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形勢及對策分析

2024-01-05 16:19李成君
中國集體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村經濟對策

李成君

摘要:我國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對農村經濟和農民群體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旨在分析我國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形勢,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首先,通過歷史回顧,了解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演變過程。然后,評估當前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現狀,包括農村金融服務供給、需求與覆蓋率及市場競爭格局等方面。接著,分析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結構性問題、制度性問題和技術性問題。針對這些挑戰,提出相應的對策,包括結構性對策、制度性對策和技術性對策,以促進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最后,展望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前景,并強調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發展;農村金融服務;農村經濟;對策

一、引言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作為一種關注農民特殊需求并提供廣泛金融服務的制度安排,旨在解決傳統金融體系難以覆蓋農村地區的問題。本文旨在對我國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形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推動其進一步發展。通過深入研究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我們可以為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村社區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促進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提升農民的福祉。

二、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形勢分析

(一)歷史回顧: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演變

在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逐漸形成,并得到了重視和推廣?;仡櫄v史,可以看到以下幾個重要階段的變遷。

一是改革開放以前的農村金融發展。此階段,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農村金融服務主要由國家壟斷性金融機構提供,缺乏競爭和創新。農民的金融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農村金融體系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二是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金融改革。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農村金融體系開始逐步放開市場準入,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相繼成立。這些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服務,為農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進入21世紀,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逐漸形成。政府提出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強調農村金融服務的普及和覆蓋。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得到了進一步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也更加多樣化。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如建立農村金融補貼機制、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等。

(二)現狀評估:當前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狀況

1. 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情況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等在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的網點逐年增加。此外,大型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大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投入。這些機構通過建立農村金融服務站點、推出農村金融產品等方式,為農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

2. 農村金融需求與覆蓋率

農村金融需求的多樣性和個性化特點對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村居民對資金周轉、農業生產、農村創業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目前農村金融服務仍存在一定的覆蓋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部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機構的分布不均衡,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仍存在缺口。另一方面,部分農民對金融知識的了解程度較低,金融服務的普及度有待提高。

3. 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

隨著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逐漸形成。傳統的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面臨著來自大型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大型商業銀行通過設立農村分支機構、推出農村金融產品等方式,逐漸拓展其在農村地區的市場份額。同時,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其高效便捷的特點吸引了一部分農村居民成為其用戶。農村金融機構在面對競爭的同時,也面臨著提升自身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的壓力。

三、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挑戰

(一)結構性問題

1. 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不均衡

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不均衡是一個顯著的結構性問題。大型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更傾向于在經濟發達地區設立分支機構,而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機構相對較少。這導致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供給的不足,農民在獲取金融服務時面臨著較大的障礙。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鼓勵它們增加在農村地區的分支機構數量。其次,可以通過引入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社等多元化主體,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的類型和數量,以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此外,還可以探索農村金融服務與農業生產、鄉村振興等政策的有機結合,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

2. 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缺失

另一個結構性問題是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缺失。當前,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提供傳統的存貸款、支付結算等基礎金融服務,而農村居民對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例如,農民對于農業保險、農村小額貸款、金融咨詢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但相應的產品和服務相對不足。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加大產品創新和服務拓展的力度。它們可以根據農村地區的特點和需求,開發出符合農民需求的金融產品,如農業保險、農村電商金融支持等。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與農村產業鏈、供應鏈相結合的金融服務模式,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滿足農村居民的不同需求。

(二)制度性問題

1. 農村金融監管體系的不完善

農村金融監管體系的不完善是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制度性問題。目前,農村金融監管涉及多個部門和機構,監管職責分散,協調不暢。這可能導致監管的不統一性、監管的漏洞和農村金融風險的積聚。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農村金融監管的統一性和協調性。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的農村金融監管機構或部門,負責協調和監管農村金融市場。同時,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監管責任和權限,建立健全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此外,還應加強監管的信息化建設,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監管的效能和準確性,及時發現和應對農村金融風險。

2. 農村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農村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是另一個重要的制度性問題。農村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和金融服務的不規范性,容易導致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風險的積聚。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于信息不對稱和抵押品不足等因素,風險管理和控制更加復雜。

為了應對農村金融風險,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能力。首先,可以加強風險評估和風險定價的工作,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模型。其次,需要加強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督和評估,確保其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實施。此外,還可以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風險管理的精確性和效率。

(三)技術性問題

1. 農村金融科技創新的不足

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還面臨技術性問題,其中包括農村金融科技創新的不足。與城市金融相比,農村金融科技應用的水平相對滯后,數字化技術在農村金融中的應用仍有待提升。

為了推動農村金融科技創新,需要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政府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激勵,鼓勵金融科技企業和農村金融機構進行合作,推動農村金融科技創新的應用。此外,還可以加強對農村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提升,提高他們對金融科技的認知和運用能力。

2. 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挑戰

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性問題。盡管數字化技術在城市金融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農村地區由于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的限制,數字化轉型面臨一些挑戰。

為了促進農村金融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網絡覆蓋和帶寬速度。同時,需要提升農村金融從業人員的數字化素養,提供培訓和教育機會,推動他們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此外,還可以加強與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共同推進農村金融的數字化創新和發展。

四、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對策

(一)結構性對策

1. 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均衡

為了解決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和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可以采取一系列對策。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支持和引導力度,鼓勵它們在農村地區設立更多的分支機構。例如,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土地使用權等激勵措施,吸引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傳統金融機構與農村合作社、電商平臺等非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共同拓展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

此外,還可以加強金融服務網點的建設和布局。通過建設農村金融服務中心、村鎮銀行網點等形式,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滿足農民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農村金融的無人網點建設,提高金融服務的普及程度。

2. 開發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

為了解決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缺失的問題,需要推動金融創新,開發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農民的不同需求。

首先,可以開發農村金融保險產品,為農民提供農業、畜牧業、漁業等領域的保險保障。這樣可以幫助農民減輕農業風險,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政府可以通過設立農業保險基金、推動保險創新等方式,促進農村金融保險的發展。

其次,可以發展農村小額貸款產品,支持農民的生產經營和創業發展。政府可以設立農村小額貸款專項基金,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補充資金,降低其風險承擔,促進小額貸款的供給。還可以推動農村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農村電子支付、農村電商等創新型金融服務。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支持,農民可以便捷地進行交易、支付和融資,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效率。

(二)制度性對策

1. 完善農村金融監管體系

為了解決農村金融監管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可以采取一系列制度性對策。首先,可以建立統一的農村金融監管機構,負責協調和監管農村金融市場。該機構可以統一監管農村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加強監管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同時,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農村金融監管的責任和權限。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金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健全的懲罰機制,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威懾力。

此外,還可以加強農村金融監管的信息化建設。通過建立農村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實現對農村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的實時監測和風險評估,提高監管的精確性和時效性。

2. 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管理和控制

為了應對農村金融風險,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能力。首先,農村金融機構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監控等環節??梢砸胂冗M的風險評估模型和工具,提高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其次,可以加強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督和評估。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評估指標體系,對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措施進行定期評估,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同時,可以加強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培訓和指導,提升其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三)技術性對策

1. 推動農村金融科技創新

為了提升農村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可以采取一系列技術性對策。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金融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農村金融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發和應用。

其次,可以加強農村金融科技企業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建立聯合研發機制、共享數據資源等方式,促進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推動農村金融科技的應用和發展。同時還可以加強農村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提升。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提供農村金融科技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課程,提高從業人員的科技素養和應用能力。

2. 促進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

為了推動農村金融的數字化轉型,可以采取一系列技術性對策。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地區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投入,提升網絡覆蓋和帶寬速度。這樣可以為農村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支撐。

其次,可以推動農村金融從業人員的數字化素養提升。通過培訓和教育機會,提升從業人員對數字化技術的認知和運用能力,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此外還可以加強與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共同推進農村金融的數字化創新和發展??梢蕴剿鹘⑥r村金融數字化平臺,整合各方資源,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金融服務。

五、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前景展望

(一)機遇與挑戰的交織

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的交織。一方面,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農村金融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需求基礎。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需要更加細分和專業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此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農村金融的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

然而,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農村金融機構的能力和水平相對較弱,面臨著業務范圍有限、風險管理不足等問題。其次,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尚未形成,缺乏具有規模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此外,農村金融的監管和風險防控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升。因此,在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機遇和挑戰的雙重性,制定科學的對策和措施。

(二)推動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意義

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對于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滿足農民的多樣化需求。農村金融不僅僅是提供貸款和存款的功能,還應包括農業保險、支付結算、金融咨詢等多元化的服務內容。通過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可以有效支持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創業創新,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其次,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推動農村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數量有限、分布不均衡,導致一些農村地區金融資源匱乏,農民難以獲得充分的金融服務。通過發展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可以提高金融機構的覆蓋范圍和服務能力,促進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金融資源的浪費和滯留。

最后,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通過改革創新推動農村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持和助力,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可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 技術創新的推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農村金融將更加依托科技創新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廣泛應用于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農村金融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2. 多元化金融產品的推出

隨著農村金融需求的不斷多樣化,未來將有更多針對農村特色產業、農民個體經濟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出。例如,綠色金融、農產品保險、農村小額信貸等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3. 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的加強

未來,農村金融將與農村產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金融機構將加大對農村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通過金融手段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創新。

4. 政策支持的強化

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優化監管環境、加大金融扶持資金的投入等措施,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和普及化。

六、結論

(一)總結主要觀點和結論

本文旨在對我國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形勢及對策進行分析,并展望其未來發展的前景。通過對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形勢分析,我們了解到當前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情況存在不均衡、農村金融需求與覆蓋率存在差距以及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格局尚未形成等問題。同時,結構性問題、制度性問題和技術性問題也對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在結構性對策方面,需要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均衡,并開發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農民的不同需求。在制度性對策方面,要完善農村金融監管體系,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管理和控制,以確保農村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在技術性對策方面,需要推動農村金融科技創新,促進農村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提高服務效率和普惠性。

(二)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展望

展望未來,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仍面臨許多挑戰和機遇。為了進一步推動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研究方向值得關注:

1. 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未來研究可以探討如何進一步改革農村金融機構,提升其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重點可以放在探索多元化的機構類型和經營模式,促進農村金融機構更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的需求。

2. 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研究可以關注金融科技創新在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中的應用,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如何幫助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拓展農村金融的發展空間。

3. 強化政策支持

未來的研究可以聚焦在如何加強政策支持,為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扶持。這包括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規和規章,增加金融扶持資金的投入,提升監管體系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4. 探索農村金融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相互關系,以及如何通過農村金融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

綜上所述,通過持續的研究和努力,我們可以進一步完善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將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扶貧辦,中國人民銀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2018-09-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30/content_5321238.htm.

[2]田靜怡,張文瑞,閆文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與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20(03):14-19.

[3]趙靜,姜波,嚴凱.農村金融供給不均衡及其影響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22(05):49-58.

[4]李明華,袁國寶,張建國.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21(03):47-55.

[5]陳鋼,張彥.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格局與農民金融行為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22(06):1-7.

[6]陸志剛,張學新,王凱.農村金融機構分布不均的原因與調整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20(01):1-6.

[7]姜建國,鄭濤.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研究——以中國農村信用社為例[J].經濟科學,2021(02):27-37.

[8]崔玉蓉.農村金融監管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農村金融研究,2022(04): 36-42.

[9]周慧,朱茜.農村金融風險管理機制與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021(06):96-105.

[10]劉建平,劉成玉,趙文艷.農村金融科技創新研究綜述[J].金融與經濟,2021(01):61-66.

(作者單位:濟南市機械化清掃大隊)

猜你喜歡
農村經濟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走,找對策去!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中高速增長下農村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生態農業視域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