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吉“兩山”水利主題公園建設助力“兩山”理念生態價值轉換研究

2024-01-11 12:38陳奮飛沈慧琪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主題公園科普水利

周 強,陳奮飛,沈慧琪

(1.中國電建集團 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1122;2.長三角(嘉興)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00; 3.浙江省華東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122)

水利風景區以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為依托,在“兩山”理念價值轉換方面有著天然的基礎和優勢[1-2],其建設緊跟國家政策導向,近年來已躍然成為踐行“雙碳”目標的典型實施路徑。2022年,國家出臺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及水利部的《關于推動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快推動新階段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并做出了重要部署[3-4],各級政府也積極響應,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以進一步落實開展相關工作[5-8]。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浙江省作為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排頭兵[9],截至2021年年底,共建設有39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0]。但是,當前水利風景區依然面臨著“綠水青山”難換“金山銀山”的問題,如何立足于自身優勢,推動“兩山”理念生態價值轉換,助力區域水利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成為重要話題。

安吉縣天賦旅游區是我國2022年第二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位于“兩山”理念和“美麗鄉村”的發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境內。為進一步探索“兩山”理念生態價值轉換實現路徑,筆者依托安吉縣賦石水庫,探索了賦石水利主題公園高質量建設路徑,以此實踐并推廣“兩山”理念,從而帶動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

1 區域概況

1.1 地理位置

安吉縣境內“七山一水兩分田”,其中一水是指以西溪為正源的西苕溪水系,那是安吉的母親河。西溪發源于安吉縣杭垓鎮高村村獅子山大沿坑,全長52 km,流域總面積419.2 km2,為典型的山區性河道。西溪發源起點至磻文溪匯入口為其主流,主流至賦石水庫為干流上段,賦石水庫出水口與南溪匯合處為西苕溪,即干流下段(圖1)。賦石水庫建于1970年,是一座以防洪為主,集灌溉、發電、供水、養魚、旅游等綜合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水庫,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為331 km2,總庫容為2.10×108m3,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安吉縣天賦旅游區重要組成部分,對安吉當地的生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圖1 地理位置圖

1.2 區域現狀

本研究中擬建設的賦石水庫水利主題公園位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地賦石水庫壩址下游三角地塊,在賦石水庫及下游賦石村范圍內,臨近鄉道李賦線,交通方便,總面積約15.57 hm2。

區域內部生態基礎好,內部分布有賦石水庫管理房、水庫溢洪道、原河道舊址等。北側為長勢茂密的大片竹林,是露營基地旅游開發的絕佳位置;北側規劃擬建可口可樂工廠館,可進一步帶動區域經濟。周邊民居具有江南水鄉風貌特色。區域上游分布有野樂園、黃苦竹園等旅游景點,下游分布有賦石公園、落四房美麗鄉村等景點(圖2)。

圖2 區域現狀圖

2 設計理念與布局分區

2.1 設計理念

安吉是全國“兩山”理念實踐的先行區、示范區,是浙江“共同富?!钡男聲r代美麗鄉村樣板。西溪是安吉美麗河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吉“綠水經濟帶”的新引擎。

本研究基于“兩山”理念,融合共同富裕理念,以“山水賦石”為主題,以“居山、樂水、游學”為核心要義,通過生態與水利相結合、科普教育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方式及手段,打造“以綠為基、以水為依、以石為承、以山為脈”為特色的,集“兩山生態文明建設、賦石水利文化傳承、新時代村鎮經濟活化”于一體的安吉兩山水利主題公園,努力成為湖州市水利文化展示新窗口、浙江省水利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圖3)。

圖3 設計構思

2.2 總體布局

安吉兩山水利主題公園定位為半開放式公園,以觀光游客、青少年、水利研究專業人員為目標人群,以科普教育游覽專區和經濟活力提升專區為核心,以“資源水利”“生態水利”“水利經濟”為導向,提取“山、水”的自然形態,通過治理、修復、保護等措施,改善場地水環境,營造獨具特色的自然水系景觀,開展科普教育、發展水利經濟。

三類目標人群因身份特征不同,公園設計也應與之匹配。觀光游客以觀光游覽為目的,注重可玩性、美觀性、舒適性等,設計應以欣賞水庫山水美景、品味新時代美麗鄉村、親近自然、互動體驗、露營、垂釣等為核心要素;青少年以學習水利基礎知識、親近自然為目的,注重科普性、互動性及趣味性,設計應以水利知識科普學習、水利設施體驗等自然學習為核心要素;水利研究專業人員注重專業性、學習性,設計應以水利歷史文化研學為核心要素。

兩大專區包括科普教育游覽專區和經濟活力提升專區,其中科普教育游覽區以壩址下游三角區域為核心,總面積約11.21 hm2,通過一系列水功能分區,讓來往人群認識自然、接觸自然,切身感悟當地水利文化,了解保護、傳承、弘揚、利用、治水實踐中形成的文化內涵,打造婚紗攝影、創作采風及休閑游憩的天然氧吧。經濟活力提升區位于溢洪道下游,總面積為4.36 hm2,通過將賦石自然景觀與當地產業結合,設置鄉村集市,打造十里漁街,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目標。資源-生態-經濟水利價值轉換如圖4所示,總體布局如圖5所示。

圖4 資源-生態-經濟水利價值轉換

圖5 總體布局

2.3 功能分區

該設計充分體現水利主題公園特色,將兩大專區細化分為水科普展示區、水科普體驗區、水科普教育區、水科普治理示范區以及水美經濟區五個區,依次從探水、樂水、知水、識水及惠水五個方面開展水知識科普教育并發展水文化經濟(圖6)。

圖6 功能分區

2.3.1 水科普展示區—探水

水科普展示區是水利主題公園之窗,以安吉縣水利歷史文化科普與宣傳為主要功能,通過流域綜合館、山水長廊、水利書吧等,全面探尋安吉縣水利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兩山”理念的價值真諦。

流域綜合館是科普區內標志性建筑,是一座全面反映安吉縣水利發展歷程的文化展示館。外觀猶如賦石水庫,由大壩、庫區、水體三部分組成,傳承著賦石水庫的水文化精神。展館屋頂為休憩花園,以生態水利為理念,可用于游客休憩的場所。

山水長廊位于展館東側現狀保存較好的綠林中,通過對現狀長廊的改造建設,以公益教育為核心,重述水利精神,普及河長制、河湖管理及保護知識,提升民眾愛護水、保護水、珍惜水的意識。

水利書吧位于展館南側,通過改造功能失效的管理房,以水利相關書籍閱覽為核心,在宣傳水利知識的同時,提供欣賞河濱景觀的休憩場所(圖7,圖8)。

圖7 水科普展示區平面圖

圖8 流域綜合館效果圖

2.3.2 水科普體驗區—樂水

水科普體驗區是水利主題公園之門,以感知水之奧秘、體驗水之樂趣為主要功能,通過水幕云廊、多種水利互動設施等,科普水知識。

水幕云廊與場地水系共同構成了微型水文循環系統,通過模擬大自然的降水徑流過程,讓游客能夠對水在自然界的循環產生直觀的認知,并以此為源,引導游客探索一系列由水引出的水利故事文化,提供第二課堂多齡化游憩設施,開啟水利探索之旅。多種水利游樂設施分布在場地各處,猶如一個水利童話樂園,為游客提供了探索水的一方天地(圖9)。

圖9 水科普體驗區平面圖

2.3.3 水科普教育區—知水

水科普教育區是水利主題公園之廳,主要功能為河流水系及附屬水工構筑物水利科普室外教育,在水庫大壩量水堰外側新開挖河道水系,從上游到下游通過地形的塑造、生態護坡、下游旱溪的理念設計,以承接水科普體驗區自然降水,并全面展示天然降水徑流過程(圖10)。

圖10 水科普教育區平面圖

河道來水為發電站退水,沿河道從上游到下游分別設置泵站、水輪機、閘門、堰壩等水工構筑物模型,可以更好地讓游客直接了解到水工構筑物原理。結合水庫壩址、溢洪道、發電站等現狀水利設施,以及園林景觀修復設計,整個區域完全是一個小型生態自然景觀。除此之外,增設了賦石水庫筏道舊址、治水人物雕塑、水利宣傳互動景墻、疏林草坪等內容,以此豐富區域科普教育宣傳方式。

2.3.4 水科普示范區—識水

水科普示范區是水利主題公園的后花園,以水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展示為主要功能,通過生態濕地建設,凈化水科普教育區徑流來水,展示后治水時代水生態修復設計理念及成效。

生態濕地區域原為西溪筏道舊址,后因賦石水庫建設,此區域(壩址至溢洪道段)無行洪功能。為充分發揮河道生態價值,設計將其改造為以凈化為主的生態濕地。通過在下游設置景觀跌水堰壩形成封閉景觀水體,內部通過設置生態島,種植挺水、沉水等多種水生植物的方式構建小型生態系統,對雨水徑流進行水質凈化提升,從而達到水生態修復治理目的,并通過景觀步道、觀景臺等為游客提供觀賞及親水區域,從而打造完整的水生態修復治理科普示范區(圖11)。

圖11 水科普示范區平面圖

2.3.5 水美經濟區——惠水

水美經濟區以科普教育游覽專區及賦石山水自然景觀為基礎,通過鄉村集市實現水經濟價值轉換功能。

水美經濟區以“十里漁街”為主題,通過挖掘及提取賦石村當地漁船、漁網、游魚等特質文化元素,將賦石“水”“漁”與鄉村進行交融互動,享漁之樂,融水之景,打造多維度的濱水景觀活動空間;設置水上集市,打造賦石村新的商業文化展示中心,以旅游帶動農、林、漁等產業發展,打造新時代美麗漁村(圖12)。

圖12 水美經濟區效果圖

3 生態價值轉換分析

根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陸域生態系統》(DB33/T 2274—2020)對水利主題公園建設完成后的生態產品價值進行核算,綜合考慮區域地塊范圍較小,且用地屬性基本不變,僅對局部用地進行更好的開發利用,也無供給產品產出,水源涵養、水環境凈化等調節服務價值相較于文化服務價值產出甚微。因此,水利主題公園建成后,生態價值主要體現為文化服務價值。

文化服務以生態旅游價值作為核算指標,利用旅游費用法進行計算。主題公園建成后,可以借助科普教育游覽專區特色,通過活動策劃等方式吸引游客團體,也可以借助余村紅色旅游資源及周邊農家樂景區進行引流吸引游客,并通過經濟活力提升專區十里漁街餐飲、商品銷售等配套服務及通過周邊旅游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4 思考與展望

1) 完善配套設施,助力產業實現賦能升級。以水利主題公園為載體,結合公園周邊賦石村鄉村特色,進一步完善交通、市政管網、便民設施等基礎設施配套,實現資源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者的有機融合,為旅游經濟產業賦能升級提供支持。2) 發展業態經濟,實現價值轉換。挖掘水利主題公園外溢經濟價值,針對三類目標人群,開展賦石戶外露營、創作采風、攝影大賽、端午龍舟等豐富的活動,以吸引游客;以水美經濟區——十里漁街為核心,結合周邊民宿等發展業態經濟,為游客提供形式多樣的水文化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實現生態價值的經濟轉化,助力賦石村鄉村振興。3) 資源協同開發,打造專線旅游。借助“兩山”理念發源地余村鄉村旅游力量,協同開發安吉天賦旅游區內其他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專線,創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樣板,實現共同富裕。4) 吸引社會資本,建立長效機制。建立有效、穩定的“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運營維護管理,建立長效智慧化運管機制,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形象,進一步完善及開發新業態經濟。

猜你喜歡
主題公園科普水利
怎樣用英語介紹主題公園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Ⅱ)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會
科普達人養成記
主題公園歡樂多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全球最大室內主題公園造價10億美元
水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