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機理、效應與路徑研究

2024-01-09 02:27
現代農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油樟宜賓市共同富裕

黃 雨

(宜賓行政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這成為各地積極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和要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關鍵是可持續提高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實質性地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共同富裕成為社會各界關心、專注、研究的高頻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理論遵循,也為農村地區將生態產品轉化為生態商品,以經濟利益的形式實現助農持續增收提供了實踐指引。

1 文獻綜述

近年來,理論學術界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機制和路徑,展開了積極的研究探討。學者通過借鑒經驗、理論結合實踐、創新技術等方式,從多個角度探討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益路徑。(1)供給視角。學者提出要通過征收環境稅,從而降低生態產品的供給成本,確保有效供給;通過政府、企業、農戶、協會等價值實現主體參與,形成物質供給類、文化服務類、生態調節服務類等不同類型生態產品。(2)生態產品交易視角。學者提出要建立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測算方法,完善生態產品統計與評估核算方法體系,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機制,構建生態產品價值補償標準,搭建農特產品、資產權益類產品等交易平臺,建設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系等方式,實現供需精準對接,推進生態產品有序交易。(3)制度建設視角。學者提出要建立農業生態產品認證等制度,強化生態制度供給體系,建立可交易的生態要素產權制度,構建“三級市場”制度體系促進生態資源價值實現,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制度機制支撐。(4)實現路徑視角。學者通過典型案例剖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式和路徑。湖南東江湖區通過生態資源證券化將隱性的生態資產價值顯性化;以南平“森林生態銀行”、鄂州生態價值核算、崇義森林公園建設為例探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以國家EOD 模式試點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轉化;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案例分析,從生態產品探索、價值實現與挖掘、制度化建設、區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構建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般路徑;以中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麗水市為例,探索區域森林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效率及路徑,為有效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供路徑參考。同時,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還要注重完善技術條件,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有效監管以及生態修復等。

可見,已有研究為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夯實了理論基礎,但是關于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鄉村振興涉及的不多,主要包括鄉村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要注重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要培育生態產業與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經營主體,發展“生態+”的新型業態,其中涉及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研究就更少。林業生態優勢是鄉村的普惠性優勢,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值得進一步研究探析。本文在林業產業發展實踐基礎上,探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以期為提高農民可支配收入、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研究支撐與實踐參考。

2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

2.1 有利于促進產業發展,為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提供經濟支撐

經濟收入是衡量農民富裕情況的重要指標。農民經濟收入的可持續增長離不開發展農林產業以及關聯產業。鄉村以林業生態環境為發展優勢,通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利于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發展,將生態優勢與產業優勢相互轉化、聯合,促進優勢疊加;有利于推動農林產業做大做優,進而聯動二、三產鏈式發展,把生態資源、農林產品等轉化為高附加值的二、三產商品和服務,實現“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的經濟效益(見圖1),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重要條件和路徑,為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活力提供核心支撐。

圖1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

2.2 有利于促進生活宜居,為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提供環境支撐

良好生態宜居環境是農民生活富裕的主要標志,也是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本前提和基礎。林業生態產品主要是通過發展農林業等,建設森林生態等系統的多元方式進行供給,賦予了其生態屏障、生活要素供給等功能,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生態環境和條件。同時,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可以直接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為農民帶來肉眼可見的經濟收入。這將有效拉動并激勵農民采用技術、設備去改善和治理生態生活環境,積極適應環境的改變,保持并提升后續效果。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利于促進保護治理生態環境與合理有效開發利用生態資源之間形成良性循環,與農民對宜居環境的訴求、對生活富裕的追求相呼應、相促進。

2.3 有利于促進文明和諧,為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支撐

文明和諧是鄉村治理有效、生活有序的體現,是農民精神富裕的重要內容。農民是林業生態產品供給的重要主體,同時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離不開農民參與生態共建、生態治理、生態共享。這一過程既涉及推進鄉村生態文化建設,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注入和滲透,也涉及提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意識,營造發展良好氛圍,還涉及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健全鄉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機制。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提高鄉村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提供持續動力,也促進農民和諧共處,豐富文化生活,增進獲得感、幸福感提供精神支撐。

3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實踐效應:宜賓市油樟產業發展探索

四川省宜賓市現有油樟總面積35 333 hm2,約占全國油樟資源85%、全世界油樟資源的70%,與云南藍桉、湖南雜樟共同形成“金三角”態勢,各具優勢。宜賓市的油樟是樟科樟屬的珍貴樹種,具有生長快、病蟲少、桉葉油素含量高等特點。宜賓市油樟出油率較高、油質較好,其提取后的產品桉葉素在國際市場免檢,除內銷外,主要銷往印度、日本、新加坡、法國等多個國家,占國際貿易量的30%左右??梢?,宜賓市油樟產業化、生態化發展的優勢明顯,為實現林業生態產品價值、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提供良好基礎。

3.1 宜賓市油樟產品價值實現的具體實踐

(1)夯實油樟一產基石,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林產品供給。宜賓市積極推進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破解宜賓市油樟良種不優、單株出油不穩定、山區坡地低產低效的困境,探索油樟矮化密植和高質化復層經營,推行油樟種植生產精耕細作模式,有效擴大了油樟產業產區面積,提高林地生產效率,增加油樟采葉量,豐富油樟產品價值實現的原料產品供給。據統計,目前宜賓市油樟種植面積達35 333 hm2,主要分布在敘州區和翠屏區,其中成片面積17 333 hm2。種植油樟的核心鄉鎮在敘州區樟海鎮,其油樟基地面積約14 667 hm2。宜賓市油樟現代林業示范區獲批為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

(2)提升油樟二產效能,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工業品供給。油樟加工主要是將油樟枝、葉、干、皮通過蒸餾提取芳香油。精油主要由桉葉油素等26 種成分組成,廣泛用于醫藥、化工、香料、食品和國防工業。為改變農民傳統蒸煮,打破“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局面,實現綠色環保加工,宜賓市積極組建油樟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一流的油樟研發中心,不斷優化樟油提煉模式和技術,實施集中提煉。全市建成投運營10 個油樟粗油集中加工點,2023 年將建成投產運營10 個加工點,每個粗油加工點樟葉產能10 000~15 000 t/年。加工點的建設不但方便了群眾,提高了5%~10%的出油率,還大大減輕了環境污染、降低了森林防火風險。同時,加快推進精深加工香料廠、企業進入園區,促進粗油加工、樟油精深加工、木材加工業等產業發展,延伸高附加值產業鏈,真正提升油樟資源化利用效能,促進油樟產品價值持續高效轉化。

(3)培育油樟三產業態,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服務供給。發揮油樟林的生態功能和生態優勢,積極培育“油樟+”新業態,推進油樟與生態旅游、文化、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與普通樹林相比,油樟因桉葉素的釋放,具有安神醒腦、清心凈肺功效。在油樟林區生活,氣管、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遠低于其他地區。這是宜賓市利用油樟林蘊含的康養旅游服務產品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先天優勢和利好條件。敘州區樟海鎮油樟景區以“世界樟?!泵?,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積極推進涵蓋吃、喝、玩、樂、游、購、娛的油樟文旅融合發展;同時,探索開發更多生態服務,結合樟油香精運用廣泛的特點,積極探索儀式感強、參與性高的研學、親子等項目,包括香水、香皂、香包等文化創意產品的制作,進一步提升林業生態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和經濟效益。隨著林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的推進,宜賓市探索將公益林中的油樟列入林權抵押貸款范圍,積極創新“生態+金融”服務,推進油樟產品價值疊加實現。

3.2 宜賓市油樟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主要成效

(1)經濟效益凸顯。2022 年宜賓市實現油樟綜合產值55 億元,居全省第1 位。樟農人均年收入達6 500 元以上,其中,核心區樟農人均年收入可達8 000 元以上,還有不少油樟大戶年收入超20 萬元。油樟產業帶動全市23 個鄉鎮、10 萬余人增收致富。在油樟工業品供給主體中,宜賓市石平香料有限公司和宜賓市川匯香料有限公司分別為國家高新企業和省級林業龍頭企業與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22年加工粗油總量約2 000~3 000 t,占全市粗油量的25%~30%,年上稅約200 萬元。油樟主產地敘州區圍繞粗油、根雕、樟油日化等產銷以及生態旅游等項目,強化對外引進合作,拓展油樟融合發展產業鏈。2022年敘州區年產樟油1.5 萬余t,綜合產值達38 億元。同時,自2015 年敘州區探索區級林權抵押貸款以來,累計林權抵押融資5 億元以上,撬動社會資金30 多億元投入林業建設。

(2)社會效益明顯。油樟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也是鄉村治理水平提升的過程。在油樟核心區樟海鎮和豐村,過去農民種植樟樹分散、管培粗放;農民分戶蒸煮樟油,出油效率和經濟效益較低。2018 年村黨組織組建專業合作社與農民抱團發展,提升種植技術,完善提煉樟油基礎配套設施,注重集體經營。先后引進組培技術繁育生產苗木,培育優質樟苗,變120 hm2“無效林”為“優質林”;在村黨組織、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樟油提煉技術設備經過3 次升級改造為現在的粗油提煉設備,大大提升油樟資源利用效率,深得農民支持。油樟產品價值實現促進了鄉村治理效能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

(3)生態效益顯著。油樟林可以提供優美宜人的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具有天然的生態特性。油樟產品價值實現是“不砍樹能致富”的產業生態化實踐,也是從粗放型經營到集約化經營、從經濟效益為主到經濟生態雙效益的綠色發展歷程。宜賓市油樟種植歷史悠久,林區農民靠提煉樟油獲得經濟收入。但是過去由于農民環保理念不足、提煉技術較低,提煉樟油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隨著共同富裕目標的不斷推進、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技術條件的不斷革新,油樟產品價值實現成為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益實踐,以期實現將綠色油樟樹變為金色“搖錢樹”,將綠色樟林變成生態“氧吧”。

3.3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機制分析

從宜賓市油樟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促進農民物質和精神富裕的實效來看,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可以從以下方面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3.3.1 依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升林業產業顯性經濟效益,推動鄉村產業增收致富。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可以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明顯推動作用,同時有助于帶動相關產業業態的培育發展,通過各類產業經營主體將農民、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林產業體系,進一步拓展致富渠道。

3.3.2 依托鄉村治理有效激勵主體行動力提升,增強“兩山”轉化的內生動力?;谑烊松鐣泥l村生產生活場域,依托共建共治共享機制、道德評議機制、村民輿論等方式助推農民生態建設主體意識提升,使得追求宜居生活環境和美好生活成為農民實踐“兩山理論”的拉動力,并內化為群眾意識,外化為實際行動。

3.3.3 依托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利他行為或外部效益的引領作用,助推相關要素資源的區域性集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持續生命力在于“兩山理論”高質量轉化,以及基于轉化中系列行為的持續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有助于農民、基層組織以及其他社會主體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關要素資源在村域、縣域等一定區域范圍內相繼投入、落地,保障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可持續性實現的條件和訴求。

4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路徑優化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面臨產業發展要素支撐不足、生態產品供給不充分等情況,影響著農戶可持續致富。比如油樟產業的良種良法推廣成本較高,做優一產的資金、技術等要素不足,發展后勁不強,直接影響了樟農經濟效益。同時,也面臨價值實現的政策、機制不完善等困境。比如油樟桉葉油被列入國家?;纺夸?,受到必須進入化工園區的政策限制,現有精深加工企業面臨停產、搬遷、技術創新等現實問題。另外還面臨產購銷體系和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造成生態產品轉化為生態商品后的定價較低、效益不穩定等情況。如油樟資源在農戶、專業合作社、企業之間的開發、分配機制還不夠高效,農戶銷售樟油的議價能力較低等。這些問題亟待進一步思考并探索解決路徑。

4.1 完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機制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是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促進農民物質和精神富裕、生態產品供需實現發揮作用的結果?;谏鲜龇治龊蛯嵺`表明,林業生態產品主要通過生態建設主體意識構建、擴大供給儲備和質量、共建共享共治利益聯結、要素保障等機制促進價值實現,不斷推進農民共同富裕(見圖2)。

圖2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機制與條件

4.1.1 生態建設主體意識構建機制。林業生態產品的供給主體包括農民、基層自治組織等,共同參與推動產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強化生態建設主體意識是推進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前提。依托現代村規民約體系、基層農民夜校等基層治理機制,構建村域組織、農民的綠色發展觀、生態建設主體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的宣傳滲透、經驗學習,從思想上樹立生態建設主體意識,從行動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刻理解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意義、內涵和要求,丟掉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收益的想法。

4.1.2 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機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配合、農民參與的林業生態產品收儲機制,設定生態產品的保護價格標準。當市場價低于設定的保護價格時,由收儲機構以保護價收購;在市場價高于設定保護價格時,再出售收儲的生態產品,以穩定產品價格,保障農民利益,并逐步掌握生態的定價權。建立林業生態產品供給質量提升機制。大力實施林業產業鏈延伸行動,積極引進國內外林業產業相關領域的中下游精深加工企業落戶,鼓勵本土涉及林業產業的龍頭企業、相關加工企業增資擴產,提高本地產業資源就地轉化利用率,優化生態產品品質,提升高附加值生態產品供給水平。同時,積極構建林業生態產品生產過程中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探索將廢棄物加工成生物有機肥料、生物燃料和畜牧飼料等可持續使用的生物產品,讓“綠水青山”轉化更充分,“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4.1.3 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離不開多元主體參與共治生態環境、共建生態體系、共享生態效益。大力引導各類新型農林經營主體,按照“村域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林農+經營主體(公司等)”等發展模式,實現農民有“一產經營+勞務收入+租金+分紅”收益,村域組織有“股份+服務+經營”收益,市場主體有經營收益,形成共同利益聯合體,帶動區域生態產業發展,促進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助推當地農民走向共同富裕。

4.1.4 相關要素保障機制。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以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發展要素作為動力。想方設法解決資金瓶頸,以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發展、國家儲備林建設等為契機,利用國內銀行貸款政策,開發支農特色信貸產品,籌集發展資金。強化科技支撐,加大林業種業建設力度,以選育生長快、產出高的優良品種為重點,建設良種繁育體系和種質資源庫。按照“標準化種植、機械化采摘、現代化生產、市場化發展”的思路,堅持“良種化、定向化、標準化”原則,推廣運用先進產業經營技術,精準提升林業生態產品質量,大力推進產業基地規?;?、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的研發優勢,著力推動“訂單式”“揭榜式”課題研究,建立科技研發成果激勵機制,瞄準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切實改進提升精深加工技術。強化鄉村人才振興,為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人才保障。

4.2 創造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條件

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能夠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的效應,需要從扶持政策、搭建供銷載體、創新品牌營銷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見圖2)。

4.2.1 配套相關扶持政策。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持續做實做優。這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引導,發展政策的扶持。要加大項目、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包括種業補貼、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生態產品粗加工等供給補貼、稅收優惠、政府貼息等,鼓勵和支持林業產業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林業金融改革與創新,結合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探索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綜合性農林金融體制,擴展“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融資渠道。統籌好建設用地空間規劃資源,解決林業生態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的用地需求,助推精深加工發展,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增值。

4.2.2 拓寬林業生態產品供銷載體。暢通銷售渠道,探索建立“頂層設計+政府引導+部門服務”模式,組建特色林業產業、生態產業等產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組織載體。產業協會通過招商引資等渠道與精深加工等中下游企業積極接洽、深度合作,構建供銷有效銜接的市場機制;鼓勵采取訂單采購、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多樣化方式,促進雙方深化合作內容、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層次,創新發展新型合作伙伴關系,鞏固健全利益聯結,努力構建產銷渠道暢通、供給消費雙贏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格局。

4.2.3 加強林業生態產品品牌營銷。進一步強化品牌建設,各方要巧借已獲得的國家地理標志、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綠色食品等榮譽和優勢,積極開展現有品牌延伸規劃,激發品牌新活力,增加品牌爆發力,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全力推進生態產品精深加工,著力規范產品質量認證和包裝標識管理,加大品牌營銷和宣傳力度,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特色品牌。開發高端生態文旅服務項目和產品,推動生態產品從一產原料向二產精深加工延伸,同步向三產休閑觀光、研學服務延伸,從生產基地向加工園區延伸,同步向體驗消費商圈延伸,進一步擴大品牌認知度和滲透力。另外,通過承辦國際馬拉松賽、公路自行車賽或重大交流貿易會、重大論壇等影響力大、傳播面廣的賽事或展會,進一步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猜你喜歡
油樟宜賓市共同富裕
四川省糧桑復合種植現場培訓會在宜賓市召開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宜賓市三江新區
華鎣油樟賦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宜賓油樟皂制備及其抑菌能力的研究*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
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