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體”賦能“達用”以實現“體用貫通”
——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邏輯探賾

2024-01-05 13:01施亞偉
關鍵詞:中華民族民族時代

程 平,施亞偉

(安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工作,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2023 年10 月8 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順利召開。此次會議不僅在名稱上增加了“文化”二字,還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論斷進行了系統闡釋,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并用“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八個字對這一思想的重大意義作出總結。這是借用中國傳統哲學關于體用關系的思維范式所作的概括。一般來說,“體”是指基礎、根本,“用”是指作用、效用,“用”是依賴于“體”的。至于“明體達用”這一說法,最早源自北宋實學代表人物胡瑗提出的教育主張,其高足劉彝在闡述胡瑗之學時用這四個字來概括先師的治學理念。嚴格說來,“明體達用”這一說法始自《宋元學案》,其中有這樣一段劉彝關于“胡瑗與王安石孰優”的論述:“臣聞圣人之道,有體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義禮樂,歷世不可變者,其體也;《詩》《書》史傳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舉而措之天下,能潤澤斯民,歸于皇極者,其用也?!盵1]25由此可見,“明體達用”這一說法將儒家的綱常名教與詩書典籍比作“體”和“文”,以“體”“文”為本,將二者相融于治世之道即為“用”[2]49-59。這一儒家經世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于,對“體”的融釋貫通是“達用”的前提所在。這里內蘊著理論指導實踐、認識論與方法論辯證統一的思維。隨著時代的發展,“明體達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這也體現了我們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的優良傳統[3]。

一、“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新時代內涵

進入新時代,“明體達用”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與運用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將文化思想理論比作“體”,將文化建設舉措喻為“用”。正所謂“即體而言用在體,即用而言體在用”[4]117,“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所蘊含的,是“體”與“用”之間相互貫通的辯證統一關系,即文化理論的思想觀點指導著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反映了文化理論的思想真諦。因此,以文化為“體”來深入貫徹“明體達用、體用貫通”,使其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首先需要明確其作為“體”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領導者、建設者和傳播者,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明確提出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5]663。與此同時,毛澤東不忘強調要尊重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深刻指出:“我們現在的文化都是從封建社會的舊文化發展過來的,尊重自己的歷史是我們應有的態度”[5]708,“在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5]707-708;此后,在社會主義探索與建設初期,中國共產黨繼續帶領人民積極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展開,黨中央及時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務,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為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掃清了思想障礙。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胸懷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高度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和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與精神譜系的賡續傳承,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上繼續行穩致遠,并對中華文化之“體”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6]12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7]368。

綜上所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之內涵,可以大致按照歷史脈絡概括為三大部分,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及其精神譜系,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文化之“體”的新時代內涵就相應地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明體達用、體用貫通”賦予了三重意蘊,即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推動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堅持緊扣時代主題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代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8]25;黨的百年歷程所孕育的革命文化與精神譜系是創造中華民族發展史,永葆黨的初心使命以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拓現代化發展道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實現文化復興的動力源泉,“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5。

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首要條件與內生動力

(一)文化認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首要條件

在具體了解“明體達用”的新時代內涵后,需要進一步探析在實踐層面深入貫徹“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條件與動力。如前所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體”內在包含了三大部分。那么,對于這“三位一體”的文化認同,是實現“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首要條件。

“文化認同”是人們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體認,其核心是對一個民族的基本價值的認同。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最深層的基礎。2014 年9 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10]157。中國擁有56 個民族和多樣的地域文化系統,形成發展了多元的文化脈絡與文化樣態,中華文明正是緊緊扎根于這樣一種和而不同的文化沃土,才得以生生不息并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因此,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蘊含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并“以穩固的社會模式加以沉淀,內化為共同體普遍的社會心理和價值涵量”[11]27-39。如何正確處理好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鞏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對中華文化之“體”形成共同價值追求的先決條件,因而需要通過文化認同來奠定共同的價值取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文化認同而言,其核心理念在于“先認后同”,唯有認識上形成了一致,才能具備共同的思想基礎。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書寫而成。在風雨同舟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從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內聚力與認同感。在2019 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12]7。因此,文化認同在尊重包容多元的文化價值基礎上,強調一體的文化發展方向,能夠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此一來,全國各族人民才能就“明體”形成一致的認識。

(二)從自覺自信到自強復興——“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內生動力

“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有其明確的目標指向,即培養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目標,以及推動文化自強、實現文化復興的根本目標,這一由近及遠的目標指向成為了驅動“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內生動力。

1.“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首要目標是形成文化自覺進而堅定文化自信。從邏輯上來看,在明確了認同怎樣的文化進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后,全國各族人民便有了凝聚力與向心力,能夠對共同的國家利益、共同的使命責任、共同的發展道路形成一致的認識,從而樹立以文化發展促民族發展的文化自覺。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之一,文化自覺能夠幫助人民群眾自覺地認識到,文化的繁榮是國家發展的高級目標,自覺認識到文化是民族歷史的積淀,是社會發展方向的引領。恩格斯曾指出:“文化上的每一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盵13]456責任源于自覺,行動體現自覺,文化自覺能夠作為內因驅動人們主動意識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賡續中華傳統文脈,推動文化自信自強的責任擔當?!皻v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自覺的程度?!盵14]4-5有了這樣的文化自覺,每一位中華兒女才能對自身的文化價值予以充分的肯定,認識到中華文化的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并從中獲取奮發進取的勇氣與創新創造的活力,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相比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15]339。民族的強大不僅僅依賴于物質上的富足,同樣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壯大。就此,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們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16]26。

2.“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根本目標是推動文化自強并最終實現文化復興。一方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 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是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17]24。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在形成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以共同的文化價值取向結成廣泛的文化戰線,秉持“以我為本”的理念著力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另一方面,就更長遠的發展目標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8]40-41??傊?,從培養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進而推動文化自強、實現文化復興的目標指向,作為內因激發起全國各族人民對于文化繁榮發展的殷切期盼,成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內生動力。

三、“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踐行路徑

在2023 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個著力”的要求,即:1.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2.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3.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5.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6.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7.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筆者認為,“達用”正是需要以這“七個著力”為工作抓手來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而上述“明體達用”的三重意蘊、首要前提以及內生動力能夠賦能“達用”的“七個著力”從而實現“體用貫通”?!懊黧w”賦能“達用”以實現“體用貫通”的邏輯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明體”賦能“達用”以實現“體用貫通”的邏輯示意圖

(一)堅持黨的領導以賦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從而夯實文化領導權

2013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面臨著戰略機遇和風險并存。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是“要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19]312。在當今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從傳統社會的單一型價值觀向當今復雜多元價值觀轉變加速演進,思想的獨立性、差異性集中體現為社會思潮與文化的多元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淡化意識形態論’‘銳實力論’等甚囂塵上,這些錯誤思潮蓄意對抗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領導力”[20]46-53。因此,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提取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堅定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的高度自信,能夠不斷增進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價值理念的內在認同,使社會主義文化始終運行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

(二)堅持守正創新以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方針順利推進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 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21]11。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在講話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作“根”與“魂”,反復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遭受重大挫折后頑強奮起的精神支撐,是中華文化繁榮發展所固有的根本。因此,“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15]340,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22]11,“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23]1+4-7。一言以蔽之,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重視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文思想、政治理念與精神探析等方面的原創性內容,既做到賡續傳統、不忘本來,又做到守正創新、繼往開來,方能“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如此一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文化領域不斷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并熔鑄于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之中,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24]536,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墊下深厚的文化基石。

(三)緊扣時代主題以賦能新聞輿論“四力”提升

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即“四力”,是“七個著力”中緊貼時代主題的工作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化,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25]262。文化的發展如果不能立足人民,反映時代,就難以傳承延續。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文化發展的時代主題幾經更替,先后經歷了救亡圖存的革命性語境、解放獨立的政治性語境、開放發展的經濟性語境。進入新時代,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雖未改變,但世界無序性持續增加,霸權主義依然猖獗,國際恐怖主義卷土重來。時代主題為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推動文化建設提出了正確的坐標,以時代語境為橫軸標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自我定位,以繼往開來的發展眼光為縱軸標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時代的詮釋與貢獻,在繼承傳統與時代創新中增進文化認同,推動文化繁榮。相較之下,新聞輿論工作同樣離不開時代背景與時代語境,既然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將去往何方,那么當下的新聞輿論工作所肩負的文化責任就無比重大。就此,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作了深刻而又貼切的描述,“新聞輿論是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宣傳一旦出了問題,輿論工具一旦不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不按照黨和人民的意志、利益進行輿論導向,就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損失”[26]307。當今,信息社會的到來加速了信息傳播、輿論發酵的進程,這使得我國文化建設與文化發展更加需要“四力”皆強的新聞輿論力量,從而更好地為政治服務,為大局服務。因此,將把握時代脈搏、緊扣時代熱點作為新時代先進文化的發展理念,對緣事而發的社會輿論進行有效引導,加速社會正向輿論傳播,是賦能新時代新聞輿論“四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就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27]317。古人云:“文以載道”,將“道”視作為“文”之根本。同古人所崇尚的天地人倫之道不同,新時代的新聞輿論工作,應緊扣時代主題,以先進文化為時代之“道”深入推進“文以化人”,從而將“四力”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強大驅動力。

(四)增進文化認同以賦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

2018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27]314-315。一方面,如前文所述,文化認同能夠匯聚起各民族多元的文化要素,形成動力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有學者指出,“當代的文化認同主要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對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認同,文化認同就是對中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以及社會理想的培育”[28]244-259。有鑒于此,隨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不斷鞏固,文化認同能夠逐漸上升為政治認同并逐步引導主流文化的發展壯大,集中體現為全國各族人民對共同價值觀念、共同時代追求的一致性認同。因此,文化認同上升為政治認同的過程,就是主流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引領社會思潮,并構建起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過程。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在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以往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理論探索,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著文化認同上升為政治認同并不斷得到鞏固,中華民族將不斷匯聚起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標。這些共識亦能夠幫助人們在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元化的價值理念,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從而賦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五)明確目標指向以賦能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加強國際傳播與文明交流互鑒

進入新時代,國際局勢波譎云詭,西方勢力的文化擴張與滲透逐漸向和平演變轉型,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文化傳承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和阻礙。在文化環境紛繁復雜當下,文化建設面臨著嚴峻的現實難題和挑戰?!懊黧w達用、體用貫通”具有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的首要目標,進而發展到從文化自強走向文化復興的根本目標。這由近到遠的兩大目標指向不僅是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路徑規劃,同時也為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講好中國故事以促進文化交流提供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一方面,文化自覺一旦形成,將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幫助人們正確看待本民族的文化與外來文化,充分認識到中華文化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從而堅定對于文化傳承與文化發展的信念與追求,不斷樹立文化自信。而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又集中體現為對新時代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守正創新的高度認同與贊揚,能夠為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因此,這一目標指向作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底層邏輯,將不斷賦能文化事業與產業的繁榮發展,而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相統一就是文化復興。由此一來,中華民族走向文化自強,實現文化復興將不再只是中國人民心中期盼的將來時,而是腳踏實地的進行時。另一方面,隨著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形成,新時代文化發展將不斷結合時代特色以適應現代化需要,不斷賡續優秀傳統文化以厚積文化底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將使中華文化走出國門,在國際上更好地詮釋中國,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并“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29]202。更好的中國故事與更加響亮的中國聲音將推動我國文化產品質量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不斷提高,日益加大我國文化產業對外交流力度,持續促進國際傳播與文明交流互鑒。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民族時代
我們的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