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夜間照明問題研究
——以重慶市酉陽縣何家巖村為例

2024-01-11 03:05
燈與照明 2023年4期
關鍵詞:酉陽縣村民建設

劉 翔

(四川美術學院 影視動畫學院,重慶 401331)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一系列舉措為村民描繪出美好的生活愿景。鄉村照明工程是提升村民夜間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給鄉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特色鄉村產業都離不開包括照明在內的農村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的夜晚不應是違背村民日益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暗環境,因此,需要更加合理且適度的照明,最大程度地回溯鄉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提升鄉村照明品質,滿足鄉村不斷擴大的照明需求。

1 鄉村照明研究現狀與問題

1.1 照明研究現狀

目前,鄉村夜間照明研究多以案例分析和實踐論證為主。研究一方面突出鄉村中存在的照明問題,劉輝等[1]通過對福建省順昌縣大千鎮的照明調查發現,鄉村照明中存在著開關燈時間隨意、照明數量和質量不足、光源的眩光等諸多問題,以及照明設施缺乏合理規劃,欠缺適當的智慧照明元素,導致鄉村存在部分場所照明不足和部分場所過亮的問題。針對鄉村照明整體風貌雜亂、忽視地域特征,以及圖快、圖亮,一味效仿城市,缺乏鄉村內涵的觀照和藝術審美介入的照明問題,梁曦[2]提出了圍繞鄉村旅游展開的鄉土照明景觀經濟策略和對不同空間時段的照明策略。陳育等[3]側重照明技術上的思考,提出基于光伏技術的LED綠色照明在鄉鎮道路亮化改造中的應用。研究另一方面強調了鄉村照明中暗空間的重要價值,如,張昕[4]在松陽照明設計實踐中以理解和尊重鄉村夜晚環境為前提,用光的針灸激活鄉村夜晚的景觀表達欲望,關注空間內部的基礎視覺任務本身,踐行以“暗”為出發點的照明設計,重點研究與村民生活和夜間行動密切相關的光環境營造。黃紅春等[5]在以重慶螢火蟲谷文創農場為例的鄉土照明思考中,提出鄉村環境的弱光營造,關注鄉村中暗的積極意義,讓鄉村有光,讓生命可棲。相關研究大多建立在鄉村改造的基礎上,短期照明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長期照明規劃的研究明顯不足,缺少鄉村動態演變視角下的追根溯源和系統論述。

2019年,由中國照明學會發布的《村鎮照明標準》主要從基本規定、村鎮照明規劃、村鎮照明設計、村鎮照明施工、安全保護要求、檢測驗收、維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意見[6],側重照明工程技術方面的規范,缺乏鄉村照明藝術方面的指導。根據郜彗等[7]對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評價,鄉村發展受區域經濟、地域環境、政策條件等多重復雜因素影響,各區域鄉村發展現狀所處的階段不一,所面臨的發展對策和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鄉村照明既存在普遍的共性特征,又具有獨特的塑造價值,面對不同地域鄉村的階梯式發展序列,從系統性的宏觀視角研究鄉村照明具有重要價值。

因此,首先從中國鄉村建設的歷史維度,分析宏觀政策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對鄉村照明供需結構變化的影響,以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的照明問題為著力點,從藝術照明如何塑造鄉村夜晚,如何彰顯鄉村夜景的獨特性與審美性出發,提出可持續照明設計策略,以期為照明工程服務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2 照明問題

以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照明現狀為例,花田鄉地處渝東南武陵山區,全鄉地貌以梯田、梯土為主,兼有丘陵、小河、荒山、林地、草場等自然景觀,何家巖村是花田鄉地貌特征較為典型的村落之一,村子體量較小,依靠山體分布在海拔200~1 800 m之間,村民住宅高低錯落,空間格局完全依附于地形,原生態環境特征突出(見圖1)。

圖1 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地形地貌

何家巖村是土家族苗族聚落,其景觀風貌改造受到縣級領導的極大重視,相反在照明基礎設施建設上卻明顯不足。據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志記載,花田鄉于1995年通電,2003年高壓聯網,2004年開始農網低壓聯網改造,至2012年全鄉結束了無電歷史。目前,何家巖村已架設多處低壓電網,可以滿足村民較為方便的接電和用電需求,然而電線架設雜亂無章,這種農電聯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鄉村的整體風貌,裸露在建筑外部的懸空電纜隨處可見(見圖2),已成為鄉村環境改造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見,何家巖村對于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未進行系統性規劃和管理。

圖2 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低壓電線桿架設情況

在花田鄉全域旅游政策的推動下,村民對照明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盡管村落不大,但鄉村民宿至少5家。為了方便夜間照明,村民用簡陋的燈具安裝在自家院落(見圖3),從具有中國節慶意味的紅燈籠也可以看出村民對燈具裝飾效果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照明設計意識,村民往往將燈具懸掛在建筑走廊,導致院落中靠近建筑的周邊區域亮度較高,遠離建筑的外圍區域亮度較低,村民夜間的活動范圍受到限制。村民在燈具樣式的選擇上也近乎雷同,有些甚至將路燈形制的燈具直接固定在墻壁和樹干上(見圖4)。

圖3 何家巖村院落照明燈具安裝情況

圖4 何家巖村戶外照明燈具安裝情況

基于對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的照明現狀和問題調研,發現盡管鄉村建設力度較大,但鄉村照明基礎設施仍然處于落后狀態,村民的照明需求未能得到滿足,目前的照明工程建設也很難適應鄉村快速發展的時代步伐。

2 鄉村動態演變與夜間照明可持續建設需求

2.1 宏觀政策下村民生活節律的變化與照明需求的擴大

鄉村振興是國家意志、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以及政府合理政策相結合的產物[8]。中國鄉村發展道路受國家政策的深刻影響,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諸多變化。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戰略,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城市生產要素持續投入鄉村建設,鄉村受到城市發展模式的影響。在城市普遍照明趨勢的影響下,鄉村照明成為改變村民生活節奏的重要因素,村民的作息時間逐漸脫離自然周期。

在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特色服務業的倡導下,鄉村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以及資源優勢受到關注,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家園構建也受到極大的重視。多模式多業態的鄉村發展路徑不斷豐富著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的生活節律進一步被改變,歷史的進程讓鄉村很難回到傳統農耕時期較封閉的自然作息狀態。

城鄉融合發展促使鄉村受城市發展要素的影響,村民的生活節律因照明發生改變,但鑒于區域自然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差異,各鄉村發展類型以及同一鄉村發展類型的各縣域其鄉村發展程度不一致[9],不同地域鄉村村民生活節律的變化程度也有所差異。鄉村發展與照明需求之間仍然處于動態的演變過程,隨著鄉村振興的逐步深入,村民對夜間活動的需求,以及對良好的照明條件和更高質量的照明環境的需求也將逐漸擴大。

2.2 鄉村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與村民照明需求之間的落差

照明作為村民生活用電的重要部分,有賴于鄉村電力基礎設施的保障。隨著國家電網建設和小水電的發展使中國農村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電力事業從無到有[10],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電量得到了快速增長,1996年以來國家計委相繼提出了“乘風計劃”和“光明工程”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國家計劃,2002年底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的“送電到鄉”工程,以及之后開展的“送電到村”任務等,都在積極解決農村用電難的問題。截至2008年,全國尚有1 000多萬無電人口[11]。2015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為提高農網適應性,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并網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地處山區的鄉村遠離城市,地理位置偏遠且較為分散,加之農村電網建設和運行成本高,公用配電線路單位傳輸量的投資高于城市配電網,截至2016年,中西部地區網架結構仍有一定距離,縣域電網與主網聯系薄弱問題有待全面解決[12]。鄉村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周期較長,不同地區的鄉村在電力供給上不均衡。目前中西部地區以及偏遠地區的鄉村用電難的問題仍然存在。盡管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等分散式電源正在以低碳的方式解決鄉村用電問題,但相比電網集中供電,新能源光電技術仍然有待提升,此外,鄉村夜間光環境建設往往滯后于鄉村物理空間的改造,這與農村電力建設的發展速度不無關系。

3 結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鄉村照明的建設需求也在不斷擴大。鄉村照明不僅是滿足村民照明需求的問題,也是鄉村環境風貌建設的需求,更是支持鄉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鄉村夜間照明既要考慮鄉村的電力基礎和資金投入,又要充分考慮鄉村的發展定位和整體規劃,從更加長遠的角度提出鄉村照明可持續建設意見,從而助力鄉村振興,提升鄉村照明品質。

猜你喜歡
酉陽縣村民建設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酉陽縣“花田貢米”有機生產技術
酉陽縣涂市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
酉陽縣偏柏鄉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
酉陽縣李溪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