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研究

2024-01-05 13:01穆曉央黃巧藝
關鍵詞:物流業耦合物流

穆曉央,肖 楊,黃巧藝

(1.石河子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揚州市綜合運輸服務中心,江蘇 揚州 225002)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但物流業也是高耗能、碳排放大戶,不但給生態環境帶來污染風險,而且一定程度影響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2009 年,國務院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物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發面作用明顯,要初步建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物流服務體系。2014 年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 年)》再次強調,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019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4 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中,要求加快綠色物流發展,把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培育為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一招,加快推動提升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不難看出,近年來國家不斷強調物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高度重視物流業的綠色健康發展。然而,現實中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是否始終處于協調發展之中,中國各省域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程度有何不同?弄清楚這些問題,對于建立和完善與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的現代物流體系,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較強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文獻綜述

對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依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種:1.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代表性的觀點有: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為格蘭杰原因[1]26-32;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二者變化方向相同[2]180-181。而在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耦合協調發展研究方面,多數學者重點關注了區域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耦合協調關系,其中以長江中游城市群[3]89-99、長江經濟帶[4]41-48等區域最為廣泛。2.物流發展與生態環境關系的研究。多數學者構建非期望產出模型對物流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評[5]799-812,也有部分學者將研究視角放在對物流業碳排放量的測算[6]49-55,試圖從該層面上減輕物流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可持續發展。3.經濟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性研究成果較多,但研究區域有所不同。既有跨國際視角的宏觀探討[7]32-41,也有對區域城市群該問題的針對性研究[8]134-137。4.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三系統發展關系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張冬梅等[9]57-63 主要針對農村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發現農村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相互束縛。李虹等[10]143-145以三大經濟圈為研究區域,對區域物流、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進行耦合度測度,并進一步分析了協調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當前學者關于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兩系統間的分析,而針對三系統耦合的探討尚不豐富。李虹等學者雖然以三大經濟圈為例,探討了三系統間的耦合協調性,但未考慮其空間差異及集聚效應?;诖?,本文選用空間自相關模型從時空雙維角度對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發展狀況進行拓展研究。

二、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作用的機理分析

(一)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物流發展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具體而言:商品的流通靠物流,物流能使商品的使用價值得以實現,從而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物流發展能形成產業規模效應,降低商品物流成本,形成價格優勢,使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物流隸屬第三產業,其發展可以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部分就業難的問題,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而經濟增長在對物流發展提出更高更深層次要求的同時,也為拉動物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具體而言: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政府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制度規范等用以規范市場,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宏觀環境保障;經濟增長產生富余資金,可以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力度,為物流發展提供基礎條件支持;經濟增長會產生大量的物流需求,從而帶動物流業發展。

(二)物流發展與生態環境

物流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表現為:物流發展初期,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等諸多環節消耗的能源、使用的材料及排放的氣體、產生的廢棄物均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隨著物流業的不斷發展及物流技術的不斷提高,物流業積極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同時更加注重包裝材料的回收、廢棄物處理等逆向物流的處理,在一定層面上保護了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國家及各地政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物流節能減排等各項文件、要求,為實現物流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11]62-72。

物流能否正常運轉取決于其資源的利用及產生的廢棄物是否超出環境的承載能力。但多數情況下,生態環境對物流發展的作用表現出被動、隱蔽及漸進的特點[12]53-55:環境資源數量的多少決定了物流成本的高低,前期對生態資源的過度攫取,會使物流在后期因資源存量較少導致成本上升;交通擁堵等環境問題會降低物流運行效率,使其物流服務質量下降;生態環境的破壞,又會使地區經濟發展受阻,進而影響物流發展。

(三)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

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二者的協調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經濟增長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但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方式會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可以提供生態環境建設所需的技術及人才支撐,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同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會帶動生產技術的變革,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進一步削弱粗放式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性較大,經濟發展不能逾越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如果生態承載能力無法承擔經濟活動,具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就會逐漸離開環境惡化的地區,隨之人才、資金和技術也會流失,導致此地區的經濟發展衰退或緩慢,因此生態環境保護意義深遠。短期來看,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進行治理、調整,可能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但長遠分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可以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有利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產業發展的綜合競爭力,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四)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作用機理分析

物理學中最早使用耦合的理念,表示兩個或多個系統間相互影響的現象。而耦合協調發展則反映出不同系統內部要素間彼此作用,達到各系統全面共同發展的效果。依據耦合協調理論,結合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機理,發現三個系統相互影響、彼此聯系、相輔相成,但又存在一定的制約關系。若三系統內部要素以及各系統間協調功能完善,系統整體功能將大于各子系統功能之和。同時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求經濟發展,更強調綠色發展,而綠色物流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各系統的發展都與其他兩系統密切相關,只有三個系統達到協調發展狀態,才能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三、指標選取、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發展水平建立在三個系統發展基礎之上,各系統指標越全面越能反映三系統發展的真實水平,耦合協調度指數越具有說服力與參考價值。因此,參照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13]41-48;[14]338-342,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全面性及科學性,構建三個系統指標體系(表1)。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官網、2010—2022 年《中國統計年鑒》。因臺灣省、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相關數據缺失,不納入本次研究范圍。東中西三大經濟區域參照國家統計局官網進行劃分。

(二)研究方法

1.熵權TOPSIS 法。本文采用熵權TOPSIS 法對物流發展、經濟增長及生態環境三系統的31 個指標進行賦權處理,并以此測算物流發展、經濟增長及生態環境的綜合發展指數。為避免各項指標量綱差異,本文采用正向化、逆向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2.耦合協調度模型。耦合源于物理學概念,專門用于衡量多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用來分析系統間的協調發展程度。借鑒姚建建等[15]28-36的研究成果,構建三系統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指標綜合評價指數:

其中,U 為各評價對象的綜合評價指數,X’ij為各項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wj為熵權法求得的各指標權重,m 為指標個數。

(2)計算耦合度:

其中,C 為耦合度,U1為區域物流發展綜合評價指數,U2為經濟增長綜合評價指數,U3為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

(3)區域物流、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如下:

式中:D 為耦合協調度,T 為物流發展、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的綜合協調指數,D∈[0,1],T∈[0,1]。α、β、γ 為待定系數,基于物流在經濟增長中的戰略地位及可持續發展等因素,本文選取。耦合協調度數值D 越接近數值1,表示耦合協調程度越高;反之,耦合協調度D 越接近數值0,表示耦合協調程度越低。借鑒從曉男等[16]18-25學者的研究,將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為七種類型。

3.標準差橢圓。標準差橢圓分析能夠反映各要素在空間格局上的方向特征。根據各要素的變化特點,能準確描述研究對象的重心轉移、方向上的變化情況及集聚態勢。本文運用標準差橢圓的中心坐標、長軸、短軸、扁率、橢圓面積等基本要素指標分析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的時空演變。具體操作步驟可參考于深等學者[17]2346-2356的研究。

4.空間自相關??臻g自相關用于觀測研究對象的全局及局部空間關聯性。本文采用全局莫蘭指數分析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全局關聯特點,運用局部LISA 聚類指數及墨蘭散點圖對31 ?。▍^市)物流發展、經濟增長及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局部關聯性作進一步探究。全局莫蘭指數、局部LISA 的計算步驟可參照徐凱等學者[18]482-495的研究。

四、結果分析

(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時序特征

根據式(1)—(3)計算得到2009—2021 年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指數(表2)。

由表2 可知,2009—2021 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指數均值穩步上升,從0.325 增長到0.490,表明自2009 年以來,我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相互協調、共同發展逐漸增強。

從三大區域來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的變化趨勢與我國整體保持一致,均處于上升趨勢,但增長速度、變化過程存在差異。2009—2021 年,東部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指數高于其他兩大區域,耦合協調度指數從0.400 增長至0.571。2009年東部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三系統的耦合協調狀態表現為瀕臨失調衰退階段,2021 年躍遷至勉強協調發展階段,表明東部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三系統表現出更好的協調性。西部地區的耦合協調度指數13 年間均低于全國水平,耦合協調等級2009—2013 年一直處于拮抗—瀕臨失調衰退階段,2014 年步入磨合—勉強協調發展階段。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持續推進及“一帶一路”倡議的賦能,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性有所提升,但不難看出耦合協調等級不高,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中部地區的耦合協調指數從0.328 增長至0.505,耦合協調等級由輕度失調衰退類型過度至磨合—勉強協調發展類型。出現上述結果的可能原因是東中部地區交通便利、物流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優越且經濟發展處于領先水平,因此三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較強。

(二)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空間特征

1.空間演變過程

根據2009—2021 年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指數,應用ArcGIS10.2 軟件,計算得到標準差橢圓的中心坐標、長軸、短軸、橢圓面積、旋轉角等一系列參數。由相關參數值可知,2009—2021 年我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呈現南(偏西)—北(偏東)的分布特點。2009—2021 年標準差橢圓的重心移動路徑明顯,演變過程基本以西南方位及西北方位為主。相較于2009 年,其余年份耦合協調度的重心均呈現向西轉移,表明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性逐步向好發展。樣本研究期,我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指數橢圓的方位角、面積、長短軸等參數均發生了變化。其中,2011、2016、2019—2021 年扁率增大,表明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指數分布的方向性越強,其他年份情況則剛好相反。而從長短軸的變化趨勢來看,橢圓長軸、短軸均呈現增長狀態,表明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在東西、南北方向上分布呈分散狀態;橢圓面積、旋轉角均增加。參數的變化表明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在南北和東西方向分散,這與全國31 ?。▍^市)耦合協調度指數普遍呈現增長態勢的現狀相吻合。

(二)全局空間特征及格局

為從整體上判斷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空間關聯和集聚特征,該文借助GeoDa 軟件計算2009—2021 年三系統耦合協調度的莫蘭指數。結果顯示,2009—2021 年,三系統耦合協調度的墨蘭指數全部為正,且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0.01),表明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具有正的空間自相關關系。

依據上文劃分的耦合協調度類型,將2009—2021 年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指數進行空間可視化處理(表3)。2009—2021 年,全國31 個?。▍^市)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狀態存在穩定和動態兩種空間特征。海南、西藏、寧夏等始終處于低水平耦合—嚴重失調衰退類型。除此之外,其他省份三系統的耦合協調等級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現出動態變化的特征。具體而言:2009—2012 年,18 個?。▍^市)耦合協調等級向上轉移,占比58.06%;2012—2015 年,13 個?。▍^市)耦合協調等級向上轉移,占比41.94%;2015—2018 年,13 個?。▍^市)耦合協調等級向上轉移,占比41.94%;2018—2021 年,4 個?。▍^市)耦合協調等級向上轉移,占比12.90%;截至2021 年,江蘇、山東兩省份進入磨合—良好協調階段,廣東省進入高水平耦合—優質協調階段。

根據莫蘭指數及耦合協調度指數值不難發現:我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存在正的空間自相關,但變化幅度不大,具有一定的時間慣性和空間穩定性。31 ?。▍^市)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有7 種類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向好發展,13 年間處于磨合—勉強協調的省份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省份發生耦合協調等級的躍遷,但未有跨級躍遷的省份。中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發展空間差異明顯,耦合協調等級較高的省份主要為東部區域,江蘇、廣東兩省率先進入高水平耦合—優質協調階段,而東部地區的海南省耦合協調指數則較低,究其原因是因為海南省物流發展水平較弱,影響了整體耦合效果。西部省份,如西藏、青海、寧夏的耦合協調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雖有改善的趨勢,但截至2021 年,實現較高水平耦合類型的省份較少,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三)局部空間關聯模式

為進一步探討地區間的局部空間集聚狀態,運用GeoDa 軟件得出中國31 ?。▍^市)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的莫蘭散點圖,并結合LISA 聚類地圖驗證莫蘭散點圖有無實際意義。莫蘭散點圖包含四個象限:第一象限為高高(HH)空間關聯模式,表示某一地區的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等級高,同時被周邊具有較高耦合等級的地區包圍著;第二象限為低高(LH)關聯模式,表示某地區耦合協調等級低,而被周邊耦合等級高的地區圍繞。與第一象限相同的是,第三象限低低(LL)的空間單元具有空間正相關性,但在此象限的地區耦合協調等級低且被低等級的其他地區包圍;第四象限高低(HL)情況與第二象限則剛好相反。在此兩種象限內的空間單元具有負向影響,說明了耦合協調性在空間上存在差異。綜合研究發現,2009—2021 年我國31 個?。▍^市)的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的局部空間自相關在四個象限內均有分布,既有正相關的高高(HH)型和低低(LL)型,也有負相關的高低(HL)型和低高(LH)型。

由表4 可以看出,高高(HH)型主要分布在東中部地區,低低(LL)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吉林、黑龍江兩省,低高(LH)型分布較為分散,在東中西三個區域均有分布,四川省數年間多次處于高低(HL)型象限。為進一步驗證莫蘭散點圖有無實際意義,借助GeoDa 軟件提供的LISA聚類進行相關驗證。

表4 2009—2021 年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的局部空間自相關類型

由表5 可以看出,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局部自相關類型通過顯著性檢驗的省份數量少于表4。2015 年、2018 年、2021 年有高高(HH)型、低低(LL)型與低高(LH)型三種類型,以高高(HH)型、低高(LH)型特征為主,表明全國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整體向好發展。但也不難發現,青海、新疆等省份耦合協調度低的地區周邊地區耦合協調度也低,不利于區域耦合協調度的提高。幾年間天津、江西、上海等省份耦合協調度較低,但周邊地區耦合協調度高,應充分借力周邊耦合協調度較高區域的拉動作用,促進物流、經濟、生態環境三系統的協調發展。

表5 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局部自相關LISA 聚類

五、制約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短板系統

(一)方法介紹

相對發展模型:耦合協調度模型在評價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發展狀況時準確,但無法評價相對發展程度,由于物流、經濟、生態環境三系統發展基礎和發展速度不同,現實中很難實現完全同步發展,因此研究相對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因此,引進相對發展模型,用字母E 表示,參照以往學者研究[19]51-61,以物流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為例,設定當0.8<E<1.2 時,物流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相互促進、耦合系統優化發展;當E>1.2 時,物流系統超出生態環境供給能力,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負擔;當E<0.8 時,物流發展落后于生態環境供給,生態資源未被充分開發利用。相對發展模型的公式如下:

其中,U1表示物流發展綜合評價指數,U3表示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同時用U2表示經濟增長綜合評價指數。

(二)結果分析

以2021 年為例,采用相對發展度模型對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短板系統進行識別(表6),發現31 ?。▍^市)中17 個?。▍^市)的短板系統體現為物流發展,表明物流相較于經濟增長、生態環境兩系統有更大的提升需求。而內蒙古、甘肅、黑龍江等省份的短板系統為經濟系統,其余11 個省份的短板系統為生態環境。不難發現,制約31 ?。▍^市)耦合協調發展的短板系統存在差異,但主要以物流系統和生態系統為主。

表6 2021 年31 ?。▍^市)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的相對發展度

六、結論與建議

基于我國31 ?。▍^市)省級面板數據,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標準差橢圓、空間自相關等方法從時空雙維角度對各地區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之間相互適應、共同發展逐漸增強。樣本研究期內三大經濟區域的耦合協調性呈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態勢。截至2021 年,江蘇、山東兩省份進入磨合—良好協調階段,廣東省進入高水平耦合—優質協調階段。其余?。▍^市)三系統的耦合協調發展尚有提升空間。

2.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在南北和東西方向分散,空間分布整體呈南(偏西)—北(偏東)的空間格局特征,重心向西偏移明顯,同時表現出正的空間自相關性。但數年間變化幅度不大,具有一定的時間慣性和空間穩定性。31?。▍^市)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空間差異明顯,局部自相關類型以高高(HH)型、低低(LL)型等同質性特征為主,異質性為輔。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1.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東部地區耦合協調度較高區域,如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山東、廣東等,應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而海南省則需提高物流發展水平及經濟實力;中部地區應鞏固拓展向好勢頭 推動三系統耦合協調發展持續整體好轉。尤其對于江西而言,周邊區域耦合協調水平較高,向外借力借勢,促進區域合作、互利共贏;西部地區整體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水平較低,尤其是甘肅、青海、寧夏等,應適當給予政策傾斜,縮小地區間的差異,構建共享互贏的經濟發展模式。

2.加快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相對發展度模型測算發現,我國大部分地區物流發展相對滯后,成為物流發展、經濟增長、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短板系統。而東中西三大經濟區域物流發展水平不盡相同,東部地區較為領先,西部地區則相對落后。但西部地區資源優勢明顯,應依托西部大開發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促進區域間互聯互通,為物流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政府應積極打破行政界線,實現資源優化配比與共享,避免物流資源閑置及浪費現象。同時應提高物流技術,依托先進科技,尋找新能源、清潔能源,削弱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追求物流的高質量發展。東部地區制造業、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從而催生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應依托經濟領先優勢,大力提升現代物流技術水平,發展智慧物流,做好引領示范作用;中部地區則應充分借力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應著力建設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積極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物流中心城市,促進區域物流整體發展。

3.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如前文研究所述,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物流發展水平也相對較高,生態環境保護也較為到位。因此一方面應加強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決不能逾越生態紅線。尤其是生態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是中國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蓄水池”和“后花園”,在生態安全保障和資源能源供給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促進經濟與物流的高質量發展。而生態環境成為短板系統的地區,應積極探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有效途徑,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猜你喜歡
物流業耦合物流
非Lipschitz條件下超前帶跳倒向耦合隨機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本刊重點關注的物流展會
“智”造更長物流生態鏈
企業該怎么選擇物流
物 流 業
我國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
基于“殼-固”耦合方法模擬焊接裝配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運輸優化
物流業
求解奇異攝動Volterra積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