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中國汽車行業十大年度品牌熱點

2024-01-11 07:26編輯部
汽車縱橫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鵬造車比亞迪

文 / 編輯部

2023 年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多個里程碑時刻: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首超50%,新能源汽車第2000 萬輛下線,百萬元級電動豪華車紛紛落地,車企多品牌戰略愈演愈烈……

文 / 編輯部

01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年度首超50%

2023 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超過50%已成定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1-11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297.8 萬輛,同比增長23.8%;市場份額為55.8%,上升6.6 個百分點。而在過去三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依次為2020 年38.4%,2021 年44.4%,2022 年49.9%。在“智”“電”加持下,中國汽車品牌完成了份額和價格兩個指標的向上突破,市場競爭力提升明顯。

縱橫快評: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展露出全面崛起之姿。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我國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而隨著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增強,以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正在逐漸改變國內汽車市場的品牌格局。

02百萬級電動豪華車,夢想照進現實

布局百萬元級產品正在成為自主品牌“沖高”的新目標。2023 年9 月20 日,比亞迪旗下的豪華品牌——仰望首款車型仰望U8 豪華版上市,售價109.8 萬元;10 月9 日,廣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鉑推出的純電跑車——昊鉑SSR 上市,售價128.6 萬-168.6 萬元。除此之外,紅旗、蔚來、吉利等也都宣稱將向百萬級豪車靠攏,甚至還有消息稱江淮與華為將聯合研發一款行政級百萬豪車。2023年,真的要成為中國百萬豪車元年了嗎?

縱橫快評:在電動化和智能化加持下,中國自主品牌推出的“百萬元豪車”正在駛入現實。技術的日漸成熟,給予了自主品牌沖向百萬級超豪華賽道的信心,而這一布局也有助于自主品牌形象的提升。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品牌積淀非一日之功,國產品牌想要單純靠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的領先撼動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等豪華和超豪華品牌的地位,仍有很大難度。

03打造多品牌矩陣,通吃各大細分市場

多生孩子打群架,各大主流車企的多品牌戰略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發布的全新乘用車品牌或系列達20 個之多,如東風的eπ 和納米,長安的啟源,奇瑞的風云、iCAR、星紀元和智界,比亞迪的仰望和方程豹,吉利的銀河和極越,江汽的江淮釔為,賽力斯的藍電,東風本田的靈悉,廣汽豐田的鉑智,還有極石、未奧、吉祥等等,數不勝數。一個企業旗下多達五六個品牌,定位不同的消費群體,通吃各大細分市場的野心昭然若揭。以東風乘用車為例,風神、嵐圖、猛士、eπ、納米覆蓋了從傳統燃油到新能源,從小微型到中大型,從轎車到越野,全線通吃。比亞迪更是自稱完成了最后一塊拼圖,王朝與海洋兩張網+騰勢/仰望/方程豹三個子品牌,全面覆蓋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的各個細分領域。

縱橫快評: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變革,傳統車企不斷推出新能源品牌以應對沖擊。對于車企來說,打造多品牌矩陣,能延展對不同細分市場的覆蓋面,從而形成規?;?,助推車企的發展壯大。但這些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新品牌也面臨著嚴峻的市場考驗,部分新晉品牌因為各種因素成為“擺設”,也容易出現品牌定位不清晰、產品無人問津等問題。

04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 萬輛下線

2023 年7 月3 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 萬輛在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下線。突破2000 萬輛,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值得一提的是,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活動,是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主流車企參與的“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中的一場特別策劃,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就的記錄和致敬,也是對中國汽車工業70 周年的特別獻禮。該專項行動以“看見中國汽車”為主題,已連續舉辦了三年。2023 年,“看見中國汽車”系列活動先后走進吉利、廣汽埃安、奇瑞、猛士科技、東軟睿馳等企業,通過聚焦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展現產業鏈布局和發展成就,全方位呈現中國汽車全產業鏈品牌發展成就與實力。

縱橫快評:2000 萬輛,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市場化的豐碩成果,也是下一段規?;?、全球化新征程的全新起點。從市場規模全球領先,到關鍵技術有效突破;從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到配套設施環境優化,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以“中國速度”實現跨越式發展?!翱匆娭袊嚒毕嚓P系列活動開展三年以來,讓各方“看見”了多個屬于中國汽車的高光時刻,見證了多個企業發展的里程碑時刻。

05合資車企尋求突破,推新能源獨立品牌

壓力之下,合資車企正在不斷加速電動化轉型,如推出獨立新能源品牌,與自主品牌達成新的合作模式等。2023 年9 月21 日,東風本田發布全新新能源品牌“靈悉”,首款車型靈悉L 也同步亮相。該品牌是東風本田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品牌,也是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布的首個針對中國市場打造的新能源品牌。11 月17 日,廣汽豐田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鉑智”,首款車型純電動SUV鉑智4X 也同步上市,售價17.98 萬-23.88萬元。此外,還有消息稱,一汽-大眾也有計劃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新品牌或將利用插電混動技術來補充新能源產品的不足。

縱橫快評:“謀變”是合資車企挽救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的必要選擇。合資車企推出新品牌對推動電動化轉型是一個有益的探索,從市場和用戶層面看,新品牌更容易打造一個有別于傳統品牌的新形象;從車企經營層面看,獨立品牌更有利于形成新的體制機制。但同時,合資車企電動化轉型也面臨著規模小、轉型慢等挑戰。

06跨界合作推陳出新,“華為模式”多點開花

小鵬+滴滴,“MONA”即將橫空出世。2023 年8 月28 日,小鵬汽車與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作為此次戰略合作的核心,一款A 級智能電動汽車將作為小鵬汽車全新品牌的首款產品進入市場,預計于2024 年開始量產,項目代號為“MONA”,主要面向共享出行市場。網約車巨頭滴滴與小鵬汽車的跨界合作,令人不由聯想到此前不久的互聯網巨頭百度與吉利汽車的那樁跨界合作,此情此景似曾相識。8 月14 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消息稱,吉利和百度聯手打造的“汽車機器人戰略合作項目”迎來重要進展,吉利控股發布汽車機器人品牌“極越”,該品牌定位為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首款車型命名為“極越01”?!皹O越”的誕生與“MONA”有相似之處,其中百度的角色也是智能技術的提供方,造車的事兒還是交給整車企業來做。

縱橫快評:滴滴、百度都曾試圖自己造車,但如今,隨著小鵬的收購,集度的更名(極越),都意味著這些造車項目已經終止。兜兜轉轉,滴滴和百度又回到了自己的主業。人間清醒當屬華為,華為非但沒有走這些彎路,反而以技術輸出,牢牢掌控了與整車企業合作中的話語權,其打造的“智選車模式”,在賽力斯和問界上一炮打響后,又吸引了北汽、奇瑞、江淮等紛紛前來合作,儼然成了“香餑餑”。

07華為“四界”齊發,智選車擴容

華為雖然不造車,但玩出的花樣、鬧出的動靜卻一點都不比造車的少。目前,華為已經申請了一系列“界”字商標,包括問界、智界、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知界、羿界、尊界、擎界等。其中,問界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就是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目前已推出M5、M7 和M9 三款車型,也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一炮打響的首個品牌。2023 年11 月28 日,華為發布了與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品牌首款車型——智界S7。此外,華為與北汽、江淮合作的兩個“界”產品已在開發過程中。據悉,華為車BU 正在走向獨立運營,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智選車模式合作伙伴發出股權開放邀請,并希望中國一汽集團加入。

縱橫快評:雖然表態不造車,但對于中國最強科技企業之一的華為來說,顯然不會錯過千載難逢的汽車產業變革機遇。盡管問界系列的銷量有過起伏,但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讓智選車模式通過了實踐檢驗,得到了市場和用戶的高度認可。行之有效的示范效應,點燃了更多車企的合作欲望。

08長城舉報比亞迪,公開“掀桌子”

如果賣不動車,那就吵一架吧!2023年最激烈的一次爭吵來自長城和比亞迪。5月25 日,長城汽車官方發布一則聲明,稱其4 月11 日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信部就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 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了舉報。當天,比亞迪進行了快速回應,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8 月9 日,比亞迪第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慶典現場回顧造車不易,并深情地喊出了“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長城汽車CTO 王遠力卻并不愿意和比亞迪“在一起”,其在個人微博說:“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內心砒霜,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p>

縱橫快評:“表面是口水之爭,實質是利益之爭?!痹跇I內人士看來,表面看這是一場關于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舉報,實際上是關于技術和標準的爭論,以及在當前高度“內卷”的背景下,對于未來生存“船票”的爭奪。

09汽車行業開啟高水平競合新局面

協同發展已成為新常態,2023 年汽車產業鏈生態圈內企業合作的消息比比皆是。5 月9 日,長安汽車與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7 月26 日,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就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框架協議,大眾汽車約7 億美元獲得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8月28 日,小鵬汽車與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小鵬汽車約7.44 億美元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10月26 日,Stellantis 與零跑汽車達成合作,Stellantis 投資約15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6.8 億元)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11 月21 日和11 月29 日,蔚來分別與長安汽車和吉利控股簽署換電戰略合作協議。11月30 日,寶馬與奔馳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運營超級充電網絡。

縱橫快評:當昔日對手開始聯合,新能源領域的“聯盟作戰”已經逐步拉開帷幕。近年,愈發艱難的市場環境迫使車企尋求新的生存之道。無論是自主傳統車企、合資品牌還是造車新勢力,許多車企都有著強烈的緊迫感。在此環境下,放下競爭、攜手共進對車企而言不僅是形勢所迫,更是大勢所趨。

10造車新勢力前仆后繼,不懼生死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內卷之下,車企分化愈加明顯,馬太效應凸顯,一批二、三線造車新勢力集中在2023 年破產倒閉,其中就有曾經與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的威馬汽車。除了威馬之外,天際、自游家NIUTRON、恒馳、愛馳、雷丁等造車新勢力也先后曝出經營不善,陷入生存危機,走到生死邊緣。但盡管新勢力倒閉潮迭起,還是不斷有新的玩家跨界入場,這其中有自帶流量的小米汽車,還有背靠百度和吉利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極越汽車,以及默默無聞的洛軻智能和它的極石汽車,被吉利收購的星紀魅族也在11 月30 日官宣造車。

縱橫快評: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2023年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有業內人士調侃:頭部車企滿產滿銷,中部車企奮力向上,尾部車企尸骨未寒。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市場正在朝著頭部化、品牌化、規?;较虬l展,那些具備良好資金鏈、銷量規模、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鼎盛時期的2018 年,中國曾有超過487 家電動車制造商,但到了2023 年,正常經營的新勢力車企僅剩50 家左右。

猜你喜歡
小鵬造車比亞迪
小鵬G6
比亞迪元PLUS
小鵬P5
金橋(2023年1期)2023-01-13
小鵬P5
造車新勢力進入量產期
迎接升級版開門造車時代
浪口上的小鵬
當資本無處可去時,可以造車啊!
比亞迪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