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熏蒸聯合浮針治療髂脛束綜合征30 例

2024-01-13 12:37張玉濤李洪濤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髂脛浮針熏蒸

張玉濤 李洪濤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髂脛束綜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又稱髂脛束摩擦綜合征、膝外側疼痛綜合征,俗稱“跑步膝”,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颊咔?5°~30°,膝外側疼痛明顯是該病主要臨床表現[1]。目前保守治療是治療該病的首選,其中包括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局部封閉治療、針灸、針刀、臀外展肌群力量訓練等對癥治療[2];但是治療周期長,復發率較高。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近兩年,筆者采用中藥熏蒸聯合浮針治療ITBS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90例患者,均為2020年11月—2022年9月就診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傷一科門診的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A、對照組B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A男17 例、女13例;平均年齡(35.14±6.14)歲;平均病程(5.32±1.83)周。對照組B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37.84±5.23)歲;平均病程(5.35±1.56)周。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36.84±6.35)歲;平均病程(5.43±1.40)周。3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髂脛束綜合征西醫診斷標準[3]、中醫診斷為膝痹病(氣滯血瘀型)[4];患者屈伸膝關節時股骨外側髁周圍疼痛;查體可見膝關節屈伸25°~30°疼痛明顯,膝外側壓痛陽性,髂脛束試驗陽性(Ober征)[5];膝部核磁檢查顯示髂脛束在股骨外側髁部位出現波浪形的增厚;2)年齡20~65歲;3)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對本研究使用中藥過敏者;2)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病者;3)認知障礙者;4)熏蒸部位有皮損者。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A:單純中藥熏蒸選取本院骨傷一科自擬水煎外洗藥進行熏蒸治療,其組成為海桐皮15 g、桂枝15 g、伸筋草15 g、乳香15 g、沒藥15 g、川椒15 g、當歸10 g、川芎10 g、紅花10 g、威靈仙10 g、狗脊10 g、牛膝10 g、炙甘草10 g;以上飲片均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藥房統一提供。使用中藥熏蒸治療儀(HB-4000,蘇州好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熏蒸膝部,每次治療30 min,1 天1 次,1周5次,1 周為1 個療程,共4 個療程。對照組B:浮針治療?;颊呷∑脚P位,兩膝自然伸直,尋找膝外側壓痛點,在其附近找尋有結節或條索的患肌,主要患肌為股外側肌、闊筋膜張肌、腓腸肌,進針部位為距離患肌的激痛點4~6 cm處,避開血管、神經、瘢痕;常規消毒后,持有浮針進針器迅速將一次性浮針(南京派福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蘇械注準 20152270832)平刺于皮下,待針體全進入皮下后,右手進行掃散扇形運動,頻率為80~100 次/min,每個點持續2 min。根據患肌的解剖功能,囑患者與醫者做相應的對抗運動,闊筋膜張肌為患肌時,患者健側臥位,外展髖關節;股四頭肌為患肌時,患者仰臥位,伸膝;腓腸肌為患肌時,患者俯臥位,踝關節跖屈做對抗;抗阻時間為10 s,重復3~4次。治療完畢后,拔出浮針,無菌敷貼覆蓋,若病情嚴重可留置軟套管,6 h后自行拔出。兩天1 次,1 周3 次,1 周為1 個療程,共4 個療程。 觀察組:中藥熏蒸(同對照組A)聯合浮針(同對照組B)治療。

2.2 療效標準 1) 痊愈: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活動正常;2)顯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明顯緩解,活動基本正常;3)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有所緩解,活動改善;4)無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無緩解,活動受限??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病例數/患者總數×100%

2.3 觀察指標 1)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評分,分值在0~10之間,由患者根據本人疼痛程度標注在10 cm的線段上,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2)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美國膝關節協會評分(The Knee Society Score,KSS)[7]評價,包括疼痛、活動度、穩定性3 個部分,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ADL):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數評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8]評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3 結果

3.1 3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3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3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及KSS、ADL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VAS、KSS、ADL評分比較分)

4 討論

隨著運動熱潮的興起,與運動相關疾病的患病率也隨之增加,其中包括ITBS,該病在膝損傷中已躍居第2 位[9]。髂脛束起自于闊筋膜張肌及臀大肌,走行于大腿外側,大致形狀為大寫的“Y”,下端止于腓骨、膝關節囊以及脛骨Gerdy結節[10]。從解剖位置可看出,當運動、生物力線改變等原因致髂脛束緊張,進而與股骨外上髁骨性突起產生摩擦,從而出現膝外側的疼痛、腫脹、積液甚至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無菌性炎癥癥狀。

治療該病有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種方式。手術治療有髂脛束延長術、病變滑囊切除術和軟組織松解術等[11-12];但是存在手術恢復時間長、術后粘連、創面大以及感染風險高等諸多缺點。目前保守治療包括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局部封閉、針灸、康復訓練等對癥治療;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長期口服藥物對肝腎的損傷,封閉治療對肌腱的影響以及保守治療后病情易反復;因此,需要尋求一種副作用低,創傷面小,遠期療效好的方法治療本病。

浮針療法是符仲華教授受腕踝針的啟發發明的在皮下進行掃散運動松解肌肉的一種物理療法[13],是祖國醫學(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近治理論)和現代醫學(生物電)結合的產物。浮針通過掃散等機械力作用于疏松的結締組織使其空間結構發生變化,由此產生的生物電經過蛋白多糖建立的通路傳遞到病患組織;由于反壓電效應引起細胞化學變化,從而激活機體免疫機制,緩解患肌痙攣,修復病患組織,達到治療的目的[14]。有研究表明,浮針配合再灌注活動和普通針刺、藥物治療、藥物外用等療法相比較在治療疼痛疾患方面有較大的優勢[15]。而且浮針與傳統針刺相比較具有治療頻次少、進針部位少的優勢,并且無滯針、斷針的風險,與手術和針刀相比較創傷小,廣泛應用于各種骨傷疼痛類病癥[16-17]。

ITBS歸屬于傳統醫學的“筋傷”“痹證”范疇。古代醫者對“痹證”已有很深的認識,如“痹者,血氣留閉而為痛也”“痹……在于筋則屈不伸等”[18]。本病的病機是膝部勞損,氣血運行不通暢,壅滯不通,不通則痛,另外痹阻于關節經筋則活動不利。故治法為舒筋活絡、行氣活血。中藥熏蒸療法歷史悠久,古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對中藥熏蒸的記載,中藥熏蒸是熱療、氣療、中藥離子滲透的集合,熏蒸的熱效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組織水腫以及緩解肌肉痙攣;另外可抑制神經末梢的興奮,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湯劑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直達病灶,避免對胃腸道的刺激和降低肝腎損傷[19]。本研究采用的方劑由《醫宗金鑒》中治療傷筋病有很好療效的海桐皮湯化裁而來,其中海桐皮、伸筋草以及威靈仙有舒筋活絡之功效,乳香、沒藥及當歸三者行氣活血,散瘀定痛,牛膝、狗脊補肝腎、強筋骨;諸藥配伍行氣血、通經絡、止痹痛、壯筋骨。有研究表明,海桐皮湯熏蒸可以促進炎性因子的代謝,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6水平[20]。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藥熏蒸聯合浮針療法治療 ITBS療效優于單純浮針治療、單純中藥熏蒸治療,兩種療法相輔相成,可松解緊張的肌肉、促進局部微循環、降低神經末梢興奮,不僅迅速止痛而且能達到“治痛”的目的,能有效改善膝部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髂脛浮針熏蒸
80例髂脛束綜合征MRI表現特點及回顧性分析
超聲評估髂脛束及其病變研究進展
浮針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研究進展
浮針治療產后股外側皮神經炎驗案
硫酰氟熏蒸風險評估與應用(上)
——硫酰氟熏蒸應用技術
浮針聯合自擬通便方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觀察
中藥硫黃熏蒸歷史研究
中藥熏蒸治鼻炎
延長磷化氫熏蒸有效時間對儲糧害蟲熏蒸效果的影響
MRI對髂脛束綜合征的診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