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子癇前期-子癇孕婦的凝血因子水平及其診斷價值

2024-01-11 11:00嚴璐曼周海峰王亭亭
健康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高凝凝血因子子癇

嚴璐曼,周海峰,王亭亭

(諸暨市婦幼保健院 產科,浙江 諸暨 311800)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PE)屬于妊娠高血壓疾病中的一種,在孕20周后出現,發病率約為5%[1-2],會引起胎兒供血、供氧不足及損傷孕婦大腦、肝腎組織等。子癇前期病因復雜,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與子宮血流變化、炎癥免疫過度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遺傳及營養缺乏等有關[3]。子癇前期患者疾病早期多存在凝血系統功能障礙,胎盤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小板活化、聚集、黏附及凝血機制的異常啟動均會導致子癇患者凝血功能異常[4]。本研究通過比較輕度、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和健康孕婦的凝血因子水平,分析不同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凝血功能對病情嚴重程度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諸暨市婦幼保健院確診的子癇前期-子癇孕婦60例,按其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子癇前期組30例,重度子癇前期組30例(重度子癇前期26例,子癇4例),同時選取同一時期無子癇前期-子癇的正常孕婦3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入組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中子癇前期-子癇的診斷標準;②單胎妊娠;③既往無癲癇抽搐史;④首次確診,無相關治療史;⑤無凝血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產科并發癥;②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合并嚴重高血壓,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③中途退出者。輕度子癇前期組年齡20~36歲,平均(28.47±2.13)歲;孕周23~35周,平均(28.41±2.16)周;初產婦17例,經產婦13例。重度子癇前期組年齡22~35歲,平均(28.73±1.82)歲;孕周24~36周,平均(29.14±2.31)周;初產婦16例,經產婦14例。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7.82±2.04)歲;孕周24~35周,平均(28.49±2.16)周;初產婦15例,經產婦15例。三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諸暨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子癇前期-子癇診斷標準 ①子癇前期。妊娠20周后出現至少兩次間隔至少4 h的收縮壓≥140 mmHg和(或)收縮壓≥90 mmHg,伴有蛋白尿≥0.3 g/24 h,或隨機蛋白尿(+)。②重度子癇前期。子癇前期伴有以下任何一種表現:收縮壓≥160 mmHg或舒張壓≥110 mmHg;血小板<100×109/L;肝功能損害(血清轉氨酶水平正常值兩倍以上),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的持續性右上腹或上腹疼痛,或二者均存在;腎功能損害(血肌酐>1.1 mg/L或正常值2倍以上);肺水腫;新發中樞神經系統異?;蛞曈X障礙。③子癇:子癇前期基礎上出現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抽搐。

1.3 觀察指標

1.3.1 凝血指標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漿,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漿D-二聚體(D-D)。比較三組PT、TT、APTT、FIB、D-D五項凝血指標水平,分析五項凝血指標對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診斷價值。

1.3.2 并發癥 統計子癇前期-子癇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嚴重高血壓、子癇性心臟病和心衰、肝腎功能損害、急性腦部疾病、肺水腫。根據是否發生并發癥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五項凝血指標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應用ROC曲線分析PT、TT、APTT、FIB、D-D對重度子癇前期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凝血指標 三組之間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情越嚴重,PT、TT、APTT水平越低,FIB、D-D水平越高。同一指標不同組別兩兩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之間凝血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exes between

2.2 有無并發癥患者間的凝血指標比較 60例子癇前期-子癇患者中,發生并發癥者27例。有并發癥組的PT、TT、APTT水平低于無并發癥組,FIB、D-D水平高于無并發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有并發癥與無并發癥患者的凝血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ex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2.3 各凝血指標對重度子癇前期的診斷價值 D-D、PT、TT、APTT、FIB診斷重度子癇前期的曲線下面積為0.896、0.904、0.756、0.855、0.848,最佳截斷值分別為1.670 mg/L、12.450 s、20.660 s、30.135 s、3.760 g/L;其中TT診斷價值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注:A. D-D、FIB診斷重度子癇前期的ROC曲線;B. PT、TT、APTT 診斷重度子癇前期的ROC曲線。圖1 各凝血指標診斷重度子癇前期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 of each coagulation index in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preeclampsia

3 討論

子癇前期是一種臨床常見且嚴重的產科疾病,對母體和胎兒均會產生不利影響,未發現或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母體出現高血壓、肝損傷、心臟病或卒中等并發癥;胎兒可出現胎盤早剝、早產、宮內生長受限以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并發癥,近年來子癇前期的發病率有所增高,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5-6]。

目前臨床對于子癇前期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臨床認為子癇前期發生可能與子宮胎盤缺血、免疫因素、遺傳因素有關。有研究表明,子癇前期孕婦體內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凝血功能指標存在異常,凝血功能障礙可能參與子癇的發病過程[7]。凝血四項為評價凝血功能常用的指標,PT主要評價外源性凝血系統功能狀態,凝血因子減少或缺乏可導致其延長;APT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Ⅶ、Ⅺ和Ⅻ的水平,是評價內源性凝血功能的特異性指標;FIB主要與凝血酶活性有關,直接參與機體凝血過程,升高提示機體纖溶活性降低而血栓形成風險增高;TT是機體綜合凝血途徑,主要反映FIB轉化為纖維蛋白所需時間[8]。D-D是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的最終產物,其在血漿中提示凝血和纖溶的雙重激活狀態,其濃度既反映纖維蛋白聚合,也反映其在體內得到分解[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子癇前期病情越嚴重,D-D、FIB水平越高,PT、APTT、TT水平越低。究其原因為:D-D是反映血管內皮損害以及凝血功能的可靠指標,正常孕婦妊娠期間血液本處于高凝狀態,子癇前期患者血管內皮損傷會進一步激活凝血因子,加重血液高凝狀態,大量纖維蛋白生成,繼發性纖溶過程啟動,纖維蛋白被降解,產生D-D[11-12]。因此D-D水平與子癇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體內凝血與抗凝血功能之間的平衡性被打破時,FIB水平也隨之增高,與曹均等[13]研究結果一致。PT、APTT、TT時間越短凝血功能越強,可加重胎盤組織缺血缺氧程度,全身血管功能受此機制調控影響可增強舒縮性以確保胎盤血氧供給,若為及時解除異常高凝機制,可進一步誘發血管內膜損壞,由此形成惡性循環[14]。此外,子癇前期-子癇患者血液高凝狀態,凝血-纖溶系統失衡,會進一步增加患者發生妊娠高血壓、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血液高凝狀態在疾病發展及并發癥的發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檢測患者的凝血指標狀態對指導患者用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改善胎兒預后等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有并發癥組PT、APTT、TT均低于無并發癥組,D-D、FIB均高于無并發癥組,因此凝血指標可反映子癇前期-子癇患者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可作為疾病預后的輔助指標。本研究ROC結果顯示D-D、PT、TT、APTT、FIB水平診斷重度子癇前期患者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96、0.904、0.756、0.855、0.848,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其中TT曲線下面積偏低,TT變化表明患者已處于子癇前期,但無法準確判斷其嚴重程度,較其他凝血指標診斷價值低。

綜上所述,妊娠子癇前期-子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凝血四項及血漿D-二聚體可作為預測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孕期應嚴密監測患者凝血指標變化,給予及時有效處理,改善妊娠結局。

猜你喜歡
高凝凝血因子子癇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溫下制備時長的臨床意義
少見凝血因子缺乏癥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臨床應用調查分析
血栓彈力圖對進展性腦梗死的預測價值
益氣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對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高凝狀態的影響
懷孕了發生子癇前期的9大元兇!
12例產前子癇患者的急診救護
孕中期母血PAPPA與PIGF在預測子癇前期發生的作用
從痰、血瘀探討COPD炎癥與高凝狀態關系
HSP70、NF-κB與子癇前期發病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