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波縣莫紅集鎮后山危巖的成因機制及穩定性分析

2024-01-08 06:43任恩
四川地質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陡崖危巖灰質

任恩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成都 610011)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涼山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工程地質特性進行了研究,對巖石崩解特性試驗研究(周翠英等,2005;楊迪惠等,2019),對軟硬相間邊坡的失穩模式和穩定性研究(陳智強等,2004;李源等,2011)。涼山州雷波縣莫紅集鎮的后山危巖近年來多次出現零星掉塊,滾落落石多堆積于危巖帶下方緩坡地帶,現莫紅集鎮內零星有少量分布,該危巖對莫紅集鎮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莫紅集鎮后山危巖最近一次崩塌發生于2019 年8 月,危巖帶中上部的危巖體發生垮塌墜落,其中1 塊體積約為3 m3的危巖體將電線桿砸斷并滾落至平地;其余5 塊危巖體被已建的被動網攔到,但被動網已被損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萬元,幸無人員傷亡,但安全隱患還未解除,為了切實做好當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必要對該崩塌的成因及穩定性進行分析,為防治工程提供依據。

1 危巖現狀

危巖帶以陡崖形態展布,平面形態呈長條狀,總體呈北—南走向,長約480 m,坡向94°,近直立,危巖帶頂部高程1 280~1 410 m,底部高程1 085~1 309 m,高差在110~170 m,坡面危險區面積約5.2×104m2。該危巖帶近年來多次發生崩塌,主要表現為零星掉塊,局部崩塌方量較大,達到800 m3以上,滾落落石多堆積于危巖帶下方緩坡地帶,為凹槽地形,部分塊度較大的危巖滾落至村民的臍橙地,最遠滾落距離約870 m。

該區域內地形坡度大,呈近直立狀,巖體節理、裂隙較發育,巖體多被切割成鑲嵌塊狀,大量塊體下方懸空,形成凹腔,極易失穩發生墜落,根據本次調查,該危巖帶巖性為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bd)灰質白云巖及含磷粉砂巖,共分布有危巖組合體7個(WY1~WY7),該危巖組合體整體穩定較差,其破壞多表現為零星塊體和局部崩塌,破壞方式主要表現為滑移式,次為傾倒式,危巖帶各危巖組合體的規模及破壞方式統計見表1。危巖帶危巖總方量約1.4×104m3,崩塌規模等級屬中型。

莫紅集鎮后山危巖地質結構特征較為清晰,根據本次調查以及前人資料分析危巖帶巖性上部為灰質白云巖,下部為含磷粉砂巖。含磷粉砂巖為中厚層狀,主要有石英、長石組成,鈣質膠結、質堅;灰質白云巖為巨厚層狀,主要由白云石組成,鈣、鐵質膠結,質堅?;屹|白云巖及含磷粉砂巖呈韻律沉積,巖層產狀195°∠22°,巖體裂隙發育,灰質白云巖具溶蝕現象,巖體破碎程度較含磷粉砂巖嚴重,主要是由于其抗風化能力較弱造成,且其切割塊度較粉砂巖巖體大。

2 危巖基本特征

莫紅集鎮后山危巖地質結構特征較為清晰,根據本次調查以及前人資料分析危巖帶巖性上部為灰質白云巖,下部為含磷粉砂巖。含磷粉砂巖為中厚層狀,主要有石英、長石組成,鈣質膠結、質堅;灰質白云巖為巨厚層狀,主要由白云石組成,鈣、鐵質膠結,質堅?;屹|白云巖及含磷粉砂巖呈韻律沉積,巖層產狀195°∠22°,巖體裂隙發育,灰質白云巖具溶蝕現象,巖體破碎程度較含磷粉砂巖嚴重,主要是由于其抗風化能力較弱造成,且其切割塊度較粉砂巖巖體大。

根據本次調查及實地測量,危巖體節理裂隙發育,主要發育2 組節理裂隙。

其一:產狀130°~170°∠40°~78°,間距1~2 條/m,延伸長度2~4 m,結構面呈微張開狀,一般張開度0.5~3 cm,局部地段呈張開狀,張開度達20 cm,結構面整體較平直,光滑,縫隙間可見少量礫石充填。

其二:產狀230°~265°∠63°~81°,間距2~3 條/m,延伸長度0.5~2.5 m,結構面呈微張開狀,張開度1.0~2 cm,結構面較平直,較光滑,縫隙間可見少量礫石充填。

上述結構面控制了危巖體的發育和變形破壞。

此外,殘坡積物分布于山脊地帶,厚度不均,一般為2~4 m,為碎石土,表層為腐殖土,稍密狀;而在坡體坡表主要為崩坡積層,多呈扇狀分布,以碎石土為主,褐灰、灰黑、黃褐色,松散~稍密,碎塊石主要成分為含磷粉砂巖及灰質白云巖,呈棱角~次棱角狀,碎石粒徑一般為50~100 mm,局部地段偶夾塊石,最大粒徑可達到3 m 以上,碎石含量一般約為60%~70%,充填物質為粉質粘土及礫石,局部地段具有架空現象,厚度3.0~10.0 m 不等;坡腳溜筒河兩側河漫灘及階地上,以卵石為主,褐灰、灰白色,松散~稍密,卵石主要成分為砂巖、白云巖,圓~次圓狀,卵石粒徑一般為50~120 mm,局部地段夾漂石,卵石含量一般約為50%~60%,充填物質為中細砂。

(1)WY1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危巖帶北側陡崖中上部,體積390 m3,所處坡面產狀為105°∠78°,巖性為灰質白云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矩形狀,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3~5 cm,裂隙面較光滑,無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1.0~1.8 m3。巖體前緣臨空,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向前部臨空方向發生傾倒墜落。

(2)WY2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危巖帶北側陡崖中部,體積52.8 m3,所處坡面產狀為105°∠80°,巖性為灰質白云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矩形狀,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8~10 cm,裂隙面較光滑,無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1.2~1.5 m3。巖體前緣臨空,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向前部臨空方向發生傾倒墜落。

(3)WY3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危巖帶北側陡崖中上部,體積704 m3,所處坡面產狀為103°∠82°,巖性為灰質白云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矩形狀,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5~10 cm,裂隙面較光滑,無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1.5~2.8 m3。巖體前緣臨空,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向前部臨空方向發生傾倒墜落。

(4)WY4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危巖帶中部陡崖中上部,體積4 212 m3,所處坡面產狀為92°∠80°,巖性為灰質白云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矩形狀,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3~8 cm,裂隙面較光滑,無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1.0~4.0 m3。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滑移式破壞。

(5)WY5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危巖帶中部陡崖中上部,體積約3 366.0 m3,所處坡面產狀為112°∠84°,巖性為灰質白云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長方形,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3~5 cm,裂隙面較粗糙,局部少量礫石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1.5~6.0 m3,最大塊度約7 m3。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沿著節理發生滑移式破壞。

(6)WY6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危巖帶西南側陡崖上部,WY5 的左側,體積約3 650.0 m3,所處坡面產狀為113°∠83°,巖性為灰質白云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長方形,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2~4 cm,裂隙面較粗糙,局部少量礫石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1.5~2.0 m3,最大塊度約2.5 m3。巖體前緣臨空,底部局部存在凹巖腔,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發生滑移式破壞。

(7)WY7 危巖,該危巖組合體位于5#危巖帶西側陡崖下部,體積1 656 m3,所處坡面產狀為118°∠77°,巖性為含磷粉砂巖。危巖體位于陡崖上,平面形態呈長條狀,在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下,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多呈微張開狀,張開寬度約2~4 cm,裂隙面較光滑,無充填。受巖體結構面控制,切割塊體的塊度大多數為0.5~1.2 m3。巖體前緣臨空,底部局部存在凹巖腔,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巖體易沿著節理發生滑移式破壞。

3 危巖成因分析

現場調查表明,莫紅集鎮后山危巖的發育形成,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因素控制:

(1)巖體結構

巖性對巖質邊坡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辈閰^內出露巖性為含磷粉砂巖及灰質白云巖,均屬堅硬脆性巖石,為易崩巖層,是崩塌發生的物質基礎。發生崩塌部位基巖裸露,形成陡峻的邊坡,由于構造節理裂隙及風化裂隙發育,巖體多被切割成塊狀,直接破壞了斜坡結構和巖體完整性,且前緣存在高陡臨空面及凹腔,在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將改變斜坡自然應力平衡,一旦各組結構面貫通,則極易形成崩塌,這些是崩塌(危巖)發生的結構條件(李果等,2017)。

(2)地形地貌

危巖出露部位坡度達80°以上,為近于直立的陡崖,前緣臨空,高陡的地形條件為崩塌的發生提供了勢能條件。

(3)降雨、風化、植物根劈等外動力因素

降雨:降雨是誘發該危巖發生崩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水的作用可以使巖體和結構面的強度參數降低,可以在后緣拉裂縫中形成一定的孔隙水壓力,導致危巖體最終失穩形成崩塌。

風化作用:莫紅集鎮后山危巖所在區域屬于金沙江高中山峽谷氣候,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冬暖無嚴寒,夏熱無酷暑,年均氣溫大于16.1℃。風化營力主要包括陽光、氣溫、雨水等,在這些外營力的作用下,巖體中的結構面將不斷張開,由閉合→微張→張開→寬張發展。在雨水、氣溫、生物風化的長期作用下,結構面逐漸貫通,從而導致危巖體的發育(圖1)。

圖1 危巖裂隙發育

植物根劈作用:巖體裂隙中通常充填有碎石及土壤,也是地表水滲透的通道,為植物生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勘察區域的部分巖體裂隙中就多有植物生長。植物在巖體裂隙中生長,植物根系及枝干的生長膨脹將使得巖體裂隙加速擴張,從而降低巖體穩定性。

從以上影響因素分析可知,雨水是影響危巖體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其主要誘發因素,風化作用是影響危巖體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4 危巖穩定性評價

4.1 定性分析

危巖帶位于陡崖上,巖體節理、裂隙較發育,巖體多被切割成鑲嵌塊狀,大量塊體將要脫離母巖,形成即將貫通的結構面,極易失穩發生墜落,根據現場調查共分布有危巖組合體7 處。

WY1:灰質白云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還未與母巖脫離,但巖體底部出現凹腔。塊體現狀整體穩定性一般,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其破壞多表現為表面零星掉塊。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2),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2 WY1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WY2:灰質白云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還未與母巖脫離,但巖體底部出現凹腔。塊體現狀整體穩定性一般,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其破壞多表現為表面零星掉塊。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3),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3 WY2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WY3:灰質白云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還未與母巖脫離,巖體底部節理較發育。塊體現狀整體穩定性一般,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其破壞多表現為表面零星掉塊。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4),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4 WY3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WY4:灰質白云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其后緣發育一組陡傾坡外的裂隙,張開約10cm,現還未與母巖完全脫離。塊體現狀穩定性較差,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5),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5 WY4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WY5:灰質白云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還未與母巖脫離,沿著節理有滑動可能。塊體現狀整體穩定性一般,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其破壞多表現為表面零星掉塊。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6),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6 WY5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WY6:灰質白云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還未與母巖脫離,沿著節理有滑動可能。塊體現狀整體穩定性一般,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其破壞多表現為表面零星掉塊。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7),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7 WY6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WY7:含磷粉砂巖,巖體呈塊狀,結構面發育,呈微張開—張開狀,完整性較差,還未與母巖脫離,沿著節理有滑動可能。塊體現狀整體穩定性一般,在暴雨或地震的作用下,有進一步失穩破壞的可能,其破壞多表現為表面零星掉塊。對其進行赤平投影分析(圖8),綜合判定其穩定性為基本穩定—欠穩定。

圖8 WY7 危巖赤平投影分析圖

4.2 穩定性計算

通過本次勘查表明,莫紅集鎮后山危巖各危巖體的破壞模式主要以滑移式為主,次為傾倒式,各種破壞模式計算模型選取如下:

(1)傾倒式崩塌計算模型

①計算模型。

計算模型如圖9、圖10 所示,即綜合考慮危巖穩定的最利情況,將巖塊按各自結構體特征沿長度方向選取若干截面進行計算,同時在考慮裂隙水壓力Q 時,設裂隙深度與裂隙充水深度相等,每一截面按單元寬度考慮,不考慮基座抗拉強度,取O 點為傾覆點。計算公式如下:

圖9 后緣巖體抗拉強度控制

圖10 由底部巖體抗拉強度控制

圖11 滑移式崩塌計算示意圖

圖12 滑移式危巖穩定性計算示意圖

危巖破壞由后緣巖體抗拉強度控制時,按下式計算:

危巖體重心在傾覆點之外時:

危巖體重心在傾覆點之內時:

式中:h 為后緣裂隙深度(m);hw為后緣裂隙充水高度(m);H 為后緣裂隙上端到未貫通段下端的垂直距離(m);a 為危巖體重心到傾覆點的水平距離(m);b 為后緣裂隙未貫通段下端到傾覆點之間的水平距離(m);n0為危巖體重心到傾覆點的垂直距離(m);Jlk為危巖體抗拉強度標準值(kPa),根據巖石抗拉強度標準值乘以0.4 的折減系數確定:θ為危巖體與基座接觸面傾角(°),外傾時取正值,內傾時取負值;β為后緣裂隙傾角(°)。其它符號意義同前。

當危巖的破壞由底部巖體抗拉強度控制時,按下式計算:

式中各符號意義同式(1)。

(2)滑移式崩塌計算模型

①計算模型。破壞模式為滑移式的危巖體穩定性計算示意圖見圖10、11。

②計算公式。后緣無陡傾裂隙(滑面較緩)時按下式計算:

式中:V 為裂隙水壓力(kN/m),V=0.5γwhw2;hw為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rw取10kN/m;Q 為地震力(kN/m),按公式Q=ξe×W 確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數Ⅷ級烈度地區ξe取0.20;K 為危巖穩定性系數;c 為后緣裂隙粘聚力標準值(kPa);當裂隙未貫通時,取貫通段和未貫通段粘聚力標準值按長度加權和加權平均值,未貫通段粘聚力標準值取巖石粘聚力標準值的0.4 倍;φ為后緣裂隙內摩擦角標準值(kPa);當裂隙未貫通時,取貫通段和未貫通段內摩擦角標準值按長度加權和加權平均值,未貫通段內摩擦角標準值取巖石內摩擦角標準值的0.95 倍;θ為軟弱結構面傾角(°),外傾取正,內傾取負;W 為危巖體自重(kN/m3)。

后緣有陡傾裂隙、滑面緩傾時,滑移式危巖穩定性按下式計算:

式中符號同前。

(3)危巖穩定性評價標準

在野外定性判別的基礎上,對危巖體進行穩定性計算,按危巖體的穩定性系數將危巖體的穩定性狀態分為穩定、基本穩定、欠穩定、不穩定四個狀態,按計算結果來確定其穩定狀態。針對不同變形破壞模式的危巖體,危巖體的量化標準是有差別的,表2 是參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制定的判別依據。

表2 危巖穩定性評價標準

(4)計算結果

按照上述計算模型和方法,針對每個危巖塊體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根據各個塊體的計算參數對危巖體的穩定性系數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危巖體穩定性計算結果表

5 結論

(1)通過定性分析和穩定性計算分析,莫紅集鎮后山危巖各危巖體在天然工況下,均處于基本穩定狀態,在暴雨或連續降雨條件下各危巖體處于欠穩定狀態,在地震工況下各危巖體均處于欠穩定狀態。

(2)危巖體的形成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①地形地貌:危巖范圍的斜坡地形坡度較大,坡度一般30°以上,局部基巖陡壁處近90°,為斜坡的變形提供了動力條件。

②地質構造:危巖區域地質構造較發育,構造活動強烈,巖體內節理裂隙發育,多組主要裂隙和少量無序裂隙的存在,將巖體切割塊狀。

③地震:地震使得危巖體裂隙擴張,巖體碎裂,同時也是誘發危巖失穩的最主要因素。

④降雨:大氣降雨的沖刷和裂隙水壓力是危巖失穩的激發因素。

⑤風化作用:在雨水、氣溫、生物風化的長期作用下,巖體中的結構面將不斷張開,逐漸貫通,從而導致危巖體的發育。

(3)根據崩塌(危巖體) 結構、穩定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建議采取攔石墻+被動網(損壞段的被動網)+人工清危等工程治理措施,對崩塌進行綜合治理,以確保崩源處危巖體整體穩定。

猜你喜歡
陡崖危巖灰質
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在危巖勘查中的應用
簡單如陡崖組詩
西北某水電站高邊坡危巖穩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過黃山
COPD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和大腦灰質密度異常的磁共振研究
2型糖尿病對阿爾茨海默病腦灰質的影響:DKI初步研究
激振作用下墜落式危巖振動特性試驗研究
基于體素的MR形態學分析對鼻咽癌放療后腦灰質體積改變的研究
顳葉癲癇腦灰質和白質減少及其與病程的相關分析
運用折紙變化 突破教學難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