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課堂中紅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2024-01-08 00:51王利娟劉曉惠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赤峰市焦裕祿語文課程

王利娟,劉曉惠

(赤峰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版)》提出了語文四大核心素養,其中之一是“文化傳承與理解”。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2017 年起,開始大面積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與過去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統編教材中的革命文化在語文學習中的比重加大。課堂中融入的紅色資源更能夠支撐師生更好地學習革命文化。

一、紅色資源的概念

學術界最早對“紅色資源”的定義是由譚東發和吳曉斌提出的,這兩位學者從廣義角度和狹義角度對“紅色資源”進行了界定。廣義上的紅色資源即指那些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動中凝結的人文景觀和精神;狹義上的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廣大人民進行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所形成的歷史痕跡和精神瑰寶。紅色資源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質載體。

二、紅色資源轉化為語文教學資源的路徑

紅色資源在我國分布廣泛,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將如此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語文課程資源,可以豐富充實語文課程資源。

(一)建立紅色資源庫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版)》(以下簡稱為課標) 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作出了說明。課標中提到,教師應該認真分析和開發自己所在地的資源,努力為語文教學挖掘教學資源。其中,還提出了要建設課程資源庫,形成資源共享機制,為開發課程資源提供了方針和指南。隨著科技的日益發達,可以利用現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搭建互聯網形式的全國的紅色文化資源庫,全國各地都可以將自己開發的紅色資源上傳到這個紅色資源庫里,實現資源共享。此外,教師還可以實時將資源庫里邊的內容進行更新與完善。

(二)開設紅色校本課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版)》對校本課程的實施提出了一些建議:要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的立德樹人價值,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落實課程建設;要積極探索新的課程開發和管理模式,為國家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充分的師資準備和資源保障。

校本課程的開發十分復雜,首先有必要了解清楚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并且以一定的理論為基礎。托馬斯認為,學校在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時,要遵循以下流程。整個流程如下圖所示。

如果按照托馬斯的流程圖來進行課程開發,首先,要成立課程開發小組,確定開發此課程所需要的職位并明確這些職位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其次,確定參與成員及程序。課程開發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系統,開發的主體不僅限于教師,還可以是來自各領域的科研工作人員或者是一些政府機關的人員,確定課程開發的程序。如:制定課程大綱——制定課程標準——編制可承接計劃——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修改(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制定)。然后,制定具體的課程實施的方向與計劃,并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不斷進行課程的實施方案的計劃與刪改。最后,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先進行教學實驗,根據實驗的效果將自己課程的內容進行不斷的整改,教學實驗成功之后,再開始大面積地開展所開設的校本課程。

(三)尋求多方合作

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工程,僅靠單方面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因此,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尋求學校、社會、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

學校是課程開發的主要場所,在課程資源開發的整個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要求學校要有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積極開發當地所具有教學價值的資源。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為了保障教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程開發,學校要適當地減少教師的教學任務,為教師集中精力開發教學資源提供保障。對于已經開發過的課程資源,學校也應該對其形成相對應的評估機制,及時跟進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

除了學校之外,社會也應該支持課程資源的開發,對于課程資源開發當中用到的圖書館、博物館等資源,社會應該最大程度上給予課程資源開發者便利,盡量將一些使用的權限下放給課程資源開發者。

政府要為當地的課程資源開發給予經濟上的支持,也可以制定一些相關的政策促進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如此,政府還可以促進學校和社會共同合作來開發課程資源。對于已經開發過的課程資源,政府可以對其進行評估和管理,監督課程資源開發的質量。

三、紅色資源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

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實現紅色資源與語文課程教學的融合。在融合過程中,要將紅色資源文化作為學習資料,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結合起來,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

(一)紅色資源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紅色資源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將結合具體文章來進行探討。本文以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第3 課《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例來進行探討。

在學生學習《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充分將紅色資源融入閱讀教學中。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如:“同學們,你們誰去過開封市蘭考縣的焦裕祿烈士墓?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呢?”當然不僅是導入環節,在學生初讀文本時,教師也可以出具一些支架性材料。如出示焦裕祿同志革命歷史紀念碑的圖片;通過講解碑的建成時間以及碑座上的三塊浮雕(解放蘭考、查三害、訪問貧苦),學生們更加能夠走進焦裕祿書記,對焦裕祿書記有個初步的印象。在細讀文本時,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紅色資源。如在讀文章導語部分時,展示焦裕祿同志展覽館中的焦裕祿立像的圖片、體會焦裕祿同志治理風沙的決心。在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這部分內容時,展示當時鹽堿地對莊稼傷害的圖片,以及焦裕祿同志真實的路線圖。同學們通過這些資料體會到治理好三害是造福人民群眾的一大幸事,同時也體會到焦裕祿同志不辭勞苦,一心為民的偉大情懷等。

(二)紅色資源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紅色資源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將結合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四單元來進行探討。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上冊第四單元所屬的學習任務群是“當代文化參與”。課標當中對此學習任務的教學提示為“利用圖書館、博物館……革命遺址、名勝古跡,以及其他文化遺產等,通過實地考察,深化對某一文化現象的認識?!?/p>

統編版教材當中的第四單元并沒有具體的文章,而是通過設置三個學習活動來完成此單元的學習。在此處主要是以第一個學習活動也就是“記錄家鄉的人和物”為例來探討紅色資源如何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材中第四單元“記錄家鄉的人和物”設置有活動提示,此學習活動要求通過訪談、查閱相關資料、實地考察等來撰寫一篇《家鄉人物(風物)志》。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標和教材中的活動提示設計語文教學。

這里以赤峰市的紅色資源為例來探討其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如果對家鄉人物進行調查,可以選擇赤峰市比較出名的紅色人物——赤峰老兵郭俊卿。如:通過訪談法,了解郭俊卿同志的具體英雄事例,通過實地考察法,考察當地的赤都文化驛站,參觀一些郭俊卿的實物、了解郭俊卿的生平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調查為寫作打下素材基礎。同時,了解“志”這種寫作文體,為郭俊卿撰寫人物志。通過書寫具體的事例,來感受當地紅色人物的精神。如果是對家鄉的風物進行調查,可以選取赤峰市的柴胡子烈士陵園這個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樣也應該設置一些具體的學習活動來完成家鄉風物志的寫作。如:通過實地調查,調查此古跡所建造的歷史、建筑位置、建筑現狀、建筑價值等幾個方面具體深入了解柴胡子陵園烈士。然后根據自己調查到的素材寫成一篇地方志。最后,可以讓學生們針對自己調查的內容寫成作文或者報告,通過匯報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生成果進行評價。

(三)紅色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

語文課程的性質規定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性質的基本特點?!逼渲?,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學習較為關注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體驗。將紅色資源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更有利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接下來,筆者將赤峰市的紅色資源與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的第一單元結合起來,探討紅色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

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的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為“偉大的復興”。其中選取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長征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別了“不列顛尼亞”》以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六篇文章,本單元的學習旨在學生們感受革命者的戰斗激情以及表達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更能夠體會到革命志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所做出的貢獻,可以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將課上與課下相結合,通過搜集赤峰市當地一些紅色英雄的資料幫助學生學習革命精神,體會革命志士在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活動主題:革命志士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活動目標:進行小組的分工與合作,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博物館等搜集查找資料,進行實地走訪或者訪談搜集有關赤峰市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革命志士,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懷,樹立報效祖國的偉大信念,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活動課時:2 課時

活動過程:

第1 課時

1.將全班分為6 個小組,各個小組可以起自己小組的組名。分別調查“郭俊卿、高橋”等人物的英雄事跡,小組內部成員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匯集成冊。

2.實地考察赤峰市紅山區的赤都文化驛站、赤峰市寧城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觀看一些實物性的資料加深對以上革命人物的了解后將自己實地參觀后的收獲與心得體會再次進行整理。

第2 課時

1.參觀“赤峰市毛澤東造像博物館”“赤峰雷鋒事跡展覽館”“赤峰市烈士陵園等”,聽紅色故事,繼續加深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小組內部繼續進行資料的整合,為分享交流報告會作準備。

2.開展主題分享報告會,小組代表將自己在整個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匯報??梢远喾N形式進行匯報。如:PPT、Vlog 短視頻制作、演講等。

3.進行本次匯報的評價。教師提供給學生兩個評分量表。一份是對小組的整體的評分,每個小組選出一個評分代表來進行打分評價,最后匯總總成績。另一份是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每個小組成員需根據自己小組成員的平時表現來進行打分,小組成員之間的打分采用匿名的方式進行。最后小組分數和個人分數分別按照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進行計算。選出優秀小組獎和優秀個人獎,并分別對這兩個獎項的獲得者進行獎勵。

結語

紅色文化資源極具精神內涵,與語文課程的培養育人的價值導向不謀而合。加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教師不能只僅僅按照“一綱一本”中的一本來進行教學,應該越來越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積極探索紅色文化資源與語文教學的融合,不斷豐富語文課程資源,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赤峰市焦裕祿語文課程
這些數字,讀懂焦裕祿精神
赤峰市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
赤峰市敖漢旗韓家窩鋪遼代壁畫墓發掘簡報
人大代表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的“三股勁”
赤峰市通聯站站長——劉國良
焦裕祿墓前(外二首)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赤峰市保護地黃瓜主要病害的無公害治理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人民呼喚焦裕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