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鼐《登泰山記》若干詞語辨析及標點商榷

2024-01-09 21:47陳明潔
泰山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姚鼐蒼山日照

陳明潔

(華東師范大學 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上海 201103)

姚鼐《登泰山記》描述登上山頂后所見之景的語段,今人由于對其中幾個詞語持有不同的釋讀,以致圍繞該語段的標點形成不同看法。茲先錄其未加標點的一處語段如下: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早在195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高級中學語文課本》第四冊收入姚鼐的《登泰山記》,已加上新式標點: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這一課本中的標點形式,可謂影響深遠,乃至當今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2019年第1版)收入該文,僅于“照城郭”下改用了逗號,其余皆同。然而,就這么短短幾句話中,對于某些詞語的切分和釋讀,學界近三十年來卻聚訟紛紜,迄無定論。綜觀各家論述,對“燭天南望晚日”究竟作何種詞語的切分讀法,進而對語段進行標點,才真正符合語言實際和文本原意,一直沒有達成共識。2012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揚州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上,有署名鄧景濱、汪欣欣提交的論文《登臨送目,“望”歸何處——姚鼐〈登泰山記〉中“望”字考析》(以下簡稱“《考析》”)(1)鄧景濱,汪欣欣.登臨送目,“望”歸何處——姚鼐〈登泰山記〉中“望”字考析[A].錢宗武,姚振武.古漢語研究的新探索——第十一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語文出版社,2014:315-324.,對姚鼐原文中的相關詞語釋讀作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列出有爭議的十四位學者十六篇論文,歸納為五種斷句意見,并經分析論證得出最后結論:“望”為遠望之意,“晚日”作夕陽之意講,讀法和斷句當為:“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考析》一文對學術動態的全面把握和各家觀點的條分縷析,顯示出在專業研究上的扎實功力,尤其是對“望”字詞義和用法的考察和分析,更具慧眼獨到的識見,從而大大增強了全文的說服力。但由于文中對其他某些詞語及其所反映的事理疏于解析,故尚存在不夠嚴密之處,其最終結論未能完全令人信服。對此,我們試從《登泰山記》以下三個詞語的辨析入手,對長期存在的不同讀法和斷句爭議表達一些看法,以供學界參考。

一、燭天:反映特定物體的自然現象

顧隨先生在其《詩文叢論·駝庵文話》中說: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姚鼐《登泰山記》句。今課本點句或作“蒼山負雪,明燭天南……”,非也。首句乃七字,“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蓋汶水、徂徠在泰山南。(2)顧隨著,顧之京整理.詩文叢論(增訂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356.

不得不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延續語文課本中《登泰山記》的標點,早已先入為主地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了思維定勢,四字句“二二式”的“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節奏多么協調明快,以致看到顧隨先生的讀法和斷句,頗感意外之余,不由引發深思:是啊,古書中時常見有“火光燭天”“光明燭天”之類的說法,為什么泰山頂上的雪光不是反射照耀著上方的天空,而是有方向性地照向“天南”呢?查閱當年語文教育家于在春對該文的普通話翻譯,正是譯為“深青色的山馱著白雪,亮晶晶的映射在空闊的南方”(3)于在春.中學語文課本文言課文的普通話翻譯——姚鼐《登泰山記》[J].文字改革,1962(10):10-11.;1979年出版于在春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話翻譯·續編》,將后句改譯為“明晃晃地照亮了空闊的南方”(4)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話翻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277-283.,雪光的照射方向始終沒變。再看如今與統編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也在“課文解說”中稱“雪光耀南天”,在“參考譯文”中譯成“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5)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必修上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33,263.,可見雪光照向南面的解讀是一以貫之的。

顧隨先生提出的不同讀法和斷句,遭到多位學者的反駁,《考析》一文是對這一問題闡釋的集大成者。然而該文只從“望”字著眼,著重談“望”字連上讀還是連下讀的問題,提出“南望”和“望晚”均不妥,但對“燭天南”即雪光不照上方天空而只照南邊的天空究竟有沒有理據,卻只字未提。爭議各家中的《“明燭天南”不謬》一文,雖竭力否定顧隨先生的意見,但所述理由卻明顯不合乎事理邏輯,試看其兩段陳說:

顧論雖新穎別致不落窠臼,甚至亦不失為一家之言,然與姚文通篇風格和整體氣勢不合,在具體語境中尤顯過于突兀,與左鄰右舍反差太大,很不自然,故不足為訓。

姚文中,晚照光線由西偏北而來,遠眺之人目光所向南而偏東,夕陽余暉更添雪光反照,“明燭天南”十分貼切,十分自然。若依顧見,“蒼山負雪明燭天”,作者該取何姿勢,目光該投向何方?仰臥嗎?仰臥確可見天,然怎見得“晚日照城郭”和“汶水徂徠如畫”呢?(6)李開倫.“明燭天南”不謬[J].讀書,1996(12):145-146.

上一段提到姚鼐文章的風格和氣勢以及本篇的具體語境,但所言空泛而不著實際,沒聯系顧論和姚文的片言只字進行具體的語言分析和說理。

下一段言說,則存在模糊所指和片面解讀之嫌。如所謂“夕陽余暉更添雪光反照”,語意混雜含糊,原文中的夕陽(即“晚日”)是照在泰安“城郭”(可包括汶水、徂徠)上,那么這里所說的“更添雪光反照”究竟照在何處?難道泰山頂上的積雪也能如夕陽余暉,遠遠地反照在南面的城郭及汶水、徂徠上嗎?再如對“蒼山負雪明燭天”的反駁,非得要人采用仰臥的姿勢才能目光向上,似乎不如此就看不到雪光照亮天空;而假設仰臥,又詰責“怎見得‘晚日照城郭’和‘汶水徂徠如畫’”?此種顯然不合常理的言說,居然得到《考析》作者的“贊同”,而且加了一條否定顧隨所提觀點的理由:“況顧隨先生提出此種斷句后,幾乎無人附和?!边@一說法也頗令人詫異,有悖于“有理不在人多”的常識。

從物理學角度來說,物體發出的光有反射和折射之分,只有當折射即接受光源再射入另一種介質時,才會發生方向的變化。泰山頂上的積雪,敢問有沒有這樣一種折射的可能,即接受自然光的照射后再轉而向南折射呢?考察古文獻中描寫地面上物體發出的強光,多有稱為“燭天”,未見有轉而照向他方的說法。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如: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一:“白石巖,在興寧縣東南十里,夜嘗有光燭天?!彼吾屩颈P《佛祖統紀》卷三十六:“道安法師于襄陽檀溪寺建浮圖銅像……光明燭天,傾都瞻拜?!痹撁摰取端问贰づ殉紓飨隆?“諸將欲追賊,(趙)范懼有伏兵,先分兵燒圍城樓櫓,夜半火光燭天?!痹潦勒洹冬構钟洝肪碇?“珊瑚樹,禹樹舜朝堂左右。及禹受禪,樹上五色氣光明燭天?!泵鞑軐W佺《蜀中廣記》卷十九:“(武隆)縣西一里古渡頭有斷石,中白?如劍,光芒燭天,名為天劍?!鼻孱欁嬗怼蹲x史方輿紀要》卷八十一:“(沅陵)縣西五里有光明山,一名龍門,有丹砂井,夜半光明燭天?!惫旁娭袛懮缴戏e雪的反射之光,也無不是稱其照亮天空,未見有方向性照射。如唐許棠《寄廬山賈處士》詩:“彭蠡波涵月,爐峰(指廬山香爐峰)雪照天?!?《唐詩歸》卷三十五)金丘處機《海上述懷》詩:“遙望青峰雪,皚皚白映天?!?《磻溪集》卷二)明區大樞《除前立春》詩:“嶺雪照天白,陰云霽層穹?!?《廣東文選》卷二十八)清王柏心《登六盤山作歌》詩:“連峰積雪照天白,鳥飛蕩蕩不敢越?!?《百柱堂全集》卷五)。

正因描寫物體發光而“燭天”的現象在古文獻中俯拾皆是,故《漢語大詞典》已收入“燭天”一詞(《考析》和各家爭議文章無一提及),其所列第一義項即為“照耀天空”,第二義項“猶沖天”,系比喻引申為“氣勢極為高漲”,所舉書證都沒有帶方向性照射之例。同樣,積雪這一特定物體產生的自然之光,也只能是“燭天”,而無轉向折射之理。這就足以說明,泰山頂上雪光的照射,不可能像現代探照燈一樣,可以變換方位射向“天南”,而只能是向上方天空反射?!吧n山負雪明燭天”的讀法和斷句,應是正確的。

二、南望:符合文本語境的事理邏輯

對于斷句為“南望晚日照城郭”,爭議各家中有提出如下意見:

顧隨先生認為“蓋汶水、徂徠在泰山南也”,所以是“南望”所見。其實,從泰山“上”看,城郭、汶水、徂徠并“半山居霧”均在山南,為“南天”覆及,蒼山負雪而“明燭”之,又有“晚日照”之,故歷歷如畫,盡收眼底也(7)楊竹劍.“蒼山負雪明燭天”[J].讀書,1997(1):106.。

《考析》一文即引此為據,得出“所以‘南望’不妥”的結論,且謂顧隨先生的斷句及“南望”的讀法為“一家之言”,斷然予以否定。然而事實上,上述說法是極不嚴謹的,一方面既沒有說明“南望”不妥在何處,另一方面所言“蒼山負雪而‘明燭’之”,又似將“燭”(照耀,照亮)的受事對象包括了城郭、汶水、徂徠及半山居霧,不顧雪光只能向天空上方反射的物理學原理,硬說成是向山南之“南天”折射,而且將“明燭”和“晚日照”的對象混為一談,其語言表述缺乏嚴密的邏輯性且不符合事理,是顯而易見的。

關于整個“望”字句,我們贊同《考析》作者提出“‘望’字獨立”的觀點,將“望”字釋讀為“遠望”“眺望”,而不能如爭議各家中將“望晚”連讀而釋為“接近傍晚”的觀點(理由下文再敘)。但是,“望”字獨立并不能否定在其前面用方位名詞來修飾的常見語言事實。由于《考析》文中已將“望”字之前處理為兩個四字句“二二式”的讀法和斷句,故其有關“望”的論述尚不完整。顧隨先生斷為兩個七字句即“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既無任何語言風格上的不妥,整體氣勢上也更顯緊湊和有力,在語境中完全無突兀之感,讀來非常流利順暢;尤其是在詞語的組配上更合乎事理邏輯,以上所論“燭天”是如此,這里的“南望”也是如此。

“南望”是一個狀動結構的短語,表示“向南眺望”。顧隨先生將“南望”連讀,闡明理由“蓋汶水、徂徠在泰山南”,完全符合詞語搭配所包含的事理及古人的行文習慣。古今人們登泰山至高峰或絕頂者,在游記中描寫眺望泰安城、大汶河、徂徠山及云氣繚繞等景色時,多有用表示方位的“南”字作狀語。如明王世懋《東游記》:“南望汶水,遠從萊蕪至,徂徠障之?!?《王奉常集》卷十)明畢自嚴《三叟同游記》:“南望徂徠諸峰羅列,如兒孫之拱立?!?《石隱園藏稿》卷三)清孔貞瑄《四陽庵》:“南望徂徠,若幾案可憑式,庶幾竹溪六君子之遺風,猶有存者?!?《泰山紀勝》)清牛運震《雪天登岱記》:“南望傲徠(傲徠:泰山西南著名山峰)、徂徠,齒齒皆見其根,云低殆與地平,白雪漫漫,黃路交出,縷縷如發?!?《空山堂文集》卷五)清陳文述《岱岳望云》小序:“登岱宗絕頂,南望白云,慨焉生游子之感?!?《頤道堂集》詩選卷十二)今人陶德麟《學然后知不足》(寫于1948年):“今有三人焉,負糗登岱。攀緣而上,方十里,駐足而觀,南望泰安,車馬如蟻,以為奇觀也?!?《陶德麟文集》第1133頁)也有登頂而向四處眺望不止南望的,如上引清牛運震《雪天登岱記》還記云:“東北山勢更無隱態,中見平田人家,了了可辨;西北諸山層疊起坐殆萬重,都不見平地?!庇秩缜逖Ω3伞兜翘┥接洝?“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睹,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列,相背相倚,若拱若蹲,皆如培……?!?《庸庵文編》外編卷四)

按常理而言,在泰山頂上南望,應是景色最為壯麗而吸引人們遠眺的,故古人在游記中用“南望”來描寫各種所見之景,符合遣詞組句的語言邏輯且在行文中又十分自然。姚鼐本人則不僅在《登泰山記》中用“南望”,而且在另一篇為一起登泰山的好友朱孝純(字子潁)所作的《晴雪樓記》文中,憶及登臨送目時的情景,也用方位名詞修飾“望”之所見:

與子潁仰瞻巨岳,指古明堂之墟,秦、漢以來登封之故跡。東望汶源西流,放乎河、濟之間、蒼莽之野;南對徂徠、新甫(新甫:位于泰山東南),思有隱君子處其中者之或來出??徽呔弥?又相視而笑(8)姚鼐.惜抱軒詩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23.。

文中所用“東望”和“南對”兩組短語,其實都是指在泰山頂上“南望”所見,只是“東望”指南望所見汶水的源頭由東向西而來;“南對”則與“南望”意思相同,因徂徠山和新甫山都在泰山的東南,二山植被繁茂,自古即多美松翠柏,《詩·魯頌·閟宮》已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的詠贊,故作者遠遠南望而發“隱君子處其中”之遐思。

就在這篇《晴雪樓記》的文末,所署樓成和作記的時間是:“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樓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姚鼐記?!币ω九c朱孝純登泰山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和戊申兩天,因戊申已是該年農歷十二月最后一日“晦”,而作《晴雪樓記》回想登岱情景,時間也在這年十二月,則只能是戊申日下山后當晚所作,寫作時間應早于其撰《登泰山記》。既然在《晴雪樓記》中記述岱頂上所見用到“東望”和“南對”,那么在《登泰山記》中用“南望”又有何不妥呢?考察古文獻中的語言事實,方位名詞東、南、西、北用作狀語修飾“望”字,都有不計其數的用例,況且姚鼐所言及的“城郭”“汶水”“徂徠”確都在泰山之南,用“南望”這一短語難道不是最恰切的描述嗎?正如作者在《惜抱軒詩集》卷四《訪坳堂觀察于城南寶光寺》詩有云:“江霧帶長干,南望盡蒼碧?!辈灰彩怯谩澳贤北硎雠e目向南遠眺之意嗎?可見,爭議各家中否定“南望”連讀而將“南”字歸屬前句為“燭天南”,顯然是缺乏說服力而站不住腳的。

三、晚日:古代書面語中的常用語詞

在爭議各家中,對“晚”字主張連前與“望”字組成“望晚”的說法,是為數最多的一種。然而所述理由卻由于沒有語言事實的支持而不能成立。如對原先作“望晚日照城郭”句,較早提出不同讀法者認為:

如讀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讀破句了,因為“望晚”是“向晚”之意,即接近黃昏之時,把本來是主謂結構理解成動賓結構去了,正確讀法是“望晚/日照/城郭”才對(9)陳見聞.古詩文語法停頓六種[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4(5):45.。

這一意見,還一度在以前的教學參考書中出現,認為應讀作“望晚/日照/城郭”。持論者將“望”字釋為“臨近,接近”,以古文獻中有“望秋先零”(望秋:指臨近秋天)、“踰七望八”(望八:指年齡將近八十)等例,來證明“望晚”之“望”也表同樣的意思,而且認為“‘望晚’為詞的文言味更濃”(10)方榮國.為《教參》一辯[J].語文教學通訊,1995(Z1):11.。

持這一派觀點且更為極端的,是明確否定“晚日”為詞,從而為“望晚”連讀作為一個詞而提供理據。如:

古稱傍晚的太陽為“落日”或“暮日”,未聞有“晚日”之說,“晚日”說來別扭,聽來刺耳,古人斷然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更何況是姚鼐呢(11)尹國軍.“望”究竟應作何解[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18):31.!

若把“望”字釋為“遠望、遠看”,就會把“晚”和“日”兩個詞素組合起來,作為一個復合詞,即“晚日”,似乎可以用來表示“傍晚的太陽”這個概念;而古漢語中一般是不用所謂“晚日”這種說法的。古漢語通常用“夕陽”或“落日”等詞語來表達這個概念(12)羅獻中.《登泰山記》中“望”字別解[J].語文教學之友,2011(2):31-32.。

后者還從桐城派主張的文章節奏和音韻方面進行闡說:

把“望”字釋為“遠望、遠看”,進而把“晚日”視為一詞,那么該句的節奏將勢必劃分成:“望/晚日/照城郭”,音節長短不齊,音韻不和諧,缺乏節奏感,與作者的主張相背離;相反,若把“望”字釋為“臨近、接近”,把“望晚”視為一詞,那么該句的節奏則可以劃分為:“望晚/日照/城郭”,音節整齊,節奏勻稱,富有美感,與作者的主張相吻合,而且仍然符合語法要求,也未改變原句的含義,可謂一舉兩得(13)羅獻中.《登泰山記》中“望”字別解[J].語文月刊,2011(2):63-64.。

我們認為,“望晚”和“晚日”是不是詞,必須得有語言事實,即文獻中有沒有這樣的用例來加以證明。誠然,“望”在古漢語中確有表示“臨近,接近”義(見《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等),但若說有“望晚”一詞,還須舉出確鑿的書證來。上述持論者以表示季節的“望秋”和表示年齡的“望八”(也有“望七”“望九”之類),來證明表示時間的“望晚”也為一個詞語,在邏輯上是有缺陷的,因為沒有語言事實支持這種類推的說法?!犊嘉觥纷髡咴谡撟C“望”為“遠望”義時,也承認“在后來的歷史發展中引申為‘接近’”,但在舉例中除了大家都已談到的“望八”“望秋”外,還援引唐代齊己《舟中晚望祝融峰》詩句:“天際卓寒青,舟中望晚晴。十年關夢寐,此日向崢嶸?!辈⒄f:“在此,‘望’不僅表示年齡、季節,還表示時間,出現‘望晚’一詞?!逼鋵?把詩中的“望晚晴”讀成“望晚/晴”,視“望晚”為一個詞,這是明顯的誤讀?!巴砬纭钡恼_讀法是“望/晚晴”,應將“晚晴”作為一個詞,相當于“晚霽”,意謂傍晚雨?;蜓┲?天氣晴朗。如南朝梁何遜《春暮喜晴酬袁戶曹苦雨》詩:“振衣喜初霽,褰裳對晚晴?!?《何水部詩集》)唐竇牟《晚過敷水驛卻寄華州使院張鄭二侍御》詩:“春雨如煙又若絲,曉來昏處晚晴時?!?《竇氏聯珠集》)唐羅隱《晚眺》詩:“憑古城邊眺晚晴,遠村高樹轉分明?!?《甲乙集》卷十)古人詩賦中歌詠“晚晴”之景色或心情者不計其數,這一詞語早已收入《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中,更何況齊己在詩題中已說明“晚望祝融峰”,故不可能在詩中又以“望晚”為詞。

“望晚”在古文獻中找不到成詞的用例,而“晚日”一詞表示夕陽,卻比比皆是。如:

梁簡文帝《采蓮》詩:“晩日照空磯,采蓮承晩暉?!?南朝梁徐陵《玉臺新詠》卷七)

唐孟浩然《京還留別新豐諸友》詩:“樹繞溫泉綠,塵遮晚日紅?!?《孟浩然集》卷四)

唐劉長卿《行營酬呂侍御》詩:“晚日歸千騎,秋風合五兵?!?《劉隨州集》卷四)

唐皇甫冉《送夔州班使君》詩:“晚日照樓前,三軍拜峽前?!?《皇甫冉詩集》卷三)

唐白居易《北亭招客》詩:“春風北戶千莖竹,晩日東園一樹花?!?《白氏長慶集》卷十六)

唐李商隱《柳》詩:“清明帶雨臨官道,晩日含風拂野橋?!?《李義山詩集》卷五)

唐杜甫《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詩:“前軒頹反照,巉絕華岳赤?!彼尾虊翦龉{:“言晚日映旌旗之色皆赤也?!?《杜工部草堂詩箋》卷八)

宋蔡襄《福州寧越門外石橋看西山晚照》詩:“西山氣色好,晚日正相當?!?《端明集》卷五)

“晚日”一詞的用例舉不勝舉,是古漢語常用的書面語詞,因而也早已為《中文大辭典》和《漢語大詞典》收錄,并作出了相同的詮釋。令人奇怪的是:提出異議的各位學者中,怎么竟然會提出“未聞有‘晚日’之說”的觀點,認為“古漢語中一般是不用所謂‘晚日’這種說法的”,甚至還貶損該詞說“‘晚日’說來別扭,聽來刺耳”呢?

結語

通過考察古文獻中的語言事實,再反觀姚鼐《登泰山記》的詞語使用,可見“燭天”“南望”和“晚日”是三個各自獨立的語言單位,在詞語的構建上體現著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事理邏輯,在古文獻中有著豐富的使用實例。對于《登泰山記》中出現這三個詞語的語句,以往的誤釋和讀成破句的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原文當按顧隨先生的意見進行釋讀并厘正標點如下: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猜你喜歡
姚鼐蒼山日照
作為禮物的書籍:姚鼐贈書與桐城派的流傳
乾嘉詩壇“混江龍”姚鼐
佛禪老莊思想與姚鼐文學創作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滄海桑田話日照
蒼山
蒼 山
煙云幾許著蒼山
疏逸文氣 清雅超然
在日照(節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