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變膚淺為深刻變枯燥為有趣

2024-01-05 16:19嚴龍
小學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設計

嚴龍

〔摘? ? 要〕? “雙減”政策實施后,1~2年級不再進行紙筆測試,在科學單元評價中往往采用無紙化評價,如游園猜謎、情境模擬、實踐展示等,其中游戲化評價是較為常用的方式之一。游戲化評價如果設計不當就會出現形式與內容銜接不緊密、評價目標僅測試學生某一方面水平、不能針對核心素養展開測評、評價過于重視形式耗時費力等問題?;谡鎸嵡榫车谋憩F性評價,可以有效評價學生科學觀念、探究實踐能力、科學思維及問題解決能力、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維等多種復雜能力的發展狀況。本文嘗試參考表現評價要素,將其融入游戲化評價,設計基于素養評價的游戲化評價活動,促進評價有效實施。

〔關鍵詞〕? 小學科學;游戲化評價;設計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2? ? 034-037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只有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引發思考,激發靈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這樣才能發生有深度的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呢?信息技術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教師應當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不斷提高科學素養。

一、信息技術讓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小學生神經系統活動的內抑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意注意占優勢。尤其是當教師講授一些抽象的深奧的科學知識時,教師若是一味地口頭講授,學生聽起來更是索然無味,興趣全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又何從談起?而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抽象的教學內容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那么學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進行深度學習。

【案例一】《太陽系》教學片段

師:根據你們的了解,除了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還有沒有其他行星圍繞太陽運動?

生:還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都圍繞著太陽運動。

生:加上地球在內,共有8顆行星繞太陽運動。

師:是的,目前天文學家共發現8顆行星在繞太陽運行。我們來看一段這8顆行星的視頻,請大家認真觀看,看看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哪顆行星給你的印象最深?(播放8顆行星圖片,學生觀看)

生:木星給我的印象最深,木星上有很多斑紋,上面還有大紅斑。

生:天王星、海王星給我的印象最深,它們都呈現出藍色。

生:火星給我的印象最深,它的顏色呈現土紅色。

師:大家看得真仔細。通過觀看這一段視頻,我們發現它們各有特點。那么,對于這8顆行星,請寫到實驗記錄單上去。(學生動起筆來,2分鐘后)

師:現在來說說你們想知道哪些問題?

生:我想知道8顆行星的體積各有多大?

生:我想知道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存在?

生:我想知道哪顆行星晚上最亮?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為避免枯燥的講解,教師適時地引入視頻資源,一下子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興致勃勃地觀看起視頻來,從而直觀地認識了8顆行星的外貌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拋出一個問題“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習興趣很快被激發起來,探究的欲望大大增強,使他們向知識更深處漫溯。

二、信息技術讓短暫的實驗現象變得深刻起來

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往往有很多實驗現象稍縱即逝,難以捕捉,實驗結束后只能記住最后的結果,而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很多畫面難以呈現,以至于很難描述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就能直觀、形象地將這些實驗現象拍攝下來,從而使證據更真實、完整,使學生的探究活動由淺入深,更加準確有效。

【案例二】《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教學片段

師:冰加熱變成水,狀態改變了,而本質沒有發生變化。這類變化我們稱其為物理變化。老師這里有一些白糖,如果將白糖加熱,你認為是怎么樣的呢?把你的預測寫到實驗記錄單上去。

師:誰來說說你的預測,白糖會怎么樣呢?

生:有點黏,立方體有點透明。

生:會有點焦味。

生:白色透明顆粒狀,預測加熱后會變黑。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加熱白糖”的過程由于多種原因會出現很多現象,在短時間內學生很難觀察到白糖顏色、形狀等方面的改變,會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這里,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白糖變成炭的過程拍攝下來,在比較白糖前后變化時,會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白糖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加深了實驗體驗,提高了探究的趣味性與參與性,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在“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的深度學習狀態。

三、信息技術讓復雜的實驗過程變得明晰起來

在科學課中,教師經常需要在講臺上演示實驗過程,以便于接下來學生進行更好的實驗操作。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受距離的遠近、座位的視角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吹貌粔蚣氈?,實驗要領掌握不準,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小組實驗的興趣和結果。如果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演示實驗的整個過程用視頻的方式呈現,這樣就能避免教學中的諸多不利因素,將每一個環節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實驗中進行深入探究。

【案例三】《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片段

師:老師手上的大塑料袋,就是今天我們課堂上的“熱氣球”,能直接用蠟燭加熱塑料袋里的空氣嗎?為什么?

生:不行,容易使塑料袋受熱熔化變形。

師:那怎樣加熱才能不讓塑料袋熔化變形呢?

生:利用紙筒給塑料袋加熱。

師:你們知道紙筒怎樣使用嗎?

生:把紙筒罩住點燃的蠟燭,把塑料袋放在紙筒的上方就可以了。

師:這樣就可以了嗎?還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我們來觀看一段實驗演示的操作視頻。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實驗的要求比較高,過程比較復雜,不掌握實驗要領的話很可能實驗不成功。教師把現場演示以視頻的方式立體呈現出來,形象直觀地展示著整個實驗過程,增強了演示實驗的效果,便于學生掌握規范的操作要領,發展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如果不用這種方式,學生很可能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使教學處于失控狀態,學生也就不可能進行深入的科學探究。

另外,當教學的內容需要長時間探究時,也可以利用視頻在短時間內完整地呈現出來,如在教學“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視頻呈現植物的生長變化歷程,讓學生對植物的生長變化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要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變膚淺為深刻,變枯燥為有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領學生在科學探究中深度學習,促進學生科學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沈春輝,管建林.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課堂[J].湖北教育(科學課),2020(1):42-4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設計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