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建設有溫度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2024-01-12 14:27楚國清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立德樹人

[摘 要]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高校需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建設彰顯思想溫度、理論溫度、價值溫度、文化溫度的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京聯合大學堅持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學術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潤?!卑l展戰略之中,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人民滿意為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建設有溫度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文化潤校;立德樹人;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4917(2023)06-0001-07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闡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對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為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高校應把學習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北京聯合大學堅持學以致用,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指導學?!皩W術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潤?!卑l展戰略的實施,努力推動有溫度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在2013年、2018年召開宣傳思想工作會,2023年召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就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化自信、“兩個結合”等作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就宣傳思想工作、文藝工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傳承發展等主持召開會議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一系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改革發展方面的規劃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類文化傳承發展項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闡明對全球文化、文明發展和交流互鑒的一系列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在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九個堅持”高度概括了我們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認識[1]。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文化是重要內容;推進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力量源泉[2]。2023年6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重大意義、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創新觀點,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任務[3];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4]。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一、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笆濉睍r期,文化強國的著力點主要體現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上;“十四五”時期,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起步,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為引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堅定“四個自信”要求[5],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兩個結合”[6]。十年來,文化建設蹄疾步穩,逐步深入,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高超的領導藝術,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從任務目標上看,2013年宣傳思想工作會提出“兩個鞏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根本任務,2018年宣傳思想工作會提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為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并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了強大偉力,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必將隨著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展。我們要站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自覺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到全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以無比堅定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奮力譜寫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新篇章,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二、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推進“文化潤?!睉鹇?,建設有溫度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為建設有溫度的大學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根據。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圍繞立德樹人這個中心環節,全面實施“學術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潤?!卑l展戰略,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為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出更多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具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一)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彰顯思想溫度

思想是有溫度的?!豆伯a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代表了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和階級主張。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徹底的理論邏輯,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7]。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句名言,將“每個人的自由發展”與“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相聯系,深刻地闡明了人和人之間社會關系的本質,既點明了不能妨礙他人自由的發展,也詮釋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溫度”。我們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里蘊含的溫度,如果沒有這些溫度,共產主義社會怎么會是我們特別向往并為之奮斗的理想社會呢?這里映射著人與人之間和諧、共同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些都體現了溫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它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結合新的實際,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作出了許多重大原理性創新,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續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我們要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鮮明政治品格,將其思想魅力轉化為辦學治校的“溫度”,將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轉化為人才培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健全育人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

(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彰顯理論溫度

思想落實到科學層面就是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我們要從學原文出發,但是不能拘泥于原文本身,不能陷入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泥潭之中,學會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非常重要。比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等,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把世界觀和方法論完全區分開也很難,有的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有些方法論體現著世界觀,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學思踐悟中,悟出其中的要義精髓。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總結好、運用好黨關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更好指引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既有戰略層面的深層次思考,也有戰術層面的具體實踐。從戰略層面來看,黨中央關于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主要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兩個結合”層層推進。從實踐層面來看,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宣傳思想工作“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8]的根本任務;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9];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指示中強調,“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0]。由此可以看出,“團結奮斗”始終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彰顯著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就要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要求轉化為師生團結奮進的“溫度”。這個溫度包含很多意味,必須有共同的堅守、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制度尊崇。能夠體現出共同才叫溫度,如果僅僅是個體化的特別好,那絕對不是共有的溫度,也不會是我們提倡的溫度。我們要著力推進大學文化建設,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服務于高質量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彰顯價值溫度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應當具有的顯著特征。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而馬克思主義則是人民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溫度”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把“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價值追求,貫穿于治國理政各方面全過程。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彰顯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擔當中國共產黨人為世界謀大同的責任,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后繼有人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大計。高校的工作是育人,要扎根中國大地,樹立有“溫度”的育人導向,把“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堅定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范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彰顯育人工作的價值溫度,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彰顯文化溫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思想富有“溫度”。例如,在人與自然關系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人與自然相和合;在倫理道德方面,講“仁義禮智信”;在個人進取和擔當方面,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國家治理方面,講“天下為公”;在國家形態結構方面,追求“大一統”;在國際關系方面,推崇“協和萬邦”,等等,這些內容都具有永恒魅力和時代價值。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并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11],鮮明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2],辯證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關系,不斷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聯結著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力量[13]。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14]。高校是文化建設的高地,是文化育人的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15]。這就要求,高校必須發揮文化育人功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轉化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精神滋養,構建中國特色自主知識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科學文化的思想精髓相結合,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特有的育人“溫度”。

在教育強國新征程上,要堅持以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最終目標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確保黨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到高校工作中,就是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遵循,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北京聯合大學以此為契機,深入貫徹學校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提出“學術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潤?!卑l展戰略,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人民滿意為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一)以愛育愛,以愛育人

如果說讓學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學是教育的目標,那么愛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的本質。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也有家國情懷和人類關懷的“大愛”。我們要在立德樹人中弘揚“大愛”精神,需要堅持以愛育愛、以愛育人。愛既是價值,也是文化。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更要教會學生如何追求真理、探尋科學。教育者和學生之間,要把愛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從小事做起、從實事抓起,持續提升育人的溫度,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校的關懷。教職工應該成為溫度的創造者和傳遞者,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建設有溫度的大學,要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以提升師生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為落腳點,通過溫度孕育出學校事業發展的新高度。

事業發展如果沒有高度,就不能真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形成事業發展的突破。事業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溫度,也不能團結大多數人,推動事業發展達至新高度。每個人都應既是溫度的享受者,也是溫度的創造者、傳遞者。堅持辦學治校的溫度,并不是對一些錯誤的思想和做法無原則地遷就,而是要以師生根本利益為標尺,堅持正確的導向,反對錯誤的言行。堅持高度與溫度的統一,既要保護每一個人的利益,同時,也要堅決反對只要溫度而妨害高度,或只要高度而不蓄溫度的做法和傾向。關于發展的溫度和高度的關系問題,不能為了所謂的溫度就打擊大多數人的熱情,讓大多數人奉獻溫度給不該給的人和事。對于不良的傾向和不對的做法,一定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不能為了所謂的“團結”,就去遷就或姑息。寧可暫時在局部失去團結的局面,也不能遷就這些不良的現象,對我們長期發展有害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我們要堅持以師生根本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為本,而不是具體到某一個體上談溫度,對個別個體的溫度,不是大家所說的溫度。也不能為了所謂一時面上的“團結”,遷就一些不良的習慣和風氣。我們要堅持做好團結—批評—團結,在團結的基礎上對不好的方面提出批評,敢于斗爭,從而達到新的團結。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要勇于提出批評;對自身存在的弱點和問題,要勇于去改進;對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規章制度,要勇于完善修改;對一些政策的形成,要反復不斷地研究討論形成共識。這也是文化積淀的過程。

(二)立德樹人,立已達人

“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思想政治工作是這樣,文化建設也是這樣。老師是什么樣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說,學生就容易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常說,要想讓別人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得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兩個結合”,都需要教師為學生作出示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做“四個引路人”,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弘揚教育家精神等,都是既有價值層面的要求,也有文化層面的深層思考。教師要深刻領悟“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深刻內涵和責任擔當,深知自己身上擔負的育人責任,深知自己的言談舉止影響著周圍的師生。學校是一個整體,學校的決策層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圍繞師生這一中心,把師生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上。同事之間,要提倡構建友善、和諧的同事關系,大家在一起朝夕相處、合作共事,是一種難得的緣分,更是一種寶貴的情誼,要互幫互助、互敬互愛,人際關系和諧了,溫度自然就產生了。教職工與學生之間,要突出“愛學生”這個重點,把“愛學生”貫穿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度、師者的溫度。

學校管理層要為教職工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有利條件。一方面,要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解決真問題;另一方面,要解困惑。要充分尊重教職工合理的意愿,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從教職工的角度思考問題,把增進師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激發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廣泛動員教職工參與學校治理,堅持大家的事大家辦。教師如果不開心、不幸福,傳達給學生的關愛、幸福就會少些,學生是不可能開心和幸福的。讓教師心情舒暢,讓他們感受到信任和尊重,才能激發出自我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和長久積極性,才能引導他們不斷超越自我,最終成長為優秀教師。我們的教職工要有主人翁意識,管理層要廣泛發動和動員他們參與學校的治理。大家的事大家想,大家的事大家辦,如果我們的教師是樂觀向上的,他們傳遞給學生的關愛就會多一點,學生感受到的幸福也會多一點。

(三)健全體制,完善格局

完善的體制機制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保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深刻理解學校關于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戰略方針、重大舉措。要繼續夯實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中的戰略地位,把“大思政課”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構建校政企協作的“大思政課”育人模式,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完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聯合大學第六次黨代會確立了“學術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潤?!钡陌l展戰略。要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發展戰略之中,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學術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校內外合作和文化建設等層面升華為相應制度。要牢固樹立文化是大學靈魂的理念,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用好用足首都文化資源,切實形成一個包含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制度、機制于一體的文化育人體系。要傳承學校品質,講好學校故事,凝練學校精神,推動大學文化高質量發展。

(四)“五育”并舉,全面發展

教育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則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笆奈濉睍r期,要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作為重點,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幾年來,我們在“五育并舉”的工作中,推出了許多優秀做法,取得了一些經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增加了舉辦運動會的頻次;我們鼓勵學生從手機屏上走出來,舉辦校園文化節;我們帶領學生加強勞動教育意識的培養等。這些做法,就是引導學生堅持“四個面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于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目前,這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還要繼續堅持和深化。

增強師生文化自信對于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繼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好文化資源尤其是北京獨特的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文化滋養心靈,用文化涵育德行,用文化引領風尚,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實推進有溫度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為教育強國、民族復興的實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9]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第1版。

[2]習近平:《全面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日報》2020年9月23日,第1版。

[3][10]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第4—11頁。

[4]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

[5][1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第2版。

[6][1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第2版。

[7]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1頁。

[8]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第1版。

[13]湯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系》,《紅旗文稿》2019年第19期,第31—32頁。

[14]王維平:《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學習時報》2022年4月6日,第A1版。

[15]習近平:《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人民日報》2022年4月26日,第1版。

Uphold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o Build a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omoting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CHU? Guoq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formal introduction and systematic elabor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mark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s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It is crucial for universities to deeply grasp its profound significance, ri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lly, universities should adopt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as a guiding principle in order to build universities that embody the ideological, theoretical, moral and cultural values,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nurture a new generation of capable young people with the well-rounded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al grounding and full prepar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alist caus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is dedicated to integrat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nto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stablishing the university through academic pursuits, strengthening the university with talents, revitalizing the university with openness, and enriching the university with culture”, tak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focus and people’s satisfaction as the goal, work diligently with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omoting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enriching the university with culture;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 朱香敏;責任校對 孫俊青)

[收稿日期] 2023-10-13

[基金項目]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其里程碑意義研究”(項目編號:23LLMLA001)。

[作者簡介] 楚國清(1965—),男,北京市人,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立德樹人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