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空間治理信息屬性定位及治理機理創新研究

2024-01-08 06:42王鶴春劉子寧
關鍵詞:參與度網絡空間污染

王鶴春, 劉子寧, 李 鑫

(沈陽師范大學 管理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4)

網絡空間作為新技術革命的產物,由于其與傳統生活領域的巨大不同,造成網絡成為法律管控的模糊地帶[1-2]。在新技術推動、法律邊界定義模糊、公眾自主意識增強等多重作用下,網絡逐漸成為社會公眾表達政治、經濟、文化等訴求的工具。網絡的影響力正在從虛擬空間向實體空間延伸,甚至超越了實體空間的影響力。而不良網絡信息的擴散,極可能動搖政府執政的微觀基礎,危害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甚至阻礙中國夢的實現[3-4]。

關于網絡空間不良信息,學界從生態學角度[5]、行為角度[6]、管治角度[7]等展開了研究。傳感技術、大數據技術、元宇宙、人腦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正在將人類社會導向一個萬物互聯的萬聯時代[8]?,F有研究普遍認為,網絡空間有害信息泛濫[9],信息污染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公害[10]。在特定的網絡空間已然形成了一種現實空間絕對不允許存在的社會[11]。在國內外劇烈變化的政治、經濟新形勢下,政府部門如何在把握網絡空間、分析傳播內容、辨識網絡信息潛在傾向性的問題上,有針對性地提出關于各類網絡信息的治理機理,就具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12]。

一、網絡信息環境污染與治理現狀分析

(一) 網絡信息環境污染現狀分析

隨著5G技術的應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的客觀存在。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空間信息量巨量增加、信息傳播速度呈現幾何級數增加的趨勢,同時產生了大量網絡信息污染,降低了對“有效信息”的使用[13]。受限于信息處理主體的處理能力,超量信息過載不僅極大地增加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反向造成信息匱乏,且給信息篩選、甄別工作增加了極大的使用成本。

網絡空間受污染的信息源、空間環境,不僅降低了信息有效性,而且使得網絡空間受污染信息跨邊界擾動現實空間的效應更加明顯[14]。如反政府、封建迷信、淫穢暴力等網絡污染信息直接影響到網絡受眾的情緒、心理,不僅極大地擾亂了社會秩序,而且極易造成采用受污染信息指導行為、進行決策的“信息誤用”,進而對現實世界造成威脅,如政府核心政治、軍事信息泄露,企業數據安全受損等,直接影響社會核心安全。

(二) 網絡信息環境治理現狀分析

1. 網絡立法

為打擊網絡犯罪,各國政府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15]。美國作為網絡技術最發達的國家,網絡環境中依舊存在著被污染的信息,并引發許多社會問題。為此,美國推出了《電信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以避免由于網絡信息環境治理失控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發生。目前,網絡立法尚存在很大爭議。其中較典型的觀點認為,網絡犯罪與其他社會犯罪行為沒有本質差異,因而沒有必要制定全新的法律。與此相反的觀點認為,由于信息立法屬于全新的領域,故不能在原有框架內制定、實施法律,必須基于新的框架展開立法,以確保信息所能涵蓋的網絡不同領域處于法律規制之下。在新框架指導下展開立法是我國有關網絡立法的主要思想,應以法治化作為網絡治理創新的最優模式[16-17]。我國從1994年開始陸續頒布不同類型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此外,我國政府通過行政管理等多種措施,加強了對網絡不良信息的社會監督和舉報工作[18]。

2. 網絡監管

美國采取多元化的網絡監管機制,通過引導社會主流意識、構建行業平臺、技術控制、分級管理、行政監管等手段,對網絡空間內存在的內容進行治理。德國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強化了對網絡不法信息、有害信息的監管。此外,其他國家也都先后制定了有關網絡信息的法律法規。通過行政手段管制互聯網是比較有效的網絡信息環境治理手段,在政府嚴格控制下,未取得授權,任何人無法接入和使用互聯網。此外,網絡不良信息的公眾舉報也是較好的網絡監管手段。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信息過濾或阻斷技術、內容自動分級技術以及實名認證等[19]。

3. 自律管理

提高自律性是實現網絡環境治理的內在驅動,通過互聯網行業的自律與上網公眾的自律,實現網絡信息環境的自我監管。目前,發達國家網絡自律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一定范圍內抑制了不良信息源的產生和污染信息的傳播。

總的來看,國際上針對網絡信息環境治理的手段主要為立法管理、行政管理以及自律管理等。目前,我國已經展開網絡治理進程,但相對于網絡發展,相關網絡立法依舊滯后,可見強化網絡立法仍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網絡信息的分類屬性定位

(一) 網絡信息分類模型

治理模式決定治理效果。關于網絡信息治理的研究,各國在探索過程中逐漸形成新權威治理、網絡自治和網絡法治三種不同的治理模式[10]。

由于網絡信息的屬性定位不同,對應的治理措施必然不同,因此本文首先對網絡信息進行分類,然后按照信息的不同屬性采取相應的處理對策?;谶m配思考[20],在以往學者的研究基礎上[21-24],根據調研的實際情況,本文按信息污染程度(Pollution,主要指信息的結果層面,相對局部網絡空間的影響或局限于網絡空間內,產生全域網絡空間負面影響或跨邊界擾動的程度)、政府政策對信息治理程度(Governance,主要指政策層面,相對于非政策介入,政府介入后治理手段的反應強度)以及網絡參與度(Participation,主要指網絡空間層面,相對于局部信息傳播或者緩慢信息傳播速度,產生全域傳播或者增速傳播),將網絡信息具體劃為以下8類:(1)以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低和治理比重高的良性信息為主;(2)以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低和治理比重低的潛在良性信息為主;(3)以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低,治理比重低的潛在良性信息為主;(4)以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低和治理比重高的良性信息為主;(5)以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高和治理比重高的具有競爭性的惡性信息為主;(6)以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高和治理比重低的具有破壞性的信息為主;(7)以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高和治理比重低的具有破壞性的信息為主;(8)以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高和治理比重高的具有競爭性的惡性信息為主??紤]到通用性,各類網絡信息以羅馬數字表示(下同),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網絡信息分類模型

(二) 網絡信息屬性定位

網絡信息環境即網絡傳播信息環境[12]。針對我國網絡信息環境的信息性質及政策處理狀況,本文對8類網絡信息分別進行網絡信息環境的信息屬性定位并構建治理路徑模型,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信息屬性定位和治理路徑模型注:圖中序號表明治理路徑類型;箭頭代表治理路徑方向。

由圖2可知,Ⅰ類與Ⅱ類信息屬于在參與度維度中網絡參與度高,在信息維度中污染程度較低,但在政策維度中治理比重各異的信息。根據Ⅰ類信息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低和治理比重高的特點,其信息屬性可定位為良性的大眾信息和穩定延伸信息。該屬性定義下的信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網民較為關注屬于大眾信息且呈現良性穩定狀態,并得以繼續傳播延伸。這類信息網絡參與度較高且治理比重較高,在儲存、傳播、轉移、共享的過程中得到以鼓勵、促進、提升為主的正向強化,有利于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道德標準提升。Ⅱ類信息由于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低和治理比重低,其信息屬性可定位為大眾信息和潛在有益信息。處于Ⅱ類狀態下的信息,雖然對社會進步、和諧穩定、人民道德水平提升等的作用尚沒有完全顯性化,但其作為一種隱性或半隱性狀態呈現在信息環境中,一旦這類信息被挖掘出來,得以顯性化,那么其作用將是巨大的。這類信息的治理比重較低,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對社會大眾普遍感興趣的信息進行發掘、跟蹤,以促使其顯性化,形成穩定的、可延伸的良性大眾信息。

Ⅲ類與Ⅳ類信息屬于在參與度維度中網絡參與度低,在信息維度中污染程度較低,但在政策維度中治理比重各異的信息。由于Ⅲ類信息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低、治理比重低,其信息屬性可定位為小眾信息和潛在有益信息,同Ⅱ類信息類似,區別在于其網絡參與度不同。處于Ⅲ類狀態下的信息,網絡參與度較低,大眾對其關注較少,對社會進步、和諧穩定、人民道德水平提升等的作用沒有完全顯性化,處于動態不穩定的發展變化中。但通過引導鼓勵,該類信息可以在更新有益信息、替代陳舊信息、替代惡性信息等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低和治理比重高的信息被定位為小眾信息和穩定延伸信息,即Ⅳ類信息。該分類中的信息網民關注度低,但內容普遍積極正向且治理程度高,對社會發展無危害性,可以通過引導鼓勵使其變成有利于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道德標準提升的Ⅰ類信息。

Ⅴ類與Ⅵ類信息屬于在參與度維度中網絡參與度高,在信息維度中污染程度較高,但在政策維度中治理比重各異的信息。根據Ⅴ類信息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高和治理比重高的特點,其信息屬性可定位為惡性競爭的大眾信息。該類信息網民極其關注,在信息維度上信息污染程度較高,屬于已經被污染的信息,包括政治煽動性、暴力、黃色等信息,極有可能惡意替代良性信息,但是其治理比重較高,危害程度較低,尚不足以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立刻產生巨大危害。但是與Ⅴ類信息相比,治理比重較低的Ⅵ類信息已經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威脅。根據其網絡參與度高、信息污染程度高、治理比重低的特點,Ⅵ類信息屬性可定位為破壞性大眾信息。

Ⅶ類與Ⅷ類信息屬于在參與度維度中網絡參與度低,在信息維度中污染程度較高,但在政策維度中治理比重各異的信息。Ⅶ類信息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高、治理比重低,其信息屬性可定位為破壞性小眾信息。該類信息與Ⅵ類信息類似,信息已經被污染,政治煽動性極強,但是網民關注度較低,如果放任其繼續傳播,將會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危害。網絡參與度低、信息污染程度高和治理比重高的Ⅷ類信息可定位為小眾的惡性競爭信息,同Ⅴ類信息類似,區別在于網絡參與度不同。該類信息網絡參與度較低,網民討論較少,雖然含有會對良性信息產生危害、替代良性信息的破壞性信息,但是網民不太關注,所以暫時還未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產生明顯危害。

三、網絡信息環境治理路徑設計

(一) 治理路徑模型構建要點

網絡信息傳播是網民或媒體通過互聯網這個數字化渠道將信息與其他網民進行共享和交流,體現了網絡信息開放性、互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根據美國學者拉斯韋爾提出的信息傳播“5W模式”,即誰(Who)、說什么(What)、對誰說(Whom)、什么渠道(What channel)、什么效果(What effect)[25],網絡信息環境治理要從這5個方面進行考慮。

整個治理模型要以8種屬性的信息為主要框架進行路徑設計,在路徑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以下3個方面:

(1) 政府應承擔起責任。網絡的延伸使得網絡與現實世界的邊界逐漸融合,公眾的生活方式受到網絡沖擊。而現實世界對網絡的映射,卻由于其所獨有的虛擬性、隱蔽性、公平性等特點的存在,導致邊緣、非主流甚至惡性觀念在網絡空間被無限放大,甚至失去控制。政府除了通過網絡信息立法調節行業、公眾之間的關系,還應承擔起對網絡環境的監控責任,推動行業自律,引導公眾自律。

(2) 網絡信息環境治理,重在“治理”而非“管制”?!肮苤啤敝饕獜娬{政府的作用,而“治理”則主要強調政府與社會的共管共治。目前,國際上對網絡治理行為的研究與實踐,呈現崇尚治理的趨勢。政府要對潛在良性信息進行挖掘、開發,對顯性良性信息進行正向鼓勵,同時要通過多渠道提高信息接受者的素質,使污染信息清洗工作在這一環節完成,避免其作為新信息產生者破壞網絡信息環境,有利于網絡信息源免疫和培養社會、公民識別污染網絡信息的能力。

(3) 提高網民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盡管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網絡信息傳播展開研究,但其依舊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機理,尚無證據證明現有研究能完全解釋其傳播機理。網民接收到新信息,憑借個體知識、經驗,解碼信息、判斷真偽、確定立場、調整參與度,并將信息重新編碼、傳播。信息經過網絡的傳播,特別是經過不同解碼、編碼系統的過濾、加工會與原信息產生偏差。信息偏差逐級擴大,影響大眾對于某一問題的參與度。如接受信息的網民不能完全解碼出真實信息,導致破壞性信息繼續擴大傳播,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因此,政府要普及網絡信息教育,提高網民分辨能力。

(二) 治理路徑模型具體闡釋

1. 治理措施構成

網絡信息環境治理的目的,在于將除Ⅰ類信息之外其他7類信息轉化成Ⅰ類信息。所以,本文提出的治理路徑模型主要由8類信息以及信息之間的治理措施構成(見圖2),具體解釋如下:

(1) 正向強化指獎勵那些組織需要的行為,從而加強這種行為。將其引申運用到網絡空間治理中,指的是政府通過加強行政管理,挖掘污染程度小的潛在有益信息,給予其發展的便利條件,使其發展成為穩定延伸信息?;诜€定良性信息在網絡環境的存在狀態,政府通過對良性信息的延伸,可以及時地對污染程度較高的信息進行“清洗”,以便獲得較好的輿情疏導效果。

(2) 宣傳普及是擴大信息污染程度低、政府治理比重高、有益于社會和諧且可穩定延伸信息網絡參與度的有效方法之一。相關部門可借助政府主導下的微信、論壇等新媒體,強化良性信息,拓展其正向作用,推動網絡良性信息的發展。政府應力求在維護媒體新渠道不間斷發展的前提下,對網絡信息環境加以治理,實現對網絡社會的管理創新。

(3) 網絡空間中的負向強化是指整肅懲罰那些對社會穩定有害的信息,防止其繼續傳播發酵。政府需要在必要時采取法律手段,對損害政府形象、造成社會損失的網絡污染信息制作者進行懲處,維護網絡環境清明。此外,網絡空間應實行市場準入登記制。行政管理部門要對網絡行為主體身份的合法性加以確認,對網站域名實行名稱核準和資格認證,同時加大信息網絡監察機構的監察力度,如加大查詢違反規定網址的力度等。

(4) 監控抑制是指政府對新媒體輿情走向進行實時監控,及時對受污染信息進行抑制處理。政府要特別重視技術手段的應用,做好網絡輿情的監控工作,建立完善的網絡輿情預警、處理機制,掌握網絡輿情的走向、趨勢,及時發現污染信息,并迅速作出“技術性”的處理[26],減少輿情負面影響,降低其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5) 信息消解是指將網民廣泛關注的破壞性信息通過自然和人為的方式進行消解,以降低網民的網絡參與度[27]。網絡謠言會經歷形成、傳播、辟謠和消亡4個階段,其中形成期主要是由于網民對特定信息的認識模糊,導致謠言擴散并形成熱點事件,甚至會演化為相關的社會輿論;辟謠階段體現為網民意見的激烈交互;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謠言最終會進入自然消亡期[28]。這是自然消解,同時網絡謠言也可以人為消解,即通過降低謠言的重要性,或者將科學的調查取證結果公布,向群眾進行解釋,降低信息的模糊性,從源頭解決謠言傳播問題,使其得以消解。

2. 治理路徑分析

(1) 第一條治理路徑,是Ⅱ類信息的治理路徑。Ⅱ類信息的治理比重比Ⅰ類信息小,要通過正向強化的方法將潛在有益的Ⅱ類信息轉換成穩定延伸的Ⅰ類信息。

(2) 第二條治理路徑,是Ⅲ類信息的治理路徑。Ⅲ類信息是小眾潛在有益信息,需要先通過正向強化變成穩定延伸的Ⅳ類信息,然后再通過宣傳普及擴大其網絡參與度,轉換成為Ⅰ類信息。

(3) 第三條治理路徑,是Ⅳ類信息的治理路徑。Ⅳ類信息是小眾穩定延伸信息,需要通過宣傳普及的方式改變網民的參與度。小眾消息網絡參與度的提高,有利于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

(4) 第四條治理路徑,是Ⅴ類信息的治理路徑之一。作為治理程度和信息污染程度都比較高的大眾信息,可以直接通過負向強化,在復雜的網絡信息環境中分辨惡性競爭信息進行懲罰整肅,使其逐漸轉變成Ⅰ類信息。

(5) 第五條治理路徑,是Ⅴ類信息的第二條治理路徑。惡性競爭信息的污染程度比較高,可以先通過信息消解的方式降低其網絡參與度,使接下來進行的負向強化更容易實施,然后再通過宣傳普及成為Ⅰ類信息,以獲得較好的輿情疏導效果。

(6) 第六條治理路徑,是Ⅵ類信息的治理路徑之一。政府首先通過監控抑制的措施加強治理比重,使其成為Ⅴ類信息,然后再通過第四條路徑進行治理。

(7) 第七條治理路徑,是Ⅵ類信息的治理路徑之二。政府首先通過監控抑制的措施加大治理比重,使其成為Ⅴ類信息,然后再通過第五條路徑進行治理。

(8) 第八條治理路徑,是最后一條關于Ⅵ類信息的治理路徑。因為信息的破壞程度很高,直接進行治理有很大難度,所以政府可以先進行消息消解,將其網絡參與度降低,然后再通過監控抑制的方式,使其變成小眾惡性競爭信息,最后通過負向強化和宣傳普及使其成為Ⅰ類信息。

(9) 第九條治理路徑,是Ⅶ類信息的治理路徑。Ⅶ類信息要依次經過監控抑制、負向強化和宣傳普及,最終轉換成為Ⅰ類信息。

(10) 第十條治理路徑,是Ⅷ類信息的治理路徑。Ⅷ類信息要進行負向強化成為穩定延伸信息,然后通過宣傳普及的方式成為網絡參與度高的大眾穩定延伸信息。

四、案例驗證分析

案例研究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詳實描述,有助于管理規律挖掘,實現理論構建,切實增加模型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因此,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選擇典型性網絡信息治理案例展開研究,驗證建立的網絡空間治理路徑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一) 研究設計

1. 方法選取

案例研究方法適合回答“how”“why”等理論構建類問題。對網絡空間信息治理機理的探索性研究屬于理論構建型研究,適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29],且已有魏江等的研究證實[30],案例研究方法適合過程機理問題的研究?;谙嗤芯恐黝},多案例研究通過彼此獨立的案例進行探索性分析或驗證性分析,可以得出抽象的、精辟的研究結論。以凱瑟琳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多案例研究能夠避免單案例研究的局限性,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反映案例背景的不同方面,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將顯著提高[31-32]?;诖?本文選取典型的網絡空間事件,通過多案例研究并驗證網絡空間治理路徑模型。

2. 案例選取

根據案例選取的典型性原則[33],本文選取“新冠疫情科普”“非物質文化遺產”“搶鹽風波”“桃城中學教師猥褻學生”4個案例。在樣本的共同性上,4個案例均屬于網絡空間信息治理的典型案例,且均在網絡空間影響較大。盡管案例樣本的具體情況和其所涉及的領域大相徑庭,但各案例樣本都與社會和諧安定息息相關,共同面臨著網絡信息治理的問題。

3. 數據收集

不同證據源的三角驗證可以增加多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為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本文以網絡空間信息治理作為線索與主軸,采用“數據來源”三角驗證策略。數據收集渠道:官方媒體公開的數據資料(按照公共事件發展階段,采集各類官方正式文本、檔案資料);關鍵節點數據(圍繞公共事件發生、發展歷程的里程碑事件、關鍵性節點事件收集數據);文獻資料(圍繞公共事件的各類學術性研究資料,如圖書專著、文獻數據庫);公開的權威媒體與搜索引擎數據(權威媒體文章、經典公共案例回顧、網絡事件報道與評述以及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發現等)。

4. 數據分析

(二) 多案例分析

1. 大眾潛在有益信息——新冠疫情科普

(1) 根據屬性定義將信息分類。在防控新冠疫情的特定背景下,其科普信息是普通受眾極其關注的有益信息,根據信息屬性定位,正確的新冠疫情科普信息為Ⅱ類信息。在復雜的網絡信息流中,新冠疫情的相關負面信息層出不窮,如何挖掘正確的科普有益信息并使其廣泛傳播、消除受眾恐慌情緒,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科普信息的屬性定位,其處理方式可以確定采取第一條治理路徑。

(2) 正向強化。政府以引導、鼓勵、正向強化為基礎準則,借助政府主導下的新媒體,強化新冠疫情科普信息,使其在穩定傳播的同時,進行延伸、拓展,發展成為大眾良性信息。如為了提高老年人口的新冠疫苗接種率,減少病毒對老年人的影響,國家衛健委和各地政府及時地開展了關于新冠疫情的信息公開工作,借助新媒體和大數據,實現對新冠疫苗科普類信息的挖掘,使其對社會的正面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然后從正規渠道為公眾提供有價值的權威科普信息,降低了新冠疫情暴發公關危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減少了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對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2. 小眾潛在有益信息——非物質文化遺產

(1) 根據屬性定義將信息分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識,但鮮少在網絡空間傳播,根據信息屬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類信息可定位為Ⅲ類信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把手教學”的傳播途徑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應用網絡開展對文化遺產的發掘與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屬性,其處理方式可以確定采取第二條治理路徑。

(2) 正向強化。以閬中王皮影為例,皮影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閬中王皮影也曾擁有轟動維也納的輝煌。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閬中王皮影由于在網絡宣傳方面受眾群體較小,傳播途徑相對落后,故受到較大的沖擊[34],陷入了險些失傳的境地。2019年閬中王皮影被選入南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保護其傳承與發展,四川省官方媒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都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南充文旅等官方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推文的方式,為閬中王皮影的傳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發展環境,產生了正向強化,使其在省域范圍內和文藝愛好者中形成了小范圍的傳播,成為小眾的穩定延伸信息。

(3) 宣傳普及。2022年4月,央視新聞聯播和央視新聞等播放并轉發了關于閬中王皮影的宣傳視頻,使全國各地的觀眾都看到了它的風采。閬中王皮影隨著政府網絡參與度日益增加,逐漸發展成為大眾的穩定延伸信息。政府借助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大力宣傳,強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大眾心中的地位,將其與經濟相結合,在推動網友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同時,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3. 大眾破壞性信息——搶鹽風波

(1) 根據屬性定義將信息分類。2011年3月15日,在通信軟件中傳出這樣一條信息:“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對山東海域造成污染,請轉告周邊的家人朋友儲備些鹽、干海帶,一年內暫不要吃海產品?!彪S后,這條消息被廣泛轉發。3月16日,全國多地發生了瘋搶食鹽的事件,產生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輻射恐慌和“搶鹽風波”[35]。因為與民生息息相關,此信息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造成了社會恐慌,根據信息屬性將其定位為Ⅵ類信息。因已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后果,應及時辟謠處理,所以關于“搶鹽風波”的治理主要是采取第七條治理路徑。

(2) 監控抑制。2011年3月17日中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迅速發出緊急通告,強調我國食用鹽等日用消費品庫存充裕,供應完全有保障,此前被廣泛傳播的信息為謠言,希望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合理購買,不信謠、不傳謠、不搶購。政府網絡信息管理部門應使用各種網絡監控技術手段,對各個平臺輿情走向進行實時監控,及時對類似信息標記審查,以便發現受污染信息和信息源。監察發現受污染信息后,相關部門要及時采取抑制處理手段,降低其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對謠言進行監控,抑制其繼續傳播,使信息的污染程度下降,將大眾破壞性信息轉化成為大眾競爭信息。

(3) 信息消解。信息傳播的復雜性會造成更嚴重的社會恐慌,所以對待與大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相關部門要及時采取人為干預方式,將科學的調查取證結果公布,向群眾進行解釋,降低信息的模糊性,從源頭解決謠言傳播問題,使其得以消解。2011年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官方新媒體發布權威的官方信息,表示各部門協調多方組織貨源,保障食用鹽等商品的市場供應。由于官方媒體的權威性,謠言被迅速揭穿,各地鹽價逐漸恢復正常,網絡參與度降低,使得信息成為小眾競爭信息。

(4) 負向強化。監控抑制的措施增加了信息治理比重,使信息危險程度降為Ⅴ類,采取第四條治理路徑接續處理。2011年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發布官方消息稱,對散布謠言的始作俑者執行行政拘留10天、罰款500元的處罰。網絡監察部門與屬地公安部門通過行政處罰等方式,整肅對社會穩定產生危害的信息,以切斷的方式減少這類信息繼續傳播發酵,形成了負面強化,使網民明晰散布網絡謠言的后果,使信息成為小眾穩定信息。

(5) 宣傳普及。政府網絡管理部門通過各類媒體平臺宣傳普及在網絡空間散布不良信息的后果,通過信息強化展現網絡傳播的正向作用;以網絡信息中心的位勢宣傳普及網絡信息環境治理的意識,提高網民辨識破壞性信息的水平和能力,使大多數網民都能自覺遠離和抵制不良信息,傳播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減少網絡信息污染,最終將破壞程度高的謠言治理成為大眾穩定信息。

4. 大眾破壞性信息——桃城中學教師猥褻學生

(1) 根據屬性定義將信息分類。近年來,社會大眾日益關注學生真實的校園生活,“校園霸凌”“教師猥褻學生”等信息與弱勢群體相關,更是直擊社會輿論痛點,綜合網絡參與度極高,信息傳播速度快且會對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2022年2月16日關于桃城中學初中教師猥褻女學生的爆料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引發網友廣泛參與討論。根據信息屬性將此信息定位為Ⅵ類信息。由于其破壞程度極高,為避免輿論的非正常發酵,降低網民參與度是最優解,因此政府關于桃城中學教師猥褻學生的治理主要是采取第八條治理路徑。

(2) 信息消解。信息消解包括自然消解和人為消解兩種方式。為避免人為干預所造成的“逆反心理”,在處理直指社會輿論痛點的信息時,可采取自然消解方式,等待信息的自然消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22年2月17日,當地政府迅速發布公告并采取行動,成立專項調查組展開調查,隨后等待熱度下降,網民參與人數大幅減少,達到信息自然消解的目的。此時消息僅在持續關注的網民中發酵傳播,后續進行監控抑制會更為高效。通過這個過程,大眾破壞性信息轉變成為小眾破壞性信息。

(3) 監控抑制。2022年2月21日,當地公安局官方發布調查公告,未發現涉事教師的猥褻行為,對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的人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涉事未成年人進行批評教育。發布此聲明后,政府和媒體平臺繼續通過專業化的網絡技術手段,對發現的惡意污染信息進行危險信息預防與嚴密監控,以減少其負面作用的產生,降低破壞性信息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至此,通過官方辟謠,輿論風向發生改變,信息在小范圍內的破壞性降低,逐漸轉變成小眾競爭信息。

(4) 負向強化。2022年2月22日,桃城區政府與新媒體平臺合作,共同對影響社會穩定的有害信息進行整肅,懲處損害政府形象、造成社會危害的網絡污染信息傳播者,維護網絡環境清朗。同時,桃城區政府對該校存在的教學管理問題進行通報,通過采取負向強化的方法使輿論風向徹底從對影響社會安定的猥褻事件的批判轉向對教學管理的正面探討,使信息成為小眾潛在有益信息。

(5) 宣傳普及。教育部和當地政府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具備權威性的官方新媒體,強化正面信息,拓展延伸網絡傳播的正向作用;宣傳普及正確的教學管理信息,保證真實信息公開,讓社會各界、網民了解事件真相,平息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最終,大眾破壞性信息通過治理成為大眾穩定信息,完成從Ⅵ類信息到Ⅰ類信息的轉化。

(三) 結果討論

本文所建立的治理路徑模型,不僅揭示了各類信息的屬性定位,而且闡釋了對各類信息采取不同治理路徑完成網絡空間治理的依據與機理。關于網絡空間治理,政府需要構建網絡信息過濾系統,通過網絡信息過濾,根據不同類型信息的不同特點區別處理。在信息維度中,要降低信息污染程度高的信息污染程度,政府需要依據網絡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Ⅳ類信息進行抑制、懲罰、整肅,以形成和諧、清新的網絡環境。對政策維度中治理比重較低的信息,相關機構需要增強輿情控制與處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公共關系措施和法律措施。因為網民會調整自身觀點與群體相適應,最終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小群體,影響信息的傳播行為,所以政府針對參與度維度中的信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惡性競爭信息和破壞性信息的污染程度較高,如果在未治理前其網絡參與度迅速擴大成為大眾信息,會對社會安定造成威脅。穩定延伸信息本身屬于政策強化過的良性信息,具有拓展良性信息的正向作用,所以政府適當擴大其網絡參與度,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在網絡空間治理過程中,政府應通過新媒體宣傳普及網絡謠言的危害和傳播謠言的后果,不斷提高網民辨識信息的能力,使大多數網民能夠分辨并自覺抵制破壞性信息,從上游阻斷不良信息的傳播,對消除網絡信息污染和網絡空間治理起到促進作用。

五、結 語

猜你喜歡
參與度網絡空間污染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鼓勵自主安全活動 提升員工參與度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探討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論網絡空間的公共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