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彩匯集
—— 銅錢紋拼布的色彩運用分析

2024-01-08 02:07陳靈姍
關鍵詞: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銅錢

陳靈姍 賀 陽

北京服裝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銅錢紋拼布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經過長期的發展,積淀了豐富的文化意蘊,它的應用隱含著濃厚的民間信仰因素和功利的追求,成為一種融民間信仰、民俗美術為一體的藝術形式,也是傳統農耕社會中人們追求財富的心理和對富足美好生活的期盼所衍生的民俗文化現象。銅錢紋拼布在諸多民族的服飾和日用品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使用的材料和色彩上人們亦發揮了無限的想象,可謂群彩匯集,廣納百材。針對傳統銅錢紋拼布色彩運用進行梳理分析,是當代傳承傳統、創造轉化的必要路徑之一,既為現代服飾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又具有傳統優秀工藝傳承傳播的時代意義。

一、銅錢紋拼布概述

(一) 傳統銅錢紋拼布的發展

銅錢紋在中國傳統社會的藝術文化中應用廣泛,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不僅在服飾上,在瓷器、金屬器皿和建筑上都可窺見銅錢紋的身影,這與中國傳統發達的招財文化息息相關。在私有制社會,財富是衡量一個人價值和地位的重要因素;人們甚至把錢神化,出現了“錢神”的精神信仰[1]。在一些傳統的重要節日,求財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宋代孟元老《京都夢華錄》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2],其中的財門便為求財所設立。節日中一些民俗用品如剪紙、窗花、年畫和燈畫等也對銅錢紋有一定程度的展現(圖1、圖2)。

圖1 甘肅慶陽民間“引錢龍”剪紙[3]145圖2 清代上?!敖疱X虎”年畫 [3]115

外圓內方的銅錢紋形式多樣,包括獨立紋樣、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等。其中獨立紋樣的形式在中國傳統紡織品中以反映儒家文化的雜寶紋為典型代表[4],銅錢紋作為其中一個類別廣泛應用于織物、陶瓷和其他工藝品上。而四方連續的造型與唐宋間流行的球路紋(圖3)有很多相似之處,均以圓圓相交為骨架。銅錢紋與宋代《營造法式》中簇四毬紋(圖4)的樣式基本一致[5],由同樣大小的圓以四分之一弧線相重疊,構成一個相互連接的銅錢形狀[6],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留下濃墨的印跡,可謂“處處有錢”。大到一件外衣或者簾帳,小到一個荷包或者杯墊,都可見銅錢紋的裝飾點綴,從工藝角度上可分為織繡類、編結類和拼布類。

圖3 遼代球路紋錦(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藏)

圖4 《營造法式》所載毬路紋樣式[7]

傳統銅錢紋拼布在中國有年代較早的實物,中國新疆庫車博物館便收藏有一件唐墓出土的銅錢紋拼布遮臉蓋布[8]226;河北省隆化縣鴿子洞窖藏出土的元代球路紋絲綢飾片[9](圖5)也是典型例證之一,其所拼接的面料多種多樣;圖案形象與宋代《營造法式》中的“簇四毬紋”相契合,疊綴相交,形成銅錢圖案。著名荷包收藏家楊文志收藏有一件清代銅錢紋拼布荷包(圖6),拼布上裝飾有蝴蝶和鎮祟辟邪的八卦紋樣。

此外,在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也有部分銅錢紋拼布實物,包括民國時期漢族百衲五魚錢肚兜(圖7)、民國初期漢族五色綢錢紋圍涎(圖8)和民國時期漢族辟邪掛件(圖9)。傳統銅錢紋拼布在服飾配件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但極少用在外衣上。

圖5 球路紋絲綢飾片(隆化民族博物館藏)圖6 清代銅錢紋拼布荷包(收藏家楊文志收藏)圖7 民國時期漢族百衲五魚錢肚兜(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圖8 民國初期漢族五色綢錢紋圍涎(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圖9 民國時期漢族辟邪掛件(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二) 少數民族地區的銅錢紋拼布

銅錢紋拼布發展至今,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應用要更加廣泛,且在不同地域因各地人文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人們會賦予其不同的名稱和文化寓意,各自蘊含著自身的拼布基因[10]。在朝鮮族地區稱其為“如意紋”,“如意紋”拼布常用于制作朝鮮族婚嫁時用的包袱皮(圖10)。在中國云南地區的彝族視銅錢紋為一種代表美好寓意的花卉(圖11),稱其為“紫紫(zizi)花”或“梔子花”,這源于連綴的銅錢紋在造型上與四瓣花共生的構圖,可令人在不同的視覺重點中產生不同的觀感。

云南文山地區常將銅錢紋拼布應用于背帶的裝飾;壯語稱連綴銅錢紋拼布為“達翻”(Da Fan)(圖12);壯語中“達”有類似于“貼”的意思,“達翻”這個名稱直接描述了這類工藝“翻”和“貼”的制作手法;若在所拼貼的布片上有刺繡的圖案,又稱為“達瓦”(Da Wa)(圖13),其中的“瓦”有“花卉”之意。

圖10 朝鮮族軟緞銅錢紋拼布包袱皮[8]242

圖11 彝族銅錢紋拼布背扇(筆者攝于云南蒙自市碧色寨馬街哨村)

圖12 云南文山馬關壯族(濮儂)布貼刺繡背帶芯[11]103

圖13 云南文山壯族刺繡背帶芯[11]89

此外哈尼族(圖14)、白族、侗族也常以銅錢紋拼布作為背帶的裝飾,雖在傳承中逐漸失去了一開始人們賦予的寓意,但這種工藝仍在現今的日常生活中保留了下來。銅錢紋拼布由布料疊加拼貼制成,較之織繡類的織物更為厚實耐磨,不僅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色彩應用的藝術性上也尤為精彩,其造型及色彩組合的規律值得作進一步探究。

圖14 使用銅錢紋拼布背帶的哈尼族婦女們(筆者攝于云南紅河州元陽縣)

二、銅錢弧線對色彩搭配的影響

(一) 銅錢紋各部位的名稱定義

中國傳統的銅錢經歷了千年的發展,總體變化并不大,但即使是同樣的“外圓內方”造型,依然在大小、輕重、成分、質料、版別、面文、背文、錢穿、內郭和外郭上存在差異,其中最直觀的差異便表現在其線條造型中。從造型上看,銅錢各部位的名稱雖沒有嚴格的規定,但無論錢幣學家還是收藏家,為了研究和區別都有著約定俗成的叫法。如圖15所示,銅錢的穿孔稱“穿”,“穿”外的錢體稱“肉”,“肉”的外緣稱“外郭”,內緣形成的邊框稱為“內郭”[12]230。為了更加明確地表述銅錢紋在造型上的特征,筆者在對銅錢紋拼布各部位名稱的描述中沿用了銅錢的這些名稱(圖16),明確了銅錢紋造型在錢“肉”、錢“穿”和內外郭三個區域上的組成格局。

圖15 銅錢的穿、肉、內外郭[12]230

圖16 銅錢紋的穿、肉、內外郭(筆者繪制)

(二) 分割色彩的弧線造型

就單個銅錢紋分析,其與實際上的銅錢在造型上最明顯的差異是“方”與“圓”之間的連接關系即外郭與內郭是否相接。銅錢的方孔與外圓并不接觸,錢“肉”的部分是一個連貫的區域。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中的銅錢裝飾圖案,便存在直接應用原始的銅錢造型的范例(圖17),但在后來也出現將外郭與內郭用直線連接起來的造型;德陽出土的漢畫像磚(圖18)中,銅錢圖案向四角各射出一條短線,在視覺上填充了方形與圓形之間的空間;而圖19四川出土的漢畫像磚中的連續銅錢紋,雖銅錢之間并不相連但整個畫面滿鋪著交叉的斜線網格,總體上也產生了內外郭相接的視覺效果。

圖17 漢代銅器新宜子孫熨斗裝飾圖案[13]28

圖18 德陽出土的漢畫像磚[13]26

圖19 四川出土的漢畫像磚[13]25

后來用于裝飾的銅錢紋,中間的方孔與外圓有四個接觸點,內部空間由中間的凹形方孔與四個葉形區域組成。在疊綴的銅錢紋中,方孔的弧線既可以是銅錢的內郭又可以是相鄰銅錢的外郭,這樣的造型變化使得在作四方連續排列時銅錢紋之間得以緊密地重疊連綴,滿鋪的造型相較于圖19的整體效果更為流暢和聚攏(圖20)。

圖20 江蘇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連錢紋菱線稿[6]

內郭線條由直線轉變為弧線后銅錢紋不僅在造型上更豐富多變,且在應用拼布工藝表現時在材料和色彩的運用上更加豐富。特別是錢“肉”從之前的單色塊面分割成四個花瓣形的塊面,可用的色彩數量發生了從一到四的重大轉變,產生了呈四倍數量的變化組合,塑造了銅錢紋拼布“群彩匯集”的色彩藝術特征。

三、銅錢紋拼布色彩組合規律

(一) 對比與協調

銅錢紋拼布集眾彩于一身,既可采用純色面料也可采用有圖案的面料,一件拼布上的顏色常多達十多種。作為一種民間手工藝,銅錢紋拼布在色彩的運用上并無特定的等級之分,其原料也多為邊角余料,就地取材的拼布在色彩搭配上有一定的限制也有很大程度的自由。

色彩對比是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顏色間相互影響,使不同色彩的特征更加鮮明突出的現象[14]。銅錢紋拼布的色彩一般在兩種以上,如同一個填色板,在錢“肉”、錢“穿”和內外郭三個區域之中填充不同的色塊(圖21)。

圖21 錢“肉”、錢“穿”和內外郭的區域填充圖示(筆者繪制)

這三個空間區域間的色彩對比可概括為三種類型:一類為“同肉同穿”(圖22),即錢“肉”部位與錢“穿”部位都是單色。圖22的銅錢紋拼布以暗紅色和白色為主,內外郭的顏色與錢“肉”一樣均為白色。白色具有清純、純粹的形象特征,以之為背景可以使畫面清晰明亮,總體風格較為素雅。圖23的銅錢紋拼布的色彩則由內外郭的黑色、錢“穿”和錢“肉”的紅色組成,圖24亦同。這一類型的對比常是無彩色(1)無彩色指除了彩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常見的有黑、白、灰。與一種有彩色(2)有彩色:光譜中所包括的所有顏色。的對比,此類色彩組合常能達到協調的效果。在配色設計中,在兩種顏色出現強烈對比無法協調時,常加入無彩色使之達到互相聯接和調和的效果。在無彩色系中黑白是兩個極端色,黑色給人以莊重、肅穆之感,沉靜內斂;而白色給人以明朗、透氣之感,具有清靜、純潔、輕快的象征性。這兩種無彩色在銅錢紋拼布的色彩組合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調和作用。

圖24 貴州惠水鴨絨苗族裙子的銅錢紋拼布(貴州盛華職業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第二種類型為“同穿異肉”(圖25)或“同肉異穿”(圖26),即錢“穿”部位為單色、而錢“肉”的部位應用了多種顏色,或者錢“肉”部位為單色、錢“穿”部位應用了多種顏色,其中后者較前者更為常見。在色彩搭配上它們或有規律地整齊排列或雜亂無章地發散點綴,各具特色。圖25中背扇上銅錢紋拼布的色彩共有7種,包括內外郭的黑色、錢“穿”的素白色和錢“肉”的5種不同的色彩。這5種色彩的對比類型包括互補色(3)互補色:在色相環上相距180度的色相。對比、鄰近色(4)鄰近色:在色相環上相距在60度之內的色相。對比、明度(5)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對比、冷暖色對比等,這些對比賦予了這件背扇非同尋常的色彩表現力。

圖27是筆者繪制的圖25苗族銅錢紋拼布背扇的不同色彩搭配示例圖。圖27a的紫色和黃色是一對互補色,互補色之間雖沒有一丁點相似之處,且一般排斥力很強,但這并不代表它們之間的搭配只能產生消極的影響,互補色也可以因其差異性而起到相互襯托、彰顯彼此的作用,這也是互補色之所以稱為“互補”而不是“相反”的原因。其中黃色是有彩色中最明亮的顏色,屬于暖色,能產生向前凸出的視覺效果;而紫色是由幾種原色混合而成的暗色,與黃色在明度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屬冷色系,能產生向后凹陷的視覺效果。比起其他互補色,黃色和紫色顯現出色相、明度的雙重對比效果,這樣的雙重或者三重的對比能使色彩的特征更加深化突出[15],強化對視覺的刺激。

圖25 苗族銅錢紋拼布背扇(李芳女士收藏)

圖26 白族黑平絨刺繡拼布錢紋背扇(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圖27b是紅色與其鄰近色粉色的對比,鄰近色是色相環中距離最近的顏色,它們擁有共同的色調基因,因此無論如何搭配組合都會顯得和諧自然。

圖27c、圖27d中的深藍色是5個色彩中明度最低的顏色,在整體視覺上非常突出,它與交叉排列的紅色和同一個斜線方向上交替排列的黃色同為三原色。暖色調的紅色、粉色與黃色同冷色調的藍色相對比,形成了一個冷暖色交替排列的斜線帶(圖27e),使背扇整體色彩更具層次感,也奠定了整體的色彩基調。

圖27 苗族銅錢紋拼布背扇色彩對比示例(筆者繪制)

第三種類型為“異肉異穿”(見圖8、圖9),即錢“肉”和錢“穿”部位都應用了多種顏色。相較于第二種類型其色彩對比的區域進一步擴大了,不同色彩之間的距離進一步縮短了,以無彩色為主色調的內外郭框架對于整體色彩的調和作用也進一步凸顯了。圖8是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五色綢錢紋圍涎,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民國時期漢族銅錢紋拼布之一。這件兒童圍嘴色彩繽紛,充滿童趣。整個圍涎由五個顏色各異的拼布銅錢紋圍綴而成,用色達12種之多,且大多為明度較高的顏色,給視覺以強烈的刺激。在色彩排列上無特定的規律,但穿插在這些不同顏色布片中的黑色包邊和淺色織帶裝飾,非常恰當地調和了多種顏色搭配帶來的紛亂感。

圖9是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漢族雙錢辟邪掛件。此掛件除黑白交織的織帶輪廓外,在錢“穿”和錢“肉”之間共有11個色彩組合。不僅包括錢“穿”和錢“肉”部位底布色彩的對比,還包括了底布和點綴其上的刺繡之間的色彩對比,這為整體增添了一個對比層次。刺繡顏色與其所在的底布往往是互補色、冷暖色等這些對比鮮明的色彩組合,但同時也能和其他位置的底布產生色調呼應。這種交相輝映的視覺效果對底布之間強烈的色彩對比起到了一定的調和作用。

從上述三種色彩對比類型的概括中可發現銅錢紋拼布中色彩的對比主要體現在錢“穿”和錢“肉”兩個區域,其中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飽和度對比、冷暖對比和互補色對比等。這些對比是形成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色彩表現力的重要來源。而內外郭的顏色大多保持一致且顏色以無彩色系為主,作為輪廓它們如同一個“交通疏導員”,把所有色彩框定在特定的軌道中,一一串聯,維持了整個畫面的秩序感,使得多種色彩和諧地呈現在同一個畫面中。

(二) 規則與變化

銅錢紋拼布的色彩總體上可概括為在同色內外郭骨架下的色彩構成,可以是自由變化的組合,也可以是經過思考的規則排列。其中疊綴銅錢紋拼布的色彩排列規律最為復雜,色彩效果也最好。疊綴銅錢紋拼布的色彩排列可分為斜線循環型、方型和十字型等。

圖28是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壯族繡鴛鴦蓮花拼金錢紋背扇,錢“肉”部位是統一的底色紅色,色彩的排列規則主要體現在錢“穿”的11種顏色上(表1),為典型的斜線循環型,呈45度斜線同色或相間排列。如圖29所示,按45度斜線從左至右的色彩排列有特定的循環規律,5種固定色為一組循環單位,以黑色和綠色系相間的斜列為分界線循環反復,組成了這件背扇整體上端方又不失律動的色彩節奏。

圖28 壯族繡鴛鴦蓮花拼金錢紋背扇(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表1 壯族繡鴛鴦蓮花拼金錢紋背扇方錢“穿”部位色彩及潘通色卡號

圖29 壯族繡鴛鴦蓮花拼金錢紋背扇方布片色彩排列規律圖(筆者繪制)

圖30是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苗族錢形紋補花背扇,色彩排列同樣集中體現在錢“穿”上,為典型的方型排列。色彩以中心位置由四塊深藍色小方布組成的方形為基點發散開來,其他色彩均以四個同色小方片為基本單位分散對稱排列。不同色彩單位相嵌排列,產生一種發散的視覺效果(圖31)。相較于斜線循環的排列類型,其律動感更為強烈。

圖30 苗族錢形紋補花背扇(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圖31 苗族錢形紋補花背扇拼布色彩的組合排列(筆者繪制)

圖32是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苗族羽毛衣裙腰帶,色彩排列則為典型的十字型。在錢“穿”區域中,豎向的方片與橫向的方片在用色上采用不同的雙色組合,呈十字型排列。整體色彩明度較高,配以交接處點綴的黑色小圓布,增加了暗色的色調,令整體更加協調統一。圖33為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四川涼山昭覺彝族腰袋,其錢“穿”部位的色彩排列也是十字交叉型。

圖32 苗族羽毛衣裙腰帶(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圖33 四川涼山昭覺彝族腰袋(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藏)

上述幾類規則的色彩排列是較容易達到和諧的,除此之外也有不規則變化的色彩構成。這時物盡其用成為重點,拼布材料的限制令其在組合上無法形成特定的規律,但無論有多少色彩,在疊綴銅錢紋的內外郭骨架的襯托下,錢“穿”與錢“肉”的色彩依然能構成一幅幅和諧精美的畫卷(圖34、圖35)。

圖34 貴州惠水布依族被面(筆者攝于貴州凱里市場)圖35 云南大理洱源縣白族連生貴子平繡背被(云南民族博物館藏)

四、結語

銅錢紋拼布色彩的運用,其總體特征表現在錢“穿”、錢“肉”和內外郭三個空間區域的色彩組合上,其中最突出的色彩對比體現在錢“穿”和錢“肉”兩個區域,內外郭則擔任“調解員”的角色。在這種運用規律下,色彩組合的能動性大大提高,特別是在疊綴銅錢紋拼布中更是能達到群彩匯集的豐富效果,即使是風格相差巨大、色彩對比強烈的零碎布料,也可以在其構成骨架下找到一個協調的組合形式。

銅錢紋拼布工藝的色彩運用規律可能并不像現今的色彩理論構成那樣嚴謹,但無論是哪一種組合類型都能體現出人們對于美的無限追求。以有限的材料創作出千變萬化的裝飾藝術品,色彩賦予了銅錢紋拼布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猜你喜歡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銅錢
銅錢
《“頭大”的一天》系列一
銅錢草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野》
傳統茶元素與民族服飾設計的融合探討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銅錢草上的小洞
銅錢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