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宇澄談《繁花》改編影視劇是導演的作品

2024-01-11 03:02張英
新民周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金宇澄王家衛繁花

張英

根據金宇澄小說《繁花》改編、由王家衛執導的同名電視劇正在熱播中。

時間回到2013年11月,小說發表才半年,王家衛已經主動找到了金宇澄。后來金宇澄回憶起這段經歷格外感慨:“當時上海有一些同行還不知道這本小說,但是他已經知道?!薄斗被ā吩凇妒斋@》雜志上發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后,也有一些人找金宇澄談影視改編權,但王家衛的一句話打動了金宇澄:“導演說的一句話特別打動我,他說你寫的就是我哥哥姐姐的事情?!?/p>

金宇澄沒有參與電視劇的劇本創作,他說,小說交給一個導演,劇集就是一個新的生命?!昂玫膶а?,不可能原封不動去拍攝小說的?!?/p>

而對于這次改編,王家衛的自白是:“《繁花》這本書一共有三十一章,沒有連貫的故事,表面是飲食男女,里面是山河歲月,時代變遷。面對這樣的一個結構,如何下手,簡直千頭萬緒。原著里有一千多處‘不響’,‘不響’不代表沉默,它是一種留白,凡是我不想講的、不能講的,講了為難自己、為難別人的,不響。這也是一個創作者的態度,我只講我能講的、我想講的、我講得好的?!?/p>

“對于書迷我的建議是,帶著《繁花》看《繁花》。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繁花》,我跟你們一樣,只是一個讀者,我的解讀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對于沒看過原著的觀眾,這個劇集只是蛋糕中的一塊,看完之后意猶未盡,我建議你們去看原著?!?/p>

王家衛拍《繁花》的同名電視劇,你參與了哪些工作?

王家衛是上海人,對《繁花》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也是第一次拍電視劇,(這次過程里)他照搬了美劇的生產流程和做法。在電視劇拍攝前,我只是把小說的影視改編權給了他,然后應他的邀請,參與了最早期的策劃環節,比如收集歷史材料,做某些內容的解釋,做一些初期的準備,包括做一些故事場地調查等等。

之后,《繁花》的整個劇本創作,都跟我沒有關系,我連劇情都不知道。編劇是《我的前半生》編劇秦雯,我只是有時候和導演和編劇聊大天,幾個人一下午喝茶,講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海的各種事情,然后記錄在案。

奇怪,很多導演都愛找小說原著作者寫劇本。比如馮小剛總愛找王朔和劉震云寫劇本。

其實王家衛和馮小剛不大一樣,馮小剛真的是找劉震云去寫劇本。王家衛不是,他就是想跟作者聊這個小說,進一步和編劇一起,面對面深入聊。他的電影《花樣年華》,也是在香港生活的上海作家寫的劇本底稿,導演自己也介入劇本創作。你根本搞不清楚王家衛的劇本和故事,究竟怎么來形成最后的版本的。

當然,另一方面,作為《繁花》作者,我也不是太想知道電視劇的故事走向。你想,任何一個導演(做影視劇改編),絕對不可能還原小說原著,肯定是要有自己的主張。要導演拍得和原著一模一樣,不可能。只不過是很多影視劇需要有一個小說托底,有那么一個故事固定的氛圍在里面,再進一步創作就比較方便;而憑空編出來的故事,相對來說就“虛”一點了,不那么實在。

電視劇《繁花》。

王家衛簽的《繁花》版權包括了電影版,現在電視劇已經拍完,那電影版進行得怎么樣?

現在就我所知道的信息,王家衛就是在做一個《繁花》的劇集版。電影的項目沒有知悉過,至少在我這邊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做,這方面的情況,我真的是不知道。

我也不大問他,他忙得要命,電視劇殺青已經一年多了,但一直在補拍電視劇的鏡頭。王家衛的這個性格大家知道,不到最后1分鐘,根本不知道他取舍的是什么、取舍多少。

王家衛沒給你看電視劇的樣片嗎?

沒有,我就看了20分鐘的電視劇樣片,我覺得畫面確實就像電影一樣,做得確實不一樣,他的這種藝術特點非常明顯。

至于到最后,電視劇真的要播放時是不是這個樣子,我也不知道,因為一切都是在一個不確定的氛圍里。

我知道,你寫《繁花》是無心之舉,沒有任何功利之心,就是在網絡論壇里玩,寫了一個帖子發展變成了小說,這是我見過的作家里頭,最赤子之心的寫作。

金宇澄:王家衛就說我:老金你真是虧,你這個《繁花》,那么多故事,換一個人能寫好幾部作品了。這是王家衛的原話。我當時回答他說,我是不考慮這個的,我就是要把小說做到最好就好了。這個想法和別人不大一樣。

《繁花》已經有了電視劇和滬語舞臺劇,還有評彈、話劇,你喜歡哪一種藝術形式的改編?

作為原作者,改編權給他人了,我就不管不問了。

評彈版的改編,取了原作一塊內容。后來我看實景演出,臺上坐著六七個人,就把其中一章輪流又彈又唱。我后來仔細一想,因為人多,背臺詞就可以省很多工夫,等于集體在一起就把這個活給干了,實際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的辦法。舞臺劇《繁花》第二季的內容比第一季要好一些。話劇《繁花》都是小說內容,有些原作的味道。電影電視的改編,相對要求就更高一點。真的變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那真的就是導演的作品了。這些不同也是樣式的關系,過審的要求也都不一樣。

我后來才發現,《繁花》最合適的(改編樣式)是蘇州評話,一整本,一點點說下來。但這又像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你想,藝術家要徹底把這本書給背下來,那要多大的熱情、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做到啊。所以現在最合適的改編還沒人做。過去那種做評話的老先生,一輩子就說幾部書,現在誰還會有這么大的興趣,花這么大的體力、這么長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情啊。

以前中國作家總把寫電影劇本和寫電視劇本當成一個壞事,還被批評家說成是萬惡之源。其實我覺得作家寫電視劇和電影劇本,對小說創作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講完整的故事,要有結構和邏輯,包括人物的對白。

“萬惡之源”這個說法也太嚴重了。我寫過電視劇,應該說,“對話”這一塊的鍛煉,很有幫助。但電視劇的邏輯性、對話,和小說對故事和對話的要求,實際又是不大一樣的。因為文學最要緊的是語言,很多作家都這么說過,語言體現了一種文本的樣式。小說的語言和樣式這一塊,和電影、電視劇要求完全不同。

《繁花》是40多年跨度的上海生活,一本上海市民的“凡人傳”。跳出了政治、經濟和社會宏大的場景,寫人與街道的關系,因為人,街道有了體溫,有了感情,血肉相連,有了味道。

上世紀30年代,上海有一本《亭子間嫂嫂》,是一本所謂的通俗小說。亭子間嫂嫂呆在亭子間里,各行各業的男人都來找她,以不變應萬變,通過來人的各種自述,記錄當年人群的狀態,城市的側面就出來了,這也是嚴肅的文學主題?!斗被ā繁M量借助無數的人,顯現無數的人生和聲音。

市井生活和市民敘事,在以往的小說里,并未占據主體的位置。

城市主題是被打壓的。幾十年停止人員流動,城市一度處在沉睡邊緣,然后開始蘇醒了,人口又開始聚散,開始積蓄各種復雜變化和感受。農村題材包括小鎮生活,永遠是活躍的,繪聲繪色的,寫農家門口有一條路,有一棵大樹,小院前后風景是怎樣的。城市風景也許更復雜,它的風景就是街道、建筑與人——很多建筑地標,各種不同的店鋪,不同的功能街區和場景。出沒在農村和城市的人,兩者的豐富性,可以充分比較。

如果把市井生活理解成不同城市的觀察、不同地域的表達,更能增加魅力和感染力。這和鄉土文學的內容其實也一樣,作者視角的形成,擺脫不了原生地的遺傳,相信在我們城市化的今天,集中書寫城市的時代,已經不遠了。

你不同意“城市無文化”的論調,為什么?

這是很舊的結論,習慣以城鄉分類。鄉土不高出城市一等,其實表達鄉土與城市情感的途徑是一樣的,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寫得好和不好之分。

城市也是孕育文學的極佳溫床。城市早已成為很多人的故鄉,人生之源。

到目前為止,上海在文學上似乎遠未建構完成……

上海是中國城市發展最完備的地方,都市的樣板。上海的生活方式、市民狀態,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寫城市,你要深入到城市生活中,(要熟悉)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

你說茅盾的《子夜》對你寫《繁花》有影響,為什么?

《子夜》好在什么地方?當然現在看,它里面好像階級太分明了,寫資本家、工人等等,但是它會讓你感覺有整體的東西。茅盾這個點是非常好的,分成幾個點寫出整體的東西,是和集中在一個點上寫是不一樣的。這是我的想法。

《繁花》用文字還原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只往人生瑣碎里去,你為什么要這樣寫?

我覺得,小說應該有一個生活主張,把這些人的生活寫出來,不強調什么。人生就像是一棵樹,或者像一片樹葉、一朵花,沒有更重要的任務。我們總覺得我們的時代特別重要,但是實際上非常脆弱。樹葉一旦被風吹走,根本找不到它在哪里。要趁它還在的時候描寫就可以了。

小說實際狀態和人生狀態是一樣的,它有一個規律,像一朵花一樣,花開必定凋零,最后枯萎死掉??隙ㄊ沁@樣的。所以我很多年沒寫小說,是有好處的,如果《繁花》在20年以前就寫掉的話,我還沒把人生看這么清楚。

舞臺劇《繁花》第二季。

《繁花》里寫的這些人物,有什么分別?

滬生是土生土長,實際上的干部子弟,和北京一樣,上海也有王朔小說里寫的大院子弟,主管城市階層的后代都是講普通話的干部子弟,不過這個普通話帶有上海某地域口音,就是所謂的“塑料普通話”,類似的包括“復旦普通話”“同濟普通話”等什么四大普通話,等于是一種社會階層特征。我父親是蘇州人,他講上海話帶有蘇州口音,個人認為,上海話難免都帶有各種歷史口音。

城市的靈魂就是人,所有景觀街道只不過是背景,是綠葉,紅花是人。把人寫好了就有了生活,有了體溫,有了感情,這個城市自然就有了它的氣魄。

過去說的“文學是人學”。上海人怎么生活的,應該有很多道具,應該有很多背景。我有七年的時間在北方,我形容是一只腳在上海,一只腳在外面,可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要了解這座城市,首先要了解城市里的人,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有很多時候外界的知識分子用他們的眼光來批判上海的市民,那就產生問題了,實際上應該用市民對照市民。

還有一個我覺得要有一種可看性,要豐富一些,要有一些色彩。我有時候網上看,發現很多人對上海的歷史都不了解,甚至會有人說:上海這個城市,全國人民養了你們多少年……我會在小說里邊做一些實事求是的交待,包括上海大量的工廠遷到安徽等等。寫這些東西也是因為不大有人來做。

《繁花》里的人物名字,取得也很好,小毛、阿寶、滬生、蓓蒂,這些名字自然而然就帶出了社會階層和家庭出身。工人階級小毛,資產階級阿寶,革命子弟滬生,知識分子家庭蓓蒂。

畢竟我給他們取名,要稍微符合一下他們的身份。我一個朋友,就是過去工人階級的子弟,過去弄堂里邊他的小名叫貓狗,就等于像北方人的小名叫拴柱之類的。什么意思?貓狗就是好養活,普通老百姓家小朋友的外號和資產階級家庭孩子的外號,在那個時候也是有區別的。當然我要增加一些真實感,《繁花》在雜志上發表的時候,有些人物的名字也重新做過,所以和網上的小說版本有點不一樣。

在《渴望》里,王滬生是一個薄情薄義、道德敗壞之徒。在一些(刻板成見)里,上??偸菦]什么好的形象……我看你在作品里也提到了這種(成見)、嘲諷。

我只不過是很平靜地把我所知道的,告訴了諸位。為什么我在語言上做了那么大量的修改?目的就是要打通互相之間的隔閡。

我在《繁花》里借人物說了一句話:任何人到上海就是上海人。所以這里邊沒有地域差別,因為我在外面生活過,也是表達了我的一種想法。當然要借助很多故事、很多細節、很多人物來說。那么,真正的上海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真正的上海人是什么樣子?那些批評上海人的外地人并不想了解,也不想知道。我筆下的這個“滬生”和王朔筆下的“滬生”是完全不同的形象,因為我懂上海人,沒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你在飯局里聽過一些奇聞異事后,都是回家做筆記嗎?

沒有。我在弄堂網要寫《繁花》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長篇,那時候我才把所有腦子里想到的故事做一些選擇。經驗之內的,大家都知道的,我不用了。我要把我覺得有趣的故事串起來。

小說《繁花》。

城市里什么樣的故事會被你記???

與眾不同的故事,獨特的故事?!斗被ā窌飳戇^,一個飯局有個女孩子,不知道她是干嘛的,上海小家碧玉的樣子,有人問她,你什么時候結婚???她說,我阿姨跟我講,還是先“包”三年,到時候再說。聽的人一嚇,問她阿姨是干啥的,她很自然地說,給一個日本人“包”著。

朋友事后說,弄堂里的小姑娘,找一個小職員結婚,之后也就吵架。如果找一個優質香港人、日本人生活三年,個人品位就上去了,腔調不一樣,氣質也不一樣,不等于上一個免費三年學習班?

我覺得奇怪,在一些市民階層里邊,這種事情是可以公開場合談的。我們這個圈子是不可能這樣說出來的。所以這個事情就永遠不會忘記了。

再比如巴爾扎克的《兩姐妹》。姐姐是一個大公司小職員,每分錢都存起來,找了一個小職員平平安安過一生;妹妹也一樣是小職員,每個月把錢全部花完,還借錢買衣服打扮,她不愿意過姐姐的平凡生活,要打入上流社會,最后她終于找到了一個很有錢的老男人。

這個故事到現在還有意義,究竟是姐姐平平淡淡過一生有意義,還是妹妹這樣起伏、折騰更有意義?她們誰的生活更有意義呢?我就在小說里講一些也許是別人疏忽的內容,我對這個感興趣。

什么故事才可以用到小說里?

《繁花》里陶陶和小芳很恩愛,他們同居了,后來小芳不小心從陽臺上掉下摔死,警察拿出她的日記,里邊都是小芳在罵陶陶,幾月幾號沒交房租,幾月幾號在干嗎,和表面的戀愛過程完全是兩樣的。他們兩個戀愛的時候,這個女孩子特別懂事,特別好,陶陶沒想到最后的結果是這樣。

這個故事是我看電視案件看來的,一個上海中年男人,在飯店認識一個服務員,最后離婚,跟服務員結婚,每個月工資交給她。沒想到這服務員原先是坐臺小姐,男的一出差,她就把以前的客人叫到她家“做生意”。男人回來總覺得情況不對,因為深愛她,每次吵架都讓步,而服務員總把這個男的罵得狗血噴頭。最后一次吵架,男人把幾年積壓的情緒一起爆發,一怒之下把她掐死了。男人大哭一場,給服務員買了化妝品和里外衣服,把她放在床上,給她化妝打扮,準備躺在她身邊觸電自殺。結果沒想到電線短路跳閘,整個樓斷電,他跑到屋外去看,門沒關好,燈突然亮了,樓道里的鄰居看見屋內情況,他給服務員抹的口紅一塌糊涂,看上去特別嚇人,于是案發。

警方調查,打開女服務員日記,結婚三年,日記里一個字沒提男人,老是寫:我缺錢,這個月我要掙多少錢;下個月記賬是,我太需要錢了,太需要錢了。估計因為這個日記本,法官覺得這男的太虧了,最后判他15年。這種案子肯定是死刑,所以這故事印象深刻,看一眼就記住了。

另外一個故事,一個中年婦女跟丈夫過得沒意思,兒子讀高一,她在外面跳舞,和舞廳的音響師有了婚外情。未婚的音響師每晚摟摟抱抱,送她到弄堂門口,全弄堂乘涼的鄰居都看到。后來鄰居小孩把此事告訴了她兒子,高中生晚上等著,看到了母親與情人的丑態,隔天去了舞廳,拿了一把長刀,把音響師捅死,然后跑掉了。

音響師當時還沒死,他一看就知道,是女人的兒子。警察來了現場,(音響師)為了保護女的,對警察說,兇手是一個三十幾歲的外地人。公安局調查出真相,兒子被抓,女人嚎啕大哭,老公也跟她離了婚。

金宇澄自畫像。

這樣令人震撼的生活,想象不出來的。我覺得這是有力量的題材,有真實的背景依托,讓人難忘,它應該屬于小說。

小說結尾部分,為什么用了《新鴛鴦蝴蝶夢》的歌詞?

阿寶講,這個社會還有什么新的內容呢?小毛他要死的時候,他要抓住什么呢?什么也抓不住,唯一能夠帶走的,就是一些溫柔同眠的事情。你的房子,你的汽車,你的錢,能帶走嗎?我經歷了很多同伴的死亡,包括一些很有錢的人,死的時候告訴我,唯一能帶走的就是過去和某某人的記憶,還是男女之間的這種感情,這是能夠觸碰到心靈最深處的東西。當然,這也是一個未知數。所以我用了這個流行歌曲為結尾。

據說,在這個小說里邊,有1萬多個故事?

實際上我也不清楚……恐怕是宣傳上或者評論界夸張了吧。他們的意思是小說里邊講的故事特別多,很簡單地就把故事講完了。

現在這個年代,沒有像蒲松齡那樣搜集故事的人,但有些生活中的故事真的蠻有趣的。不過,每個故事也不一定都要寫成長篇小說。

猜你喜歡
金宇澄王家衛繁花
王家衛:墨鏡背后有故事
金宇澄稱網絡文學和純文學是殊途同歸
作家金宇澄獲臺北書展小說類大獎
王家衛獲頒盧米埃爾獎
輕寒(小說節選)
心有繁花
金宇澄推出最新傳記文學《回望》
王家衛攜新書做客美國電影藝術學會
“繁花”如麻
香港武俠電影中的“情圣”形象——從王家衛的《東邪西毒》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