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截為三段的《女史箴圖》

2024-01-07 13:59徐婉玲
環球人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女史摹本大英博物館

徐婉玲

英法等國一些博物館、圖書館現收藏有大量從圓明園劫掠去的珍貴文物。比如,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3萬多件中國文物,包括書畫、古籍、玉器、瓷器、青銅器、雕刻品等,其中直接從圓明園掠奪的文物就達2萬多件,包括唐人所摹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幅卷軸畫被譽為中國美術史上的“開卷之圖”。

《女史箴圖》不只是一幅畫,還是一扇通往古代女性世界的窗口,讓我們得以一窺古代女性的生活態度與精神面貌。畫中的女性,或端坐、或立行,或聚談、或獨思,她們的姿態各異,卻同樣流露出溫婉典雅的風范。尤其是“修容飾性”所描繪的對鏡梳妝的場景,充滿想象。畫中諸女子,身著華服,席地端坐于鏡前。左側女子正由紅衣侍女為其盤綰青絲,身旁還擺放著妝奩、工具等物。右側一女子發髻梳理完畢,自己正對鏡著紅妝,秀美的面容映在鏡中,儀態端莊、溫婉典雅。

《女史箴圖》的每一筆、每一墨、每一線之中,都似乎在講述女性力量和溫柔智慧的故事。例如,“馮媛當熊”的故事,出自《漢書·外戚傳》。畫面中,漢元帝在后宮佳麗和宮人的陪同下觀看斗獸,正值表演高潮,一只黑熊忽然躥出,直逼向漢元帝。危急時分,馮婕妤挺身而出。盡管她身形嬌小,但面色從容,目不斜視,毫無懼色。嬪妃宮女們的驚慌失措,更是反襯出馮婕妤的堅毅勇敢。

《女史箴圖》的存在,宛如一曲悠揚深遠的歷史樂章,流轉于時光的長河中。正因為這一份力量和智慧,令它成為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成為歷史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可惜的是,《女史箴圖》真跡現已無處可尋,僅存兩個摹本——唐摹本與宋摹本,前者即為大英博物館所藏版本。

相傳,《女史箴圖》在南北朝時被收入梁內府,后在唐朝時入藏唐內府。唐末,因戰亂流入民間,這才有了唐摹本。這一摹本后被北宋官員劉有方收藏,米芾誤認定其為顧愷之真跡,其后被著錄于《畫史》和《宣和畫譜》之中,宋徽宗時期被收入內府。南宋高宗年間,隨遷至浙江臨安(今浙江杭州),后在宋金交聘中送給金國。金亡后,唐摹本又折回南宋,為權臣賈似道所得。賈遭籍沒后,畫作重歸南宋內府。明代時,曾被嚴嵩、顧正誼、董其昌、項墨林收藏,清初遞經張孝思、梁清標手,后入于收藏家高士奇。

《女史箴圖》“修容飾性”描繪的對鏡梳妝場景。

此時的《女史箴圖》不僅是一幅畫,更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載體,代表著收藏家的文化尊崇和藝術追求。及至清乾隆時期,《女史箴圖》重回宮廷,被精心收藏于華美的靜怡軒中,與《瀟湘臥游圖》《蜀川勝概圖》《九歌圖》同室輝映,一同取名為“四美具”。

然而,時光流轉,戰火紛擾,美的世界也破碎了。

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焚燒頤和園之時,英軍中有一名上尉克勞倫斯·約翰遜,趁亂將《女史箴圖》和珠寶玉器盜走,但他并沒有意識到畫作的價值。1903年初,他把《女史箴圖》拿到大英博物館,想讓對方給畫軸上的玉扣估價。結果,大英博物館職員給整幅畫作估價25英鎊。兩個月后,他以25英鎊的價格將此畫售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在被掠奪和販運的過程中,《女史箴圖》從一個尊貴的文化象征,淪為了一件廉價的交易品。它的價值和意義在那個時刻被無情地忽略,甚至是貶低。明珠蒙塵,輝煌不再,榮耀消失。

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之后,《女史箴圖》的磨難并未結束。由于文化的差異和知識的欠缺,大英博物館方面并不清楚如何保存和展示這幅東方古畫。英國人認為,《女史箴圖》應該像油畫一樣掛在墻上展示。1912年,大英博物館聘請日本畫家山崎秀明和漆原木蟲,為《女史箴圖》做了100份木板復制品。1914年至1915年,為符合日式裝裱的要求,《女史箴圖》被粗暴地攔腰截成3段保存,其中明清時期文人留下的大量題跋都被裁掉,形成歷史斷層。

《女史箴圖》“馮媛當熊”描繪的馮婕妤救駕漢元帝的場景。(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不僅如此,1914年,大英博物館修復師斯坦利·李特約翰曾經在畫上添加了一種類似薄膜的物質,但這種物質是酸性的,多年過去之后反而讓《女史箴圖》變得很脆弱,開始出現明顯的開裂,甚至產生了掉渣的現象,這種傷害幾乎是致命的?!杜敷饒D》的每一處傷痕,都在默默訴說著一個深刻的痛苦,讓人唏噓不已。

《女史箴圖》在經歷多重傷痛之后,重新被發現,逐步被修復,漸漸地重獲世界的關注和認可。1987年,一位臺灣古董商邀請大陸的古畫修復師邱錦仙到倫敦裝裱古畫。在這次旅程中,邱錦仙結識了英國著名漢學家韋陀教授。2013年,大英博物館召集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商討如何修復《女史箴圖》。

最終,在韋陀的推薦下,大英博物館決定請邱錦仙實施修復方案。根據多年修復古畫的經驗,邱錦仙創造性地將日本淀粉漿糊和化學漿糊混合,既能彌補畫卷,又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或顏色。

如今,《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的陳列室中綻放光彩,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她的每一次被展出、被凝望,都是對她過往輝煌的追憶,也是對她所受創傷的反思。

《女史箴圖》的漂流之旅,猶如一首悠長的詩,她在失落中尋回了尊嚴。她的前世今生,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世界的美麗與殘酷。她提醒我們,無論是藝術品還是人生,都難免經歷挫折和傷痛。正是這些挫折和傷痕,成就了她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如同涅槃的鳳凰,展現出生命的堅韌與美麗。

宋摹本《女史箴圖》藏于故宮博物院。1924年,宋摹本《女史箴圖》隨溥儀出宮,后入藏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1953年,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從東北博物館將它調撥至北京故宮博物院。相比之下,宋摹本《女史箴圖》是另一種風格魅力。這幅線描作品,雖無繁復的色彩,卻以其簡潔而精準的線條,捕捉了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精髓,如同一曲高雅的交響樂。

唐宋兩幅《女史箴圖》摹本,一彩一素,仿佛是東方文化的兩面。彩色的唐摹本,像是一個繽紛的夢境,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中國的藝術成就與審美風格。而黑白的宋摹本,更像是一幅深邃的畫卷,讓人在其中感受到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她們不僅是藝術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對話,連接著過去與現在。

猜你喜歡
女史摹本大英博物館
《周禮》女史考
摹本即真本——北宋宮廷藏畫“真偽相雜”論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大英博物館館藏侯馬青銅器:技術研究
藏在大英博物館里的中國文房
游周莊和臺灣劉然女史韻
莎士比亞的全球異常:《麥克白》之“人類”摹本、影視化以及滅絕時代
“女史”歸來
魏晉時期的“繪本”——《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國際培訓項目培訓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