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汦河流域洪水特性分析

2024-01-11 11:01劉慶華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檢驗法雨量日數

劉慶華

(河北省邢臺水文勘測研究中心,河北 邢臺 054000)

受季風氣候影響, 邢臺市尤其是西部太行山迎風區暴雨洪水災害頻發、重發。歷史上“63·8”、“96·8”特大暴雨洪水及近年的2016、2021 年高強度暴雨洪水給當地經濟社會、 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危害和損失。同時,邢臺市河系呈典型的扇形分布,河流源短流急,洪水突發性強、 破壞力大, 給洪水預報工作帶來較多困難。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防洪減災工作對洪水預報成果精準度要求越來越高, 亟需通過區域的洪水特性分析開展洪水預報關鍵技術研究, 為區域暴雨洪水災害精準防控及風險應對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1 流域概況

汦河位于邢臺市,源頭有3 個,其北支發源于臨城縣石家欄鄉(嶂石巖山區),河段長34.5 km,流域面積188.99 km2;中支發源于內丘縣獐貘鄉黃岔村,河段長38.9 km,流域面積195.01 km2;南支(賽里川)發源于內丘縣南賽,河段長15.0 km,流域面積27.97 km2。3 支于臨城縣西豎匯合后,經內丘、隆堯,在寧晉縣徐家河村西的關帝廟與午河匯合,至曹臺流入北澧河,河流全長98.0 km,流域面積945.0 km2。區域內有臨城水庫、西臺峪2 處常年監測水文要素的水文站;郝莊、官都、西臺峪3 處河道水位流量監測站,12 處雨量監測站。

2 時空變化分析

2.1 年內變化

流域內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 月份, 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其中又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集中, 是全年降水高峰。 據6 個代表站1956—2021 年資料統計, 大于100 mm 以上的暴雨日數大多發生在7、8 兩個月, 占全年暴雨日數80%以上;9月顯著減少,日雨量在50 mm 的一般占10%左右[1];10 月份暴雨很少出現。汛后期很少出現連續兩天的暴雨,另外還有持續時間短、發生次數少的特點。

2.2 年際變化

流域內暴雨的年際變化是我國暴雨變化最大的地區之一,單站年最大24 h 降雨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比值達8~23, 年最大24 h 暴雨的變差系數可達0.6~0.8。3 d 和7 d 暴雨的年際變化更為突出, 有的站一次大暴雨就可能接近本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甚至超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2 倍[2]。

2.3 暴雨空間分布

暴雨的分布與地形有密切的關系。 從長歷時暴雨均值空間分布來講, 總體趨勢沿著流域山脊線從暴雨中心向周圍遞減。 最大1 d 點雨量均值120~85 mm,最大3 d 點雨量均值160~130 mm,最大7 d 點雨量均值200~160 mm, 最大15 d 點雨量均值260~190 mm, 最大30d 點雨量均值320~250 mm,獐貘、趙莊、石家欄一帶為高值區。

3 流域洪水趨勢分析

3.1 Mann-Kendall 非參數秩次相關檢驗法

(1)不同歷時降雨及場次暴雨分析。采用流域建站年份至2021 年的實測暴雨資料,計算其不同歷時暴雨及場次暴雨特征值系列采用Mann-Kendall 非參數秩次相關檢驗法對流域暴雨特征值的變化趨勢進行判斷。經分析計算,流域的不同歷時暴雨及場次暴雨特征值均呈上升趨勢,但變化趨勢不明顯,如表1。

表1 流域暴雨特征秩次相關檢驗成果

(2)日降水量大于50 mm 暴雨日數分析。采用流域建站以來至2021 年的實測暴雨資料,暴雨日數選取日降水量大于50 mm 的天數; 暴雨強度采用年暴雨量與年暴雨日數之比; 暴雨貢獻率采用暴雨量占總降水量的百分比。采用Mann-Kendall 非參數秩次相關檢驗法對流域暴雨日數的變化趨勢進行判斷[4]。經分析計算,流域的不同歷時暴雨日數呈下降趨勢;而7 月暴雨有增加趨勢、8 月暴雨有減少趨勢, 但并不顯著。

3.2 線性趨勢回歸分析法

(1)不同歷時降雨及場次暴雨分析。采用流域典型站實測暴雨洪水資料(1954—2021 年),計算其次暴雨量特征值系列, 采用線性趨勢回歸分析方法對次暴雨特征值的變化趨勢進行判斷。 流域的次暴雨量呈下降趨勢,但并不顯著,如表2。

(2)日降水量大于50 mm 暴雨日數分析。經分析流域內年平均暴雨日數1.53 d, 且存在較大差異。暴雨日數最大值是7 d, 次大值是4 d;7 d 發生年份為1963 年和2021 年,4 d 發生年份為1956、1973 年和2016 年[5]。年暴雨日數線性趨 勢為-0.003/10a,68 年暴雨日數減少0.02 d,如圖1。

圖1 1954—2021 年流域年暴雨日數變化特征

(3)月暴雨日數、暴雨量和暴雨強度。流域暴雨集中出現在7—8 月, 占全年暴雨量的82.6%;6—9月(汛期) 暴雨日數占全年暴雨日數的86.5%[6];7—8 月不僅是暴雨集中出現時段,而且也是暴雨最強時期,從近68 年的暴雨演變特征分析,在進入21 世紀以來7 月暴雨有增加趨勢,8 月暴雨在減少, 但并不顯著。

4 突變點分析

4.1 有序聚類法[3]

通過流域典型站西臺峪水文站建站以來的實測暴雨資料,計算其次暴雨量特征值系列,采用有序聚類分析方法對次暴雨特征值的變異特征進行分析,西臺峪以上流域次洪水總量序列1994 年有一個明顯跳躍點,如圖2。

圖2 典型代表站西臺峪以上流域次暴雨序列有序聚類跳躍點檢驗

4.2 雙累積曲線法

利用降水量—徑流量雙累積曲線(圖3),對西臺峪以上流域汛期降水量和汛期天然徑流量進行分析計算,點繪該流域雙累積曲線[7]。由圖3 可見,該流域降雨產流雙累積曲線斜率發生變化的年份為1978 年,因此西臺峪流域降雨產流規律發生變化的年份在1978 年。

4.3 Lee-Heghinian 法

利用Lee-Heghinian 法分析時間序列的變異特征,計算比較各時間點所對應的條件概率密度值,洪峰、洪量條件概率密度如圖4,效果直觀,圖4 的峰值或明顯的轉折點就是序列的跳躍點。

圖4 西臺峪洪峰和洪量f(τ)~τ 關系

西臺峪以上流域的f(τ)值有明顯峰值,洪峰和洪量的變異點出現在1963 年, 對照歷史資料,1963 年洪量值為84.96×103m3,洪峰流量為3990 m3/s,為歷年最大值,符合實際變化情況。

4.4 非參數pettitt 檢驗法

采用各典型代表流域建站年份至2021 年的實測暴雨洪水資料,計算洪水特征的時間序列,采用非參數pettitt 檢驗法對流域洪水特征時間序列的突變點進行分析,采取5%顯著水平進行檢驗,如表3。通過檢驗值說明,西臺峪以上流域洪峰和洪量時間序列變異不明顯。

表3 流域洪水特征非參數pettitt 檢驗成果

5 結語

(1)區域內暴雨特點:①年內分配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5%~85%。近68 年流域內7 月份暴雨增多,8 月暴雨減少。2000—2021 年暴雨明顯增多,進入21 世紀暴雨初期提前;②年際變化大。年最大24 h 暴雨變差系數(Cv)達0.6~0.8。單站年最大24 h 暴雨量系列中, 最大年與最小年的比值達8.6~22.4 倍;③暴雨強度大。據點雨量記錄統計,區域60 min 和7 d最大降雨記錄為我國大陸之最。

(2)洪水特性機理及規律:①采用Mann-Kendall非參數秩次相關檢驗法和線性趨勢回歸分析法對流域洪水趨勢分析, 各時段最大暴雨量的變化趨勢不顯著, 而洪峰流量和不同時段洪水總量普遍呈顯著下降趨勢;②采用有序聚類分析法、雙累積曲線法、Lee-Heghinian 法及非參數pettitt 檢驗法對區域內實測暴雨洪水資料突變點分析, 流域不同歷時暴雨量及次暴雨量的突變點沒有明顯變化規律, 不同時段洪水總量及洪峰流量的突變點具較明顯的規律性,流域的突變點均在1980 年附近:③流域不同時段的最大洪量及次洪總量隨年代均呈不規則的減少趨勢,且具有隨時段的增長減少幅度呈減少趨勢;④洪峰滯時隨年代變化呈不規則或明顯增長趨勢,1980年后均值與1980 年前均值比較, 增長幅度均在20.0%以上。

猜你喜歡
檢驗法雨量日數
漢江上游漢中區域不同等級降水日數的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寧夏紅柳溝流域水沙變化及產沙分析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地域雷暴日數變化規律及特征分析
基于小波去噪的稱重雨量數據分析
PCR 檢驗法和細菌培養法用于陰道細菌檢驗的效果
SL—1 型雨量傳感器故障分析排除和維護
海南省雷暴日數年代際變化特征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關于協方差的U統計量檢驗法
阿基米德Copula函數的擬合檢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