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巴黎的“一見鐘情”

2024-01-07 10:52牛志遠高塬
環球人物 2024年1期

牛志遠 高塬

1992年2月,路明在北京故宮。

當中法兩國人民提起1964年的那場震驚中外的“外交核爆炸”,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贊嘆。因為,它猶如一陣春雷,拉開了中法兩國友好關系的序幕。

這60年,中法兩國文明交流互鑒、民心相通,許多中國人和法國人在這一甲子里浪漫邂逅,他們是網友、是伙伴、是夫妻,甚至有的只是路人。他們用自己的人生,見證并書寫著中法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

《環球人物》記者尋訪了中法之間一張“綠卡”、一個童話、一段旋律、一條航線的故事。在這些細微之處,新一代的兩國人民彼此靠近,感受著綿延的親近,織就一張情緣之網。

2022年秋天,來到中國31年的路明(全名為Olivier Ruelle)迎來了他在中國的人生關鍵時刻——他領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這被稱為中國的“綠卡”。

路明是B站的一名UP主,他高鼻深目,兩道濃眉,一頭卷發,愛喝茶,愛嘮嗑。身為法國人,卻被中國粉絲親切地視作“自家人”,習慣稱呼他為“老路”。每當他說起自己1991年就到了中國時,彈幕里就有新來的年輕粉絲驚呼:“老路,你來中國的時候我還沒出生呢!”

1969年,路明出生于巴黎。18歲那年的一堂歷史課上,路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老師問班上的學生:“誰愿意課后準備準備,給大家講講中國的歷史?”“唰”的一下,路明舉起了手?!拔疫B一秒都沒想,全班就我一個人舉手?!彼貞浀?,“當時就是單純好奇,但這個好奇心到底來自哪里,我也不知道?!被氐郊?,路明找來許多資料,那是他第一次從書中認識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東方大國。他描述當時的感受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的心中像是種下了一顆種子,指引我一定要去中國看看?!?/p>

從這段難以言喻的奇妙緣分開始,路明迷上了中國,開始學習中文。說來也巧,學習中文那會兒,他在巴黎一家麥當勞店偶然地結識了中國留學生嘉磊。兩人都是到店里應聘兼職的,嘉磊因為法語不夠熟練,沒能成功,路明看他一個人在異國他鄉,便主動幫忙提供住所,還約定一起學習語言。兩人一天用法語交流,一天用中文交流,路明連吃飯都開始用筷子了。一段時間過去,嘉磊的法語在進步,路明的漢語也突飛猛進,“我們變成了非常好的兄弟!”

兩年后的1991年,路明決定親身到中國看看,他申請到了在南京師范大學學習中文的機會,一個人扛著大包小包,說走就走。

“一分鐘都沒睡?!痹诎屠柚憋w上海的飛機上,他很是激動。等坐上上海到南京的綠皮火車后,他不停地被熱情的乘客搭訕。剛下火車,好兄弟嘉磊在南京的父母就接上了他。在他們的悉心幫助下,路明順利開啟了在中國的新生活。

來中國30多年,老路如今已是一名老茶客了。

從此以后,路明到過中國的許多城市,對中國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從南京去到臺中,他學會了繁體字;離開臺中到廣西、西藏做導游,他見識了中國遼闊大地上的民族特色文化;去蘇州、曲阜,他體驗了南北各異的風土人情;在福建當廠長,他深入了解了茶文化,和車間主任、部門經理、企業員工“不打不相識”;去香港讀社會學博士,他“識咗”(懂了)廣東話;在北京,他和無數“北漂”一樣,成為奔波在通勤路上的“打工人”……

2016年,路明在杭州認識了現在的妻子,這位出生于江西萍鄉的女人讓他和中國有了更深的淵源。正是在妻子的鼓勵下,路明做了一個自覺“有點兒異想天開”的決定——申請中國“綠卡”。

2022年9月2日,路明領取“綠卡”。當日,他專門錄下了全程視頻。鏡頭里,只見年過半百、久經風浪的老路難掩激動。從工作人員手里接過“綠卡”時,手都微微顫抖?!坝|電了觸電了觸電了,”他嘴里念叨著,“路明,現在我的中文名真的是正式的啦!”這條秀“綠卡”的視頻一經發布,便登上了B站熱榜。如今,已累計有3000多萬網友“圍觀”了路明的領卡現場,他們在彈幕里送上祝福,層層疊疊的“恭喜恭喜”,已經把畫面背景遮了個嚴嚴實實。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申請成功,我覺得那是很重要、做過很大貢獻的人才可以的,可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怎么可能輪到我呢?”老路說。其實,是他謙虛了。自從定居杭州后,他一直在為外國來華創業人士提供無償幫助,給他們提供翻譯,介紹當地創業孵化中心的各項政策,教他們演講,協助政府對接、項目落地、人員培訓,等等?!耙陨?、巴西、法國、德國……我認識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都已經數不清了?!边@些在老路看來本是舉手之勞的事情,經妻子提醒后,被他認真地羅列出來。在籌備各項申請材料的過程中,他說自己“沒抱一定會過的想法,但越準備越希望有好結果”。

持有“綠卡”后,老路生活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再也不用每年辦簽證了,刷卡坐高鐵、入住各大賓館、網絡實名認證也都不愁了,“以前很多不能做的事,現在都可以做了”。而剛剛過去的2023年12月,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簽發啟用了最新版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因加入了體現國家標識的五星元素,新版永居證被稱為“五星卡”?!拔掖蛩?024年2月份去換。升級的‘五星卡’應該會更方便?!?/p>

比便利性更重要的是身份認同。辦完“綠卡”,老路買了件T恤,上面印著“我有綠卡”4個中文大字,他穿著它錄視頻,向網友們“嘚瑟”?!拔夷苣玫健G卡’,是中國對我個人的認可和認同,基于這點,我很開心,很感恩。我上輩子可能是中國人,命運讓我一直生活在中國,現在這兒也是我的家?!?/p>

采訪當天,路明說,采訪一結束自己就要和妻子去趕飛機了,他們要回法國陪母親過圣誕節。而再過一段時間,他又要啟程回中國,他說:“因為要回家,過中國年!”

多年來,法國人杜波(全名為Alexandre? Dubos)一直活躍在中國綜藝的節目當中。在《非正式會談》中,他是西裝革履的法國代表;在《老外看點》中,他是侃侃而談的外籍嘉賓主持人;在《HELLO中國》中,他則化身紅酒品鑒官,為大家介紹紅酒知識。不少人因此認識他,就連打車的時候,他也會偶遇自己的粉絲,常常聽到這句不是很確定又帶著點兒驚喜意味的話:“哇!你是杜波吧?”

2023年12月15日,《環球人物》記者在北京見到了杜波。他身材高大,一頭卷發,長著一張典型的西方人面孔。只是,他一開口:“天兒真冷??!”是一口字正腔圓、還帶著點“京片子”味兒的普通話。

其實,剛來中國時,杜波壓根不會說中文。

杜波從小家境殷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可以在法國“躺平”的程度。他的父親從事電信行業,雖然一直與中國的企業有著工作往來,但不懂中文。2005年,杜波18歲,決定出國留學。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兒子,到中國去。中國有個叫‘wawai’的企業很棒,未來一定大有可為?!?/p>

2023年12月21日,杜波與劉大毅在錄制歌曲《從長安街到香榭麗舍》。

2023年12月15日,杜波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本刊記者 張森絢/攝)

“這個‘wawai’到底有多厲害?”杜波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他坐上了從巴黎飛往北京的航班。在飛機上,杜波說出了人生第一句中文:“你好,我是法國人?!边@句話,還是他跟空姐現學的。

來中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杜波都“看不懂漢字”“聽不懂別人說話”“發音也不準”。他苦笑著向《環球人物》記者回憶:“我剛開始學習中文的路上到處都是坎兒?!北确秸f,有一次,因為不認識“糖”字,他誤買了食鹽,回家做了一杯“咸口咖啡”,舉杯一喝,“啊,咸死了!”

然而,正是這件事,讓杜波學好中文的勁頭更足了?!耙驗?,這是一個涉及生計的問題!我要是學不好中文,可能有一天會吃不上飯的!”于是,杜波每天抄寫漢字、聽錄音帶,和中國朋友用中文交流。到了2010年,他終于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了。只不過,“這時候的我講起話來還帶著點兒‘老外’口音”。

他不服氣,“我不能一直是‘老外’腔!”他開始閱讀中國文學作品,從中體會漢語的聲調和節奏,這一習慣延續至今。最近,杜波愛讀的書是《三體》,他為自己能閱讀這本世界知名科幻文學的中文原著而感到開心?!拔覍χ袊膼叟c日俱增?!闭f這句話時,他內心充滿了驕傲。

杜波還養成了一個“中國胃”?;胤▏鴷r,他在朋友圈發的全是尋找中國美食的動態,比如“想我大北京,法國哪里能吃到耳光餛飩?”尋覓不得時,對于不吃辣的杜波而言,法國街頭的火鍋便成了唯一可慰藉他味蕾的“中國菜”。漸漸地,因為去火鍋店的次數太多,他變得“無辣不歡”。

我們的采訪結束后,這位操著北京腔、長著外國臉的“地道北京人”便興致勃勃地去吃了鹵煮,一臉滿足地對著自媒體平臺的鏡頭說:“這是在法國吃不到的美食?!?/p>

而鏡頭之后的杜波,有一個并不廣為人知的身份——中文版音樂劇《小王子》的法方制作人。

10多年前,杜波因錄制《老外看點》與劉大毅結識并成為至交。他們的友誼有一個牢固的基點——他們都十分熱愛法國兒童文學《小王子》。杜波在還不識字的時候就接觸過《小王子》?!爱敃r看的是插畫,由于年紀小,我只記得插畫里的小王子是很善良的形象?!背赡旰?,他又數次閱讀《小王子》,一次比一次感觸深?!拔覐臅镒x懂了友情和愛情,還有很多人生哲理?!倍挪ㄕf。劉大毅也是如此,他也多次閱讀《小王子》,是《小王子》迷。

2014年,杜波和劉大毅一拍即合,一起做了件大事——接受中法建交50周年組委會的任務,制作中文版《小王子》音樂劇,演繹中國人心目中的小王子。

第一場演出開始前,杜波有一種“老師即將檢查作業”的忐忑。因為,他特地邀請了他的中國朋友們到場觀看,“我特別想知道他們看完后會有什么反應”。

“他們哭了,全都哭得像個孩子?!倍挪ㄏ颉董h球人物》記者回憶朋友們看完這場音樂劇出來時的樣子。那一刻,杜波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他明白,“能讓15 名成年人因為感動而流眼淚,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也正是那時,杜波深刻意識到:“優秀的文學作品帶來的治愈是不分國界的?!?/p>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中法建交60周年,杜波和劉大毅聯合音樂人鞠起,創作了《從長安街到香榭麗舍》這首歌。杜波給《環球人物》記者發來了歌曲的小樣。歌里唱著:“星空中小王子的喜與悲,或許也都能被撫慰……如果你好奇為什么,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杜波有些感慨地說:“歌詞的創作,可以說是用了許多年,也可以說是幾天,這更像是長時間在中法兩國生活積攢的感悟所帶來的瞬間靈感迸發?!?/p>

杜波在中國已經生活了10多年,他自己也記不清楚具體是什么時候,吸引他來中國的謎底被揭開了。原來,父親說的“wawai”,就是華為。他感慨了一句:“我爸爸可真有遠見!”

現在,杜波每年多次在中法兩國之間往返,一趟趟航班串聯起他與中法兩國的緣分,一邊是親人,一邊是朋友。因為長期生活在中國,回到法國時,他的家人戲謔地稱他為“中國人”。采訪快結束時,杜波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他也正計劃申請中國“綠卡”?;蛟S,過不了多久,他也能像老路一樣,可以到處“嘚瑟”:“我有綠卡了”。

在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波爾多大劇院等許多地方,總能看到一名中國女孩的身影:她穿著仙氣飄飄的漢服,頭發挽成一個髻,背著一把甚至比她還高的古箏,正在尋一處陽光普照的空地。不一會兒,空地上便圍滿了金發碧眼的觀眾,《青花瓷》《大魚》《云宮迅音》等美妙的中國樂曲從她的指尖流淌出來。有法國人如此評價她的演奏:“仿佛聽了一場來自中國幾千年前的搖滾?!?/p>

女孩名叫彭靜旋,是一名“95后”,也是一名短視頻創作者,? 在國內外各個平臺的粉絲加起來已經超過3000萬。而就在2017年,剛到法國的她還只是一名普通的留學生。

那時,彭靜旋對法國的一切都充滿新鮮感,沒有課程安排時,常常喜歡出門走走。奇遇發生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澳翘煜挛?,我在街上散步,到處都是街頭藝術家在演奏,走到哪兒都能聽到音樂聲,氣氛太好了!”那時,彭靜旋心頭只剩下一個念頭:“要是古箏在手邊就好了!我一定要讓他們聽聽中國樂器的聲音?!?/p>

于是,第二年返校時,彭靜旋把陪著自己長大的那把長達163厘米、寬為22.5厘米的古箏帶去了法國,“辦理托運時,花了好大一筆錢”。好在,這個“大家伙”平安到達了。

彭靜旋在小箱子里擺放熊貓玩偶、中國樂器小擺件等,精心設計“中國角”。

2018年9月,彭靜旋發布了第一條在法國街頭彈奏古箏的視頻。從此,她便開始了每周末早早去街頭占位置的一段時光?!斑@條長街‘寸土寸金’,每隔幾百米就有一位街頭藝術家?!迸盱o旋一出現,總能引起許多人注目,“我的古箏對他們而言太特別了,許多人都沒見過”。

一次,一名正與媽媽視頻通話的非洲小伙將手機鏡頭對準了彭靜旋?!八^來問我這個樂器叫什么名字,可不可以為他媽媽介紹一下?!庇谑?,彭靜旋邊彈奏邊講解。她看著屏幕那頭陌生人的表情從疑惑到驚嘆,最后豎起大拇指,“我意識到,我們進行了一場跨越文化、跨越空間的對話”。還有一次,“一位法國老奶奶聽完演奏,跟我說這是她第一次聽到這樣美妙的聲音。她還摸了一下古箏,觸碰到琴弦的那一刻,我看到她的指尖都在微微顫抖,她的眼眶一下子濕潤了”。

彭靜旋被這些畫面打動了,決定做些什么。后來,在她演奏的現場,就多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小箱子,這是她精心打造的“中國角”。在“中國角”,彭靜旋放了一些小琵琶、小古琴、小嗩吶等迷你版的樂器擺件,一本微縮“古琴譜”,還有一些個人名片,最近又新添了一只熊貓玩偶。彭靜旋說:“我想通過這方小小的‘中國角’,讓法國觀眾了解古箏、了解中國?!睗u漸地,許多人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與中國交流的大門:有作曲家通過名片找到彭靜旋,期待與她進行音樂交流;有舞者被旋律打動,想和彭靜旋開展合作。

2019年,彭靜旋被法國高等教育署授予“中國留學生網絡大使”稱號;2022年,她又被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評選為“青年網絡文明使者”?!盀榱瞬还钾撨@種鼓勵,我想去做更多事,來促進兩國音樂文化的交流?!?/p>

彭靜旋帶著古箏“出?!钡耐瑫r,也在積極擁抱來自法國的優秀文化。2020年研究生畢業后,她選擇學習豎琴這種源自西方的古老大型撥弦樂器,還不斷從法國的電子音樂當中尋找靈感。

一次,彭靜旋背著古箏去了老師的辦公室。見到古箏,老師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拉著彭靜旋打開了話匣子。他們從古箏說到二胡、琵琶、嗩吶,又從巴黎管、勃蘭特管說到圓號。兩個同樣熱愛音樂的人背靠著不同的文化長大,他們在交流中迸發出火花,探尋音樂的多元可能。

3個小時后,彭靜旋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肮殴~兩邊的弦發出的音色是不一樣的,我國傳統的曲目通常是用右手彈奏,左手按、滑、揉、顫,這樣出來的聲音是清脆、悅耳的?!迸盱o旋邊介紹邊向《環球人物》記者撥弄了兩下左邊的琴弦:一陣躁動的聲音襲來?!拔蚁氚堰@種音色加入創作,作出一首古箏與電子音樂交互的實驗性作品?!?/p>

這是彭靜旋正在忙著的事,她的初衷簡單卻又有些不一般:“我期待通過這種方式讓中國古老的樂器和法國新興的音樂結合,讓中法兩國的音樂實現‘雙向奔赴’?!?/p>

在采訪中,《環球人物》記者還遇到一個格外動人的“雙向奔赴”的故事,它關乎愛與浪漫、婚姻與陪伴。

早在1966年,法國在西方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航空運輸協定。同年,法國航空公司開辟巴黎至上海航線,這是我國同西方國家開通的第一條航線。58年來,一趟趟航班聯通中法兩國,曾經的一條航線變成了一張空中運輸網絡。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國航”)駐巴黎營業部總經理張弼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如今,光是國航,每周就有12趟航班往返于北京和巴黎之間,這還只是疫情后航班未完全恢復的頻次。

2023年8月,馬克一家登上了長城。

對法國人馬克 (全名為Stosic Marc)而言,這些航班宛若空中橋梁,指引著他尋覓自己的事業與愛情。

馬克出生于1973年,那時,中法兩國的友誼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馬克從小最要好的“哥們兒”都是華僑,他們經常邀請馬克到家里做客。在這幾位“哥們兒”的家里,馬克與他們一起學習寫漢字、品嘗中國美食、觀看中國電影。正是從那時起,馬克“被這個古老又神秘的國度深深吸引了”。等到上大學,馬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漢語專業,開始系統地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文化。

2008年,馬克進入國航工作,擔任國航駐巴黎營業部的航站業務員。他的主要任務是為旅客提供咨詢、協助辦理值機及登機手續等地面服務。因為漢語流利,他得到了很多旅客的贊揚,成為航站優秀員工。

2012年,馬克參加旅行團,游覽了青島、上海等地,最后來到安徽黃山。馬克回憶看到黃山時的感受:“風景太美了!爬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在一幅水墨畫中走路?!?/p>

在這幅畫里,馬克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女孩。她是土生土長的黃山人。馬克這樣形容見到她時的感受:“我不知道用什么詞形容見到她時的感覺,回法國后,我的中國朋友告訴我這叫緣分?!?/p>

2014年,兩人結婚了。這一年恰逢中法建交50周年,在馬克的朋友們看來,這段跨國之戀是中法友好最浪漫的音符。

10年過去了,馬克如今已是國航駐巴黎營業部航站主管,他與妻子也從“二人世界”升級為“四口之家”。馬克身上漸漸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我愛上了吃中國菜”。對于這個變化,馬克笑著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原因:“因為我太太平時做飯比較喜歡做‘辣口兒’的,時間長了我就習慣了?!边€有一個更為明顯的變化,就是他們一家雖然住在法國,但是日常交流說的都是漢語?!皝矸▏@么多年,她的法語水平似乎沒什么進步,我的漢語水平倒是提高了不少?!瘪R克笑道。除此之外,馬克還像中國家長一樣重視孩子的教育。每年,馬克一家都要回趟黃山,讓兩個孩子游覽中國的名山大川,體驗風土民情。對此,馬克笑稱:“感受文化熏陶‘要從娃娃抓起’?!?/p>

如果說,作為乘客時,馬克與這條航線的關鍵詞是“邂逅”,那么,當他作為工作人員時,這個關鍵詞則為“見證”。

馬克每天都能見到許多往返于中法兩國的旅客,他們的職業、年齡、性別各異,但他們身上都或多或少地發生著與中國有關的故事。

一次,馬克偶遇了電影《狼圖騰》的導演——來自法國的讓·雅克·阿諾。為了電影拍攝,阿諾那兩年頻繁往返于中法之間。馬克看著一開始并不會講中文的阿諾對中國文化越來越了解。后來,《狼圖騰》在中國上映后創下當年國產文藝片票房最佳成績。

還有相當一部分旅客是普通人?!八麄冇行┦菍W生,有些是生意人,有些是音樂家,有些是游客?!瘪R克經??吹剿麄冸S身帶著一些小禮物,有時候是一本書,有時候是一袋美食,“這些禮物和這條航線一樣,都是中法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證明”。

以上種種,都是這條航線上過去發生的故事?,F在,中法兩國友好的信號依然在不斷釋放。2023年11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間,包括法國在內的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赴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辦簽證入境。同日,法國外交部門宣布,擁有碩士學位的中國人,無論其文憑是法國的還是中國的,都將能夠從法國獲得為期5年的旅行簽證。條件之一是至少在法國學習過一個學期。

張弼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消息一經發布,航班搜索數量增長了3倍?!痹隈R克看來,“中法航線會迎來更多的旅客”。屬于中法兩國人民的故事,未完待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