提升;四是通過申請異地海關關稅擔保業務資質,滿足了成員企業特色化保函業務的需求,提升了通關效率,并成功推出中油財票、跨境人民幣委托貸款、產業鏈買方信貸等新業務;五是以綠色信貸為著力點積極布局綠色金融業務,成立綠色信貸委員會、開辟綠色信貸快速通道、提供綠色信貸專員服務和設立綠色信貸考評獎懲機制,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

2.3 通過信息系統構建、大數據共享平臺搭建等方式完善信息化建設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以深化新核心業務系統、新資金結算系統、新電票業務系統、大數據平臺和數字化運營監測中心的“311 工程”為重點,一是持續推進“超級網銀”新一代資金結算系統等核心系統架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電票2.0 系統建設,深化大數據平臺應用;二是拓展數字化運營監測中心展示功能,新增司庫管理、結算“三化”(自主化、自動化、電子化)等主題內容,不斷提升金融業務系統服務功能,全面嵌入集團資金管理、優化配置和風險管控等管理鏈條;三是通過“電e 金服”共享集團內部信息資源,增強運營效率和服務能力推動金融業務線上線下協調發展。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全面應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新技術,加快全業務、全環節數字化轉型,挖掘數字資源價值,釋放數據“倍增效應”,深度挖掘和釋放能源產業鏈中蘊含的豐富價值,推動數字電財、智慧電財、生態電財建設,實現金融服務和業績增長新突破。

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注重開展信息化頂層設計,建立互聯網技術治理體系,全力配合石油公司司庫體系建設,成功上線“財務分析信息系統(一期)”,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全面優化升級司庫結算子系統流程功能,財銀財企結算通道無縫加密銜接,實現從賬戶簽約、計劃額度推送、指令接收、指令發送到指令狀態反饋全流程自動化,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實現一定規模的線上客戶積累和較完整的線上渠道布局。

3 中央企業財務公司發展建議

針對上述當前財務公司面臨的問題,借鑒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和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措施,對財務公司轉型發展提出建議如下。

3.1 健全風險監管體系,確保業務依法合規經營

在監管政策不斷趨嚴的背景下,財務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與中央企業雙重屬性的公司,需優化風險管控機制和管控模式、改進合規體系,以滿足外部監管日益趨嚴的要求[11]。

一是加強內部監督體系構建。推進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與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產業金融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平臺和工具,推進風險偏好體系建設,加強合規體系建設[12],規范經營行為,做好項目運行監控,有效管控重大項目風險,落實對高風險和關鍵節點的控制措施。

二是推進風險管控評價機制建設。定期評價財務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進相關指標合規率持續提升,確保風險監管指標優于監管標準,不良資產率低于行業均值。

三是完善風險管理決策體系。健全重大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通過授信體系管控、嚴格執行盡職調查、強化貸后投后跟蹤、控制交易對手范圍等方式管控信用風險,通過控制投資比例和投資標的、優化產品利率期限結構設計、嚴格執行限額制度、加強風險監控等方式管控市場風險,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流程建設和授權管理來管控操作風險。

3.2 緊跟國家政策導向,聚焦主責主業創新發展

財務公司的業務應回歸主責主業[13],堅持走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競爭、專業化服務道路,研發新產品、新服務,財務公司應更貼近客戶、貼近業務、貼近市場,量身定制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服務的精細化程度。

一是做好資金的“蓄水池”。當前正處于產業轉型發展關鍵期,企業集團以新項目投資、資產收購等方式來完成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財務公司應通過多渠道融資方式,為成員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來源,將集團公司及成員企業資金頭寸進行歸集,通過統一融資、整合資源、項目盡調等方式實現資金的統一調配,避免資金分散且分布不均現象,提高企業成員的融資效率和資金的利用效率[14]。

二是做好降本的“助推器”。財務公司作為中央企業統一對外的融資平臺,應代表企業成員與外部金融機構溝通,對存量貸款利率、貸款方式、貸款置換等進行協商,提高話語權,為集團公司降低整體融資成本。此外,財務公司相對于其他企業成員單位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有助于解決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節省雙方盡職調查的時間成本,為成員單位增信。

三是做好資金的“監控器”。應強化賬戶授權管理,穩步搭建智能化資金監控系統,實施統一資金監控,通過配套建設的網銀系統實時監測賬戶資金信息,有效掌握資金運作情況,有效攔截異常支付,有效防范和控制資金風險。

四是做好創新的“示范兵”?!半p碳”目標已經確立,綠色發展勢在必行,財務公司應積極爭取監管政策支持,加快布局綠色金融,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有效充實內部資金池,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優質企業在服務規模、授信額度、服務價格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優化程序從而將資源快速投入到新領域,為中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創造更大價值。

五是做好政策的“執行者”。以金融手段助力中央企業支持國家產業布局和產業發展,承擔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緊跟中央企業區域規劃部署,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設置專門產融團隊,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有效融入區域發展,更好地滿足沿線項目建設和成員企業融資、財務顧問等金融需求,爭取“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投資開發中更多的融資參與和融資份額,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空間。

3.3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促進主責主業轉型升級

在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發展成為更有前瞻性、更有競爭力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財務公司需要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將科技創新與戰略規劃、全面風險管理緊密結合,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通過信息系統的支撐,進一步提升財務公司金融服務績效[15]。

一是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加強結算、信貸和風險管理等核心業務信息系統建設,推進數據治理與共享應用,搭建電子結算平臺,實現對外接口的統一管理,不斷優化集團層面賬戶管理、資金歸集與支付管理、資金預算管理、資金配置機制、資金定價機制、資金集中考核機制、財務公司核心業務規劃建設等頂層設計,并固化到信息系統。

二是加強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構建數據資產庫,探索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深挖數據資源價值,建設金融服務效率更高、服務成本更低、服務體驗更優的數字化、平臺化、網絡化、智能化財務公司,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增強金融普惠性。

三是促進復合人才的引入。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需要專業化的高端人才,財務公司應提高人才的專業化程度,培養和引進既懂產業、又懂金融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水平,鍛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四是注重信息數據的保密。要注重中央企業內部技術文件、自主知識產權、交易數據等資料的保護,從信息安全意識、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數據防泄密技術應用等各個層面入手,構建立體式、系統化、多維度、細粒度、多舉措聯合并用的方式來嚴防公司數據文件的泄密,通過建立信息管理制度、簽訂嚴格保密協議、加強內部管理監督、規范信息披露、提高員工素質和意識入手,對不合規行為進行嚴格打擊和處理,樹立正確的行為導向。

4 結束語

中央企業財務公司面臨著“金融高風險性與國企重穩健性的矛盾、監管政策趨嚴與原有創效模式的矛盾、金融服務高效與信息支撐不足的矛盾”,能否合理應對和解決新時期的挑戰,對于強化集團公司協同效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結算效率、規范資金運作和多渠道低成本融資有重要意義。財務公司應及時完善配套制度和技術支持,加強風險管理和業務創新,向服務質效精細化、服務品類多元化、服務體系組合化、服務團隊智庫化、服務功能集成化、服務價值協同化“六化”發展[16],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撐。

猜你喜歡
資金財務
財務重述、董事長更換與審計師變更
淺談財務舞弊與防范
黨建與財務工作深融合雙提升的思考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