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的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及保護研究

2024-01-04 02:31孫建國張瑋橦田明甫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23年6期
關鍵詞:河南省紅色資源

孫建國,張瑋橦,田明甫

(河南大學 a.經濟學院;b.中原發展研究院,河南 開封 475001)

0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即在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注重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凸顯中國特色。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關鍵一步就是搶救性保護、活化性利用紅色文化,因為紅色文化圍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發展和壯大,具有深沉濃烈的“紅色基因”[1]。為使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發揮最大化[2]、經濟價值實現全面化[3],需要弘揚有中國特色與風格的紅色文化,加快著手紅色文化遺物、遺址等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國家目前已出臺一系列的革命與紅色文物保護方面的專項政策,如《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等,強調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重要性,為保護好紅色文化資源展開了詳細的部署。

自2002年“紅色”概念在國內提出[4],至今積累的相關研究成果豐富,可分為理論內涵類和實踐應用類。理論內涵類研究主要集中在紅色相關概念梳理、紅色事件的歷史敘事等。紅色相關代表性概念有紅色資源、紅色文化等,而紅色文化資源是繼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后出現的理論性研究對象[5],它是“紅色”“文化”“資源”3個概念的有機整合,更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可被人民群眾開發利用的物質與精神形態方面的歷史資源,如紅色文物、革命舊址、文藝作品等[6]。紅色事件的歷史敘事多沿著時間的脈絡去梳理革命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與結果[7],如大別山的紅色文化事件[8]、延安革命歷程[9]等。實踐應用類研究以紅色旅游產業和紅色教育為主[10]。紅色旅游產業涉及的內容有概念內涵[11]、空間分布[12]、產業發展[13]、旅游消費[14]及營銷策略[15]等,這些成果在研究維度、研究方法、研究跨度等方面各具特色。具體而言,研究維度主要包括全國[12]、省級[16]、市級[17],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核密度估計法、空間自相關分析等地理學方面的代表性方法[18],研究跨度及廣度基本關注紅色旅游資源的時間、空間兩方面的演化與影響因素。紅色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設計紅色文化融入大學教育[19]、思政課程[20]等。其中,有學者運用秩和比評判法、綜合指數判斷法等方法來構建紅色文化資源判斷方法[21],計算得出的指數表示紅色文化融入教育的必要性,數值越大則越需要學校推進紅色資源系統性融入。另外,也有學者比較關注紅色旅游與休閑農業的結合,嘗試通過改進大數據技術并結合旅游數據融合的實際需求,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休閑農業與紅色文化旅游融合分析系統,為今后紅色旅游發展提供更加科學嚴謹的方向[22]。綜合來看,紅色文化研究是現在乃至將來學界研究的熱點。然而從經濟、歷史和地理學交叉視角研究紅色文化資源的時空分布和保護現狀的成果較少,因此,本研究有助于彌補當前的學術空白,拓展理論與實踐的雙向理解。

1 歷史背景

河南省作為中原腹地之中,在革命時期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地域區位上的堅實基礎。革命戰爭初期河南省根據地布局變遷的大致路線(圖1)中,兩個深色箭頭和圓圈代表當時中國共產黨以安陽和信陽為河南切入點,進而建立起來的晉冀魯豫、鄂豫皖邊區根據地,這兩處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設立時間較早,后又陸續設立豫皖蘇、豫西等多個抗日革命根據地。3個淺色箭頭代表中國共產黨在河南省內主要的革命路線:從魯豫交接地出發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中原、直插大別山,后強渡黃河、挺進豫西;而從信陽確山和竹溝出發的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向北突入華北地區,同時華東野戰軍也突進豫東地區,相繼取得了洛陽、開封、鄭州、南陽等戰役的勝利。正因如此,系統梳理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分布與保護現狀,特別是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經濟活動建筑、領導人物故居等紅色文化資源[23]的分布與保護情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以期為全國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幫助,為促進紅色資源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利用提供高效可行的政策建議。

圖1 河南省革命初期根據地區位

2 研究區域、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域

河南地處華夏腹地,東連山東、安徽,西鄰陜西,北與河北、山西相接,南鄰湖北。自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河南省的區位優勢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得以充分發揮,奠定了全省的紅色基調。河南省橫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山脈分布復雜且廣泛。全省總面積16.7萬km2,2022年常住人口9 883萬人,本研究選取河南省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為研究區域,系統分析紅色文化資源的分布特征及保護現狀。

2.2 數據來源

以中共河南省黨委研究室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文化遺址普查成果叢書》《河南省文化遺址通覽》《開封市文化遺址通覽》《信陽歷史文化叢書·紅色信陽卷》《文化老區縣發展史(河南卷)》等多系列叢書為主要的文獻調研資料來源,輔助田野調研、口述史料調研和檔案館藏資料調研來及時更新補充紅色文化資源的最新內容,然后整理出紅色文化資源的名稱、位置、設立主體和時間、保存保護利用情況等信息,最終構建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現狀信息庫。

河南省紅色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經濟活動建筑、領導人物故居等紅色文化資源點共2 617個,剔除805個烈士墓、紀念碑、紀念地等后人修建、具有歷史意義卻非歷史事件發生地的資源點,最終本研究的樣本為1 812個紅色文化資源點。利用百度地圖API拾取器,收集1 812個紅色文化資源的點位信息,通過ArcGIS 10.5軟件生成對應的空間分布圖,并進行相關空間分布的分析。

社會經濟數據來源于2022年的《河南統計年鑒》和政府工作報告;高程數據、路網等交通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DEM數據集)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官網;行政區劃、地形等基礎地理數據來源于河南省基礎地理信息技術系統。

2.3 研究方法

2.3.1 最鄰近指數法

最鄰近指數能科學直觀地反映點狀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征,利用最鄰近指數來分析河南省紅色文化遺產資源點在地理空間中相互鄰近的程度[24]。具體公式如下:

2.3.2 核密度估計法

核密度估計法可以很好地描述距離遠近與事物關聯度之間的關系[25]。在本研究中,可以把紅色文化資源點看作核心要素,紅色文化資源數量越多的區域,核心要素關聯性越強,核密度估計值越大。公式如下:

式中:y為核密度估計值;H是帶寬且H>0;k為核心要素點的權重函數;x-xi是密度估值點x到xi之間的距離。y值越大,代表紅色文化資源分布越密集。

2.3.3 熱點分析

熱點分析可以明確高值或低值要素在空間上發生聚類的位置情況,通過獲取局部相關性指數[26]分析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點和周圍資源點的聚集或分離關系,也可以劃分紅色文化資源的冷熱點情況。公式如下:

2.3.4 地理探測器

地理探測器通常用于檢驗單變量的空間分異性或兩個及以上變量的空間耦合程度,進而探究因變量與自變量存在的因果關系q(又稱“因子力”)[27]。公式如下:

3 河南省紅色資源時空特征

3.1 紅色文化資源的時間發展特征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團結組織、設立根據地。河南省的紅色文化資源數量隨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壯大呈現出階段性、跳躍式增長趨勢(圖2)。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處于革命事業的探索發展階段,此時紅色文化資源數量的增長幅度較低,但以“大別山精神”著稱的信陽市在該階段紅色文化資源的數量增加了39個,遠超其他地市。而后的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數量增幅一般,唯獨信陽市和南陽市在土地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資源數量增幅明顯,主要原因可能是鄂豫皖蘇區革命陣地的引領帶動作用。

圖2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的時間變化

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南省18個地市的紅色文化資源數量普遍增加較多,值得注意的是,安陽市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因為以安陽為核心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是繼鄂豫皖邊區根據地后建立起的第二個主要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抗戰期間發揮重要作用。之后的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雖然仍有新設立的紅色文化資源點,但增加數量與增長幅度遠不及革命戰爭時期。從總數看,信陽市與安陽市作為革命戰爭年代鄂豫皖、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其紅色文化資源數量自然較多,由此認為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數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會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

3.2 紅色文化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

3.2.1 空間分布類型

3.2.2 空間分布密度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呈現“四核一帶”的空間結構(圖3)?!八暮恕睂小耙淮笕 ?分別位于河南省的東、西、南、北4個方位?!按蠛恕笔且孕抨柺袨楹诵牡脑ツ系貐^,3個“小核”分別是以安陽市為核心的北部聚集區、以三門峽靈寶市為核心的西部聚集區、以開封東南與商丘交界處為核心的東聚集區。其中,安陽市與信陽市也是前述分析中的紅色文化資源總數前兩位的城市?!耙粠А笔侵嘎尻枴巾斏健鸷友鼐€,具體指洛陽市的東北片區、平頂山市東部和漯河市。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的總體空間分布以河南省界邊緣城市為主要聚集區域?!熬乓话耸伦儭鼻?中國共產黨由南向北前進,橫跨長江,首先到達河南省南端的信陽市并與鄂東北、皖西北共同設立鄂豫皖邊區政府,而且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形成的時間較早、發展的規模較大、堅持的時間也較久、革命斗爭的經驗也相當豐富。因此,信陽市的紅色資源數量最多,其中新縣、確山、固始等縣域都擁有多處紅色資源點。

圖3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核密度分析

3.2.3 空間聚類分析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差異較為顯著,大致呈現“西冷東熱”的特征(圖4)。紅色文化資源的熱點區主要集中在信陽市與安陽市,還有東部的周口市、商丘市;次熱點與次冷點區域交叉分布于河南省的中軸城市,有鄭州市、許昌市、漯河市、駐馬店市等;冷點區則集中在河南省西部,以洛陽市、三門峽市、南陽市為主。

圖4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冷熱點分布

熱點分析結果與核密度分析基本一致,信陽市與安陽市既是河南省紅色資源集中程度高的城市,又是資源分布的熱點區。革命戰爭時期,河南省出現了跟隨紅色事業發展的“星星之火”,中國共產黨為了便于溝通南北革命進程,將豫南的信陽市確定為革命溝通據點,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出于政治、軍事的考量。因此,信陽市成為豫區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此設立了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軍事崗哨關卡以及封鎖線等重要的政治軍事戰略要地。

4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

4.1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的空間分布現狀形成過程復雜,保護情況也受到政治、經濟、人口、地形等多方面綜合的影響。依據研究整理的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采用權重賦值法來測度河南省各市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現狀,主要賦值情況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及中共黨史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全國革命遺址普查成果叢書》中關于保護情況的劃分界定為重要參考依據(表1)。用各市不同保護現狀等級的資源數量占比乘以對應賦值,加總后得到本研究的因變量。

表1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現狀賦值情況

測算得出河南省18個地市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水平(圖5)。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處于高水平的城市有焦作、濟源、新鄉、鶴壁、安陽,處于較高水平的城市有南陽、平頂山、許昌、周口,處于中等水平的城市有鄭州、洛陽、三門峽、信陽,處于較低水平的城市有駐馬店、商丘、開封,處于低水平的城市是漯河。河南省紅色資源數量的空間分布與保護現狀水平并不成正比的關系,信陽市的資源數量遙遙領先,但其資源保護現狀水平卻僅是中等;焦作市紅色文化資源總數排全省倒數第二位,但其保護現狀水平卻是高水平。

圖5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

4.2 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整理河南省不同城市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水平值及經濟、地形、政治、人口指標要素,借助ArcGIS 10.5的自然斷點法將指標要素統一分為5類,對指標進行標準化后再運用地理探測器來解析各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從而揭示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水平的空間分異性及背后驅動力。

4.2.1 經濟因素

利用2022年《河南統計年鑒》獲取2021年河南省各市的生產總值(GDP)、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再運用ArcGIS 10.5的自然斷點法分為5個層級,將所得數據帶入地理探測器運算后得出三者的因子力數值分別為0.251,0.182,0.269。在經濟因素的3個維度,影響力由強到弱排序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GDP、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梢?經濟基礎的好壞是各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關鍵,當地方經濟向好時,其經濟能力與物質條件都會正向促進紅色資源的保護、修繕和發展。各地市文化旅游體育和傳媒支出是主要的經濟影響因素,因為當地紅色文化資源經過良好修繕,成為紅色旅游景點和愛國教育基地,因此,城市的文旅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政府一般公共支出增加不一定會使當地的紅色資源現狀得到改善,但公共支出中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的增加會顯著提高紅色文化資源的直接保護利用效率。

4.2.2 地形因素

在紅色文化資源的形成、存在和演化的過程中,地形條件是比較重要的外部因素和地理維度。因此,河南省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水平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外部環境密切相關。通過地理空間數據云(https://www.gscloud.cn)下載并按掩膜提取后獲得精度為30 m×30 m的河南省高程圖并計算出各市的DEM均值,將其帶入地理探測器得到q值為0.394,但其在統計學意義上并不顯著。

河南省多為平原地區,地形起伏小,僅處于西北部的三門峽市、北鄰太行山脈的濟源市和焦作市的海拔較高。結合海拔高程來分析河南省紅色資源的分布及保護水平。① 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更多地分布在海拔相對較低處,呈現顯著的低地性指向。處于桐柏—大別山系統地帶的信陽市是河南省擁有紅色資源數量最多的城市,其海拔較低。② 地形因素對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影響并不顯著,主要原因是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全省海拔高度差異并不明顯。雖然海拔較高的焦作市、新鄉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水平較高,但保護情況中等的許昌市和保護情況較差的漯河市所處的海拔高程卻幾乎相等。因此,海拔高程并非紅色資源保護現狀的關鍵影響因素。

4.2.3 政治因素

紅色文化的世代傳承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保存及利用工作更是需要政策的傾斜、資源的積聚、人民的關心。因此,政治因素作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其進行數據化整理就顯得十分必要。在河南省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的人民政府官網上政務公開一欄,選取“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紅色資源”等“紅色”主題詞為篩選依據,人工識別并剔除無關內容,最終整理出各城市關于紅色文化資源內容的出現頻次(表2)。將頻次統計結果利用自然斷點法分級分類后帶入地理探測器運算,得到政策傾斜度對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空間分異性的影響力q=0.157,因子力強弱次于經濟因素和地形因素,說明政治因素也是影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因素。

表2 河南省各市人民政府官網中“紅色”主題詞頻次統計

政策導向是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情況分異性的重要因素。焦作市和濟源市同為太行山腳下的城市,近年來,焦作市因資源枯竭率先轉向旅游型城市發展,“太極圣地·山水焦作”深入人心,相鄰的濟源市也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紅色文化資源多位于偏遠山區與鄉村,成為焦作市和濟源市旅游產業開發與利用的對象。焦作市和濟源市旅游資源數量并不多,但政策的普及與推廣成效顯著。而資源數量最多的信陽市,其資源保護情況并不樂觀,一是因為政策保障力度不夠,二是因為信陽市資源數量多,政策由上至下、由點及面的落實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政策實施效率、社會成員參與水平以及當地主管部門的認知能力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城市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若想使紅色文化資源得以“搶救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政府必須起主導作用,帶領全員參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行動。

4.2.4 人口因素

人是紅色文化資源合理保存、活化利用的主體要素,人口密度對不同城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狀況的空間分異性也有著一定的解釋力,因此,計算其因子力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從2022年河南統計年鑒中獲取2021年河南省各市的人口密度,再利用ArcGIS 10.5將數據進行5個層級的自然斷點分類,最后帶入地理探測器,得到q=0.102,對比后可知人口因素為4個維度中的最弱因素。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河南省紅色資源主要集中在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信陽市擁有紅色資源數量最多。從空間維度看,河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空間分布趨于凝聚型,分布結構呈現“四核一帶”特征,信陽市紅色文化資源最聚集。

河南省北部的焦作、濟源、新鄉、鶴壁、安陽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情況較好。社會經濟因素對紅色資源發展保護的影響力大于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中,因子力由強到弱排序為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其中,經濟因素包括生產總值(GDP)、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其中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對紅色資源保護的影響力最大。

5.2 建議

(1)加大地方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資源管理開發制度。經濟因素是影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強因子力”要素,政府應層層落實資金到位,提供多種紅色資源申報、鑒定、修繕維護等管理和科學開發的制度,確保管理資金充足,合理利用資金進行紅色文化資源開發。

(2)注重資源空間分布差異,打造具有豫“IP”特色的紅色文化保護圈。以安陽市、信陽市—南陽市、洛陽市為紅色中心點,建立太行山、大別山—桐柏山、小秦嶺紅色文化保護圈,突出豫“IP”形象,設計凸顯河南省革命形象的紅色數字藏品,推進紅色文化的個性化營銷。

(3)完善政府保障體系,將資源保護與鄉村振興政策相結合?;拘纬烧鲗?、專家輔助、全民參與的保護制度,合理利用“紅色+旅游”模式。紅色資源多坐落于鄉村和山間,促進當地紅色文化與影視、餐飲、旅游、文創等其他產業的多元融合,突出紅色旅游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打造紅色旅游國潮風。不僅可以提升鄉村的旅游經濟效益,也可以提供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思路。

猜你喜歡
河南省紅色資源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紅色是什么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紅色在哪里?
資源回收
追憶紅色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